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6例足月新生儿胃穿孔临床特征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新红 赵倩倩 +3 位作者 韦红 何华云 陶亮桥 胡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6-321,共6页
目的:分析足月新生儿胃穿孔(neonatal gastric perforation,NGP)的临床特征,为减少不良临床结局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20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确诊为胃穿孔的住院足月新生儿,收集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出院后... 目的:分析足月新生儿胃穿孔(neonatal gastric perforation,NGP)的临床特征,为减少不良临床结局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20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确诊为胃穿孔的住院足月新生儿,收集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出院后3个月内短期预后情况,分析临床特征。结果:26例确诊胃穿孔的足月儿纳入研究。男性多于女性(88.5%vs.11.5%),中位入院年龄及发病年龄为分别为94.5(48.0,135.0)h及38.0(0.0,96.0)h。伴随临床表现中,以腹胀(69.2%)、呕吐(46.2%)和反应低下(30.8%)为主要表现。以血培养屎肠球菌(15.0%)、腹腔穿刺液培养溶血葡萄球菌(30.8%)为主,且2种培养结果的阴性率均高(55.0%、23.1%)。25例(96.2%)行腹部平片,21例(84.0%)检出气腹征象;9例(34.6%)行腹部超声,均无气腹征象,以腹水征象为主(88.9%)。胃穿孔部位最常见为胃底部(61.6%),以单发部位穿孔(92.3%)为主。18例(69.2%)行病理检查,以胃壁充血出血伴坏死(66.7%)为主。所有病例均接受急诊手术治疗,其中以胃穿孔修复+腹腔引流术为主(53.9%)。出院后3个月内随访,24例(92.3%)术后恢复良好,仅1例(3.9%)因最终拒绝再次手术,并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足月NGP好发于男性及生后4 d内,当出现腹胀、呕吐及反应低下表现,需及时完善腹部平片检查了解有无气腹征象,若能及时手术,短期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 新生儿 胃穿孔 预后
下载PDF
79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后肠狭窄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国斌 郭振华 +2 位作者 王佚 刘伟 李晓庆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99-804,共6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后肠狭窄的临床特点和诊疗体会,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本院2014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9例NEC后肠狭窄患儿临床资料,并回访其预后和生长发育情况。7...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后肠狭窄的临床特点和诊疗体会,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本院2014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9例NEC后肠狭窄患儿临床资料,并回访其预后和生长发育情况。79例患儿中,Bell分期Ⅰ期20例,Ⅱ期52例,Ⅲ期7例。所有患儿术前行X线腹部立卧侧位片,73例行消化道造影术,69例行直肠黏膜活检术。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结果 NEC后肠狭窄出现症状体征的平均时间为46.5 d,术前行钡剂灌大肠造影提示58例肠狭窄,6例胎儿型结肠。69例术前行直肠黏膜活检,有3例提示为巨结肠。术中发现狭窄部位主要是升结肠、横结肠及降结肠,其中32例为多发肠狭窄。79例患儿中,71例行Ⅰ期肠狭窄切除肠吻合术,其余分期手术。术后均治愈出院。73例获完整随访,3例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表现,2例保守治疗,1例再次手术行肠粘连松解术后好转出院。8例因反复腹泻,导致营养不良及脱水,再次入院1~3次,最终痊愈出院。其余患儿均恢复较好,未见复发性肠狭窄。结论 NEC后肠狭窄大多发生于结肠,且有多发狭窄可能。钡剂灌结肠造影是首选检查方法;治疗主要采用Ⅰ期肠狭窄切除肠吻合术,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狭窄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
下载PDF
58例新生儿环状胰腺临床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江林 李光泽 +3 位作者 向丽 金先庆 李晓庆 王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4-615,共2页
环状胰腺(annular pancreas)系胚胎期两个胰芽(胰与副胰)的愈合位置异常,压迫十二指肠降部引起的高位肠梗阻[1]。其临床表现与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狭窄或闭锁等引起的十二指肠梗阻的表现相似,术前不能明确诊断。本研究回... 环状胰腺(annular pancreas)系胚胎期两个胰芽(胰与副胰)的愈合位置异常,压迫十二指肠降部引起的高位肠梗阻[1]。其临床表现与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狭窄或闭锁等引起的十二指肠梗阻的表现相似,术前不能明确诊断。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近8年诊治的58例新生儿环状胰腺,探讨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治疗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胰腺 新生儿 临床特点 外科治疗
下载PDF
