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专案在降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代金丽 何华云 +1 位作者 杨丽莎 陈新红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8期681-68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护理专案对降低新生儿无陪护病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4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诊治的475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按新生儿护理常规进行操作和护理。选取2016年5-6月诊治的住院新生儿407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护... 目的探讨应用护理专案对降低新生儿无陪护病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4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诊治的475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按新生儿护理常规进行操作和护理。选取2016年5-6月诊治的住院新生儿407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护理专案,通过分析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如加强培训、细化工作流程、给予个性化关爱、实时督促和反馈等。比较两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结果皮肤粘贴伤是目前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主要因素,其次为划伤或割伤;观察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仍较频繁,但其发生性质和原因有所改变;护理专案有利于降低新生儿无陪护病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专案 新生儿 医源性皮肤损伤 皮肤粘贴伤 无陪护病房 护理
下载PDF
60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
2
作者 陶乔曼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7年第1期145-145,共1页
总结分析60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1日期间的6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随即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给予对照组基础护理,给予试验组优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总结分析60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1日期间的6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随即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给予对照组基础护理,给予试验组优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血清胆红素含量和退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护理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73.33%),P<0.01;试验组的护理有效率和患方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的优化护理有助于患儿康复,提高疗护有效率,提升患方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临床观察 护理体会
下载PDF
全程化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储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76-78,共3页
探讨全程化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1年6月接受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新生儿74例,根据随机抛硬币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7)。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护理... 探讨全程化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1年6月接受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新生儿74例,根据随机抛硬币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7)。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全程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不同护理模式下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管道留置时间。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4.59% VS 75.68%)(P <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8.92% VS 2.70%)(P <0.05);管道留置时间优于对照组(11.4d VS 14.33d )(P <0.05)。结论 在新生儿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及维护过程中,给予全程护理干预,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PICC管道留置时间,可供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化护理干预 新生儿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单双倍血量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杨丽莎 郑显兰 +3 位作者 何华云 陈新红 敖沙 李卓能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618-2620,2623,共4页
目的比较单、双倍血量换血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治疗效果,明确单倍血量换血在减少内环境波动、降低换血相关并发症中是否具有明显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新生儿诊治中心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行换血治疗的8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目的比较单、双倍血量换血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治疗效果,明确单倍血量换血在减少内环境波动、降低换血相关并发症中是否具有明显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新生儿诊治中心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行换血治疗的8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资料,以单位体质量换血量将其分为单倍换血量组(80~110 mL/kg,35例)及双倍换血量组(150~180mL/kg,51例),比较两组换血前、后内环境的变化情况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1)单倍换血量组与双倍换血量组的换血量分别为(98.16±10.75)、(157.78±7.37)mL/kg,胆红素换出率分别为(41.68±8.52)%、(50.22±13.14)%,换血时间分别为(85.60±18.66)、(118.22±24.81)min,两组胆红素换出率与换血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儿换血后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计数、血清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血钾、血钠、血氯、血钙、碳酸氢盐(HCO3-)水平及pH值均低于换血前,红细胞(RBC)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糖水平均高于换血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双倍换血量组换血后血糖、PLT、TBIL变化较单倍换血量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换血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倍量换血相比,单倍量换血对内环境影响较小,用血量及人力消耗较少,能明显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单倍量换血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