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后足下垂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喆 熊键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第12期66-69,77,共5页
目的观察智能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经筋刺法治疗对中风后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障碍及肌力的影响。方法120例中风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均予以经筋刺法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 目的观察智能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经筋刺法治疗对中风后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障碍及肌力的影响。方法120例中风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均予以经筋刺法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胫前肌与腓肠肌积分肌电值、胫前肌肌力评分、福格-米勒下肢运动功能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及改良Bra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足趾屈改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智能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经筋刺法治疗对中风后足下垂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肌力、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足下垂 经筋刺法 下肢康复机器人 下肢运动功能 肌力
下载PDF
早期应用神经反射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肖金荣 高碧桃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6年第8期133-134,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神经反射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反射刺激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1月后评定两组疗...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神经反射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反射刺激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1月后评定两组疗效。采用Fugl Meyer(FMA)评定量表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进行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ADL能力。比较两组住院时间。结果两组经治疗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Barthel BI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神经反射刺激疗法可明显提高重型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ADL能力,对其功能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肢体功能 生活能力 神经反射刺激
下载PDF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中风偏瘫9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胡元水 王俊 +2 位作者 骆培源 徐华 肖洪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953-955,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患者均跟据中医分型分别给予中成药治疗。由专业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行正规系统的运动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配合康复训练。针灸采用头针、体针... 目的:探讨分析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患者均跟据中医分型分别给予中成药治疗。由专业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行正规系统的运动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配合康复训练。针灸采用头针、体针相结合的方法,头针用双运动区、感觉区、足运动感觉区,体针取穴以患侧阳明经穴位为主。对所有患者在入组时、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患肢运动功能评价(FMA)、FCA综合功能评定行走功能评分以及下肢Brunnatrom评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时两组下肢Brunnatrom评级、下肢FMA积分和FCA综合功能评定行走功能评分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下肢Brunnatrom评级、下肢FMA积分和FCA综合功能评定行走功能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中风偏瘫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针灸并配合康复训练,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康复训练 老年 中风偏瘫
下载PDF
针刺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关节功能康复的干预作用研究——附57例临床资料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旭 胡元水 《江苏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关节功能康复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14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针刺治疗,1次/d,...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关节功能康复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14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针刺治疗,1次/d,连续治疗7 d后休息7 d。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1天与术后第12周腕部肿胀程度、腕关节功能评分、桡骨指标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12周2组患者腕部肿胀程度Ⅱ、Ⅲ度发生率均较术后第1天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Ⅱ、Ⅲ度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2周2组患者腕关节功能单项评分(疼痛、功能状态、活动范围、手活动范围、握力)及总分均较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2周2组患者桡骨指标(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均较术后第1天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桡骨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2周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后第1天(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早期功能锻炼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可明显减轻腕部肿胀程度,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后并发症 针刺疗法 运动疗法
下载PDF
针刺椎枕肌与常规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喆 熊键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105-10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针刺椎枕肌与常规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CSA患者10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椎枕肌针刺治疗。比... 目的对比分析针刺椎枕肌与常规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CSA患者10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椎枕肌针刺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与功能评分及患者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检测并比较2组血浆神经钛Y(NPY)、尾加压素Ⅱ(U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分及LVA、RVA、BA的平均血流速度改善程度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浆NPY、U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椎枕肌治疗CSA能够更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脑供血,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针刺 椎枕肌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腰三针与常规针刺分别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喆 熊键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5期765-766,共2页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属于“痹症”、“腰痛”范畴,针灸治疗LDH的效果已得到肯定^([1])。腰三针作为“靳三针”学术体系中的一支,常用于治疗腰部疾病,但与关节松动术联合治疗LDH的研究较少。本...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属于“痹症”、“腰痛”范畴,针灸治疗LDH的效果已得到肯定^([1])。