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9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鄱阳湖湿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对群落次级生产力及稳定性的影响
1
作者 夏迎 阳文静 +3 位作者 钟洁 张琍 刘丹丹 游清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37-3347,共11页
理解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及稳定性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保护管理策略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生产力、稳定性的关系仍存在争议。在鄱阳湖湿地布设30个采样点,于2019年秋季开展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野外调查。基于... 理解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及稳定性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保护管理策略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生产力、稳定性的关系仍存在争议。在鄱阳湖湿地布设30个采样点,于2019年秋季开展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野外调查。基于底栖动物群落数据,采用广义加性模型分析物种、谱系、功能多样性对鄱阳湖湿地底栖动物群落次级生产力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栖动物群落的次级生产力与反映物种多样性的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类多样性指数、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功能丰富度指数等呈显著的负相关,其中Pielou均匀度指数与次级生产力的相关度最高(r^(2)=0.33)。功能多样性对群落次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异有最高的解释度(r^(2)=0.75)。P/B值(次级生产力与生物量之比代表群落稳定性)与物种、谱系、功能多样性指数均呈正相关,其中功能丰富度与P/B值的相关度最高(r^(2)=0.22)。反映物种多样性的三个指数总体上对P/B值的空间分异解释度最高(r^(2)=0.37)。谱系多样性与次级生产力、P/B值的相关性相对较弱。生物多样性指数总体分别解释了次级生产力和群落稳定性中81.9%、54.8%的变异。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生产力、稳定性的关系可能因具体的生物群落而异。研究结果对于鄱阳湖湿地的底栖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生物多样性指数 次级生产力 群落稳定性 鄱阳湖
下载PDF
鄱阳湖湿地生态过程3维动态可视化模拟方法
2
作者 陈超 方朝阳 +2 位作者 肖昕 陈浩 林珲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1-318,共8页
该文以鄱阳湖大湖池为研究区域,采用3维建模、在多源数据融合下的场景搭建技术和动态模拟技术,对湿地复杂的生态过程变化进行3维动态模拟.以3维动态可视化的方法呈现鄱阳湖湿地的植被四季生长演替变化、季节性水位变化和不同水位与植被... 该文以鄱阳湖大湖池为研究区域,采用3维建模、在多源数据融合下的场景搭建技术和动态模拟技术,对湿地复杂的生态过程变化进行3维动态模拟.以3维动态可视化的方法呈现鄱阳湖湿地的植被四季生长演替变化、季节性水位变化和不同水位与植被群落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候鸟对水位和植被提供生境的响应等生态过程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多源数据的融合是虚拟场景集成的重要基础;采用数据-模型-场景-综合动态模拟的技术为创建动态仿真场景提供有效途径;3维动态模拟技术和可视化效率优化技术结合使用可以直观有效地模拟和呈现湿地生态过程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3维动态可视化 鄱阳湖 湿地 生态过程
下载PDF
鄱阳湖碟形湖和通江水域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吸收与荧光特性对比研究
3
作者 简正军 徐健 +1 位作者 刘甲庆 胡启武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1-751,共11页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在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全球大部分湖泊出现了水文隔离现象.然而,水文隔离如何影响大型湖泊CDOM组成变化仍然知之甚少.本研究于2021年在...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在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全球大部分湖泊出现了水文隔离现象.然而,水文隔离如何影响大型湖泊CDOM组成变化仍然知之甚少.本研究于2021年在鄱阳湖碟形湖和通江水域采集水样,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研究CDOM光学特性,揭示鄱阳湖碟形湖和通江水域CDOM组成和来源的差异.结果表明:①碟形湖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以及CDOM在355 nm处的吸收系数〔a(355)〕的平均值均显著高于通江水域(p<0.001),表明受水文隔离影响的碟形湖水体中存在更丰富的有机物.②基于PARAFAC分析得出的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C2)和蛋白质荧光组分(C3)最大荧光强度值(Fmax)的平均值均表现为碟形湖高于通江水域;碟形湖和通江水域的类腐殖质组分(C1+C2)占总荧光强度的比例分别为71.96%和59.93%,且通江水域CDOM中蛋白质荧光组分C3的贡献率高于碟形湖.③通过碟形湖和通江水域CDOM特征参数的对比分析,得出碟形湖CDOM相对分子量和腐殖化程度均高于通江水域.研究显示,水文隔离对鄱阳湖CDOM空间分布及组成变化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水文隔离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 荧光组成差异 来源解析
下载PDF
