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伴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窦性P环分析
1
作者 梁义才 梁雪 +1 位作者 王芳 梁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目的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伴房性心律失常 10 0例窦性P环分析 ,探讨P向量在心房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0 0例AMI伴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窦性P环分离 ,高倍放大 ,对额 (F)面、横 (H)面逐项测量 ,统计出AMI部位 ,窦性P环最大向... 目的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伴房性心律失常 10 0例窦性P环分析 ,探讨P向量在心房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0 0例AMI伴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窦性P环分离 ,高倍放大 ,对额 (F)面、横 (H)面逐项测量 ,统计出AMI部位 ,窦性P环最大向量 ,最大向后向量 ,最大向左向量 ,最大向量分别与最大向后向量、最大向左向量之和振幅值 ,以及P环离心支和 (或 )回心支凹陷和 (或 )扭曲、环体在各面运转方向发生异常改变及H面向量角增大的人数关系。结果 :AMI伴房性心律失常患者 ,窦性P环发生异常改变人数较多的是下壁AMI、广泛前壁AMI、正后壁AMI、右室AMI。结论 :AMI伴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窦性P环发生异常改变 ,提示伴有心房肌梗死。P环离心支异常改变提示右心房肌AMI,P环回心支异常改变提示左心房肌A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房性心律失常 心电向量图 窦性P环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伴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误诊为心脏传导阻滞1例
2
作者 梁义才 梁雪 +2 位作者 任亚平 吕培生 张丽华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2年第5期382-383,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 误诊 心脏传导阻滞 心电图
下载PDF
钾离子胺碘酮维持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
3
作者 刘军鲁 金立伟 +1 位作者 席宏巍 雷励 《医药论坛杂志》 2005年第9期57-58,共2页
目的为探讨钾离子对胺碘酮维持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辅助作用。方法选择5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30例,应用胺碘酮+氯化钾;单独组26例,单用胺碘酮,观察3个月内房颤的发生率及安全性。结果联合组和单独组3个月内房... 目的为探讨钾离子对胺碘酮维持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辅助作用。方法选择5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30例,应用胺碘酮+氯化钾;单独组26例,单用胺碘酮,观察3个月内房颤的发生率及安全性。结果联合组和单独组3个月内房颤发生率分别是30.0%(9/30)、44.0%(11/25,停止观察1例);1个月内发生率分别是10.0%(3/30)、12.0%(3/25),1~2个月内发生率分别是6.7%(2/30)、12.0%(3/25);2~3个月内发生率分别是13.3%(4/30)、20.0%(5/25)。两组间有差异(P<0.05)。用药前后心电图PR、QRS、QT间期均有明显延长(P<0.01),心率有明显的降低(P<0.05),为胺碘酮正常药理作用。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氯化钾辅助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安全、有效、经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氯化钾 胺碘酮
下载PDF
PSVT食管内心房调搏电生理100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梁雪 吕培生 +1 位作者 袁圆 梁义才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通过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食管内心房调搏心脏电生理检测,探讨PSVT各发病率及发病机制。方法经食管双极电极对心房进行程控S1、S2早搏刺激诱发PSVT中,进行心脏电生理各项检测;判断PSVT房室折返激动途径。结果存在房室... 目的通过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食管内心房调搏心脏电生理检测,探讨PSVT各发病率及发病机制。方法经食管双极电极对心房进行程控S1、S2早搏刺激诱发PSVT中,进行心脏电生理各项检测;判断PSVT房室折返激动途径。结果存在房室结双径路的有35例,3径路的有2例;双径路合并预激旁路的15例,总共52例,占PSVT的52%。房室间存在单支预激旁路的29例,多支预激旁路的8例,与房室结双径路并存的15例相加也是52例,两者人数相等。LGL型3例,引发心房颤动(Af)3例,未诱发出PSVT的5例。结论PSVT主要是折返激动所引起,折返途径主要是房室结双径路或多径路和房室间存在的预激旁路(旁路可以是单一的或多旁路),房室旁路可表现显性的或隐性的,以及房室结双径路与房室预激旁路同时存在是引发PSVT的主要折返途径,加上LGL型预激途径,三者共92例,占PSVT患者的92%,与其它报道相符。其他人数较少,其中引发Af3例,未诱发出PSVT的5例,部分原因是房性异位兴奋性增高引发的PS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 预激综合征 电生理学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室内异位激动点ECG、VCG定位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梁雪 梁义才 张金盈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31-33,共3页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室内异位激动点与梗死部位关系。