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苯酞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颜颖颖 马甲 《中国药师》 CAS 2015年第11期1911-1913,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122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2)。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122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2)。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Hcy、血浆CRP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52%(P<0.05)。治疗后两组血Hcy、CR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均较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明显,可明显降低血Hcy、CRP水平,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神经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血同型半胱氨酸 血浆C反应蛋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早期心理干预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
作者 颜颖颖 谢江文 《健康研究》 CAS 2016年第6期684-685,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联合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1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康复训练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对比两...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联合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1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康复训练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MBI评分及康复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和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效率90.0%,对照组为70.0%,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脑卒中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患者的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心理干预 脑卒中 功能康复
下载PDF
葛根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3
3
作者 谢江文 马甲 +3 位作者 颜颖颖 韩春赓 董伟 毛玲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葛根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葛根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葛根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葛根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79.59%),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脑梗死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和CRP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明显较对照组治疗后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均未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葛根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且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葛根素 阿替普酶 疗效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 被引量:2
4
作者 徐俊 徐华燕 郎森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0-192,共3页
关键词 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 脱髓鞘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病理改变 ADAMS 桥脑基底部 外侧膝状体 慢性酗酒
下载PDF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马甲 郑珍婕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6088-6090,共3页
目的探究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122例老年VD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血浆转化生长因子(TGF)-β... 目的探究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122例老年VD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血浆转化生长因子(TGF)-β、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生活质量评分、精神心理量表得分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血清及血浆指标均有所改变,治疗组改变更明显,两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治疗组评分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明显,两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得分均有改变,治疗组评分改善情况更明显(均P<0.05),治疗组治疗总效率(95.31%)明显优于对照组(81.25%,P<0.05)。结论丁苯酞有助于改善老年VD患者认知功能,安全有效、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减少氧自由基及炎症因子,保护脑组织细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血管性痴呆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6
作者 刘琦 张奇军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23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6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于介入手...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6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于介入手术围术期着重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SAS评分及QOL评分。结果术后3d,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均较术前1d及术后1d明显降低,且干预组术后3d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和生活质量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是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缓解患的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提高手术成功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治疗 综合性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不同类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 被引量:11
7
作者 徐俊 张运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9年第4期302-302,共1页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的伦理困境和对策 被引量:3
8
作者 俞素卿 娄志玲 +2 位作者 季林玲 邵吉红 周莉丽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年第6期783-784,共2页
高血压脑出血因其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导致预期治疗效果与患者实际状况之间、医院诊疗结果与传统死亡观之间、患者亲属之间产生一系列伦理冲突,也使密切和他们接触的护理人员不得不面对伦理困境。建议护理人员尊重生命,尊重患者和家属的... 高血压脑出血因其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导致预期治疗效果与患者实际状况之间、医院诊疗结果与传统死亡观之间、患者亲属之间产生一系列伦理冲突,也使密切和他们接触的护理人员不得不面对伦理困境。建议护理人员尊重生命,尊重患者和家属的价值观和信仰,加强护理管理,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编制,加强伦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促进护患和谐,提高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知情同意权 生命价值观 尊重生命 伦理教育
下载PDF
宁波市某社区居民脑卒中防治知识与识别能力现状调查 被引量:1
9
作者 韩春赓 张东霞 +3 位作者 何丽芳 王璟 谢江文 徐俊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4年第4期312-314,共3页
