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国喜 刘训碧 王钢胜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5期1791-1794,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择期行全身麻醉的高血压患者共计114例,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2组患者均行相同麻醉方... 目的观察分析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择期行全身麻醉的高血压患者共计114例,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2组患者均行相同麻醉方法,研究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者则应用相同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情况以及麻醉的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中尿量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各时间段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均较T0时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仅插管前10min时较诱导前10min时下降,其他时间段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插前即刻~拔管后10min时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麻醉时间以及患者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插管前10min~拔管后10min的镇静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治疗全身麻醉的高血压患者能够有效稳定患者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麻醉效果,降低应激反应,保障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最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全身麻醉 高血压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老年乳腺癌患者细胞因子及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训碧 黄国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3期1284-1286,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CEA、β-hCG、CA199、CYFRA21-1、TPS及细胞因子IL-6、TNF-α、IL-8、GDF-3水平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93例作为...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CEA、β-hCG、CA199、CYFRA21-1、TPS及细胞因子IL-6、TNF-α、IL-8、GDF-3水平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9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良性乳腺疾病患者125例,来院参加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质芯片检测系统及酶联免疫法对比检测三组受试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细胞因子变化。结果:不同分期的乳腺癌各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和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良性乳腺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的乳腺癌各组间对比,随着分期的升高,其血清肿瘤标志物均升高,以Ⅳ期乳腺癌为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乳腺疾病组与对照组对比,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CEA、β-hCG、CA199、CYFRA21-1、TPS及细胞因子IL-6、TNF-α、IL-8、GDF-3水平在乳腺癌中表达较高,且随时分期升高而升高,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肿瘤标志物 细胞因子 乳腺癌 血清学指标
下载PDF
乌司他丁保护心肺复苏术后脏器生理功能的最佳剂量临床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裘 沈倩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1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术后脏器生理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心肺复苏术的患者80例,根据乌司他丁的剂量将其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各40例。高剂量组应用100万U/d的乌司他丁,低剂量组应用20万U/d的乌司他丁。检测...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术后脏器生理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心肺复苏术的患者80例,根据乌司他丁的剂量将其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各40例。高剂量组应用100万U/d的乌司他丁,低剂量组应用20万U/d的乌司他丁。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ROSC(自主循环恢复)后即刻、24h、48h、72h的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HDBH(α-羟丁酸脱氢酶)、m-AST(谷草转氨酶同工酶)等心肌酶学指标及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及BUN(尿素氮)、Cr(肌酐)等肾功能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PR-MODS(复苏后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和28d存活率。结果两组患者ROSC后即刻的各项心肌酶指标、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ROSC后24h、48h、72h各项指标均先升高再下降,且高剂量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治疗后PR-MODS发生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χ~2=4.114,P<0.01);高剂量组治疗后28d存活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χ~2=4.073,P<0.01)。结论高剂量乌司他丁可有效保护心肺复苏术后脏器生理功能,降低PR-MODS的发生率,提高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剂量乌司他丁 心肺复苏术 脏器生理功能
下载PDF
ERβ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训碧 张绪良 王钢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4期2246-2249,共4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亚型β(ERβ)在乳腺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7例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标本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乳腺癌、癌旁组织的ERβ表达...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亚型β(ERβ)在乳腺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7例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标本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乳腺癌、癌旁组织的ERβ表达情况,并探讨癌组织标本中ERβ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ERβ蛋白表达阳性60例(61.86%),ERβ表达阴性37例(38.14%),癌旁组织中ERβ阳性表达90例(92.78%),阴性表达7例(7.22%),两种组织标本中的ERβ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低分化组织中ERβ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6.00%,低于中、高分化组织的78.72%(P<0.05);浸润性导管癌的ERβ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 6.9 6%,低于其他病理类型的83.33%(P<0.05);Ki-67蛋白阳性表达乳腺癌组织中ERβ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2.63%,低于Ki-67蛋白阴性表达组织中的75.00%(P<0.05)。结论:ERβ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程度降低,并且与乳腺癌的分化程度、病理学类型、Ki-67表达程度具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亚型β 乳腺癌 癌旁组织 病理特征
下载PDF
老年乳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细胞因子检测的价值研究
5
作者 刘训碧 黄国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A01期7-9,共3页
研究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CEA、β-hCG、CA199、CYFRA21-1、TPS及细胞因子IL-6、TNF-α、IL-8、GDF-3水平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93例作为... 研究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CEA、β-hCG、CA199、CYFRA21-1、TPS及细胞因子IL-6、TNF-α、IL-8、GDF-3水平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9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良性乳腺疾病患者125例,来院参加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质芯片检测系统及酶联免疫法对比检测三组受试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细胞因子变化。 结果 不同分期的乳腺癌各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和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良性乳腺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分期的乳腺癌各组间对比,随着分期的升高,其血清肿瘤标志物均升高,以Ⅳ期乳腺癌为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良性乳腺疾病组与对照组对比,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CEA、β-hCG、CA199、CYFRA21-1、TPS及细胞因子IL-6、TNF-α、IL-8、GDF-3水平在乳腺癌中表达较高,且随时分期升高而升高,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肿瘤标志物 细胞因子 乳腺癌 血清学指标
下载PDF
超声规范化检查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质的鉴别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训碧 黄国喜 王钢胜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7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规范化检查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黄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9例,共131个甲状腺结节,均行灰阶超声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比较良、恶性结节超声特征。结果 131个结节... 目的探讨超声规范化检查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黄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9例,共131个甲状腺结节,均行灰阶超声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比较良、恶性结节超声特征。结果 131个结节中良性结节72个,恶性结节59个,良性结节以滤泡增生结节(83.33%)为主,恶性结节以乳头状癌(88.14%)为主。良恶性结节在形态、边界、后方衰减和钙化特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29、19.240、20.520、52.479,均P<0.01),而在内部回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良、恶性结节在环状血流、穿支血流、分支情况、走形情况、阻力指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33、13.384、15.782、15.728、8.285,均P<0.01),而在血流丰富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灰阶超声判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67.80%,特异度为73.61%,阳性预测值为67.80%,阴性预测值为73.61%;彩色多普勒超声判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73.47%,特异度为73.61%,阳性预测值为65.45%,阴性预测值为80.30%;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判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74.58%,特异度为87.50%,阳性预测值为83.02%,阴性预测值为80.77%。结论超声规范化检查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中灰阶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高,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甲状腺结节 良性 恶性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