腰三针作为“靳三针”学术体系中的一支,常用于治疗腰部疾病,但与关节松动术联合治疗LDH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常规针刺联合关节松动术为对照,观察腰三针联合关节松动术对LDH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三针 针刺 关节松动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综合护理在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万霞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2年第1期111-112,共2页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运用针刀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疾病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运用针刀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疾病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针刀治疗的同时进行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针刀治疗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效果观察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万霞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2年第4期47-48,共2页
总结了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病案及其护理措施,包括治疗前的心理护理、治疗中的监测和治疗后的护理等措施,认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能有效地确保和巩固针刀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的疗效。
关键词 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刀治疗 护理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针刀治疗肩周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万霞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2年第10期44-46,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住院病案,研究制订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分析近2年来360例相关住院病案,着重调查心理、治疗中突发情况及临床疗效等项目,从而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路径。结果有12例(占3.3%)治疗中发生晕针;有... 目的通过分析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住院病案,研究制订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分析近2年来360例相关住院病案,着重调查心理、治疗中突发情况及临床疗效等项目,从而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路径。结果有12例(占3.3%)治疗中发生晕针;有352例(占97.8%)治疗有效,有35例(占9.7%)治疗后6个月~1年内复发。结论制订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护理路径,应加强治疗前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对针刀疗法的心理障碍,使之自愿接受针刀治疗;重视针刀治疗中的监护,及时处理晕针等突发情况,以确保安全;注意治疗后体位护理及康复锻炼,以确保和巩固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针刀治疗 肩周炎 护理
下载PDF
医学死亡证明登记本的制作与应用
10
作者 万霞 范志红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2年第5期183-183,共1页
医学死亡证明是死者火化、销户及家属领取保险金、赔偿金、丧葬费的重要凭证。为加强医学死亡证明的管理,避免死亡证的重复开具,方便家属认领与查找,本科特设计、制作医学死亡证明登记本,以规范领取手续,防范医疗纠纷,取得良好效果,现... 医学死亡证明是死者火化、销户及家属领取保险金、赔偿金、丧葬费的重要凭证。为加强医学死亡证明的管理,避免死亡证的重复开具,方便家属认领与查找,本科特设计、制作医学死亡证明登记本,以规范领取手续,防范医疗纠纷,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证 医学 制作 应用 医疗纠纷 保险金 赔偿金 家属
下载PDF
不同针刺时间对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肌电图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胡元水 熊键 +1 位作者 张喆 盛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5120-5121,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时间对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的疗效。方法 96例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32例,3组均选取(髀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四穴进行针刺治疗,A组进针得气后即可出针,B组进针得气后留针30 min,C组进针得气后留...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时间对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的疗效。方法 96例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32例,3组均选取(髀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四穴进行针刺治疗,A组进针得气后即可出针,B组进针得气后留针30 min,C组进针得气后留针60 min,3组每天针刺1次,5次为1个疗程,共5个疗程。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运用临床痉挛指数、Fugl-Meyer评分对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并运用表面肌电图系统记录治疗前后患侧膝屈曲和踝背屈时主动肌及拮抗肌肌电活动差异。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后,3组主动肌(股二头肌和胫前肌)积分肌电值(IEMG)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A、B组主动肌IEMG明显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后3组拮抗肌(股直肌和腓肠肌内侧)IEMG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A、B组拮抗肌IEMG明显降低且B组明显低于A组(P<0.05)。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后3组患侧肢体膝屈曲、踝背屈协同收缩率(CO)均明显降低(P<0.05),与A、C两组比较,B组的降幅差异明显(P<0.05)。4与治疗前相比,3组临床痉挛指数、Fugl-Meyer评分均显著改善(P<0.01),且B组显著优于A组和C组(P<0.05)。结论不同针刺时间均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30 min留针疗效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痉挛 针刺时间 肌电图
下载PDF
针灸联合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胡元水 徐华 +1 位作者 骆培源 肖洪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792-794,共3页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患者疼痛及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80例LIDP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腰部牵引等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比较2组患者疼痛情况、下肢...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患者疼痛及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80例LIDP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腰部牵引等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比较2组患者疼痛情况、下肢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7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下腰痛(M-JOA)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直腿抬高角度显著大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和下腰痛M-JO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直腿抬高角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推拿可显著缓解LIDP患者的疼痛,改善下肢功能和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推拿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 下肢功能
下载PDF
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及功能紊乱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熊友三 高山英 +6 位作者 程振江 高碧桃 姜少玲 肖金荣 胡元水 卢永红 姜银华 《颈腰痛杂志》 2006年第2期136-137,共2页
关键词 手法 寰枢关节 半脱位 功能紊乱
下载PDF