基于最佳景观尺度的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演变及多情景模拟
4
作者 王博 舒晓波 +2 位作者 廖富强 黎钰 万智巍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6-347,共12页
[目的]科学评估区域土地利用冲突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可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重要作用。[方法]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视角构建土地利用冲突测算模型,借鉴最佳景观尺度设定方法确定了适宜的分析尺度,分析了鄱阳湖区1990—2020年土地... [目的]科学评估区域土地利用冲突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可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重要作用。[方法]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视角构建土地利用冲突测算模型,借鉴最佳景观尺度设定方法确定了适宜的分析尺度,分析了鄱阳湖区1990—2020年土地利用冲突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借助PLUS模型多情景模拟了2035年土地利用冲突空间格局。[结果]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冲突的总体空间格局是滨湖区显著高于外围地区,南部地区总体高于北部地区,平原地区高于山地和丘陵地区,河流两侧的冲突值也显著偏高。1990—2005年城镇地区的冲突变化并不显著,乡村地域及县域交界区域冲突水平较高,2005—2020年冲突水平进一步加剧;2035年不同情景下冲突的总体空间格局将延续2020年的状态,但可持续发展情景能有效缓和冲突水平,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发展。[结论]1990—2020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冲突重心由乡村及县域交界区域向城镇地区转移,且冲突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未来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方式,有序进行国土空间开发,注重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最佳景观尺度 多情景模拟 PLUS模型 鄱阳湖区
下载PDF
鄱阳湖周边水体重金属污染特征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5
作者 赵齐灵 李佳乐 +4 位作者 董一慧 敖奕博 朱时懿 张枭 孙占学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4-206,共13页
为分析鄱阳湖周边水体重金属污染特征及人体健康风险,于鄱阳湖周边采集18个地表水水样,对水体中重金属的来源及分布进行分析,并根据美国环保局(USEPA)的风险评价模型评价水体中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研究区水体主要阳离子为Ca^(2+),... 为分析鄱阳湖周边水体重金属污染特征及人体健康风险,于鄱阳湖周边采集18个地表水水样,对水体中重金属的来源及分布进行分析,并根据美国环保局(USEPA)的风险评价模型评价水体中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研究区水体主要阳离子为Ca^(2+),阴离子为HCO_(3)^(-)、SO_(4)^(2-)与Cl^(-)。水化学成因主要为岩石风化及矿物水解,部分受大气降水作用控制。地表水中重金属元素平均浓度为Fe>Ba>Mn>Mo>Zn>Cu>Ni>Pb。Fe、Mo、Ni、Mn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其主要来源于肥料施放、工厂排放等活动。Mo对儿童和成人的HQ der、HI>1,Ba对儿童的HQ der、HI>1,对人体健康会造成较大危害。研究可为鄱阳湖周边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水化学
下载PDF
鄱阳湖南矶湿地苔草植被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6
作者 赖胜 杨慧林 +3 位作者 陈美玲 龙馨怡 刘淑丽 简敏菲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90,共9页
为探究鄱阳湖南矶湿地苔草植被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该文以鄱阳湖南矶湿地苔草植被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取0~15 cm、15~30 cm及30~45 cm深度的土壤,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深度土壤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 为探究鄱阳湖南矶湿地苔草植被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该文以鄱阳湖南矶湿地苔草植被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取0~15 cm、15~30 cm及30~45 cm深度的土壤,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深度土壤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壤样品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鄱阳湖南矶湿地苔草植被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微生物丰富度及多样性未达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显著水平(P>0.05),土壤古菌群落微生物多样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苔草植被根际土壤中共检测到41个细菌门类,其中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为优势菌门;检测到8个真菌门类,其中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罗兹菌门为优势菌门;检测到10个古菌门类,其中广古菌门、泉古菌门、奇古菌门为优势菌门.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碱解氮含量是影响细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是影响真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是影响古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南矶湿地 高通量测序 土壤微生物 群落结构