目的了解宁波市某社区18岁以上居民脑卒中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和对卒中事件的识别能力。方法随机抽取宁波市鄞州区年龄18岁以上的社区居民546人,进行高血压、脑卒中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对不同人群进行对比。结果社区人群脑卒中的防治... 目的了解宁波市某社区18岁以上居民脑卒中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和对卒中事件的识别能力。方法随机抽取宁波市鄞州区年龄18岁以上的社区居民546人,进行高血压、脑卒中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对不同人群进行对比。结果社区人群脑卒中的防治知识得分,男性为(41.03±13.92)分,女性为(37.94±14.21)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文盲组与高中以上组得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组与健康人群得分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卒中危险因素认知上,"高血压"为79.23%,"高血脂"为51.36%、"吸烟饮酒"为49.25%,"糖尿病"为48.74%,"冠心病"为46.72%,"动脉硬化"为37.57%等。在院前卒中事件识别上,"正确识别"的占54.40%,"部分识别"的占37.36%,识别"完全错误"的为8.24%,患者人群和健康人群识别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宁波市某社区居民脑卒中的认知和识别能力普遍较低,脑卒中的防治知识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人群 脑卒中 知识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苏雯雯 颜颖颖 《中国乡村医药》 2019年第2期35-36,共2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慈溪市第七人民医院与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加...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慈溪市第七人民医院与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次0.1g,瑞舒伐他汀钙片每次10mg,均每日1次口服。两组连续治疗2周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42.5%(27/40)高于对照组的50.0%(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的1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优于常规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司匹林 瑞舒伐他汀 安全性
下载PDF
非栓塞性脑梗死的出血性转化(附19例分析)
11
作者 徐俊 苏立静 +1 位作者 徐华燕 张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9-360,共2页
目的探讨非栓塞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非栓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76.4岁,大面积脑梗死(95%)是主要病因,高血压(74%)、糖尿病(5... 目的探讨非栓塞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非栓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76.4岁,大面积脑梗死(95%)是主要病因,高血压(74%)、糖尿病(53%)亦有较高的发生率。结论非栓塞性脑梗死的HT常发生在高龄及大面积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亦是重要的病因,多为晚发型出血,预后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栓塞性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下载PDF
维持性血透患者合并脑梗死14例分析
12
作者 徐俊 张运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8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合并脑梗死发生的特点、危险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对14例维持性血透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行头颅CT扫描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头颅MRI扫描,发现梗死灶:基底节区9例、桥脑2例、小脑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合并脑梗死发生的特点、危险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对14例维持性血透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行头颅CT扫描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头颅MRI扫描,发现梗死灶:基底节区9例、桥脑2例、小脑2例、半卵圆中心3例、额叶2例,顶叶1例,其中5例呈多发性梗死灶。治疗结果:1例基本痊愈,死亡1例,其余12例遗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和/或偏身感觉障碍,1例同时有不全性运动性失语。结论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是其发生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纤维蛋白原增高、肾性贫血及EPO治疗亦可能是维持性血透患者发生脑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透 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伴上消化道出血的分水岭脑梗死10例
13
作者 徐华燕 徐俊 《中国乡村医药》 2014年第3期8-8,共1页
分水岭脑梗死(CWI)是指发生于脑的两条及以上主要动脉分布区交界处的脑梗死,可见于大动脉皮层动脉之间、皮层支和深穿支之间,以及深穿支和深穿支之间的边缘带,又称边缘带脑梗死。它约占所有脑梗死的10%,多认为与低灌注有关,而... 分水岭脑梗死(CWI)是指发生于脑的两条及以上主要动脉分布区交界处的脑梗死,可见于大动脉皮层动脉之间、皮层支和深穿支之间,以及深穿支和深穿支之间的边缘带,又称边缘带脑梗死。它约占所有脑梗死的10%,多认为与低灌注有关,而上消化道出血是引起低灌注的常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2008年8月到2011年8月收治的10例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的分水岭脑梗死回顾性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水岭脑梗死 上消化道出血 皮层动脉 边缘带 低灌注 分布区 CWI 大动脉
下载PDF
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Hcy、NSE的影响 被引量:82
14
作者 宋晓明 郑珍婕 +1 位作者 苏立静 颜颖颖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3期434-436,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 目的探讨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3例,采用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比较2组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Hcy、NSE的差异。结果治疗2、4周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2周后相比,2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且治疗2、4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更显著(均P<0.05);治疗4周后2组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IL-6、TNF-α水平降低更显著(均P<0.05);治疗4周后2组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Hcy、NSE水平降低更显著(均P<0.05)。结论丁苯酞序贯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Hcy、NSE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序贯治疗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奥拉西坦在高血压脑梗死神经系统损害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徐俊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6期1011-1012,共2页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2011年6月_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脑梗死患者120例,并随机分为普通组和研究组,普通组有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45~77...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2011年6月_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脑梗死患者120例,并随机分为普通组和研究组,普通组有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45~77岁,平均(63.42±6.21)岁;合并冠心病的有6例,合并糖尿病的有7例。研究组中有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46~76岁,平均(64.16±5.98)岁;合并冠心病的有8例,合并糖尿病的有6例,2组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普通组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尼莫地平口服治疗,120mg/次,2次/d,研究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静脉滴注,4g/次,1次/d,2组患者均治疗21d。对比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认知能力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以及治疗效果,所得数据中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研究组治疗后NIHSS得分10.88±4.23。MMSE得分26.01±3.34,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得分80.02±12.24与普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普通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梗死患者使用临床效果显著,对神经系统损害修复作用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拉西坦注射液 高血压脑梗死 神经系统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孤立性皮质下小梗死不同形态病灶的临床特征及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颜颖颖 周琳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6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分析孤立性皮质下小梗死(ISSI)不同形态病灶的临床特征,以及与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选择86例ISSI患者,均为大脑中动脉(MCA)穿支的供血区域急性孤立性梗死,将患者按病灶形态分为线形组(30例)和圆形... 目的分析孤立性皮质下小梗死(ISSI)不同形态病灶的临床特征,以及与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选择86例ISSI患者,均为大脑中动脉(MCA)穿支的供血区域急性孤立性梗死,将患者按病灶形态分为线形组(30例)和圆形组(56例)。