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拉西坦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朱珊珊 于怀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3期2427-243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应用吡拉西坦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1月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64例ACI患者,再利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表将64例AC...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应用吡拉西坦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1月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64例ACI患者,再利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表将64例ACI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rt-PA静脉溶栓联合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吡拉西坦治疗,治疗2周。采用中文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脑血管外周阻力)、氧化应激指标,包括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2周后的NIHSS评分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的平均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量呈升高趋势,脑血管外周阻力呈降低趋势(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平均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量较大,脑血管外周阻力较小(P<0.05)。治疗2周,两组MDA水平降低,SOD水平上升(P<0.05);治疗2周,观察组MDA水平比对照组低,SOD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I患者应用吡拉西坦与rt-PA静脉溶栓联合治疗可改善脑血流动力学,缓解氧化应激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吡拉西坦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神经功能 血流动力学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李军涛 郭林霞 《慢性病学杂志》 2020年第2期224-225,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82例帕金森病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82例帕金森病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和普拉克索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并比较两组静脉血清中白介素6(IL-6)、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63%,与对照组的9.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确切,可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神经节苷脂 普拉克索 临床疗效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表达水平与颈动脉斑块不稳定和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杜立铭 郭林霞 刘银芳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2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A disintegrin-like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 l motifs,ADAMTS-4)水平与颈动脉斑块不稳定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A disintegrin-like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 l motifs,ADAMTS-4)水平与颈动脉斑块不稳定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溶栓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8例;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将患者分为无斑块组、斑块稳定组和斑块不稳定组,分析组间ADAMTS-4的水平差异及ADAMTS-4水平对斑块不稳定的影响;根据出院3个月改良Rankin(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预后不良好组(mRS评分>2分),比较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检测脑梗死面积、斑块稳定情况和ADAMTS-4水平评估预后不良的临床价值。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1.8%(121/148),其中无斑块27例(无斑块组)、斑块稳定70例(斑块稳定组)、斑块不稳定51例(斑块不稳定组);无斑块组、斑块稳定组和斑块不稳定组外周血ADAMTS4水平分别为(36.2±5.6)、(62.5±9.5)、(106.2±13.7)mg/L(F=23.625,P<0.001),且斑块不稳定组ADAMTS4水平最高;ADAMTS-4水平为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625(1.056~5.632),P<0.001);ADAMTS-4水平诊断斑块不稳定的最佳截断值为92.3 mg/L,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95%CI)为0.895(0.847~0.932),特异度为78.3%,敏感度为83.5%;单因素分析显示脑梗死面积、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稳定情况、脑梗死部位和ADAMTS-4水平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大面积脑梗死、斑块不稳定和ADAMTS-4水平增高为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面积脑梗死、斑块不稳定和ADAMTS-4水平评估患者预后不良的AUC(95%CI)分别为0.712(0.689~0.751)、0.802(0.789~0.841)和0.884(0.841~0.910);ADAMTS-4水平评估患者预后不良的临床价值高于斑块稳定情况和脑梗死面积(Z=4.065,P=0.013;Z=6.321,P<0.001)。结论 ADAMTS-4水平增高为颈动脉斑块不稳定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颈动脉斑块不稳定和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不稳定
原文传递
替罗非班联合双抗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预后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杜立铭 《临床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108-110,共3页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联合双抗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170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双抗疗法的83例患者作为双抗组,将采用替罗非班联合双抗...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联合双抗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170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双抗疗法的83例患者作为双抗组,将采用替罗非班联合双抗疗法的87例患者作为替罗非班组。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Rankin修订量表(m Rs)评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两组预后情况(再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果替罗非班组总有效率为90.80%(79/87),双抗组为71.08%(59/83),替罗非班组高于双抗组(P <0.05);治疗后,替罗非班组NIHSS、m Rs评分低于双抗组(P <0.05);治疗后,替罗非班组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双抗组(P <0.05);替罗非班组再梗死率为2.30%(2/87)、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为2.30%(2/87),双抗组分别为10.84%(9/83)、9.64%(8/83),替罗非班组低于双抗组(P <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双抗疗法治疗ACI患者效果显著,可减轻炎症反应,促使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降低再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风险,可提高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替罗非班 双抗疗法 炎症反应 预后情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