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牵正散加味治疗面神经炎60例 被引量:4
1
作者 范志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6期419-420,共2页
目的调查研究加味牵正散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组应用加味牵正散,经治疗14d和21d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予以评分及分级。结果治疗14 d后... 目的调查研究加味牵正散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组应用加味牵正散,经治疗14d和21d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予以评分及分级。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21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痊愈率为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痊愈率为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牵正散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治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炎 加味牵正散 临床研究分析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云波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13期104-104,共1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对74例有室性早搏的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和74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变的患者进行窦性心率震荡进行检测分析,比较震荡初始(T0)和震荡斜率(Ts),随访观察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T...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对74例有室性早搏的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和74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变的患者进行窦性心率震荡进行检测分析,比较震荡初始(T0)和震荡斜率(Ts),随访观察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TO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而T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18个月发现,对照组无死亡病例,观察组共22例患者因心脏事件而死亡,总病死率为29.7%,TO及TS值均正常者死亡3例,TO或TS值中任一项异常者死亡6例,两项均异常者死亡13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窦性心率震荡是评价冠心病患者病情、危险分层和预测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窦性心率震荡 心脏不良事件 价值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8例临床疗效观察
3
作者 李云波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9期150-150,共1页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至2011年间收治的4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心脏再同步治疗,观察治疗前6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QRS波时限、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至2011年间收治的4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心脏再同步治疗,观察治疗前6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QRS波时限、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各项指标均已达标,其中患者QRS波时限为(128.7±13.3)ms,LVEDD为(54.7±8.2)mm,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而LVEF为(41.8±7.4)%,绝对值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加,治疗后与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以降低手术的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