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国内外药品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展示领域热点现状与趋势,为未来我国研究开展和主动监测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药品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的英文与中文...目的对国内外药品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展示领域热点现状与趋势,为未来我国研究开展和主动监测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药品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的英文与中文文献,导入CiteSpace 6.3.R2软件进行发文量、作者、机构和国家合作网络分析,并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现分析。结果经筛选共纳入中文文献415篇,英文文献676篇,年发文量整体呈增加趋势。中文文献作者合作网络相对于英文文献规模较小,合作关系网络较为稀疏,无强中心性机构。中文文献中,国内药品监管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药企对自身产品的监测研究仍较少。研究内容涵盖主动监测体系与技术方法研究和特定药物与疾病的药品安全性主动监测实践研究。结论药品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被世界各国广泛关注,我国研究活动热度呈现明显增长趋势,但与国际前沿相比仍有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促进我国主动监测管理体系完善。展开更多
目的系统梳理虚拟仿真技术用于流行病学教学的进展、优缺点、注意事项和未来趋势。方法以流行病学、教学、虚拟仿真作为关键词,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论文检测系统,筛选并采用...目的系统梳理虚拟仿真技术用于流行病学教学的进展、优缺点、注意事项和未来趋势。方法以流行病学、教学、虚拟仿真作为关键词,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论文检测系统,筛选并采用叙述整合法对纳入文献进行归类、整合和分析。检索国内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筛选纳入现有流行病学虚拟仿真教学项目进行整合和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文章(中文7篇,英文15篇),大多为面向公共卫生专业学生的教学项目。检索到国内流行病学虚拟仿真课程国家级一流课程24项,省级一流课程21项。虚拟仿真技术用于流行病学教学仍处在起步阶段,交互程度多为中等,主要用于3类场景:提高复杂概念和结构的可视化程度,借助低风险、低成本的虚拟环境培训操作技能,作为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学的有效补充。效果方面,利于学生理解流行病学相关现象和原理,具有突破时空限制、降低教学成本和风险、提高学生专注度和满意度等优势。但也面临起步阶段基础不足,部分学生出现抗拒心理和生理不适等问题。未来需优化开发流程、程序设计等方面,同时应对成本测算、效果评价、课程整合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结论虚拟仿真技术用于流行病学教学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的重要一环,鼓励结合医防融合的医疗卫生工作重点,积极开展流行病学虚拟仿真教学,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人才。展开更多
目的:在中国鄞州电子健康档案研究(Chinese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research in Yinzhou,CHERRY)的队列人群中,评价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不同策略预防心血管病的健康收益与干预效率。方法:采用马尔科夫模型模拟评价的不同策略包括:策...目的:在中国鄞州电子健康档案研究(Chinese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research in Yinzhou,CHERRY)的队列人群中,评价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不同策略预防心血管病的健康收益与干预效率。方法:采用马尔科夫模型模拟评价的不同策略包括:策略1,对收缩压≥140 mmHg的人群启动降压药物治疗(根据2020年《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策略2,对收缩压≥130 mmHg的人群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策略3,对收缩压≥140 mmHg以及130~140 mmHg且心血管病高风险人群启动降压药物治疗(根据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成年人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管理指南》);策略4,对收缩压≥160 mmHg以及140~160 mmHg且心血管病高风险人群启动降压药物治疗(根据2019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成年人高血压诊断与管理指南》)。采用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模型进行风险分层。马尔科夫模型的循环周期设为1年,模拟10个周期后计算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QALY)、心血管病发病数、全因死亡数等结局事件数以评价策略的健康收益,并计算每预防一例心血管病事件或全因死亡的需治疗人数(number needed to treat,NNT)以评价策略的干预效率。马尔科夫模型的参数主要来源于CHERRY队列与公开发表的文献。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探讨心血管病发病率对结果的影响,采用概率敏感性分析探讨干预措施效应参数的不确定性对结果的影响。结果:共纳入213987名35~79岁基线无心血管病史的人群。相比于策略1,单纯下调降压起始值的策略2可预防的心血管病发病数增加666(95%UI:334~975)例,但每预防一例心血管病发病的NNT增加10(95%UI:7~20)人;而考虑定量风险评估的策略3可预防的心血管病发病数增加388(95%UI:194~569)例,且每预防一例心血管病发病的NNT减少6(95%UI:4~12)人,提示策略3可增加健康收益并具有更高的干预效率。策略4相比于策略1,可预防的心血管病发病数虽然减少193(95%UI:98~281)例,但每预防一例心血管病事件的NNT减少18(95%UI:13~37)人,效率更高。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及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主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在中国发达地区的社区人群中选择降压药物治疗目标人群时,结合心血管病定量风险评估的策略优于单纯将起始值从140 mmHg降至130 mmHg的策略,前者可提升健康收益且兼顾干预效率;不同地区需因地制宜选择降压起始值并结合定量风险评估的策略,以权衡健康收益与干预效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国内外药品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展示领域热点现状与趋势,为未来我国研究开展和主动监测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药品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的英文与中文文献,导入CiteSpace 6.3.R2软件进行发文量、作者、机构和国家合作网络分析,并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现分析。结果经筛选共纳入中文文献415篇,英文文献676篇,年发文量整体呈增加趋势。中文文献作者合作网络相对于英文文献规模较小,合作关系网络较为稀疏,无强中心性机构。中文文献中,国内药品监管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药企对自身产品的监测研究仍较少。研究内容涵盖主动监测体系与技术方法研究和特定药物与疾病的药品安全性主动监测实践研究。结论药品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被世界各国广泛关注,我国研究活动热度呈现明显增长趋势,但与国际前沿相比仍有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促进我国主动监测管理体系完善。