通元针法联合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寒湿型)对疼痛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旭 方蕾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讨通元针法联合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寒湿型)对疼痛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长江航运总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腰肌劳损(寒湿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推拿治疗,治疗组予以通元针法联合推拿治疗。比... 目的探讨通元针法联合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寒湿型)对疼痛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长江航运总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腰肌劳损(寒湿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推拿治疗,治疗组予以通元针法联合推拿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疗效、腰痛症状量化积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s,VAS)、表面肌电指标[平均肌电值(averaged electromyogram,AEMG)和中位频率的斜率(median frequency slope,MFs)]、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56.0%)(P<0.05);两组腰痛症状量化积分、VAS评分、血清TNF-α与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腰痛症状量化积分、VAS评分、血清TNF-α与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EMG高于治疗前、MFs绝对值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AEMG高于对照组、MFs绝对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元针法联合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寒湿型)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可缓解腰部症状、减少疼痛和炎症反应、增强肌力,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肌劳损 疼痛 通元针法 推拿 表面肌电图 视觉横拟疼痛评分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下载PDF
颈椎治疗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山英 曾姣娥 肖金荣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20-821,共2页
目的探讨一种方便、治疗简单、成本低、无副作用、有效的防治颈椎病的方法。方法设计一种融“牵引、摇摆、按摩”为一体的颈椎病治疗枕治疗 4 0例 ,与传统枕颌布带颈椎牵引 15例比较 ,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平均治疗 4 15疗程 ,对... 目的探讨一种方便、治疗简单、成本低、无副作用、有效的防治颈椎病的方法。方法设计一种融“牵引、摇摆、按摩”为一体的颈椎病治疗枕治疗 4 0例 ,与传统枕颌布带颈椎牵引 15例比较 ,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平均治疗 4 15疗程 ,对照组平均治疗 6 6 7疗程 ,明显缩短病程 ,P <0 0 1,差异有高度显著意义。结论颈椎牵引有利于增宽椎间隙 ,摇摆调整颈椎各小关节功能紊乱 ,使错位小关节恢复功能位 ,减少神经、血管压迫和刺激 ,纠正内平衡 ;松解颈背部软组织痉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颈椎治疗枕 颈椎病 护理 疗效
下载PDF
双侧头皮透刺电针疗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元水 王俊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892-895,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头皮透刺电针疗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遗症。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3年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00例,将此2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的基础治疗均为双侧头针结合穴位注射,实验... 目的:探讨双侧头皮透刺电针疗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遗症。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3年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00例,将此2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的基础治疗均为双侧头针结合穴位注射,实验组比对照组多一个电针治疗。一周内进行5次治疗,连续进行3个月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束治疗后,继续随访患者三个月的时间,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再进行观察。结果:治疗三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70%,组间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随访三个月后再观察患者的情况,治疗组的有效率仍然是88%,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仅为66%,说明有复发现象,且组间差异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以上两种不同的治疗模式下,治疗组的生活态度明显改善,对照组相对差一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入电针后,对患者有有效率明显提高了,而且杜绝了患者复发,是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有了保障,值得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疗法 穴位注射 中风后遗症
下载PDF
RP-HPLC测定元明丹中士的宁的含量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祥松 张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7期62-63,69,共3页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元明丹中士的宁的含量。方法:采用DIONEX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3%三乙胺溶液(磷酸调pH=2.6)(9∶91)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士的宁在0.405 6...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元明丹中士的宁的含量。方法:采用DIONEX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3%三乙胺溶液(磷酸调pH=2.6)(9∶91)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士的宁在0.405 6~2.028μg(r=0.999 7)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5)为100.6%(RSD=1.3%)。结论:本方法灵敏、简便、准确,可用于元明丹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的宁 RP—HPLC 元明丹
下载PDF
温和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秋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第9期51-52,共2页
目的观察温和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温和灸治疗,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 目的观察温和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温和灸治疗,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变化和总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3.33%、93.33%,对照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16.67%、70.00%,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和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脾肾阳虚证 温和灸
下载PDF
亚急性脊髓前联合变性误诊为胸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
19
作者 高碧桃 姜少玲 +1 位作者 段炼 肖金荣 《颈腰痛杂志》 2005年第1期82-82,共1页
关键词 脊髓 变性 贫血 误诊
下载PDF
针刀加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金福兴 王旭 张俊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2-24,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刀加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刀加手法治疗组(观察组)、针刺对照组(对照1组)及药物对照组(对照2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刀加手法治疗,对照1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对... 目的:观察针刀加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刀加手法治疗组(观察组)、针刺对照组(对照1组)及药物对照组(对照2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刀加手法治疗,对照1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对照2组采用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及总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3.3%、93.3%,对照1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16.7%、70.0%,对照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13.3%、5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刀加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针刺治疗和静滴参麦注射液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手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