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湿性心脏三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1
作者 周素明 孙春峰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A02期1305-1306,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风湿性心脏三瓣膜病36例行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重症三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及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我院心脏外科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风湿性心脏三瓣膜病36例患者,其中男12例,女24例,年龄42-68岁,心功能Ⅲ... 目的:回顾性分析风湿性心脏三瓣膜病36例行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重症三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及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我院心脏外科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风湿性心脏三瓣膜病36例患者,其中男12例,女24例,年龄42-68岁,心功能Ⅲ级20例,Ⅳ级16例,均行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瓣膜置换,三尖瓣处理包括(Devega瓣环环缩6例,Edwards MC3成形环成形29例,三尖瓣膜置换1例).随访半年.结果: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综合征、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16小时),死亡原因为低心排、多器官衰竭.随访半年,患者的心功能逐渐恢复、心脏明显缩小;术后EF值明显提高,BNP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尖瓣返流明显减轻,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重围手术期的处理,掌握恰当的手术时机,术后并发症早期干预,可获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三瓣膜病 外科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小儿心脏术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张章 潘仲惠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1700-1701,共2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小儿心脏术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治1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对其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尖端细菌培养,同时进行血培养。结果:160例中检出CR124例(15%),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2例,革兰氏阴性菌9例,... 目的探讨与分析小儿心脏术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治1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对其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尖端细菌培养,同时进行血培养。结果:160例中检出CR124例(15%),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2例,革兰氏阴性菌9例,真菌3例。前5位致病菌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锁骨下穿刺的CRI发生率与颈内静脉穿刺无明显差异(P〉0.05)。留置时间越长其CRI的发生率越高,静脉管留置时间≥6d的CRI发生率明显高于〈6d(P〈0.05)。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缩短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可降低小儿心脏术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因素
下载PDF
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术后精神障碍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潘仲惠 《当代医学》 2013年第28期128-128,共1页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措施对降低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行体外循环术的心脏病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措施对降低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行体外循环术的心脏病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特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情况,对比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结果实验组的精神障碍发生率为2.2%,类型均为谵妄;对照组的精神障碍发生率为13.3%,类型分别有谵妄、神经衰弱、抑郁和精神分裂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从而促进了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精神障碍 护理干预
下载PDF
白天与夜间吸氧对心脏病人睡眠的影响
4
作者 潘仲惠 张章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1678-1679,共2页
目的分析与比较心血管外科病人夜间吸氧与白天吸氧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外科予以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白天吸氧,吸氧时间(7:00—19:00)。实验组采用夜间吸氧,吸氧时间(19:00—... 目的分析与比较心血管外科病人夜间吸氧与白天吸氧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外科予以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白天吸氧,吸氧时间(7:00—19:00)。实验组采用夜间吸氧,吸氧时间(19:00—7:00),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入睡时间、催眠药物、睡眠障碍、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目间功能障碍各维度的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白天指脉氧饱和度≥85%的患者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夜间指脉氧饱和度≥85%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间段吸氧的心血管外科病人指脉氧饱和度也不相同,夜间吸氧的患者睡眠质量更优于白天吸氧,有利于患者睡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外科 夜间吸氧 效果
下载PDF
延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谭万宁 赵永红 +3 位作者 潘仲惠 张莲 魏盼 张吉琴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1751-1752,共2页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手术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及术后...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手术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及术后2年的生存质量评分具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药物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结论:在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采用延续性护理方式开展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能够发挥良好的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护理 心脏瓣膜 置换术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创伤性凝血病患者血糖波动与 hs -CRP TNF-αIL -6水平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徐跃 郭莲 +3 位作者 赖登祥 靳云洲 郑胜 郭庆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凝血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关系,为早期识别、预后判断和阐述发生机制提供新的方法或思路。方法选取创伤性凝血病患者100例,依据72 h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MAGE)分为A组( MAGE<3.9 mmol/L)6... 目的:探讨创伤性凝血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关系,为早期识别、预后判断和阐述发生机制提供新的方法或思路。方法选取创伤性凝血病患者100例,依据72 h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MAGE)分为A组( MAGE<3.9 mmol/L)61例、B组( MAGE≥39. mmol/L)39例。检测24 h内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g)、D-二聚体( D-D)等,进行24 h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PACHEⅡ)、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TRISS),监测72 h MAGE,检测第1、3、7天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观察4周内预后情况。