下载PDF
2000–2020年鄱阳湖环湖区生态安全格局研究数据集
7
作者 龚道宏 黄敏 朱艳军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2期336-348,共13页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发展,许多物种的栖息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威胁,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构建一个考虑物种栖息地的生态安全格局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鄱阳湖作为野生动物的天堂,是许多鸟类、鱼类和...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发展,许多物种的栖息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威胁,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构建一个考虑物种栖息地的生态安全格局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鄱阳湖作为野生动物的天堂,是许多鸟类、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物种的栖息地和繁殖地。以鄱阳湖环湖区研究范围为例,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与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制作了2000年、2010、2020年鄱阳湖环湖区的土地利用数据。根据形态空间格局分析、景观格局指数、景观连通性指数和电路理论等与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数据相结合,构建考虑物种(鱼类、鸟类等)栖息地2000–2020年鄱阳湖环湖区长时间序列生态安全格局。本数据集包含了多种数据类型,并且其中一些数据具有创新性。在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方面,对所使用的数据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评估,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数据集不仅包含了考虑物种栖息地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指标数据,还包括考虑物种栖息地鄱阳湖环湖区生态安全格局历史结果数据,可作为基础科学数据为今后鄱阳湖环湖区物种保护与生态安全格局等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物种栖息地 GEE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和高频数据的鄱阳湖子湖电导率预测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丽贞 黄琪 +2 位作者 迟殿委 方朝阳 楚明航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0-53,共4页
电导率是衡量水质的重要参数,高频监测获取水体中电导率对水质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野外条件的变化复杂性引起设备故障导致数据缺失时有发生,为优化野外监测体系和插补缺失数据,基于高频监测获取的气象和水体物理指标,结合机器学习模... 电导率是衡量水质的重要参数,高频监测获取水体中电导率对水质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野外条件的变化复杂性引起设备故障导致数据缺失时有发生,为优化野外监测体系和插补缺失数据,基于高频监测获取的气象和水体物理指标,结合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水体中电导率值。结果表明,随机森林回归模型预测效果最优,其决定系数R~2可达0.996,均方根误差R_(RMSE)为1.31μS/cm,平均相对误差M_(MRE)为0.38%;pH值贡献率最大,是影响电导率的主导因素。研究结果利于优化野外高频监测系统平台,健全高频监测数据,为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率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 高频监测数据 鄱阳湖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格局 被引量:48
9
作者 徐羽 钟业喜 +2 位作者 冯兴华 徐丽婷 郑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7850-7857,共8页
以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2005年以来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借助空间自相关、地统计分析等方法,揭示了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下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5—2013年,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转移非农化趋势明... 以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2005年以来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借助空间自相关、地统计分析等方法,揭示了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下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5—2013年,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转移非农化趋势明显;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呈小幅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相关性,生态风险"北热南冷"空间分异及等级扩散特征明显;依据空间差值结果可将研究区划分为低生态风险区(ERI<0.15)、较低生态风险区(0.15≤ERI<0.25)、中等生态风险区(0.25≤ERI<0.35)、较高生态风险区(0.35≤ERI<0.45)、高生态风险区(ERI≥0.45)5类;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滨湖区、南昌、九江及赣中部分地区。生态风险等级分布与地形存在显著相关性,随着生态风险等级提高,分布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地形指向性。以土地利用结构对生态风险进行表征,尝试从宏观上把握大尺度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为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提供了相关借鉴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 土地利用 鄱阳湖流域 空间格局
