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群体记忆视野下铁路工人聚居路段铁路文化景观设计策略——以郑州铁路局家属院街道为例
1
作者 燕宏宇 贾琦 《城市建筑》 2022年第17期171-175,共5页
郑州发展与铁路的修建密切相关,铁路承载着郑州发展和铁路职工群体发展繁荣的重要记忆。因而,探讨铁路职工对其居住段的铁路记忆认知规律,将为有效保存铁路记忆、有机改造铁路职工聚居街道提供重要思路。本文的研究区域为郑州火车站铁... 郑州发展与铁路的修建密切相关,铁路承载着郑州发展和铁路职工群体发展繁荣的重要记忆。因而,探讨铁路职工对其居住段的铁路记忆认知规律,将为有效保存铁路记忆、有机改造铁路职工聚居街道提供重要思路。本文的研究区域为郑州火车站铁路家属院街道,通过调查选取五处铁路家属院可进行改造的景观节点,归纳铁路家属院附近铁路工人群体对铁路记忆的认知变量,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职工聚居段铁路的群体记忆。基于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影响铁路工人群体铁路记忆认知水平的相关因素,找到铁路工人群体的铁路记忆规律,进而提出具有铁路记忆的铁路家属院景观的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记忆 铁路文化 街道景观 郑州
下载PDF
郑州市“三生空间”用地转型及其生态效应 被引量:1
2
作者 尹泽凯 谭立峰 贾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3-98,104,共7页
城市地区尤其是特大城市存在土地集约利用效率低下,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失调等问题。以河南省郑州市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19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在构建“三生空间”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探讨了郑州市“三生空间”用地转型及其... 城市地区尤其是特大城市存在土地集约利用效率低下,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失调等问题。以河南省郑州市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19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在构建“三生空间”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探讨了郑州市“三生空间”用地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990—2019年,生产与生态用地面积分别减少353.33、186.43 km^(2),生活用地面积增加539.76 km^(2),用地类型中转换面积最大的是农业生产用地,主要转换为城乡生活用地。(2)生产用地重心以东南向转移为主,生态用地重心迁移变化不大,生活用地重心东移3106 m。(3)郑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呈现“西高东低”的格局,并于1990—2000年逐渐恶化,2000年以后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在主城区外围持续蔓延,同时在中牟绿博园区和航空港区恶化明显。(4)郑州市同时存在着生态环境改善和恶化两种趋势,农业生产用地向城乡生活用地转移、水域和林地生态用地向农业生产用地转移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用地转型 生态效应 郑州市
下载PDF
河南省巩义市土地利用演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 被引量:3
3
作者 贾琦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49-258,共10页
[目的]从格网尺度探讨河南省巩义市1990-2019年区域土地利用演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响应特征,为同类地区的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系统保护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河南省巩义市1990-2019年4期土地利用解译数据为基础,... [目的]从格网尺度探讨河南省巩义市1990-2019年区域土地利用演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响应特征,为同类地区的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系统保护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河南省巩义市1990-2019年4期土地利用解译数据为基础,在格网尺度下,基于修正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估算巩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深入探讨其空间自相关特征。[结果]①研究期间,巩义市建设用地增幅最高,与此相反,水域和灌木林则出现大幅减少,两者降幅分别为-45.17%和-10.09%。用地类型转移方面,水域和耕地转出面积最多,主要转出类型分别为耕地和建设用地。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呈现出波动式下跌的趋势,近30 a共减少了34.851亿元。水域、乔木林和耕地是巩义市ESV的主要组成部分。从变化特征来看,水域ESV跌幅明显,共减少了35.549亿元。以水文调节和气候调节为主的调节服务在区域ESV构成中占主导地位,同时其近30 a来的损失率也处于高位。③空间探索性分析发现,ESV近30 a出现了大幅下降,区域城镇化进程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负面效应显著,北部以水域、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的ESV高值区和低值区变化较明显,南部以林地和高覆盖度草地为主的生态资源集中区则变化相对稳定。1990年ESV较高区域集中在黄河、伊洛河沿线及南部伏羲山等地,而ESV较低区域则主要以巩义市区及东西地形较为平坦区域一带;2000年以后,高值片区快速减少且多集中在黄河沿线;2000-2010年,主城区低值ESV区域受快速城镇扩张影响逐步蔓延,在城区及巩义-芝田镇-回郭镇、巩义-竹林镇-米河镇等西向和东向两条带状片区已形成ESV低值集聚区。[结论]巩义市建设用地扩张加剧,由此引发的区域生态系统持续下降,且空间分布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演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自相关 格网 河南省巩义市
