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歧杆菌改变肿瘤组织声学特性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徐蝶 罗勇 +9 位作者 高悬 熊洁 蒋冰蕾 汪瑶台 唐瑜 蒋富杰 王璐 李桦楠 乔海 邹建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09-1016,共8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裸鼠皮下肿瘤组织声学特性变化及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的影响。方法培养双歧杆菌,建立人乳腺癌(MDA-MB-231)荷瘤鼠模型。将40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2组,即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0)。实验组连续3d尾静脉注射双歧...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裸鼠皮下肿瘤组织声学特性变化及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的影响。方法培养双歧杆菌,建立人乳腺癌(MDA-MB-231)荷瘤鼠模型。将40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2组,即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0)。实验组连续3d尾静脉注射双歧杆菌悬液(200μL、浓度4×10^8cfu/mL),对照组连续3d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200μL)。注射前、第1次注射后第3天、第7天,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肿瘤组织硬度变化;注射后第7天(从第1次注射算起)两组均处死10只荷瘤鼠,剥离肿瘤,插入式脉冲取代法测量肿瘤组织声速和声衰减;Masson染色观察肿瘤内胶原纤维改变、免疫组化行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ECAM-1/CD31)标记,评估组织内新生血管变化。两组各剩余的10只荷瘤鼠进行HIFU消融,通过对比辐照前/后灰度变化值、凝固性坏死体积、能效因子和病理检查,评价消融效果。结果组织声学特性:实验组中胶原纤维形态粗大、排列致密,新生血管含量较少呈条索状或点状;对照组肿瘤内胶原纤维形态细小、排列疏松,新生血管含量较多呈长条形或类圆形。双歧杆菌定植于肿瘤内第7天,实验组肿瘤硬度大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超声波在肿瘤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对照组(P=0.001)、声衰减大于对照组(P=0.000)。HIFU消融效果:实验组灰度变化值平均值大于对照组(P=0.0006),凝固性坏死体积大于对照组(P=0.0045),能效因子小于对照组(P=0.0134)。结论通过静脉注射双歧杆菌,可改变肿瘤组织胶原纤维含量、声传播速度、声衰减,并减低HIFU辐照的能效因子,提高HIFU辐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肿瘤 声学特性 高强度聚集超声
下载PDF
低强度脉冲超声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大鼠卵巢损伤有修复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唐华均 杨欢 +1 位作者 范艺巾 李成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32-1636,共5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对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引起的SD大鼠卵巢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63只清洁级雌性SD大鼠随机取13只为正常组,其余50只连续5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0 mg/kg,建立卵巢早衰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3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对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引起的SD大鼠卵巢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63只清洁级雌性SD大鼠随机取13只为正常组,其余50只连续5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0 mg/kg,建立卵巢早衰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3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21只)、治疗组(22只)。正常组、实验对照组不干预;治疗组给予低强度脉冲超声辐照。监测各组大鼠动情周期的变化,辐照结束后7 d处死大鼠,测定血清雌二醇(E_2),卵泡刺激素(FSH),抗苗勒管激素(AMH)的变化,观察各组大鼠卵巢形态学及卵泡数量变化。结果注射环磷酰胺后,与正常组相比,实验对照组动情周期紊乱,各级卵泡数明显减少,血清E_2和AMH显著降低,FSH显著升高(P=0.01);超声辐照后,与实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动情周期恢复正常,卵泡数明显增加,血清E_2显著增高(P=0.01),FSH显著降低(P=0.01),AMH变化不明显(P=0.50)。结论低强度脉冲超声对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引起的SD大鼠卵巢的损伤有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脉冲超声 环磷酰胺 卵巢损伤 卵巢早衰
下载PDF
SD大鼠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模型的构建及蛋白酶激活受体2的表达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欢 付贞花 +1 位作者 唐华均 李成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建立SD大鼠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Lichen simplex chronicus,LSC)动物模型,研究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 2,PAR2)在模型大鼠外阴皮损中的表达,为LSC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将7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 目的建立SD大鼠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Lichen simplex chronicus,LSC)动物模型,研究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 2,PAR2)在模型大鼠外阴皮损中的表达,为LSC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将7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n=10)、B组(丙酮对照组,n=10)和C组(单纯机械刺激对照组,n=10)、D组(实验组,n=40)。A组不予以任何处理;B组每周3次涂丙酮溶液于大鼠外阴皮肤,共10周;C组每周3次对大鼠皮肤予以单纯的机械刺激,共10周;D组予以0.5%二甲基苯并蒽(7,12-Dimethylbenzanthracene,DMBA)丙酮溶液联合机械刺激每周3次诱导大鼠外阴皮肤,共10周。6、8、10、12、14周肉眼及镜下观察大鼠外阴皮肤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检测A组和D组PAR2蛋白的表达,q RT-PCR检测PAR2的m RNA的表达。结果 D组第8周有57.5%(23/40)的SD大鼠出现了LSC改变,第10周有95%(38/40)的大鼠外阴表现为LSC,至12周时,20%(8/40)的大鼠外阴都形成了乳头状新生物。丙酮及单纯的机械刺激无导致LSC的作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D组PAR2的蛋白表达量较A组明显增加(P<0.05);q RT-PCR结果显示D组PAR2的m RNA的表达量较A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机械刺激联合0.5%DMBA丙酮溶液可诱导雌性SD大鼠LSC,PAR2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 动物模型 蛋白酶激活受体2 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 2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