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晚期乳腺癌临床分析
1
作者 孙治君 姚榛祥 《临床外科杂志》 2003年第2期114-114,共1页
关键词 乳腺癌 局部晚期 诊断治疗
下载PDF
射频毁损骶5脊神经后根节治疗直肠癌mile's术后顽固性骶尾部疼痛8例临床分析
2
作者 邓玫 游海波 +1 位作者 李旭宏 刘作金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5年第3期224-225,共2页
目的:探讨射频毁损骶5脊神经后根节治疗mile's术后患者顽固性骶尾部疼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3年1月至2005年3月射频毁损骶5脊神经后根节法治疗8例mile's术后患者顽固性骶尾部疼痛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经射频毁... 目的:探讨射频毁损骶5脊神经后根节治疗mile's术后患者顽固性骶尾部疼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3年1月至2005年3月射频毁损骶5脊神经后根节法治疗8例mile's术后患者顽固性骶尾部疼痛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经射频毁损骶5脊神经后根节治疗后疼痛均完全缓解。结论:射频毁损骶5脊神经后根节可安全、满意地治疗mile's术后顽固性骶尾部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mile's术后 骶尾部疼痛 治疗 射频毁损骶5脊神经后根节 术后患者 顽固性 临床分析 2003年1月 2005年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Hath1在非黏液性结肠腺癌发病中的抑癌基因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朱代华 文又武 +1 位作者 杨函 梁光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0-706,F0003,共8页
目的:探讨Hath1基因在结肠腺癌发病中的潜在作用。方法:从48例非黏液性结肠腺癌患者的标本中取材,石蜡切片染色后观察正常结肠黏膜、癌旁黏膜和结肠腺癌组织中杯状细胞数量的变化;用定量实时逆转录PCR、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 目的:探讨Hath1基因在结肠腺癌发病中的潜在作用。方法:从48例非黏液性结肠腺癌患者的标本中取材,石蜡切片染色后观察正常结肠黏膜、癌旁黏膜和结肠腺癌组织中杯状细胞数量的变化;用定量实时逆转录PCR、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这3种组织中Hath1基因和Muc2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将Hath1基因转化至HT29人结肠癌细胞中,然后随机挑选3个转化了Hath1基因的克隆,用定量实时逆转录PCR检测Hath1和Muc2的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Hath1、Muc2、cyclin D1和p27蛋白的表达;通过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裸鼠移植实验,观察将Hath1基因转化到HT29细胞后,HT29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在非黏液性结肠腺癌组织中未发现杯状细胞,并且Hath1基因和Muc2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在HT29细胞中,Hath1基因下调cyclin D1蛋白的表达(P<0.05),上调p27(P<0.05)和Muc2(P<0.01)蛋白的表达;过表达Hath1基因的HT29细胞在体外的克隆形成显著受到抑制(P<0.01),移植至裸鼠时移植肿瘤的体积显著缩小(P<0.01)。结论:Hath1基因表达的下调可能与非黏液性结肠腺癌的发生有关,Hath1基因在非黏液性结肠腺癌的发生中可能起着抑癌基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th1基因 结肠腺癌 结肠腺癌细胞系 细胞周期调节
下载PDF
丹参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马小干 时德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8期488-490,共3页
目的 研究丹参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SMC)增生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动脉SMC,设对照组、丹参组(3个浓度组:2.0mg/ml,0.4mg/ml,0.08mg/ml)、PDGF组(10ng/ml)及PDGF(10ng/ml)加丹参(3个浓度,同上)组,测定各组... 目的 研究丹参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SMC)增生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动脉SMC,设对照组、丹参组(3个浓度组:2.0mg/ml,0.4mg/ml,0.08mg/ml)、PDGF组(10ng/ml)及PDGF(10ng/ml)加丹参(3个浓度,同上)组,测定各组SMC数量及3H TdR掺入量。结果 PDGF可刺激SMC数量及3H TdR掺入明显增加,分别为基础状态的3倍和2.5倍;丹参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基础状态及PDGF刺激下SMC数量及3H TdR掺入的增加。结论 丹参可抑制基础状态及PDGF作用下血管SMC的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药理学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血管平滑肌细胞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Hath1基因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3
5
作者 朱代华 龚建平 +2 位作者 任柯 孙建明 魏思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05-1008,1011,共5页