下载PDF
基于GIS/RS和USLE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变化 被引量:78
10
作者 陆建忠 陈晓玲 +3 位作者 李辉 刘海 肖靖靖 殷剑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7-344,F0003,共9页
将空间信息技术(RS和GIS)和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相结合对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量进行计算。分别利用1990年和2000年TM/ETM+影像分类得到两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图,结合鄱阳湖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土壤类型分布图和流域降雨资料分别获... 将空间信息技术(RS和GIS)和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相结合对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量进行计算。分别利用1990年和2000年TM/ETM+影像分类得到两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图,结合鄱阳湖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土壤类型分布图和流域降雨资料分别获取USLE模型中各因子值的空间分布,最后计算流域2个年份的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图。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区域主要分布在赣江上游,信江上游,抚河上中游和修水上游地区;鄱阳湖流域1990年和2000年大范围土地经受着Ⅰ级微度与Ⅱ级轻度侵蚀,其侵蚀面积之和分别占流域面积的97.38%和97.30%;而流域产沙主要来源于Ⅱ级轻度侵蚀和Ⅲ级中度侵蚀,所占土壤侵蚀总量分别为58.16%和51.20%,其中中度以上等级的侵蚀对产沙量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从1990年到2000年土壤侵蚀等级变化呈现了由中等级侵蚀(Ⅱ级轻度侵蚀和Ⅲ级中度侵蚀)向低等级(Ⅰ级微度侵蚀)和高等级侵蚀(Ⅴ级极强度和Ⅵ级剧烈侵蚀)的2个极端演化的趋势。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量从1990年到2000年增长幅度达6.3%;土壤平均侵蚀模数都约为1100t/(km2·a),属于Ⅱ级轻度侵蚀。分析2个年份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发现鄱阳湖流域湿地和农田面积减少,建筑用地增加均是造成土壤侵蚀量增加的因素,而降雨侵蚀力因子空间格局也对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最后提出了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规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 遥感 鄱阳湖流域 产沙量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赣江水系溶解态金属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来源 被引量:28
11
作者 李传琼 王鹏 +1 位作者 陈波 李燕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于2015年1月和7月在赣江干流和主要支流37个采样点共采集74个水样,分析赣江水系15种溶解态金属元素(Be、Al、V、Mn、Fe、Co、Ni、Cu、As、Mo、Cd、Sb、Tl、Pb、U)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多数水样的溶解态金属元素... 于2015年1月和7月在赣江干流和主要支流37个采样点共采集74个水样,分析赣江水系15种溶解态金属元素(Be、Al、V、Mn、Fe、Co、Ni、Cu、As、Mo、Cd、Sb、Tl、Pb、U)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多数水样的溶解态金属元素浓度符合水质标准,主要的超标元素是Fe,样品超标率为21.60%,其次为As(8.10%)、Mn(4.05%)、Tl(4.05%)和Al(1.35%).Be、Al、V、Fe、Co、Ni、Cu、U浓度在枯水期显著高于丰水期,其他元素差异不显著.依据溶解态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赣江流域可分为3个区域:湘水、章水和赣江赣州市段(C1),桃江、袁水和锦江(C2),其他区域(C3);溶解态金属元素水平大小排序为C1>C2>C3,其中Be、Al、Cu、Mo、Sb、As浓度在C1最高,V、Mn、Fe、Ni、Cd浓度在C2最高.采矿废水、矿渣和农田土壤降雨淋滤、钢铁冶炼废水是赣江溶解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Be、Al、Cu、Pb、U的污染源超过40%来自采矿废水,Cu、As、Mo、Cd的污染源超过35%来自矿渣和农田土壤降雨淋滤,V、Mn、Co、Ni的污染源超过41%来自钢铁冶炼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 溶解态金属元素 工业废水 污染来源 重金属污染 鄱阳湖流域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分析 被引量:82
12