文摘目的系统梳理虚拟仿真技术用于流行病学教学的进展、优缺点、注意事项和未来趋势。方法以流行病学、教学、虚拟仿真作为关键词,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论文检测系统,筛选并采用叙述整合法对纳入文献进行归类、整合和分析。检索国内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筛选纳入现有流行病学虚拟仿真教学项目进行整合和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文章(中文7篇,英文15篇),大多为面向公共卫生专业学生的教学项目。检索到国内流行病学虚拟仿真课程国家级一流课程24项,省级一流课程21项。虚拟仿真技术用于流行病学教学仍处在起步阶段,交互程度多为中等,主要用于3类场景:提高复杂概念和结构的可视化程度,借助低风险、低成本的虚拟环境培训操作技能,作为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学的有效补充。效果方面,利于学生理解流行病学相关现象和原理,具有突破时空限制、降低教学成本和风险、提高学生专注度和满意度等优势。但也面临起步阶段基础不足,部分学生出现抗拒心理和生理不适等问题。未来需优化开发流程、程序设计等方面,同时应对成本测算、效果评价、课程整合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结论虚拟仿真技术用于流行病学教学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的重要一环,鼓励结合医防融合的医疗卫生工作重点,积极开展流行病学虚拟仿真教学,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人才。
文摘目的:开发和验证乳腺癌患者新发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3年预测模型。方法:基于内蒙古区域医疗数据,纳入接受抗肿瘤治疗的18岁以上乳腺癌女性患者。多因素Fine&Gray模型纳入预测因子后,使用Lasso回归筛选变量,在训练集上拟合Cox比例风险、Logistic回归、Fine&Gray、随机森林和XGBoost模型,在测试集上分别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共纳入19325例接受抗肿瘤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52.76±10.44)岁,中位随访时间1.18年[四分位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2.71]。7856例患者(40.65%)在乳腺癌诊断3年内发生CVD。Lasso回归筛选的预测因子为乳腺癌诊断年龄、居住地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肿瘤分期、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既往史、手术类型、化疗类型、放疗类型。不考虑生存时间时,XGBoost模型的AUC显著高于随机森林模型[0.660(95%CI:0.644~0.675)vs.0.608(95%CI:0.591~0.624),P<0.001]和Logistic回归[0.609(95%CI:0.593~0.625),P<0.001],Logistic回归和XGBoost模型的校准度更好。考虑生存时间时,Cox比例风险模型和Fine&Gray模型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00(95%CI:0.584~0.616)vs.0.615(95%CI:0.599~0.631),P=0.188],但Fine&Gray模型的校准度更好。结论:基于区域医疗数据建立乳腺癌新发CVD的预测模型具有可行性。不考虑生存时间时,Logistic回归和XGBoost模型的预测性能更好;考虑生存时间时,Fine&Gray模型的预测性能更好。
文摘目的:在中国鄞州电子健康档案研究(Chinese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research in Yinzhou,CHERRY)的队列人群中,评价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不同策略预防心血管病的健康收益与干预效率。方法:采用马尔科夫模型模拟评价的不同策略包括:策略1,对收缩压≥140 mmHg的人群启动降压药物治疗(根据2020年《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策略2,对收缩压≥130 mmHg的人群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策略3,对收缩压≥140 mmHg以及130~140 mmHg且心血管病高风险人群启动降压药物治疗(根据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成年人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管理指南》);策略4,对收缩压≥160 mmHg以及140~160 mmHg且心血管病高风险人群启动降压药物治疗(根据2019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成年人高血压诊断与管理指南》)。采用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模型进行风险分层。马尔科夫模型的循环周期设为1年,模拟10个周期后计算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QALY)、心血管病发病数、全因死亡数等结局事件数以评价策略的健康收益,并计算每预防一例心血管病事件或全因死亡的需治疗人数(number needed to treat,NNT)以评价策略的干预效率。马尔科夫模型的参数主要来源于CHERRY队列与公开发表的文献。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探讨心血管病发病率对结果的影响,采用概率敏感性分析探讨干预措施效应参数的不确定性对结果的影响。结果:共纳入213987名35~79岁基线无心血管病史的人群。相比于策略1,单纯下调降压起始值的策略2可预防的心血管病发病数增加666(95%UI:334~975)例,但每预防一例心血管病发病的NNT增加10(95%UI:7~20)人;而考虑定量风险评估的策略3可预防的心血管病发病数增加388(95%UI:194~569)例,且每预防一例心血管病发病的NNT减少6(95%UI:4~12)人,提示策略3可增加健康收益并具有更高的干预效率。策略4相比于策略1,可预防的心血管病发病数虽然减少193(95%UI:98~281)例,但每预防一例心血管病事件的NNT减少18(95%UI:13~37)人,效率更高。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及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主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在中国发达地区的社区人群中选择降压药物治疗目标人群时,结合心血管病定量风险评估的策略优于单纯将起始值从140 mmHg降至130 mmHg的策略,前者可提升健康收益且兼顾干预效率;不同地区需因地制宜选择降压起始值并结合定量风险评估的策略,以权衡健康收益与干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