分析比较线形组和圆形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END的发生情况,并对发生早期END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线形组和圆形组病灶直径及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脑白质疏松、病灶同侧MCA狭窄、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ECAS)、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S)、END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5.1±3.0)mm比(11.8±3.6)mm、30.0%(9/30)比12.5%(7/56)、63.3%(19/30)比82.1%(46/56)、50.0%(15/30)比19.6%(11/56)、23.3%(7/30)比46.4%(26/56)、46.7%(14/30)比19.6%(11/56)、26.7%(8/30)比12.5%(7/56)、43-3%(13/30)比21.4%(12/56)、40.0%(12,30)比16.1%(9/56),P〈0.05或〈0.01]。与非END患者比较,END患者以女性多[42.9%(9/21)比27.7%(18/65)],多为线形病灶[52.4%(11/21)比29.2%(19/65)],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3.9±1.5)分比(3.0±1.2)分],冠心病、病灶同侧MCA狭窄以及ICAS的发生率高[14.3%(3/21)比6.2%(4/65)、47.6%(10/21)比23.1%(15/65)、42.9%(9/21)比24.6%(1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线形病灶和女性是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 1.165.5.481,OR=2.536,P=0.022;95%CI 1.298~5.441,OR=2.767,P=0.009)。结论线形病灶的ISSI患者其病情不稳定,可帮助筛选易发END的高危ISSI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小梗死 病灶形态 大脑中动脉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量效时效及安全性评估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谢江文 吕国菊 +2 位作者 俞丽 李丹 张奇军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5年第8期572-575,共4页
目的探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量效时效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其中时间窗≤3.0h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时间窗3.1—4.5h 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组和D组,每组30... 目的探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量效时效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其中时间窗≤3.0h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时间窗3.1—4.5h 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组和D组,每组30例。A组和C组给予阿替普酶0.6mg/kg(最高用量60mg)静脉溶栓治疗;B组和D组给予阿替普酶0.9mg/kg(最高用量90mg)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四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h、24h、7d、30d、90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四组临床疗效,统计四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于治疗后90d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预后。结果四组治疗后1h、24h、7d、30d、90d 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NIHSS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有明显降低的趋势。A组与B组、C组与D组同一时间点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A组、D组分别与B组、C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后90d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预后良好率最大为76.00%(19/25),C组预后良好率最小为43.33%(13/30),B组为64.00%(16/25),D组为53.33%(16/30)。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0,P〉0.05),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69,P〉0.05)。结论治疗窗≤3.0h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同样安全有效,治疗窗3.1~4.5h常规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较好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脑梗塞 量效 时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重症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22
18
作者 宋晓明 郑珍婕 +2 位作者 苏立静 颜颖颖 韩春赓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979-1982,共4页
目的探讨有效的防治策略,降低重症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对重症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分析,并探索影响发生合并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医院治疗的250... 目的探讨有效的防治策略,降低重症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对重症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分析,并探索影响发生合并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医院治疗的250例重症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年龄、性别等一般人口学特征和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意识障碍等临床资料收集,进行数据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250例重症脑梗死患者中,男性占57.6%,平均(58.33±14.96)岁,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有90例,发生率为36.0%,在90例重症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118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77株占65.25%,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17.80%,真菌菌株18株占15.25%,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占8.47%,革兰阳性菌23株,占19.50%;患者年龄、糖尿病史、慢性肺部疾病、住院期间误吸、吸烟史、意识障碍等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年龄≥60岁的患者发生合并感染的风险是<60岁的1.81倍;有糖尿病的患者发生合并感染的风险是无的2.33倍;有吸烟史的患者发生合并感染的风险是无的1.76倍;有发生住院期间误吸病的患者发生合并感染的风险是无的2.67倍;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发生合并感染的风险是无的1.85倍。结论在患者住院期间应根据病原菌的属性,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要同时注意加强对于与感染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的关注,尽早采取预防治疗措施,减少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梗死 肺部感染 病原分布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氧气雾化吸入对球麻痹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华燕 韩春赓 +2 位作者 谢江文 吴斌 吕国菊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4138-4140,共3页
目的探讨氧气雾化吸入对球麻痹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的球麻痹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氧气雾化吸入对球麻痹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的球麻痹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7.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痰液明显减少,痰液性状明显好转,呼吸音明显改善,且睡眠质量明显提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对球麻痹伴肺部感染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减少痰液,改善呼吸音及睡眠,在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方面具有明显效果,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麻痹 肺部感染 氧气雾化吸入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甲 徐俊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3年第11期1723-1724,共2页
普遍认为脑卒中的主要传统性危险因素为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吸烟、糖尿病等,且脑卒中被认为是一种极为危险的疾病,尤其在老年人当中,发病率较高,对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这... 普遍认为脑卒中的主要传统性危险因素为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吸烟、糖尿病等,且脑卒中被认为是一种极为危险的疾病,尤其在老年人当中,发病率较高,对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这一因素逐渐被专家所认识和关注,经分析其是一种含有硫胺氢酸的代谢物,经大量研究证实,血浆Hcy水平的升高与血栓及动脉硬化均有着紧密联系,其水平的升高,可作为脑卒中的独立性危险因素。本研究就针对这一问题,对脑卒中患者及健康者的血浆Hcy水平进行测定分析,进一步探讨其与脑卒中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脑卒中患者 相关性 危险因素 临床研究 动脉硬化 HCY 健康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