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曲庆明 炊娟霞 +1 位作者 赵玉伟 王永兵 《中外医疗》 2018年第34期20-22,共3页
目的脑卒中患者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探讨对运动功能恢复的有利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0在该院治疗的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训练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25例,在常规的基础... 目的脑卒中患者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探讨对运动功能恢复的有利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0在该院治疗的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训练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25例,在常规的基础上再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比较两组的康复训练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更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36, P<0.05)。训练前,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可比性;训练后,观察组的下肢运动能力(32.4±1.03)分、生活质量(85.4±6.19)分、日常生活能力(85.7±5.99)分,对照组分别为(26.8±3.15)分、(70.5±5.44)分、(71.2±4.67)分,两组的各项评分都明显升高,但观察组评分更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38, 11.067, 8.854, P<0.05)。结论常规训练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中,有效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 运动功能恢复 影响
下载PDF
电针深刺“腰突五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子玲 裴兴虹 +5 位作者 张旭 宋佳杉 周培娟 郭盛君 赵建新 田元祥 《河北中医》 2021年第8期1346-1351,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深刺“腰突五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18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其接受的治疗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87例(后脱落8例)采用西医保守治疗,治疗组100例(后脱落4例)采用电针深... 目的观察电针深刺“腰突五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18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其接受的治疗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87例(后脱落8例)采用西医保守治疗,治疗组100例(后脱落4例)采用电针深刺“腰突五穴”治疗。2组均隔日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6、12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6、12次镇痛率,治疗6、12次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改善率及分级情况,并统计患者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6、12次2组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6、12次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6、12次治疗组镇痛率60%~89%、30%~59%、<30%均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6、12次治疗组JOA下腰痛评分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12次治疗组JOA下腰痛评分改善率60%~89%、25%~59%、<25%均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深刺“腰突五穴”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疗效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电针 队列研究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及针刺疗法辅助治疗对痰湿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霍梦月 何朝伟 李雪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40-243,共4页
目的: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及针刺疗法辅助治疗痰湿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郑州颐和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痰湿瘀阻型IS急性期患者134例。按照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西药组(67... 目的: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及针刺疗法辅助治疗痰湿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郑州颐和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痰湿瘀阻型IS急性期患者134例。按照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西药组(67例)、中西医联合组(67例)。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西药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中西医联合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健脾调神针针刺疗法辅助治疗。治疗2 w后,评估两组的疗效和中医证候积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比较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中西医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89.55%)高于西药组(76.12%)(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 w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卒中评分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P<0.05),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的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明显变长(P<0.05),峰值流速、平均流速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中西医联合组各项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痰湿瘀阻型IS急性期患者,在西药依达拉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及针刺疗法辅助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改善凝血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痰湿瘀阻型 半夏白术天麻汤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脑安滴丸联合佐米曲普坦对气虚血瘀证偏头痛患者ET-1、CGR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琦 王彪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第5期633-634,共2页
目的探讨脑安滴丸联合佐米曲普坦对气虚血瘀证偏头痛患者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气虚血瘀证偏头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西药组采用佐米曲普坦治疗,联合组在西药组基础上采用脑安滴丸治疗。比... 目的探讨脑安滴丸联合佐米曲普坦对气虚血瘀证偏头痛患者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气虚血瘀证偏头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西药组采用佐米曲普坦治疗,联合组在西药组基础上采用脑安滴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头疼状况和ET-1、CGRP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发作频率降低,头痛持续时间缩短,且联合组的VAS评分、发作频率低于西药组,头痛持续时间短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ET-1、CGRP水平均下降,且联合组的ET-1、CGRP水平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脑安滴丸联合佐米曲普坦治疗气虚血瘀证偏头痛患者效果明显,可显著缓解其头疼状况,降低ET-1、CG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安滴丸 佐米曲普坦 气虚血瘀证 偏头痛 内皮素-1
下载PDF
不同护理方法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殷凡娜 李威 +1 位作者 闫畅畅 徐静雪 《临床研究》 2017年第4期148-149,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过...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过程中给予围溶栓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1.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1%(P〈0.05),治疗后,观察组MHSS、Barthel Index、E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时,采用围溶栓期护理,可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糖尿病对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及微血管内皮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宋军营 贾亚泉 +4 位作者 吕靖 陈颜嫣 段文慧 张运克 张振强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40-944,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理条件下大鼠脑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并检测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STZ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HE染色、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糖尿病大鼠脑皮质病理形态学、超微结构和E...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理条件下大鼠脑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并检测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STZ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HE染色、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糖尿病大鼠脑皮质病理形态学、超微结构和E-选择素、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34表达的变化。结果糖尿病可导致大鼠脑组织结构疏松,细胞水肿、排列不规则,胶质细胞增生,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突触小泡减少;与正常对照组(NC)比较,糖尿病大鼠脑组织中E-选择素、VCAM-1和ICAM-1表达水平升高,CD34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基础病变能使血管内皮损伤、激活胶质细胞,并使神经元受损,其机理可能与有调节糖尿病大鼠脑组织作用的E-选择素、VCAM-1、ICAM-1和CD34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病理学 超微结构 神经元 血管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