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脂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2
1
作者 毋淑珍 孙斌 +2 位作者 卢革新 耿银东 姜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86-2588,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脂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根据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入选的150例研究对象分为CHD组(113例)和非CHD组(37例);根据狭窄冠脉支数将CHD组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43例)、...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脂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根据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入选的150例研究对象分为CHD组(113例)和非CHD组(37例);根据狭窄冠脉支数将CHD组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43例)、两支病变组(55例)和多支病变组(15例);计算患者Gensini积分并根据结果将其进一步分为<30分组(49例)、30~60分组(45例)和>60分组(1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HD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CHD组,射血分数(EF)明显低于非CHD组(P<0.05);CHD患者hs-CRP、血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L/H)、TG/HDL-C、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及非HDL-C(nHDL-C)水平随病变血管支数增加而升高(P<0.05,P<0.01),hs-CRP、总胆固醇(TC)、TG、LDL-C、L/H、TG/HDL-C、AIP及nHDL-C水平随Gensini积分增加而升高。结论hs-CRP配合血脂参数对高龄冠心病的诊断及病情判断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脂参数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耿银东 范萍 卢革新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9期207-208,共2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134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四组;所有入选患者均于晨起取静脉血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测定D-二聚体...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134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四组;所有入选患者均于晨起取静脉血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测定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治疗前随着心功能级别升高二者浓度逐级升高。D-二聚体:Ⅰ级(282.34±54.91)μg/L、Ⅱ级(326.31±62.27)μg/L、Ⅲ级(541.32±115.64)μg/L、Ⅳ级(672.43±241.43)μg/L;纤维蛋白原:Ⅰ级(2.51±0.38)g/L、Ⅱ级(2.75±0.65)g/L、Ⅲ级(3.76±1.03)g/L、Ⅳ级(4.68±1.17)g/L。在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后,较治疗前二者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有效改善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慢性心力衰竭 高凝状态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口服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要点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晓燕 孙世龙 +2 位作者 张慧芝 王娟 张宏颖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2期4055-4058,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口服药物不良反应(ADR)和药学监护要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药师参与心内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的日常查房工作。对患者开展...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口服药物不良反应(ADR)和药学监护要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药师参与心内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的日常查房工作。对患者开展住院期间全程药学监护和用药宣教。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伴随疾病情况、治疗药物使用率、ADR发生情况及药学监护要点。结果共纳入420例患者,其中60岁以上患者393例(93.57%),63.57%的患者伴有3项及以上其他疾病。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中,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苷类的使用率分别为89.29%(375/420)、87.14%(366/420)、27.14%(114/420)、33.57%(141/420)、55.71%(234/420)、55.71%(234/420)。利尿剂的ADR发生率为10.40%,多为电解质紊乱(13例);ACEI的ADR发生率为12.28%,多为干咳(10例);洋地黄苷类的ADR多不典型,如胃纳不佳或恶心、呕吐(6例)、头晕无力(4例)。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重用药的情况比较普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ADR的种类较多。对此类长期多重用药的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的要点也较多。临床药师有必要开展药学监护,识别潜在的用药风险或错误,减少药源性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药学监护 多重用药 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药师
下载PDF
替米沙坦与雷米普利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心室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毋淑珍 赵洛沙 《医学研究杂志》 2009年第8期36-39,共4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替米沙坦与雷米普利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系统(RASS)、脑钠素(BNP)的影响。方法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33例,替米沙坦80mg/d;B组... 目的观察小剂量替米沙坦与雷米普利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系统(RASS)、脑钠素(BNP)的影响。方法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33例,替米沙坦80mg/d;B组:33例,雷米普利5mg/d;C组:34例,替米沙坦40mg/d+雷米普利2.5mg/d;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血浆肾素活性(Re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及BNP水平。结果3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LVEDD、LVEF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LVEDD、LVEF变化值C组较A、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组治疗后Ren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AngII含量A组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B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C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治疗后Ald、BNP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前后Ald、BNP下降幅度C组较A、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小剂量联合应用替米沙坦和雷米普利比单药应用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获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血流动力学 替米沙坦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磷脂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魏晓真 吕凤英 +1 位作者 胡婷婷 阎西艴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4-306,共3页