作者 王鹏 陈波 张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50-1658,共9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特征。测序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土壤细菌群落丰度与多样性的排序相同:苔草带>苔草-虉草带>芦苇带>泥滩带>藜蒿带。沿湖面至坡地,空间位置相近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更大...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特征。测序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土壤细菌群落丰度与多样性的排序相同:苔草带>苔草-虉草带>芦苇带>泥滩带>藜蒿带。沿湖面至坡地,空间位置相近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更大的相似性,苔草-虉草带、苔草带和芦苇带的细菌群落结构相近,泥滩带和藜蒿带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变形菌门(30.0%)是湿地土壤平均相对丰度最高的门,其次为酸杆菌门(16.7%)和绿弯菌门(16.5%);多数门分类细菌相对丰度沿湖面至坡地存在一定变化趋势。硝化螺菌属是第一大属分类水平细菌群落。在土壤化学指标中,与鄱阳湖湿地细菌群落相关性较大的是总磷、铵态氮和有机质含量。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不同植被土壤细菌群落具有结构性差异,但沿湖面至坡地存在规律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细菌群落结构
下载PDF
鄱阳湖湿地两种优势植物叶片C、N、P动态特征 被引量:41
13
作者 郑艳明 尧波 +2 位作者 吴琴 胡斌华 胡启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6488-6496,共9页
2011年2—6月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逐月测定了灰化苔草(Carex cinerascens)、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叶片C、N、P含量及其地上生物量,以阐明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动态特征与控制因子,探讨湿... 2011年2—6月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逐月测定了灰化苔草(Carex cinerascens)、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叶片C、N、P含量及其地上生物量,以阐明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动态特征与控制因子,探讨湿地养分利用与限制状况。结果表明:(1)两种优势植物叶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65.3—386.6 mg/g和352.6—393.2 mg/g,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375.5±17.4)mg/g和(371.7±12.5)mg/g;叶N含量分别为6.96—17.59 mg/g和5.50—20.68 mg/g,平均值分别为(11.35±1.40)mg/g和(11.54±0.84)mg/g;叶P含量变化范围为0.65—2.14 mg/g和0.57—2.25mg/g,平均含量为(1.56±0.69)mg/g和(1.55±0.68)mg/g。两种植物C∶N、C∶P、N∶P平均值分别为44.00、1068.46、21.30和47.90、1059.92、21.19,C、N、P及其化学计量比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2)气温与地上生物量是N、P及其化学计量比季节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气温和生物量对两种优势植物叶片氮、磷含量的影响要高于对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3)植物C∶N、C∶P与地上生物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显示N、P养分利用效率随植物的快速生长而提高;根据两种优势植物及土壤N、P含量与化学计量比来判断,研究区植物更多地受氮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 化学计量比 养分限制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鄱阳湖流域赣江径流影响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32
14
作者 刘贵花 齐述华 +2 位作者 朱婧瑄 熊梦雅 王点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82-690,共9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影响的定量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赣江作为鄱阳湖流域最大的子流域,径流变化对鄱阳湖湿地水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分析了赣江流域径流1955—2010年间演变趋势,再分别应用统计方...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影响的定量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赣江作为鄱阳湖流域最大的子流域,径流变化对鄱阳湖湿地水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分析了赣江流域径流1955—2010年间演变趋势,再分别应用统计方法和IHACRES集总式模型分析气候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研究表明IHACRES能够较好地模拟赣江流域径流,适用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Mann-Kendall突变检验表明赣江流域径流在1979年发生突变,可划分为1955—1979年和1980—2010年两个时段.降水是影响赣江流域径流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土地利用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不明显.水库建设显著影响赣江径流的季节分配,1980—2010年间人类活动影响更加显著,其中45%的年份秋季径流增加50%以上,26%的年份秋季径流增加超过100%,其中1989年的秋季径流增加幅度达到3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MANN-KENDALL检验 IHACRES 赣江 鄱阳湖流域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下载PDF