目的研究Hath1基因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重组质粒pcDNA3.1(+)-Hath1转化至HT29结肠癌细胞中,随机挑选3个过表达Hath1的HT29细胞克隆,通过定量实时RT-PCR方法检测Hath1 mRNA、Muc2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Hath1、Muc2... 目的研究Hath1基因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重组质粒pcDNA3.1(+)-Hath1转化至HT29结肠癌细胞中,随机挑选3个过表达Hath1的HT29细胞克隆,通过定量实时RT-PCR方法检测Hath1 mRNA、Muc2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Hath1、Muc2、cyclinD1和p27表达;通过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裸鼠移植实验,观察Hath1基因对HT2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Hath1基因可上调p27和下调cyclinD1的表达,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结论 Hath1基因可能在结肠癌的发病中扮演抗癌基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th1基因 结肠肿瘤 HT29 MUC2 CYCLIND1 P27
下载PDF
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附7例报告) 被引量:6
6
作者 孙治君 姚榛祥 管小琴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93-394,共2页
目的 了解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特点 ,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 7例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 ,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 ,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TMA) ,B超 ,核素扫描 ,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 目的 了解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特点 ,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 7例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 ,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 ,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TMA) ,B超 ,核素扫描 ,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结果  7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和术后化疗 ,病理石蜡切片证实为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白细胞共同抗原阳性 ,细胞角蛋白阴性 ,支持本诊断。治疗后随访 4个月~ 11年患者均生存。结论 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可靠依据 ,手术应尽可能切除肿瘤 ,术后予以化疗 ,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原发性 恶性淋巴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136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Hp检出率的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代远斌 郭红 +1 位作者 向志 梁鲁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112-1114,共3页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PCR法、组织切片Warthin starry银染及血清ELISA法检测重庆地区 136例残胃病患者Hp感染情况 ,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36例残胃病患者Hp感染检出率为 ...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PCR法、组织切片Warthin starry银染及血清ELISA法检测重庆地区 136例残胃病患者Hp感染情况 ,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36例残胃病患者Hp感染检出率为 43.4% ,与年龄、性别以及术后时间无关 ;毕I式术后残胃Hp检出率 ( 6 5 .8% )明显高于毕II式术后残胃Hp检出率 ( 34.0 % ) ,而伴有胆汁返流的残胃Hp感染阳性率 ( 2 3.1% )明显低于不伴胆汁返流的残胃阳性率 ( 5 6 .0 % )。同时 ,因溃疡、穿孔、出血行手术的残胃Hp检出率 ( 4 7.7% )高于因胃癌手术的检出率 ( 2 4.2 % ) ;不同病理学残胃中 ,残胃溃疡和残胃癌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残胃炎及吻合口炎Hp感染率。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与Hp感染密切相关 ,尤其是残胃癌 ,应及早进行Hp治疗 ,可减轻残胃病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残胃 胃大部分切除术 检出率
下载PDF
门脉高压症发病机理的研究近况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继见 高根五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75-276,F003,共3页
目的 了解内毒素、细胞因子、一氧化氮在门脉高压症发生高动力循环综合征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综述了近 10年来国外对门脉高压症发生高动力循环综合征的研究和认识。结果 所有门脉高压动物模型及 30 %~ 5 0 %的肝硬变患者均存在高动... 目的 了解内毒素、细胞因子、一氧化氮在门脉高压症发生高动力循环综合征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综述了近 10年来国外对门脉高压症发生高动力循环综合征的研究和认识。结果 所有门脉高压动物模型及 30 %~ 5 0 %的肝硬变患者均存在高动力循环综合征。内毒素、细胞因子、一氧化氮在高动力循环综合征形成中所起作用的研究结果还不一致。结论 是高动力循环综合征维持和加剧了门脉高压。内毒素、细胞因子、一氧化氮在高动力循环综合征发生中可能起作用 ,其中一氧化氮较为重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细胞因子 一氧化氮 门脉高压症 发病机理
下载PDF
异种移植胎肠细胞介导排斥反应的免疫学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洪伟 姚榛祥 杜成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56-158,172,共4页
