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药学专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1
作者 余瑜 杨竹 +7 位作者 李兵 赵春景 袁拥华 邱峰 贾运涛 蒋君好 刘颜 蒋文高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6年第2期203-206,235,共5页
为了提高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与美国水牛城大学药学院和辛辛那提大学药学院合作进行临床药学专业教育改革,以疾病为中心有机整合课程,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符合当前我国教育体制要求和以美国为代表的临... 为了提高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与美国水牛城大学药学院和辛辛那提大学药学院合作进行临床药学专业教育改革,以疾病为中心有机整合课程,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符合当前我国教育体制要求和以美国为代表的临床药学专业培养方式的发展方向,突出药物治疗学,加强临床药学实践和社区临床药学教育,改革教学方法,推行病案式、互动式学习,实施形成性评价,有利于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学 教育改革 课程整合 药物治疗学 探索 实践
原文传递
布洛芬包合物凝胶体外释药行为及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欣宇 朱照静 +2 位作者 车坷科 王丽娟 吴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786-1789,共4页
目的制备布洛芬(ibuprofen,IBU)包合物原位凝胶,并考察体外释药行为和体内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布洛芬-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以泊洛沙姆P407及P188为基质制备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无膜溶出法考察包合物原位凝胶体外... 目的制备布洛芬(ibuprofen,IBU)包合物原位凝胶,并考察体外释药行为和体内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布洛芬-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以泊洛沙姆P407及P188为基质制备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无膜溶出法考察包合物原位凝胶体外释药情况,新西兰白兔肌注布洛芬溶液及包合物原位凝胶,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药浓度,3P97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制得的包合物平均载药量10.24%,体外凝胶溶蚀及药物释放均符合零级动力学,与布洛芬溶液相比,布洛芬包合物原位凝胶能明显使tmax推迟,Cmax降低,t1/2延长,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增加。结论布洛芬包合物原位凝胶体内和体外均具有缓释效果,可作为一种优良的缓释注射剂,更好地发挥布洛芬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同时也为开发难溶性药物的温度敏感原位凝胶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包合物原位凝胶 泊洛沙姆 无膜溶出法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芪参益气滴丸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效果观察及对血清SSA、IL-6及TNF-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蒋文高 洪兵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22-1826,共5页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黄芪、丹参、三七和降香)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糖尿病早期肾病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均分成治疗组(...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黄芪、丹参、三七和降香)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糖尿病早期肾病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均分成治疗组(替米沙坦和芪参益气滴丸)和对照组(替米沙坦),均接受糖尿病教育、糖尿病饮食控制及胰岛素注射降糖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血压(B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肌酐(SCr)、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清SSA、IL-6及TNF-α等指标的改变。停服芪参益气滴丸继续替米沙坦等治疗6个月后随访。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两组治疗后BP、FBG、HbA1c、血清SAA、IL-6、TNF-α、SCr、尿β2-MG及UAE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之间治疗后的BP、FBG、SCr、HbA1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清SAA、IL-6、TNF-α、尿β2-MG、UAE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停服芪参益气滴丸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上述指标仍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气虚血瘀证能有效、持久地减少尿白蛋白的排出;其肾脏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糖尿病肾病早期的炎症性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参益气滴丸 替米沙坦 糖尿病肾病 血清淀粉样蛋白A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选鼻炎凝胶剂中挥发油的包合工艺 被引量:2
4
作者 卓玉娟 刘新 +1 位作者 马廉举 喻录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92-1695,共4页