乐安河-鄱阳湖湿地植物群落分布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被引量:21
15
作者 简敏菲 徐鹏飞 +2 位作者 余厚平 熊小英 李林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8-417,共10页
于2012年平水期(4月)、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1月)对乐安河自上游至下游及入鄱阳湖区域内湿地植物群落分布和水土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乐安河不同水期湿地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通过DCCA(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于2012年平水期(4月)、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1月)对乐安河自上游至下游及入鄱阳湖区域内湿地植物群落分布和水土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乐安河不同水期湿地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通过DCCA(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探讨不同水期植物群落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3个水期内共观测到湿地植物167种,不同水期植物种类及组成结构均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平水期湿地植物102种,分属于33科75属;枯水期71种,分属于27科53属;丰水期种类最少,为55种,分属于20科42属.乐安河上游处于未受矿山开采影响的对照区域内,水生植物群落分布主要受河流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于受重金属酸性污染影响较严重的区域,DCCA排序结果显示,水土环境中p H和Cu、Pb、Cd等重金属含量是影响植物群落分布的重要因素.其中,上游湿地植物群落分布主要受Cu含量和p H的影响;中、下游主要受水、土环境中重金属Pb、Cd的复合污染以及p H的影响.乐安河湿地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间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DCCA法能准确识别影响湿地植物群落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安河-鄱阳湖 植物群落 分布特征 环境因子 定量关系 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
下载PDF
1950s以来鄱阳湖流域降水变化趋势及其持续性特征 被引量:20
16
作者 霍雨 王腊春 +1 位作者 陈晓玲 蒙海花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4-462,共9页
以鄱阳湖流域1950 s至2005年10个台站的日降水量为基础,采用距平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对鄱阳湖流域1950 s以来的年、季降水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结合Hurst指数,从3年、5年、10年三个时间尺度上分析该流域未来... 以鄱阳湖流域1950 s至2005年10个台站的日降水量为基础,采用距平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对鄱阳湖流域1950 s以来的年、季降水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结合Hurst指数,从3年、5年、10年三个时间尺度上分析该流域未来降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年内降水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为明显,1960 s、1970 s为偏干年代,1980 s、1990 s为偏湿年代,年降水量在1955-2005年包括一个完整的丰枯过程;近50年来全流域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在3种时间尺度上均表现为较弱的持续性,未来降水量可能有小幅度增加;夏冬两季降水量逐渐增加,未来将继续增加,且冬季的增加趋势将比夏季更为显著,夏季降水量长时间尺度上的增加将大于短时间尺度;春秋两季历史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未来秋季降水量可能继续减少,但趋势不明显,春季降水量在短时间和中时间尺度内变化趋势不确定,在长时间尺度上可能会有小幅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降水变化趋势 HURST指数 持续性
下载PDF
基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的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26
17
作者 游清徽 刘玲玲 +5 位作者 方娜 阳文静 张华 李菊媛 吴燕平 齐述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6631-6641,共11页
湿地生态健康评价对于掌握湿地的健康状况、理解人类活动干扰对其影响及实施生态预警等有重要意义。鄱阳湖对于维持其流域甚至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平衡十分重要,目前尚未建立起其较完善的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 湿地生态健康评价对于掌握湿地的健康状况、理解人类活动干扰对其影响及实施生态预警等有重要意义。鄱阳湖对于维持其流域甚至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平衡十分重要,目前尚未建立起其较完善的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based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B-IBI)是广泛应用的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方法。基于30个采样点(7个参照点,23个受损点)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采样数据,构建鄱阳湖湿地的B-IBI指数,采用自然断点法划分非常健康、健康、一般、差和极差5个健康等级标准,据此评价湿地生态健康状况。研究表明:(1)基于B-IBI指数的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评价结果为一般;(2)就采样点B-IBI分值而言,呈现出西部健康状况优于东部的格局,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状况较好,而工业区、城镇、农田及河流入湖口附近状况较差;(3)B-IBI指数与前期构建的景观发展强度指数(LDI)、栖息地环境质量指数(QHEI)以及植被完整性指数(V-IBI)具有显著相关性,表明基于不同指数的评价结果较为一致。本研究构建的B-IBI指数能为鄱阳湖湿地的生态健康评价和监测提供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 健康评价 鄱阳湖 湿地