目的 :用大鼠游离胎肠移植于小鼠模型研究细胞介导排斥反应 (CMXR)的免疫学机理。方法 :观察同种和异种胎肠游离移植各组移植物的病理改变和浸润细胞的表型 ,并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移植物内Th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 :( 1)移植胎肠的存... 目的 :用大鼠游离胎肠移植于小鼠模型研究细胞介导排斥反应 (CMXR)的免疫学机理。方法 :观察同种和异种胎肠游离移植各组移植物的病理改变和浸润细胞的表型 ,并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移植物内Th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 :( 1)移植胎肠的存活率同种移植组高于异种移植组 (P <0 .0 1) ;( 2 )异种移植胎肠主要发生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 ;( 3)异种移植物内浸润细胞主要为CD4 +T细胞和ED2 +MΦ ,其IL - 4、IL - 5和IL - 10mRNA阳性细胞均明显高于IFN -γmRNA阳性细胞 (P<0 .0 1)。结论 :CMXR与同种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存在本质差异 ,其特点是排斥程度强烈 ,异种移植胎肠内以CD4 +T细胞和ED2 +MΦ浸润为主 ,且Th2细胞功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 细胞介导排斥反应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核因子NF-κB在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所致多器官损害中的作用
10
作者 冯虎翼 龚建平 +4 位作者 涂兵 石毓君 李旭宏 李生伟 刘长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1-143,147,共4页
目的 :观察核因子NF -κB在大鼠急性梗阻性胆管炎 (acuteobstructivecholangitis ,AOC)所致多器官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4 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OC组、单纯胆总管结扎组 (BDL组 )和假手术组 (SO组 ) ,于术后 6h和 4 8h活杀 ,取肝、心... 目的 :观察核因子NF -κB在大鼠急性梗阻性胆管炎 (acuteobstructivecholangitis ,AOC)所致多器官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4 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OC组、单纯胆总管结扎组 (BDL组 )和假手术组 (SO组 ) ,于术后 6h和 4 8h活杀 ,取肝、心、肺和肾脏组织观察形态学改变 ,检测上述组织中NF -κB活性 ,作血气分析 ,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谷丙转胺酶 (ALT)、尿素氮 (BUN)和肌酐 (Cr)水平 ,以及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白介素 (IL) - 6含量。结果 :AOC组动物的肝、心、肺和肾脏组织出现显著病理改变 ,各组织中NF -kB活性较其它组显著增强。AOC组血气分析结果明显异常 ,与其它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AOC组的血清LDH、ALT、BUN及Cr水平以及血浆中TNF -α、IL - 6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组 (P <0 .0 5 )。结论 :在AOC期间 ,肝、心、肺和肾组织中NF -κB活性明显增强 ,同时伴有组织病理改变和器官功能损害 ,提示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感染 核因子NF—κB 多器官损害
下载PDF
术后感染患者血清可溶性CD14和E-选择素的变化意义
11
作者 代远斌 杨镛 时德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5-558,共4页
目的 探讨术后并发严重感染患者血清 E-选择素(E- SL T)和 s CD14的变化情况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 EL ISA于术前和术后测定 37例手术和 3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 E- SL T、s CD14及 TNF- α的浓度 .结果  E- SL T水平在未并发... 目的 探讨术后并发严重感染患者血清 E-选择素(E- SL T)和 s CD14的变化情况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 EL ISA于术前和术后测定 37例手术和 3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 E- SL T、s CD14及 TNF- α的浓度 .结果  E- SL T水平在未并发感染组于术后 1d开始增高 ,术后 3d达高峰 (15 1± 12 )μg· L- 1 ,4d后开始下降 ,至 2 5 d接近正常水平 (4 0±10 ) μg· L- 1 ;在并发严重感染组 E- SL T水平于术后 1d开始增高 (6 8± 9)μg· L- 1 ,至术后 2 5 d时仍处于高水平状态 (32 8± 5 4) μg· L- 1 .s CD14水平在未并发感染组于术后 1d开始增高 ,4d后开始下降 ,至 2 5 d接近正常水平 (1.0 3± 0 .16 )mg· L- 1 ;在并发严重感染组 s CD14水平于术后 1d开始增高 ,至术后 2 5 d仍处于高水平状态 (2 .6 3± 0 .82 ) mg· L- 1 .s CD14与 TNF- α者间的相关系数为 r=0 .896 ,P<0 .0 5 .结论  s CD14和 TNF-α在术后并发严重感染的早期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s CD14与早期感染密切相关 ;E-选择素可能在感染病理变化过程的后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感染严重程度相关 . E- SL T和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抗原 CD14 E选择素 肿瘤坏死因子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p27和Ki-67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贵龙 姚榛祥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78-878,W004,共2页
关键词 P27 KI-67 甲状腺肿瘤 基因表达 肿瘤生物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