方法:用心电图 (ECG)、心电向量图(VCG)方法,对85例AMI后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室内异位激动点进行定位。结果:共确定出室内 异位激动点10...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室内异位激动点与梗死部位关系。方法:用心电图 (ECG)、心电向量图(VCG)方法,对85例AMI后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室内异位激动点进行定位。结果:共确定出室内 异位激动点101个,其中左室发出的异位激动点86个;右室发出的异位激动点15个。在左室发出的异位激动点 中,左室前壁发出25个,占AMI人数29.41%,占室内异位激动点总数的24.75%;左室基底部发出20个,占AMI人 数的23.52%,占室内异位激动点总数的19.80%;左室间隔部发出17个,占AMI人数20%,占室内异位激动点总数 的16.83%;左室后壁发出15个,占AMI人数17.65%,占室内异位激动点总数的14.85%,其他部位发出的均较少。 结论:AMI后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室内异位激动点部位与AMI部位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 心动过速 心电图 心电向量图 心肌梗塞
下载PDF
100例频发室早及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梁雪 王芳 +1 位作者 梁冰 梁文才 《中原医刊》 1999年第3期43-44,共2页
笔者自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对住院病人心律失常统计中,发现频发室性早搏、阵发性窒性心动过速等室性心律失常及其室内异位激动点部位与疾病、年龄有相关性,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心律失常检查方法与诊断:... 笔者自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对住院病人心律失常统计中,发现频发室性早搏、阵发性窒性心动过速等室性心律失常及其室内异位激动点部位与疾病、年龄有相关性,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心律失常检查方法与诊断:本文所统计的室性心律失常,全部经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 心律失常 病例分析
下载PDF
400例冠心病患者VCG与ECG检查对照分析
7
作者 梁雪 任亚萍 +1 位作者 吕培生 梁义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62-264,共3页
目的 :对冠心病 (含心肌梗死 )患者 ,同时描记心电向量图 (VCG)和心电图 (ECG) ,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各项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已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住院治疗患者 ,在入院治疗一周时间内 ,同时描记VCGFrank导联体系和ECG1 2导联图片 ... 目的 :对冠心病 (含心肌梗死 )患者 ,同时描记心电向量图 (VCG)和心电图 (ECG) ,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各项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已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住院治疗患者 ,在入院治疗一周时间内 ,同时描记VCGFrank导联体系和ECG1 2导联图片 ,按各自各项诊断标准 ,做出VCG与ECG各项诊断。结果 :各项诊断结果VCG与ECG大多数项目一致 (P >0 .0 5) ,对心肌呈缺血型改变、左心室流出道心肌肥厚、局灶型心肌梗死等检出率VCG比ECG高 (P <0 .0 5)。对频发房性早搏、频发交界性早搏、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检出率ECG比VCG高 (P <0 .0 5)结论 :VCG对心脏缺血、梗死、早期局部心肌肥厚、室内传导异常等的诊断较敏感。ECG用于心律失常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VCG ECG 检查 心肌梗死 心电向量图 心电图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初恶心呕吐与梗死范围的关系
8
作者 李振川 李恒菊 +3 位作者 王赤京 刘西怀 刘洁 李书奎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4期120-121,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初恶心呕吐与梗死范围的关系李振川1)李恒菊2)王赤京3)刘西怀1)刘洁1)李书奎1)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6093部队长葛4615002)河南医科大学研究生处郑州4500523)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心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初恶心呕吐与梗死范围的关系李振川1)李恒菊2)王赤京3)刘西怀1)刘洁1)李书奎1)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6093部队长葛4615002)河南医科大学研究生处郑州4500523)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心内科郑州450052关键词心肌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恶心 呕吐 梗死范围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建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1年第2期187-188,共2页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肌细胞凋亡 病理 分子机制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佩生 王赤京 +4 位作者 张普 杨建峰 梁雪 陈永生 高瑜 《医药论坛杂志》 2005年第21期34-35,共2页