下载PDF
基于植被完整性指数的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21
18
作者 徐丽婷 阳文静 +4 位作者 吴燕平 游清徽 黄琪 徐羽 王野乔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5102-5110,共9页
基于鄱阳湖湿地30个采样点的植被调查数据,利用植被完整性指数法(V-IBI)评价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状况。通过分布范围分析、判别能力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从35个候选生物参数中筛选出6个核心参数,利用比值法对核心参数赋值并累加求得各采样点... 基于鄱阳湖湿地30个采样点的植被调查数据,利用植被完整性指数法(V-IBI)评价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状况。通过分布范围分析、判别能力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从35个候选生物参数中筛选出6个核心参数,利用比值法对核心参数赋值并累加求得各采样点V-IBI分值,以所有采样点95%分位数值为最佳期望值建立评价标准划分健康等级。结果显示: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状况总体较好,30个采样点中6个为非常健康(V-IBI≥5.01),7个为健康(4.38≤V-IBI<5.01),8个为一般(3.74≤V-IBI<4.38),7个为差(3.10≤V-IBI<3.74),2个为极差(V-IBI<3.10),呈现出西部优于东部,北部优于南部的空间差异。V-IBI与景观发展强度指数(LDI)和栖息地环境质量评价指数(QHEI)呈显著相关性,表明V-IBI方法对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状况评价结果合理有效,可作为鄱阳湖湿地生态监测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完整性指数 健康评价 鄱阳湖湿地
下载PDF
基于马尔科夫链模型的鄱阳湖流域水文气象干旱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孙鹏 张强 +1 位作者 涂新军 江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77-1186,共10页
基于气象和水文干旱的二维变量干旱状态基础上,通过一阶马尔科夫链模型对二维变量干旱状态进行频率、重现期和历时分析,建立水文气象干旱指数,从干旱灾害形成、演变和持续3方面对干旱灾害进行研究,同时预测未来6个月非水文干旱到水文干... 基于气象和水文干旱的二维变量干旱状态基础上,通过一阶马尔科夫链模型对二维变量干旱状态进行频率、重现期和历时分析,建立水文气象干旱指数,从干旱灾害形成、演变和持续3方面对干旱灾害进行研究,同时预测未来6个月非水文干旱到水文干旱的概率.结果表明:(1)修河流域在干旱形成中危害大,抚河流域和修河流域在干旱演变中危害大,赣江流域和饶河流域在干旱持续中危害大;(2)鄱阳湖流域状态4(气象、水文干旱)发生的频率最高,为0.30,连续湿润或者干旱的概率最大,湿润状态(状态2)与水文干旱(状态4、状态5(气象湿润、水文干旱))的相互转移概率最低;(3)在长期干旱预测中,鄱阳湖流域从状态2转到状态4和状态5的平均概率为0.11,属最低,而状态1(气象、水文无旱)和状态3(气象干旱、水文湿润)到达状态4的概率为0.23,发生概率最大.修河流域在非水文干旱状态下未来发生气象、水文干旱状态的平均概率为0.28,是"五河"中最高的,而赣江流域在正常或者湿润状态下未来发生气象、水文干旱的概率最低,为0.18,该研究对于鄱阳湖流域水文气象干旱的抗旱减灾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气象干旱指数 干旱状态转移 干旱预测 马尔科夫链模型 鄱阳湖流域
下载PDF
鄱阳湖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守淳 卢蓓 +2 位作者 刘晖 刘文治 段晓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1-436,共6页
通过幼苗萌发法研究了鄱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蚌湖、大湖池、中湖池、沙湖、象湖等5个湖泊的不同水位湖滨带土壤的种子库特征,并比较了土壤种子库与秋季地表植被在物种组成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库中共计萌发了52个物种,其中沙湖... 通过幼苗萌发法研究了鄱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蚌湖、大湖池、中湖池、沙湖、象湖等5个湖泊的不同水位湖滨带土壤的种子库特征,并比较了土壤种子库与秋季地表植被在物种组成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库中共计萌发了52个物种,其中沙湖最多有35种,而蚌湖最少只有21种.种子库中萌发出的幼苗以牛毛毡(Heleocharis yokoscensis)、沼生水马齿(Callitriche palustris)、刚毛荸荠(Eleocharis valleculosa)、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等数量最多.地表植被中则出现了68个物种,以红穗薹草(Carex gotoi)、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蚕茧蓼(Polygonum japonicum)、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等物种的盖度最高.5个湖泊的土壤种子库与地表植被在物种组成上的相似系数都比较低,平均相似系数为25.22%,这表明在秋季退水后,鄱阳湖湖滨湿地植被的恢复与建立主要依赖于根茎等无性繁殖体,土壤种子库的贡献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带 鄱阳湖 湿地植被物种组成 种子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