下载PDF
城市热岛对居民健康影响的空间演化过程 被引量:2
4
作者 黄焕春 杨海林 +2 位作者 邓鑫 陈图农 贾琦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46,共9页
针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居民身心健康问题,分析特大城市空间中热岛对居民健康风险影响的时空特征,提出采用心理和生理健康的三种指示疾病,评价热岛对居民健康影响的格局过程特征。文章采用气象站点、卫星影像等数据,利用... 针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居民身心健康问题,分析特大城市空间中热岛对居民健康风险影响的时空特征,提出采用心理和生理健康的三种指示疾病,评价热岛对居民健康影响的格局过程特征。文章采用气象站点、卫星影像等数据,利用GIS、遥感、数值分析技术,研究北京市城市热岛对呼吸系统疾病(J00-J99)、心血管疾病(I00-I99)和情绪健康影响的空间格局与过程。结果表明:热岛对三种指示疾病的影响不断增大,影响面积分别扩大了2.74、4.10和4.09倍;景观格局呈破碎化趋势,低等级影响区呈集聚状态,高等级影响区呈组团分布;影响较为严重的主要集中于城市中心区域。本文结论可用于城市健康空间风险识别,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改善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影响 城市热岛 空间演化 景观格局 北京市
下载PDF
快速城镇化地区“三生空间”功能识别及格局演化研究——以河南新郑市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贾琦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88-1595,共8页
基于"三生空间"视角,以快速城镇化地区河南新郑市为实证对象,通过构建"三生"空间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新郑市2000—2018年"三生"功能空间分异及其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三生"功能空间分布方面,... 基于"三生空间"视角,以快速城镇化地区河南新郑市为实证对象,通过构建"三生"空间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新郑市2000—2018年"三生"功能空间分异及其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三生"功能空间分布方面,弱生产功能空间以主城区和龙湖镇为主,2010年后扩大至郭店、薛店和港区;强生产空间多集中在各乡镇农田耕地等区域;强生活空间前期分布在主城区、龙湖镇及各乡镇居民点,2010年后蔓延至港区;中生活功能空间面积在2010年后快速增加,集中分布在强生活空间附近;生态空间呈现出"西南部最强、中部次之、北部最弱"的格局。"三生"功能空间演化方面,生产空间弱化趋势加剧,前期点状分布在龙湖和薛店镇,后期扩张至港区;生活功能强化空间集中分布在主城区、航空港及龙湖镇,后期蔓延至南侧的郭店镇。此外,新郑综合保税区也在极大程度上强化了生活功能。生态弱化区域在2010年后蔓延至郭店-薛店沿线及港区,强化区域则在2010年后开始出现,集中在空港南区的中央公园等绿化建设片区。研究可为同类快速城镇化地区"三生"功能识别及空间优化提供规划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三生”空间 格局演化 功能识别 快速城镇化 新郑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县域城乡生活空间宜居性研究——以河南修武县为例
6
作者 贾琦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11期121-126,共6页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生活空间的宜居性已成为当前城乡人居环境研究的热点,科学合理地评估区域生活空间的宜居性对于提升区域新型城镇化质量和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研究融合土地利用、数字高程模型、POI兴趣点等多源数据类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生活空间的宜居性已成为当前城乡人居环境研究的热点,科学合理地评估区域生活空间的宜居性对于提升区域新型城镇化质量和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研究融合土地利用、数字高程模型、POI兴趣点等多源数据类型,基于生活空间的多功能性构建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揭示修武县城乡生活空间的宜居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修武县生活保障能力较强区域集中在城关镇—李万乡及其沿线。安全保障功能高值区域则集中于城关镇,文娱服务水平高值区域以城关镇和北部西村乡和岸上乡为主。居住承载功能在县域各乡镇尤其在南部平原的高值区域分布较为密集。环境承载功能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修武县南部,低值区则分布于北部山区;县域宜居性水平总体处于偏低阶段,65.49%的生活空间宜居性仍处于较差以下水平,宜居性较强区域集中分布在城关镇—郇封镇和李万乡;县域乡镇生活空间的宜居性分布差异显著。处于优异等级的宜居性集中在城关镇和郇封镇,处于恶劣等级的宜居性格局则以北部西村乡和岸上乡为主。生活空间功能的强弱程度受地形环境、规划政策及人口分布等外部因素影响较大;对于城关镇、郇封镇和李万乡等宜居性较强的乡镇,可对其边缘区生活空间优化调控,推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其宜居性。对于宜居性程度较为一般的乡镇,可将各乡镇中心村作为提升的关键区域,同时从居住承载、基础服务设施等方面提高生活功能;而对于宜居性水平较弱的乡镇,可引导部分宜居性弱的居民点逐步向城镇或中心村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活空间 宜居性 空间格局 修武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