目的研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口服华法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3组,低强度华法令组,中等强度华法令组,肠溶阿斯匹林组。低强度华法令组从口服华法令1.5mg开始,根据国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华法令剂量,维持I... 目的研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口服华法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3组,低强度华法令组,中等强度华法令组,肠溶阿斯匹林组。低强度华法令组从口服华法令1.5mg开始,根据国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华法令剂量,维持INR 1.5±0.5,中等强度华法令组口服华法令从3mg/d开始,调整华法令剂量,维持INR 2.5±0.5,阿斯匹林组口服肠溶阿斯匹林100mg/d,3组随访1年。结果低强度华法令组仅在新发心肌梗死方面低于肠溶阿斯匹林组(P<0.05)。中等强度华法令组在新发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发生、心血管病再住院均低于阿斯匹林组,低强度华法令组、高强度华法令组出血率均高于阿斯匹林组(P<0.05)。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应用中等强度华法令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华法令 疗效
下载PDF
先前性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雪 王丰 《医药论坛杂志》 2005年第7期35-36,38,共3页
目的探讨先前性心绞痛(APpreviousangina)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影响。方法72例符合静脉溶栓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AP组及无AP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症状缓解时间,静脉溶栓再通率。结果与non-AP组对比,AP... 目的探讨先前性心绞痛(APpreviousangina)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影响。方法72例符合静脉溶栓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AP组及无AP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症状缓解时间,静脉溶栓再通率。结果与non-AP组对比,AP组CK酶值降低[(2576±1420)∶(1840±1120)P<0.01];AP组前壁心肌梗死者多于non-AP组[(28.1%)∶(52.5%),P<0.05];AP组三支病变多于non-AP[(57.5)∶(28.1),P<0.05];左主干病变者多于non-AP组[(22.5)∶(3),P<0.05];AP组症状缓解时间长于non-AP组[(9±3.4)∶(2±4.1),P<0.05];AP组静脉溶栓再通率低于non-AP组[(30)∶(65.6),P<0.05]。结论AMI伴有AP者,静脉溶栓效果差,冠状动脉病变严重,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下载PDF
心肌梗死患者左室舒张功能评价方法的研究
12
作者 刘沙 杨青 +1 位作者 李越平 张瑛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69-71,共3页
探讨心肌梗死(MI)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 图技术检测50例正常人和50例MI患者的左房收缩时间间期(LASTI)。包括左房射血前期(APEP)、校正心房射血 前期(APEP... 探讨心肌梗死(MI)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 图技术检测50例正常人和50例MI患者的左房收缩时间间期(LASTI)。包括左房射血前期(APEP)、校正心房射血 前期(APEPC)和左房射血期(AET);肺静脉S峰、D峰、A峰;二尖瓣血流E峰、A峰及E/A比值。MI组给予抗舒张 障碍治疗3周后再测量各项指标。结果:MI组的APEP、APEPC缩短,AET延长;肺静脉S峰、A峰增大,D峰减小; 二尖瓣E峰减小,A峰增大(P<0.01)。MI组治疗3周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0.01)。结论:综合多指标分析能 提高左室舒张功能评价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舒张 超声心动图 肺静脉 血流频谱
下载PDF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13
作者 潘寿英 《中级医刊》 1991年第4期16-17,共2页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不同频繁程度和形式的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此类患者可分为三大类:良性室性心律失常,潜在恶性心律失常与恶性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的治疗目的是消除症状。
关键词 心律失常
下载PDF
DDD起搏器假性感知不良一例
14
作者 牛复新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1年第4期216-216,共1页
关键词 心室空白期 非生理性房室延迟 心室安全起搏 心电图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抗生素治疗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赵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88-89,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药物疗法 抗生素类 治疗应用
下载PDF
加镁极化液与普罗帕酮联合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军鲁 雷励 +2 位作者 金立伟 席宏巍 任爱巧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8-309,共2页
