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仿生超疏水材料研究进展
1
作者 文凯琪 孙琳 +1 位作者 陈永昌 陶桂峰 《河北交通教育》 2021年第3期53-57,共5页
阐述了仿生超疏水材料理想和非理想表面的理论模型,总结了超疏水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制备原理,综述了超疏水材料在材料防腐、自清洁、自愈合和抗凝冰方面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国内外目前针对超疏水材料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同时展望了超疏... 阐述了仿生超疏水材料理想和非理想表面的理论模型,总结了超疏水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制备原理,综述了超疏水材料在材料防腐、自清洁、自愈合和抗凝冰方面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国内外目前针对超疏水材料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同时展望了超疏水材料在工程领域及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超疏水材料 制备方法 应用领域 润湿现象
下载PDF
路面污染物对热反射沥青路面降温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唐伯明 丁勇杰 +1 位作者 曹雪娟 谢臻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3-797,802,共6页
针对路面污染物影响热反射沥青路面降温性能的问题,采用自制温度测试箱,选取尘土作为不透光污染物的代表,甘油、机油作为透光污染物的代表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透光污染物对热反射沥青路面降温性能的影响随污染物密度的升高而增大,... 针对路面污染物影响热反射沥青路面降温性能的问题,采用自制温度测试箱,选取尘土作为不透光污染物的代表,甘油、机油作为透光污染物的代表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透光污染物对热反射沥青路面降温性能的影响随污染物密度的升高而增大,随试件构造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透光污染物对热反射沥青路面降温性能的影响随污染物透光率的降低而升高,随污染物厚度的升高而增大;清扫和水洗手段可使受尘土污染的热反射沥青路面降温性能得到恢复,但不会对油类污染物产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热反射沥青路面 路面污染物 降温性能
下载PDF
水泥混凝土路面错台分级方法 被引量:7
3
作者 唐伯明 马国民 谈至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67,共6页
结合重庆市水泥混凝土路面错台病害评价标准确定实例提出了一种基于路面行驶质量水平的错台量分级方法.首先选择2个典型的水泥混凝土路段,详细检测选定路段的错台量和局部平整度值(LRI);通过数值分析建立错台量与局部平整度指标之间的... 结合重庆市水泥混凝土路面错台病害评价标准确定实例提出了一种基于路面行驶质量水平的错台量分级方法.首先选择2个典型的水泥混凝土路段,详细检测选定路段的错台量和局部平整度值(LRI);通过数值分析建立错台量与局部平整度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模型;最终由局部平整度与行驶质量水平间的关系建立基于行驶质量水平的错台量分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水泥混凝土路面 错台 局部平整度 评价标准
下载PDF
沥青分子聚集状态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唐伯明 丁勇杰 +1 位作者 朱洪洲 曹雪娟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56,76,共8页
为研究沥青的化学结构特征,根据沥青组分溶解度参数和极性的不同,将沥青分为沥青质、胶质、油分3个组分,分别采用一个典型分子模型代表沥青的每一个组分,构建2种沥青分子模型,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沥青分子聚集状态变化特征进行分... 为研究沥青的化学结构特征,根据沥青组分溶解度参数和极性的不同,将沥青分为沥青质、胶质、油分3个组分,分别采用一个典型分子模型代表沥青的每一个组分,构建2种沥青分子模型,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沥青分子聚集状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π-π效应,沥青质分子之间形成层状堆积现象,但较长烷烃链造成芳环间扭转角增大,阻碍层状堆积现象的形成;随着温度升高,芳环间扭转角增大,沥青质分子之间的层状堆积结构被破坏,形成穿插或垂直排列结构;在沥青分子模型中,胶质和油分分子的存在使沥青质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沥青质分子模型中的距离,也使沥青质分子间形成的聚集结构趋于稳定;沥青质与胶质分子形成聚集结构,分散在油分中,沥青质分子结构对沥青能否形成稳定胶体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分子聚集状态 分子动力学 径向分布函数 扭转角
原文传递
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高速公路服务区选址布局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黄兵 何霞 +2 位作者 杨自成 许保华 高建平 《公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4-128,共5页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地方经济、文化和特色资源的重要展示窗口,并在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方便群众生活中富有极大潜力。按照"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发展经济"的原则,以建设"现代、开放和富于人文特色"服务区为目标,运...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地方经济、文化和特色资源的重要展示窗口,并在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方便群众生活中富有极大潜力。按照"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发展经济"的原则,以建设"现代、开放和富于人文特色"服务区为目标,运用区域交通经济和运筹学理论,建立了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最大化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定量分布模型;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服务区选址方案进行评价选优。研究成果在四川省成德南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设计中得到应用,取得显著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服务区 区域社会经济 选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