目的 观察血清磷脂酰胆碱 (PC)、磷脂酰丝氨酸 (PS)、磷脂酰乙醇氨 (PE)、磷脂酰肌醇 (PI)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 (AMI)、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中的变化 ,以早期发现、监测UAP和预测AMI的实验室指标。方法 将116例冠... 目的 观察血清磷脂酰胆碱 (PC)、磷脂酰丝氨酸 (PS)、磷脂酰乙醇氨 (PE)、磷脂酰肌醇 (PI)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 (AMI)、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中的变化 ,以早期发现、监测UAP和预测AMI的实验室指标。方法 将116例冠心病 (CHD)患者分为UAP组 60例、AMI组 41例、SAP组 15例 ,正常对照组 5 0例。抽取心绞痛发作或AMI发病 2 4h内空腹静脉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PC、PS、PE、PI的含量。并追踪随访心绞痛患者 6~ 18个月。结果 ①UAP组的PC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 (均 P =0 0 0 0 1) ;AMI组的PC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 (P =0 0 0 0 7,P =0 0 0 0 1)。②UAP组的PS明显高于AMI组、SAP组和对照组 (均P =0 0 0 0 1)。③UAP组的PE明显高于AMI组、SAP组和对照组 (P =0 0 0 2 5 ,P=0 0 0 15 ,P =0 0 0 0 1)。④UAP组的PC +PS明显高于AMI组、SAP组和对照组 (P =0 0 0 15 ,P =0 0 0 0 1,P =0 0 0 0 1) ;AMI组的PC +PS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0 1)。结论 UAP的诊断除临床表现、心电图改变等条件外 ,血清PC >1 0mg/mL ,同时伴有 (或只有 )PS >0 4mg/mL ,PE >0 0 8mg/mL ,可能作为辅助诊断的参考条件。在UAP治疗过程中 ,血清PC >1 15mg/mL ,PS >0 45mg/mL ,应视为UAP病情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血清磷脂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耿银东 范萍 耿崇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4期297-298,共2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电图变化。结果丹红注射液组患者较对照组治疗后...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电图变化。结果丹红注射液组患者较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心电图改变得到改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不稳定型心绞痛 注射剂
下载PDF
高压氧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后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耿银东 卢革新 范萍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23期4398-4399,共2页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给予介入治疗病情稳定后,给予高压氧辅助治疗,观察炎性因子的变化。选取我院收治的UA患者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双重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病情稳定...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给予介入治疗病情稳定后,给予高压氧辅助治疗,观察炎性因子的变化。选取我院收治的UA患者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双重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病情稳定24h后给予高压氧治疗。所有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即刻和高压氧治疗结束后采集静脉血,检测Hs-CRP和ET-1。结果治疗前,两组之间的血脂、ET-1和Hs-CRP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脂、Hs-CRP和ET-1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应用高压氧辅助治疗后的血脂、Hs-CRP和ET-1水平降低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和血脂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不稳定型心绞痛 高敏C反应蛋白 内皮素-1
下载PDF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梗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比较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宏颖 何慧芳 《中外医疗》 2012年第21期115-115,共1页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梗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室颤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用药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控制率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梗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室颤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用药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控制率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控制率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肌梗死合并有室性心率失常的患者可以急诊静脉应用胺碘酮,因其有致恶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在用药过程中要加强监测并注意个体化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食管心房调搏与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对比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胡婷婷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94-895,共2页
目的 探讨食管心房调搏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食管心房调搏与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进行分组对比观察。结果 食管心房调搏组成功率为 89 7%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 9% ;药物组成功率 71 2 % ,不良... 目的 探讨食管心房调搏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食管心房调搏与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进行分组对比观察。结果 食管心房调搏组成功率为 89 7%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 9% ;药物组成功率 71 2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 0 %。结论 食管心房调搏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方法安全、有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食管心房调搏 药物治疗 疗效 比较研究 安全性
