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性血液净化抢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疗效 被引量:14
1
作者 黄存军 李孝生 +4 位作者 谢艳 王益芳 黄文英 刘址忠 陈家玉 《当代医学》 2010年第36期2-4,共3页
目的评价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therapy,CBPT)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3例各种病因下造成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模式,每例平均治疗(3.0... 目的评价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therapy,CBPT)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3例各种病因下造成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模式,每例平均治疗(3.0±2.1)d,监测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等项目,对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 33例MODS患者CBPT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均明显好转(P<0.01或<0.05)。33例患者抢救成功21例。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连续性血液净化能有效纠正氮质血症和水电解质酸碱紊乱,是治疗MODS合并少尿无尿者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多脏器功能衰竭
下载PDF
脑穿刺损伤并局部注药大鼠模型的构建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孝生 刘址忠 +5 位作者 陈鹏 谢艳 黄文英 陈家玉 林云东 欧阳兆书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1-5,共5页
目的建立脑穿刺损伤并局部注药大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成熟的wistar雌性大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脑穿刺损伤组,每组10只。脑穿刺损伤组大鼠麻醉后,微型钻钻孔、将针刺入颅内,经顶叶皮层插入脑组织中4 mm,... 目的建立脑穿刺损伤并局部注药大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成熟的wistar雌性大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脑穿刺损伤组,每组10只。脑穿刺损伤组大鼠麻醉后,微型钻钻孔、将针刺入颅内,经顶叶皮层插入脑组织中4 mm,伤及皮层,刺入位置为中线旁开3 mm,额状缝前3 mm,留针2 min,并用X线侧位片和正位片检查刺入位置和深度后退出。正常对照组仅开颅,不致伤。Wistar大鼠脑穿刺后,消毒断头取大鼠皮层细胞原代培养,经纯化后星形细胞传代培养,取第3代星形胶质细胞进行GFPA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鉴定细胞形态,观察脑穿刺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星形胶质细胞的光密度OD值、数密度值。结果经原代及传代培养,获得大量几乎为单一种类细胞,其特点为胞体较大,形状不规则,胞质较丰富,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常偏于胞体一侧,细胞突起较多较长,符合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检测显示GFAP阳性细胞为97%,脑穿刺损伤组原代培养细胞数量增多,脑穿刺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星形胶质细胞的数密度分别为73.41±6.53和51.37±5.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穿刺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星形胶质细胞的光密度值分别为2.41±0.34和1.37±0.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穿刺损伤并局部注药大鼠模型可以观察穿刺损伤部位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为在细胞水平研究创伤性脑损伤提供了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穿刺损伤 局部注药 模型 原代培养 胶质细胞 动物 实验 大鼠
下载PDF
免疫吸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存军 黄文英 +3 位作者 谢艳 李孝生 王益芳 陈家玉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2期27-28,共2页
目的观察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方法采用DNA免疫吸附柱对13例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分别治疗3次,观察抗核抗体、抗DNA抗体、IgG和总蛋白、白蛋白变化等指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吸附治疗后,患者ANA、ds-DNA抗体... 目的观察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方法采用DNA免疫吸附柱对13例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分别治疗3次,观察抗核抗体、抗DNA抗体、IgG和总蛋白、白蛋白变化等指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吸附治疗后,患者ANA、ds-DNA抗体滴度、IgG明显减少或降低(P<0.01);总蛋白、白蛋白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免疫吸附能有效控制SLE活动,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是治疗重症SLE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吸附剂
下载PDF
刺伤对星形胶质细胞胶质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李孝生 刘址忠 +6 位作者 陈鹏 谢艳 王伟 黄文英 陈家玉 林云东 梁树立 《当代医学》 2010年第30期39-40,共2页
目的观察刺伤对星形胶质细胞及其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影响。方法用腹腔注射速眠新和氯胺酮联合麻醉,微型钻钻孔造模,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仪,观察刺伤后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密度及其胶质酸性... 目的观察刺伤对星形胶质细胞及其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影响。方法用腹腔注射速眠新和氯胺酮联合麻醉,微型钻钻孔造模,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仪,观察刺伤后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密度及其胶质酸性蛋白表达的变化,并与未刺伤组作对照分析。结果 GFAP阳性细胞在二组星形胶质细胞中均有分布;刺伤组星形胶质细胞的密度比未刺伤组增加(P<0.05),GFAP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OD值),刺伤组高于未刺伤组(P<0.01)。结论刺伤星形胶质细胞后可以引起其数量及其胶质酸性蛋白的表达增加,可能是星形胶质细胞对刺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胶质酸性蛋白 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