目的:优选β-环糊精包合鼻炎凝胶剂中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包合物收率和挥发油的包合率作为考察指标,确定包合的最佳工艺条件;用显微镜观察法、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ormatography,TLC)、紫外扫描法(Ultravi... 目的:优选β-环糊精包合鼻炎凝胶剂中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包合物收率和挥发油的包合率作为考察指标,确定包合的最佳工艺条件;用显微镜观察法、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ormatography,TLC)、紫外扫描法(Ultraviolet spectroscop,UV)和差示扫描热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y,DSC)进行鉴别。结果:包合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挥发油:β-环糊精(ml/g)为1∶8,包合温度为80℃,包合时间为1h。结论:优选工艺方法简单,效率较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凝胶剂 挥发油 Β-环糊精 正交试验 包合
下载PDF
临床药学专业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的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蒋文高 杨竹 +5 位作者 余瑜 赵春景 魏来 蒋君好 刘颜 冉海龙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5年第4期381-384,共4页
临床药物治疗学是培养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合理用药能力的重要课程。总结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如师资队伍缺乏临床药师、教学内容没有体现药物治疗学的特点、教学方法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等问题,探讨组建以临床药师为主... 临床药物治疗学是培养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合理用药能力的重要课程。总结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如师资队伍缺乏临床药师、教学内容没有体现药物治疗学的特点、教学方法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等问题,探讨组建以临床药师为主的教学团队.优化整合药物治疗学教学内容以及引入案例教学等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学 临床药物治疗学 课程建设
原文传递
儿童哮喘与1岁以内使用抗菌药物的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谢梦瑶 袁拥华 +2 位作者 刘丽梅 谷容 赵晓东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95-1000,共6页
目的评估生后1年内使用抗菌药物与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 Med、EBSCO等中英文数据库关于儿童哮喘与其1岁以内使用抗菌药物的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Stata12.0软件,通过M... 目的评估生后1年内使用抗菌药物与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 Med、EBSCO等中英文数据库关于儿童哮喘与其1岁以内使用抗菌药物的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Stata12.0软件,通过Meta分析方法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选取文献质量评分高并且调整了下呼吸道感染因素的效应值进行合并,共纳入8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1岁以内抗菌药物的使用增加了儿童哮喘的风险(OR=1.14,95%CI:1.10~1.17,P〈0.05);1年内使用抗菌药物〉4次与使用0~1次相比哮喘风险增加(OR=1.28,95%CI:1.19~1.38,P〈0.05);高风险儿童(至少有1位直系亲属曾患有哮喘)使用抗菌药物罹患哮喘的风险与其他儿童相比增加(OR=1.47,95%CI:1.20~1.81,P〈0.05)。结论生后1年内使用抗菌药物增加儿童哮喘的风险;高风险儿童使用抗菌药物增加哮喘的风险;抗菌药物使用次数增加与哮喘风险增加有关,但具体的剂量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哮喘 风险因素 META分析 儿童
原文传递
马兜铃酸-I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莎 杜贵友 +1 位作者 李丽 肖永庆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年第3期169-174,共6页
目的:从毒代动力学的角度探讨马兜铃酸-I(AA-I)的肾毒性机制。方法:将中药广防己提取物(含AA-I80.5%)以125、62.5、15.2mg/kg的剂量单次给予雄性Wistar大鼠灌胃,按规定时间采集大鼠血浆、胆汁、尿、粪便及组织样品,用高效液相紫外检测(H... 目的:从毒代动力学的角度探讨马兜铃酸-I(AA-I)的肾毒性机制。方法:将中药广防己提取物(含AA-I80.5%)以125、62.5、15.2mg/kg的剂量单次给予雄性Wistar大鼠灌胃,按规定时间采集大鼠血浆、胆汁、尿、粪便及组织样品,用高效液相紫外检测(HPLC)法,测定样品中AA-I及其代谢物马兜铃内酰胺-1(AL-I)的浓度。同时监测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毒性剂量下的AA-I的代谢符合血管外给药二室开放模型。大、中剂量组的主要代谢参数如下:分布相半衰期(T1/2α)分别为1.03和0.45h,消除相半衰期(T1/2β)分别为6.10和6.54h,清除率(CL)分别为3.02和1.41ml/(min·㎏),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33.10和35.22μg/(ml·h),达峰时间(Tpeak)分别为0.62和1.35h。AA-I及AL-I的组织分布范围较广,且蓄积程度较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大剂量组大鼠给药后血清Cr、BUN明显升高(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大剂量组大鼠肾小球包氏囊内新月体形成,肾小管坏死、消失。结论:毒性剂量下的广防己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符合血管外给药二室开放模型,AA-I及AL-I的组织分布较广泛,其蓄积具有特异性。大鼠肾损害的程度与肾脏中AL-I浓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Ⅰ 马兜铃内酰胺-1 毒代动力学 组织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