下载PDF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韩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2期317-318,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应用明尼苏达心功能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应用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活量表(MHL评分)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及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慢性心力衰竭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Betatrophin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耿银东 卢革新 +3 位作者 姜辉 毋淑珍 刘清霞 张宏颖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10期74-76,共3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Betatrophin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入选的135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69例)和非冠心病组(66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健康对照...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Betatrophin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入选的135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69例)和非冠心病组(66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研究对象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Betatrophin水平,分析Betatrophin与其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患者TG、LDL-C、Hs CRP及Betatrophin水平均高于非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患者HDL-C水平略低于非冠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P>0.05);非冠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TG、LDL-C、Hs CRP和Betatroph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Betatrophin与TG、FPG和TC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312、0.245和0.238(P<0.05)。结论 Betatrophin可能通过调控糖脂代谢进而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tatrophin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血脂异常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维持量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萍 耿银东 耿崇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2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高维持量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P-选择素(P-selectin)的影响。方法选择8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一月后采用ELISA法测定三组患者的HsCRP及P-selectin水平... 目的探讨高维持量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P-选择素(P-selectin)的影响。方法选择8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一月后采用ELISA法测定三组患者的HsCRP及P-selectin水平。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Hs-CRP、P-selectin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与A组比较,B组(P<0.05)、C组(P<0.01)下降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可以有效抑制血管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及血小板活化,高维持量氯吡格雷治疗UAP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氯吡格雷 高敏C反应蛋白 P-选择素
下载PDF
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并发心脏压塞的早期识别与抢救护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英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29期107-107,109,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治疗患者早期发生心脏压塞的识别及抢救体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例行心脏介入治疗发生心脏压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心脏压塞的早期症状、急救措施及护理原则。结果在本组10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术中发生心脏压塞,...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治疗患者早期发生心脏压塞的识别及抢救体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例行心脏介入治疗发生心脏压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心脏压塞的早期症状、急救措施及护理原则。结果在本组10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术中发生心脏压塞,另2例患者为迟发型术后5h内发生心脏压塞,经心包引流,病情得以控制,9例患者救治成功,1例患者死亡。结论严格掌握心脏介入的适应证,对于高危患者术中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冠状动脉,密切观察病情并早期识别,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介入治疗 心脏压塞 急救体会 早期识别 护理
下载PDF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特点及溶栓治疗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胡婷婷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1365-1366,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心肌梗塞/药物疗法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静脉给氧在急性左心衰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婷婷 刘清霞 吴景硕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1293-1293,共1页
关键词 静脉给氧 心力衰竭 充血性/治疗
下载PDF
