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周边农村生活垃圾的特性、村民意识与处置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爱平 李民 +2 位作者 陈炜鸣 胡灵之 施国中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7-313,325,共8页
对四川成都周边100 km内8个典型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现状、特性、认知和处理意愿进行调查,探讨了适合城市环境下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与处置模式。结果表明:虽然在临城地区有收集设施,但是离城区稍远、交通不便的地区,农村生活垃圾仍以自... 对四川成都周边100 km内8个典型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现状、特性、认知和处理意愿进行调查,探讨了适合城市环境下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与处置模式。结果表明:虽然在临城地区有收集设施,但是离城区稍远、交通不便的地区,农村生活垃圾仍以自然堆放和自行焚烧为主;成都周边农村人均垃圾日产量在58.9~406.8 g/(人·d)波动,垃圾中有机、无机组分和可回收组分质量分数平均分别为71.82%、5.17%、22.35%,垃圾的含水率、p H、有机质质量分数、灰分质量分数、热值分别为36.64%~75.15%、6.16%~7.66%、59.03%~85.94%、13.27%~41.92%、5 134.6~10 803.4 k J/kg,呈现"两高一低"(即高含水率、高有机组分、低无机组分)的特点。调查区90.6%村民认为周围环境已受到垃圾污染,62.7%村民认为生活垃圾处理很必要且愿意支付一定的金额。为此,构建了以分类为前提的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置相结合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垃圾 特性 村民意识 处置模式 成都
下载PDF
蚕沙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谢 邓虎军 +3 位作者 唐甜 林超文 庞良玉 张建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0-875,共6页
为调查向土壤中丢弃蚕沙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所造成的影响,以未添加蚕沙的土壤为对照,通过向土壤中添加蚕沙,恒温培养30 d后,对比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添加蚕沙处理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和优势种群,降低了土壤细菌... 为调查向土壤中丢弃蚕沙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所造成的影响,以未添加蚕沙的土壤为对照,通过向土壤中添加蚕沙,恒温培养30 d后,对比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添加蚕沙处理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和优势种群,降低了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但影响并不显著。在属水平上,潜在指示蚕沙的标志菌有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纤维菌属(Cellulosimicrobium)、新鞘氨醇菌属(Sphingobium)、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珊瑚状放线菌属(Actinocorallia)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6类。其中,纤维菌属(Cellulosimicrobium)的纤维化纤维菌(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还是处理组在种水平上的生物标志物,较对照组的统计学差异值大于4。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的蚕沙还田和蚕沙有机污染物治理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沙 土壤 群落结构 细菌 纤维化纤维菌
下载PDF
土壤细菌群落对湿热灭菌蚕沙还田的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谢 邓虎军 +3 位作者 林超文 姚莉 唐甜 张建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5-121,共7页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无外源微生物干扰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对蚕沙中养分物质的利用状况,探索蚕沙无害化还田后的生态效应。【方法】通过向土壤中添加湿热灭菌蚕沙的方式来模拟无害蚕沙还田,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无外源微生物干扰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对蚕沙中养分物质的利用状况,探索蚕沙无害化还田后的生态效应。【方法】通过向土壤中添加湿热灭菌蚕沙的方式来模拟无害蚕沙还田,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以揭示土壤微生物对于湿热灭菌蚕沙还田的快速响应状况。【结果】湿热灭菌蚕沙还田对土壤细菌结构无显著的影响(P> 0. 05),但减少了土壤细菌的种类,其Chao I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P <0. 05)。较对照而言,与纤维素降解相关的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细菌的相对丰度在湿热灭菌蚕沙还田条件下会显著增加,特别是一些链霉菌属、芽孢杆菌目、梭菌科、毛螺菌科、短波单胞杆菌属、固氮螺旋菌属和假黄单胞菌属的细菌类群。【结论】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湿热灭菌蚕沙还田会快速激活与纤维素代谢相关的细菌类群,并通过增加相对丰度的方式促进土壤自我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沙 高通量测序 群落结构 微生物多样性 纤维素降解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贺艳娟 来珊珊 马霄 《广东化工》 CAS 2018年第20期121-122,共2页
高校实验室危险废物是危险废物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对四川省部分高校实验室危险废物现状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总结了高校实验室危险废物的主要特征和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通过扩大危险废物处置市场和建立... 高校实验室危险废物是危险废物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对四川省部分高校实验室危险废物现状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总结了高校实验室危险废物的主要特征和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通过扩大危险废物处置市场和建立厂家回收机制来提高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能力;通过危险废物管理部门加强监管和高校完善危险废物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制定应急预案以及从分类、投放、暂存、收运、处置全过程提高环保要求加强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通过减少化学品用量及加强环保教育等措施强化实验人员危险废物处置意识等污染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实验室危险废物 管理 污染防治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