目的:评价加镁极化液、普罗帕酮联合用药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作时间在2h以内的心房颤动患者78例,随机分为联合组42例,即加镁极化液250ml、普罗帕酮70mg联合用药;单独组36例,即单用普罗帕酮70mg转复心律... 目的:评价加镁极化液、普罗帕酮联合用药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作时间在2h以内的心房颤动患者78例,随机分为联合组42例,即加镁极化液250ml、普罗帕酮70mg联合用药;单独组36例,即单用普罗帕酮70mg转复心律。观察8h内的转复率、安全性。结果:联合组、单独组2h内的转复率分别为19.0%、16.7%;2~4h内转复率分别是33.3%、22.2%;4~8h内的转复率分别是35.7%、26.3%。两组间2h以内转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转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8.1%∶63.9%),疗效较好。两组用药前后心电图QRS、QT间期及血脂、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用药前后血清钾、镁离子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加镁极化液与普罗帕酮联合应用可提高心房颤动转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加镁极化液 普罗帕酮
原文传递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运重建3种方法疗效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军鲁 邱春光 +6 位作者 金立伟 雷励 席宏巍 任爱巧 安爱红 张玉玲 王茜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静脉溶栓、冠状动脉(冠脉)溶栓加补救/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直接PCI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血运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8例STEMI患者,分为静脉溶栓组(静脉组,46例)、冠脉溶栓... 目的:对比观察静脉溶栓、冠状动脉(冠脉)溶栓加补救/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直接PCI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血运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8例STEMI患者,分为静脉溶栓组(静脉组,46例)、冠脉溶栓加补救/择期PCI组(冠脉组,28例)和直接PCI组(PCI组,34例)。静脉组给予尿激酶150万U;冠脉组行冠脉造影后,IRA内给予尿激酶50万U溶栓,再次造影,IRA未通者行补救PCI,再通者10d后行择期PCI;介入组行冠脉造影后,对IRA行直接PCI。4周后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各组患者的心脏功能。结果:静脉组、冠脉组、PCI组IRA再通率分别为60.9%、78.6%、100%,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6.9%、21.4%、18.8%,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4.4±10.2)%、(56.2±9.6)%、(59.9±8.3)%。PCI组有1例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静脉组住院病死率为8.7%,脑卒中发生率为4.34%;冠脉组、PCI组均无一例发生住院死亡、脑卒中。结论:直接PCI效果佳、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STEMI患者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血运重建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原文传递
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因素及与镁代谢的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田红燕 马爱群 +3 位作者 李崇民 白玲 梁万胜 刘华胜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9-292,共4页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 (EH)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因素。方法 观察EH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血清生长激素、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活性、红细胞内ATP含量和2 4h尿钙、镁和红细胞钙、镁量 ,采用多因素相关和多元逐步...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 (EH)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因素。方法 观察EH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血清生长激素、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活性、红细胞内ATP含量和2 4h尿钙、镁和红细胞钙、镁量 ,采用多因素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结果  (1)EH组胰岛素敏感指数、血清生长激素、红细胞胰岛素低亲合受体结合位数、2 4h尿镁和红细胞镁含量降低 ,血IGF Ⅰ、红细胞胰岛素受体解离常数KD2 、红细胞钙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2 )EH组中 ,胰岛素敏感指数与平均动脉压血压、高血压家族史、体重指数、血清IGF Ⅰ、腰臀围比呈负相关 ,与红细胞胰岛素低亲合受体结合位数、红细胞镁含量呈正相关 ,有统计学意义。 (3)EH组中 ,红细胞膜胰岛素低亲和受体水平与红细胞内镁含量、2 4h尿钙、尿镁排泄量正相关。 (4)红细胞内镁含量与 2 4h尿镁、尿钙排泄量正相关。结论 EH胰岛素抵抗的关键环节可能在其受体水平 ;受体的功能下调与镁代谢障碍有关。血IGF 1可能是胰岛素抵抗的独立相关因素。细胞内镁水平降低是EH与胰岛素抵抗联系的中心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