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电波定量指数、MRS影像学DLPFC代谢物指标与抑郁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抑郁症疗效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张艳 徐玉平 高咏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842-846,共5页
目的探讨脑电波定量指数C3、T3、FP1、F3、F7各频段的(δ+θ)/(α+β)值及磁共振波谱(MRS)影像学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代谢物指标的胆碱(Cho)/肌酸(Cr)、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Cr、肌醇(MI)/Cr比值与抑郁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 目的探讨脑电波定量指数C3、T3、FP1、F3、F7各频段的(δ+θ)/(α+β)值及磁共振波谱(MRS)影像学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代谢物指标的胆碱(Cho)/肌酸(Cr)、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Cr、肌醇(MI)/Cr比值与抑郁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抑郁症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36例抑郁症患者作为抑郁症组,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抑郁,另选同期2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进行定量脑电图检查与MRS检查,比较两组脑电波定量指数C3、T3、FP1、F3、F7各频段的(δ+θ)/(α+β)值及MRS-DLPFC代谢物Cho/Cr、NAA/Cr、MI/Cr比值,分析各指标与抑郁症患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各指标联合检测对抑郁症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抑郁症组各频段(δ+θ)/(α+β)值均高于对照组,轻度抑郁患者各频段(δ+θ)/(α+β)值<中度抑郁<重度抑郁(P<0.05);抑郁症组双侧DLPFC代谢物NAA/Cr低于对照组,Cho/Cr高于对照组,轻度抑郁患者NAA/Cr>中度抑郁>重度抑郁,轻度抑郁患者Cho/Cr<中度抑郁<重度抑郁(P<0.05);抑郁症严重程度与各频段(δ+θ)/(α+β)值、双侧Cho/Cr呈正相关,与双侧NAA/Cr呈负相关(P<0.05);有效抑郁症患者各频段(δ+θ)/(α+β)值、双侧Cho/Cr均小于无效患者,双侧NAA/Cr大于无效患者(P<0.05);脑电波定量指数各频段(δ+θ)/(α+β)值及MRS-DLPFC代谢物Cho/Cr、NAA/Cr联合检测预测抑郁症患者疗效的AUC为0.900。结论脑电波定量指数各频段(δ+θ)/(α+β)值及MRS-DLPFC代谢物Cho/Cr、NAA/Cr均与抑郁症患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联合检测对抑郁症疗效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磁共振波谱 脑电波定量 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下载PDF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程新强 童桂贞 王玉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22期125-127,共3页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01-2015-12收治的7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01-2015-12收治的7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典型抑郁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效果更好,护理满意程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态,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抑郁症 心理护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程新强 童桂贞 +2 位作者 王玉玲 樊曾华 张俊峰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如何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法 13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2组患者接受相同的自我管理教育,出院后观察组坚持开展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对照组无需继续进行自我管理教育,观察2... 目的探讨如何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法 13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2组患者接受相同的自我管理教育,出院后观察组坚持开展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对照组无需继续进行自我管理教育,观察2组患者入院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包括对疾病的认识范围、是否能够听从医嘱、身体重新出现不适状况。结果 2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关于对疾病的认识范围、是否能够听从医嘱以及身体重新出现不适状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半年后,观察组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范围、是否能够听从医嘱以及身体重新出现不适状况普遍比对照组好。结论持续自我管理教育可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减少疾病复发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自我管理教育 服药依从性 患者自知力
下载PDF
氯氮平、利培酮与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药浓度与脂代谢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赵青霞 孔德荣 +12 位作者 张小明 张岩滨 胡海涛 王体宾 李峥 胡雄 霍军 袁海 周梦煜 高新立 赵星梅 宋春联 李恒芬 《医药论坛杂志》 2012年第8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氯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三种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过程中血药浓度与体重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8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氯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三组,分别给予单药治疗6个... 目的探讨氯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三种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过程中血药浓度与体重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8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氯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三组,分别给予单药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3、6个月末监测患者血药浓度(PDL)、血脂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项指标,同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较之治疗前,氯氮平组、利培酮组随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增加而血脂各项指标数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在体重、血脂中总胆固醇(TC)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氮平组在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项,利培酮组在甘油三酯(TG)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齐拉西酮组随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增加而体重及血脂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氮平、利培酮的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增加对患者的体重及血脂代谢均有影响,且氯氮平的影响大于利培酮;齐拉西酮的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增加对患者的体重及血脂代谢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氯氮平 利培酮 齐拉西酮 血药浓度 血脂代谢
原文传递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赵青霞 胡海涛 阎翼君 《医药论坛杂志》 2010年第14期19-21,共3页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把符合入组条件的64例女性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研究观察8周。于治疗后2、4、6、8周末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把符合入组条件的64例女性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研究观察8周。于治疗后2、4、6、8周末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PANS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1)。阿立哌唑组痊愈率25%,有效率90.63%,利培酮组痊愈率28.1%,有效率93.75%,两组间疗效无明显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副反应主要表现在头昏、兴奋激越、恶心呕吐、锥体外系副反应、心电图异常、嗜睡、失眠、便秘、体重增加和泌乳月经紊乱等方面,其中锥体外系副反应、体重增加和泌乳、月经紊乱3方面的副反应阿立哌唑组明显小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相当,阿立哌唑在体重增加、锥体外系副反应和泌乳月经紊乱等方面的副反应小于利培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立哌唑 利培酮 女性精神分裂症
原文传递
团体心理辅导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6
作者 赵青霞 孔德荣 +4 位作者 王体宾 阎琳 霍军 付慧鹏 张岩滨 《医药论坛杂志》 2016年第6期68-70,72,共4页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效果,以促进流动儿童更好的适应环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儿童社会适应力调查表、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一般情况调查表对郑州市的60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且随机分成2...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效果,以促进流动儿童更好的适应环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儿童社会适应力调查表、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一般情况调查表对郑州市的60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且随机分成2组,每组30名,一组给予团体心理辅导进行干预的实验组,而另一组不给予任何干预的对照组。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加追踪研究的实验设计,验证团体辅导的效果。结果 1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被测试的前后差异显著,而对照组被测试的前后没有显著差异。2实验组在干预后社会适应力量表总分的差值显著提高,具体表现在实验组流动儿童团体心理辅导后在与人交往沟通能力、对应急事件的反应能力、应对挫折和压力的承受能力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流动儿童(P<0.05);3实验组流动儿童团体心理辅导后在心理健康测评量表的总分上有明显的降低,具体表现在适应不良、敌对和情绪不稳定3个因子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显著改善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增加流动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流动儿童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心理辅导 流动儿童 社会适应力 心理健康状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