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酒泉边塞文化兴盛的原因 被引量:2
1
作者 孙占鳌 《发展》 2014年第12期50-52,共3页
唐代的酒泉,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同时,酒泉独特的大漠风光、风情民俗、边塞军事,为爱国志士搭建了建功立业的舞台,也为文人墨客驰骋诗意灵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一大批文人志士,或亲历酒泉大地,或与酒泉遇合神交,他们... 唐代的酒泉,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同时,酒泉独特的大漠风光、风情民俗、边塞军事,为爱国志士搭建了建功立业的舞台,也为文人墨客驰骋诗意灵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一大批文人志士,或亲历酒泉大地,或与酒泉遇合神交,他们与本土文人一起赋阳关、玉门关之雄壮,写边地景物之苍凉,发边塞将士之情怀,吟内地思妇之幽怨,生动地展现了酒泉边塞的壮丽景色,深切地抒发了边塞生活的真实情怀,造就了独具魅力的边塞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流 边塞 酒泉 唐代 原因 兴盛 政治安定 风情民俗
下载PDF
酒泉古代三次人口发展高峰及成因
2
作者 孙占鳌 《发展》 2015年第2期62-64,69,共4页
酒泉古代历史上曾经经历过三次人口发展高峰。第一次是西汉中后期,第二次是唐代前期,第三次是清代中期。本文以历史文献为依据,论证了酒泉人口三次发展高峰的形成及主要原因。 一、西汉中后期酒泉人口发展的第一次高峰 公元前121年,... 酒泉古代历史上曾经经历过三次人口发展高峰。第一次是西汉中后期,第二次是唐代前期,第三次是清代中期。本文以历史文献为依据,论证了酒泉人口三次发展高峰的形成及主要原因。 一、西汉中后期酒泉人口发展的第一次高峰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攻占河西走廊,酒泉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范围。西汉统辖酒泉以后,当时境内居住的汉人、羌人、戎人、乌孙余部、月氏余部及零散匈奴残部,数量非常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发展 唐代前期 清代中期 羌人 中央王朝 乌孙 摊丁入亩 西汉王朝 唐政府 河西地区
下载PDF
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下) 被引量:6
3
作者 孙占鳌 《发展》 2014年第6期25-26,共2页
四、元明清时期丝绸之路的衰落元代以后,丝绸之路贸易整体上趋向于衰落。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二是海上丝路贸易的繁荣,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唐代安史之乱后的数百年间,北方地区战火纷飞,为丝绸之路... 四、元明清时期丝绸之路的衰落元代以后,丝绸之路贸易整体上趋向于衰落。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二是海上丝路贸易的繁荣,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唐代安史之乱后的数百年间,北方地区战火纷飞,为丝绸之路贸易提供直接服务的黄河流域丝绸生产几乎陷于停顿。同时,西北地区各民族政权的分裂、对立,使丝路贸易安全难以保障,丝绸之路因此逐渐衰落。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6年),金军攻占北宋都城开封。次年五月,北宋灭亡,赵构即位称帝建立南宋,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政治中心南移对经济中心南移有重要影响。南宋建立后,人民抗金斗争阻止了金军南进,北方劳动人民纷纷南迁,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和经验,南方相对和平稳定,这些条件促使南方经济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农作技术最发达的江浙地区,水田增加,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上丝绸之路 历史演变 丝路贸易 经济中心 水稻种植面积 北方地区 政治中心 劳动人民
下载PDF
中国航天诗史(二)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占鳌 《发展》 2013年第8期51-53,共3页
(二)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发射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同时,我国自行研制的东方2号地地导弹经过多次飞行试验,证明性能可靠,质量较高。为原子弹提供了运载工具,进行导弹核武器试验的条件已经成熟。
关键词 导弹核武器 诗史 航天 中国 飞行试验 地地导弹 运载工具 武器试验
下载PDF
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中)
5
作者 孙占鳌 《发展》 2014年第5期44-45,共2页
三、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隋唐时期,中原王朝屡次对突厥用兵,一举控制西域各国,设立"安西四镇"作为中国政府控制西域的机构,兴修玉门关,再度开放沿途关隘,并打通天山北路丝路分线,将西线打通至中亚。于是,丝绸之路东段再度开放,新... 三、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隋唐时期,中原王朝屡次对突厥用兵,一举控制西域各国,设立"安西四镇"作为中国政府控制西域的机构,兴修玉门关,再度开放沿途关隘,并打通天山北路丝路分线,将西线打通至中亚。于是,丝绸之路东段再度开放,新的商路支线被不断开辟,丝绸之路贸易迎来了繁荣时期。裴矩开中央政府主持贸易之先河,在西北民族尤其河西民族贸易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隋炀帝时,西域各族或政权使者纷纷前来河西地区从事贸易,为发展与西域的商路交通,中央政府派遣吏部侍郎裴矩前去张掖主持中原与西域各民族和西方各国间的相互联系、贸易及交流等事宜。隋大业元年至九年(公元605—614年),裴矩利用和胡商接触的便利条件,倾心结交西域各国官吏、商人等,注重了僻西域各国的山川地势、风土人情、服饰物产等,尽力搜集西域各国山川险易、君长姓族、风土物产等资料,绘画各国王公庶人服饰仪形,“丹青摹写,为《西域图记》,共成三卷……仍别造地图,穷其要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历史演变 《西域图记》 隋唐时期 中原王朝 中央政府 河西地区 风土人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