对72 h MAGE与血清hs -CRP、TNF -α、IL -6水平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各因素与患者死亡的关系。结果 B组24 h凝血功能包括PT、APTT、TT、Fg、D-D水平,24 h APACHEⅡ评分、TRISS评分及72 h MAGE水平均高于A组( t=3.40-5.52,P<0.05或P<0.01)。 A、B组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均以第3天最高,第7天降低,但低于第1天水平(t=3.55-7.37,P<0.05或P<0.01);B组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均高于A组相应时点水平( t=3.65-4.87,P<0.05)。72 h MAGE与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均呈正相关性(rhs-CRP =0.62,rTNF-α=0.49,rIL-6=0.57,P<0.05)。4周内A、B组致残率为26.23%、37.84%(χ2=4.21,P<0.05),死亡率为13.11%、35.14%(χ2=5.07,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TRISS评分、72 h MAGE是创伤性凝血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多存在较大幅度的血糖波动,且血清hs-CRP、TNF-α、IL-6呈高水平波动,72 h MAGE与血清hs-CRP、TNF-α、IL-6呈正相关性,且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推测血糖波动可能是通过炎症反应介导而对机体产生损伤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凝血病 血糖 炎症因子 相关性 发病机制
下载PDF
预防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低射血分数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屈云飞 孙晓宁 +3 位作者 张红强 赖登祥 张俭荣 周素明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1344-1350,共7页
目的:分析预防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对术前低射血分数(EF值<40%)的冠心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中的疗效和预后影响。方法:回顾分... 目的:分析预防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对术前低射血分数(EF值<40%)的冠心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中的疗效和预后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术前低射血分数的冠心病拟行OPCAB术的患者300例。其中术前预防应用IABP后行OPCAG的患者140例(试验组),术前未预防应用IABP直接行OPCAB术的患者160例(对照组)。比较二组患者术中被迫紧急改为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比例、术后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的比例、术后低心排及术后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室性心率失常的发生率、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二组术后气管插管时间、ICU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比较两组术后1、2、5 d血浆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 isoenzyme,CKMB)水平以及两组术后1年及5年生存率。结果:术中对照组被迫紧急改为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移植比例高于对试验组(P<0.05);术后应用ECMO的比例对照组高于试验组(P<0.05),术后气管插管时间、ICU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低心排及术后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术后1、2 d cTnI及CKMB水平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5 d CTnI及CKMB水平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住院期间病死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1年及5年生存率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术前低EF值冠心病预防性应用IABP是安全有效的,能够改善心功能,减少术后心梗、低心排、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围术期病死率,提高低术前EF值病人OPCAB的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射血分数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心病
下载PDF
戒烟对冠心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张连 潘仲惠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1698-1699,共2页
目的研究与分析戒烟对冠心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冠心病吸烟患者40例,健康吸烟者40例,健康不吸烟者20例,记录与比较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冠心病吸烟者、健康吸烟者根据是否戒烟分为继续吸烟、戒烟两亚组,3个月... 目的研究与分析戒烟对冠心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冠心病吸烟患者40例,健康吸烟者40例,健康不吸烟者20例,记录与比较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冠心病吸烟者、健康吸烟者根据是否戒烟分为继续吸烟、戒烟两亚组,3个月后测定HDL抗铜离子诱导脂蛋白氧化的能力(以氧化迟滞时间表示)、改善巨噬细胞趋化性的能力(以细胞迁移数表示)以及HDL介导的巨噬细胞内NBD-胆固醇外流率的变化。结果:冠心病吸烟组Tbil低于不吸烟健康组,ALT高于不吸烟健康组(P〈0.05)。健康吸烟组ALT高于不吸烟健康组(P〈0.05)。冠心病组戒烟三个月后,apoAl明显高于继续吸烟组(P〈0.05),其余生化指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健康吸烟组LDL基础吸光度、HDL+LDL pool氧化迟滞时间、HDL+LDL pool最大吸光度、LDL诱导迁移细胞、HDL+LDL pool诱导迁移细胞、胆固醇外流率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冠心病吸烟组戒烟者HDL+LDL pool氧化迟滞时间、HDL+LDL pool最大吸光度、HDL+LDL pool诱导迁移细胞与戒烟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健康吸烟组HDL+LDL pool氧化迟滞时间、HDL+LDL pool最大吸光度与戒烟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吸烟患者戒烟能提高HDL的抗氧化能力和抗趋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戒烟 高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对策
9
作者 汪学莲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3期527-528,共2页
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1]是指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UEX是一种护理意外。发生UEX的患者有可能由于过早拔管而终止其所需要的机械通气支持,使病情... 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1]是指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UEX是一种护理意外。发生UEX的患者有可能由于过早拔管而终止其所需要的机械通气支持,使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国外研究UEX 的发生率大概在10%,范围在2.8%~20.6%[2]。国内报道UEX的发生率占所有气管插管患者的5.4%~15.5%不等[3]。UEX在各ICU均时有发生,故研究UEX的成因及预防措施有很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 医护人员 患者 发生率 预防措施 通气支持 护理意外 国外研究 操作不当 病情恶化 早拔管 死亡 机械 国内 成因
下载PDF
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潘仲惠 谭万宁 付晓萍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7期1071-1075,共5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113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加用延续性... 目的探讨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113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加用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比较二组患者出院后6,12和24个月时冠心病二级预防行为、康复知识、危险因素达标率和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出院6,12和24个月时观察组康复知识和二级预防行为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DL-C、戒烟和运动达标率在出院6,12和24个月时均较对照组高,BP和FB在出院12个月和24个月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率,以及符合搭桥手术或介入治疗临床指征患者例数均较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可有效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二级预防行为和康复知识水平,进而改善危险因素达标情况和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 血管成形术 冠状动脉疾病 自我管理教育 延续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