左旋精氨酸对家兔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宏颖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0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对家兔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心率失常的作用。方法将试验用家兔32只随机进行分组,观察组16只家兔进行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对照组先注射左旋精氨酸,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对两组家兔的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对记录...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对家兔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心率失常的作用。方法将试验用家兔32只随机进行分组,观察组16只家兔进行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对照组先注射左旋精氨酸,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对两组家兔的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对记录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左旋精氨酸的作用。结果在两组家兔的缺血期,伴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两组家兔的心律失常分数均发生上升,就是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但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组;在再灌注期,两组的心律失常情况逐渐好转,但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左旋精氨酸对由于缺血导致的心律失常有缓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精氨酸 家兔 右冠状动脉缺血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室性心律失常112例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董艳丽 《中国医学工程》 2011年第6期123-123,125,共2页
目的探讨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应用注意。方法 112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疾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基础疾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控制情况... 目的探讨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应用注意。方法 112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疾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基础疾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46例患者无死亡,室性早搏减少,半年后复查8例患者死亡。治疗组患者66例患者中61例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好转,总有效率为91.1%。其中有15例患者追加1次胺碘酮后,心律失常得到控制。1例住院期间死于心衰。结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确切,维持用量较少,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治疗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磷等8种元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18
作者 魏晓真 胡婷婷 +1 位作者 吕凤英 闫西艴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3期736-738,共3页
目的 观察血清磷、钙、镁、铜、铁、锌、硒、镉 8种元素在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急性心肌梗死 (AMI)、稳定性心绞痛 (SAP)患者中的变化 ,以发现预测AMI的指标。方法 将 12 7例冠心病 (CHD)患者分为UAP组 6 6例、AMI组 4 6例、SAP组 1... 目的 观察血清磷、钙、镁、铜、铁、锌、硒、镉 8种元素在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急性心肌梗死 (AMI)、稳定性心绞痛 (SAP)患者中的变化 ,以发现预测AMI的指标。方法 将 12 7例冠心病 (CHD)患者分为UAP组 6 6例、AMI组 4 6例、SAP组 15例 ,正常对照组 5 0例。抽取心绞痛发作或AMI发生 2 4小时内静脉血。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ICP AES)测定前述 8种元素在血清中的含量。随访心绞痛患者及正常人 6个月至 18个月。结果 UAP组的血清磷分别高于对照组、SAP组和AMI组 (P =0 .0 0 0 1,P =0 .0 0 0 1,P =0 .0 2 14 )。UAP组的血清钙分别高于对照组和AMI组 (P =0 .0 0 5 8,P =0 .0 0 0 9)。结论 血清磷 >170mg/L ,同时有血清钙 >10 0mg/L的UAP患者近期易发生A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肌梗塞 血清
下载PDF
胺碘酮转复阵发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董艳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9年第1期60-61,共2页
目的:研究胺碘酮转复阵发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阵发心房颤动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25例,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静注后,继以0.6~1.0mg/min维持点滴,依心室率情况调整胺碘酮剂量。心律平组20例,静脉给予心律平1.4~2... 目的:研究胺碘酮转复阵发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阵发心房颤动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25例,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静注后,继以0.6~1.0mg/min维持点滴,依心室率情况调整胺碘酮剂量。心律平组20例,静脉给予心律平1.4~2.0mg/kg,5min内注射,继以0.28mg/min维持静点,无效者改用胺碘酮治疗。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成功率为84.0%(21/25),心律平组转复成功率60.0%(12/20),且心律平组转复心律失败的部分病例使用胺碘酮仍有效;胺碘酮组平均复律时间(103±65)min短于心律平组(160±78)min。结论:胺碘酮在转复阵发心房颤动比心律平更加快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胺碘酮 心律平 复律
下载PDF
无创心排出量监测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邢书成 王宁 +5 位作者 朱斌建 邢树发 付振强 吴景硕 马汤力 李俊娥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489-491,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心排出量(CO)监测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RICU)收治的危重病人共255例,对其进行无创CO监测,同时行心脏彩超检查,及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技术(PiCCO)检查,比较三种方法所得的CO监测情况... 目的:探讨无创心排出量(CO)监测在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RICU)收治的危重病人共255例,对其进行无创CO监测,同时行心脏彩超检查,及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技术(PiCCO)检查,比较三种方法所得的CO监测情况。结果:无创CO监测、心脏彩超检查、PiCCO检查测得到CO平均值分别是(5.07±2.14)L/min、(4.91±2.08)L/min、(5.14±2.16)L/min,经方差分析,三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三种检测方法进行两两之间比较发现,与心脏彩超检查相比,无创心排出量监测、PiCCO检测的CO值显著升高(P<0.05,P<0.01),而无创心排出量监测与PiCCO检测的CO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创心排出量监测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技术监测心排出量值分别优于心脏彩超检查(P<0.05,<0.01),且二者无显著差异,建议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排血量 危重病 诊断技术和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