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必净治疗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作者 高海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2期142-145,共4页
目的 探究血必净治疗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布鲁氏菌病患者,根据住院号尾数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率、C... 目的 探究血必净治疗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布鲁氏菌病患者,根据住院号尾数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率、C反应蛋白下降时间及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的18.00%(P<0.05)。2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2.00%(1/50)低于对照组的18.00%(9/50)(P<0.05)。治疗组C反应蛋白下降时间(7.54±2.94)d短于对照组的(7.54±2.94)d(P<0.05)。治疗后,治疗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3.01±0.41)g/L、(0.81±0.41)mg/L,均低于对照组的(3.89±0.55)g/L、(1.76±0.52)mg/L(P<0.05)。结论 血必净治疗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使其尽快恢复,建议临床推广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 布鲁氏菌病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GPC3特异性HLA-A11限制的T淋巴细胞表位肽免疫活性检测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斌 李雯 +8 位作者 计云霞 郭向华 杨晓珍 郝美君 李伟华 白飞云 王延军 郑加生 陈德喜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752-755,共4页
目的设计合成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11限制性T细胞识别的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多肽,并检测其免疫原性和反应性。方法利用BIMAS和SYFPEITHI评分系统评价GPC3多肽与HLA-A11分子的结合能力,预测出相应的抗原谱,合成HLA-A1101限制性GPC... 目的设计合成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11限制性T细胞识别的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多肽,并检测其免疫原性和反应性。方法利用BIMAS和SYFPEITHI评分系统评价GPC3多肽与HLA-A11分子的结合能力,预测出相应的抗原谱,合成HLA-A1101限制性GPC3多肽库;流式细胞仪检测HCC患者HLA-A11分子的表达;多肽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T细胞对GPC3多肽的反应性。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HCC患者,7例HLA-A11分子表达阳性(21.9%);ELISPOT检测发现17例(53.1%)HCC患者的T细胞应答阳性,7例(21.9%)HLA-A11表型检测阳性的HCC患者,T细胞应答结果成强阳性。HLA-A11限制性GPC3多肽应答率符合人群中相应基因位点的自然表达率。结论 GPC3多肽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人类白细胞抗原 T淋巴细胞 表位肽
下载PDF
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韩彩丽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4年第7期800-801,共2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随机选择的40例健康成年人的VEGF水平。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的VEGF水平(16.26±1.98)μg/L显著高于正常成年组(10.8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随机选择的40例健康成年人的VEGF水平。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的VEGF水平(16.26±1.98)μg/L显著高于正常成年组(10.87±1.9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水平随TNM分期进展明显升高;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低分化NSCLC患者血清VEGF含量高于高中分化者(P<0.05)。结论血清VEGF水平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诊断、转移、预后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非小细胞肺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以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三联抗菌方案治疗布鲁氏菌病的效果和安全性
4
作者 赵曦艳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3年第9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和利福平三联抗菌方案治疗布鲁氏菌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0月鄂尔多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布鲁氏菌病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n=65)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和利福平三联抗菌方案治疗布鲁氏菌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0月鄂尔多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布鲁氏菌病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n=65)和对照组(n=62)。对照组采用多西环素和利福平联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使用左氧氟沙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6.92%,高于对照组的8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热、关节肿胀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头晕头痛、四肢乏力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红细胞沉降率(ESR)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且试验组两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两个月,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西环素和利福平用药基础上增加左氧氟沙星治疗布鲁氏菌病可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左氧氟沙星 多西环素 利福平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