新生儿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侯金凤 侯金平 +4 位作者 何昀 郭振华 曹建 刘伟 王佚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分析并总结新生儿阑尾炎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例及近20年来国内报道的149例新生儿阑尾炎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及病原学特点。结果 155例新生儿阑尾炎症状前四位为发热、拒乳、呕吐和腹... 目的分析并总结新生儿阑尾炎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例及近20年来国内报道的149例新生儿阑尾炎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及病原学特点。结果 155例新生儿阑尾炎症状前四位为发热、拒乳、呕吐和腹胀,其发生率分别为76.8%、73.5%、63.9%和53.5%;腹部平片提示气腹36例(占23.2%),腹部超声异常52例(占33.5%);本院收治的6例患儿腹腔分泌物培养4例为肺炎克雷伯菌,1例为副流感嗜血杆菌合并肺炎链球菌,1例为阴沟肠杆菌;6例患儿均经手术切除阑尾,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5.0±7.8)d。结论新生儿阑尾炎临床表现不典型,以腹胀、拒乳、发热、呕吐为主要表现,病情进展快,病原学以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为主,尽早手术,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病理学 临床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儿童胃肠外科重症感染并发症的早期观察及处理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希容 王语 +1 位作者 胡丽君 莫春容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52-554,共3页
目的总结儿童胃肠外科重症感染严重并发症的早期观察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收治的2625例感染性疾病进行回顾性总结,研究并综合分析其疾病分类、耐药菌分类、抗生素使用、感染高危因素等情况。结果2625例重症感... 目的总结儿童胃肠外科重症感染严重并发症的早期观察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收治的2625例感染性疾病进行回顾性总结,研究并综合分析其疾病分类、耐药菌分类、抗生素使用、感染高危因素等情况。结果2625例重症感染病例,无一例死亡,无院内交叉感染病例。结论①对抗生素敏感的致病菌仍是小儿感染的主要致病菌。②严密的医护观察和临床监测可早期发现相关并发症。③正确使用抗生素可有效控制感染,减轻器官损害,避免产生耐药菌株及院内交叉感染。④外科手术切除病灶,充分清洗及负压引流是减少严重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感染/并发症 儿童
下载PDF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洪 金先庆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13期1966-1969,共4页
先天性巨结肠(HD)又称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是引起新生儿消化道梗阻的常见原因,是小儿外科常见而较严重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发病率为0.02%~0.05%,男女比例为4∶1[1],且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近10余年,HD诊断、治疗均有显著进展,以至新生... 先天性巨结肠(HD)又称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是引起新生儿消化道梗阻的常见原因,是小儿外科常见而较严重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发病率为0.02%~0.05%,男女比例为4∶1[1],且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近10余年,HD诊断、治疗均有显著进展,以至新生儿及婴儿可获得明确诊断及行根治手术。本文就新生儿HD诊治的各种方法的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疾病 Hirschsprung病/诊断 Hirschsprung病/治疗 综述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小儿胃肠外科临床教学中对研究生成绩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何昀 毕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7期103-107,共5页
目的 分析问题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小儿胃肠外科临床教学中对研究生成绩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重庆市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学习的60名儿外科专业型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 目的 分析问题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小儿胃肠外科临床教学中对研究生成绩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重庆市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学习的60名儿外科专业型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其中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方案,观察组使用PBL教学法,对比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以及对教学的评价。结果 在经过教学考核后,观察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病例分析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以及沟通能力方面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小儿胃肠外科临床教学当中,随着PBL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加强解决实际分析的能力,以综合的角度促使学生形成临床思维,值得研究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小儿胃肠外科 临床教学 理论成绩 学习兴趣 学习效率 团队协作
下载PDF
经肛门一期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巨结肠手术时机的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向广俊 孙润物 +5 位作者 侯金平 王佚 李晓庆 向丽 周德凯 刘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316-1320,共5页
目的研究行经肛门一期根治术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手术疗效,探讨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32例行经肛门一期根治术的巨结肠患儿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按手术时年龄分为:新生儿组;非新生儿组。结... 目的研究行经肛门一期根治术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手术疗效,探讨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32例行经肛门一期根治术的巨结肠患儿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按手术时年龄分为:新生儿组;非新生儿组。结果新生儿组患儿的围术期短,术前麻醉时间(2.99±0.79)h、手术时间(1.96±0.97)h与非新生儿组(3.41±0.82)h、(2.36±0.80)h比较,明显缩短(P=0.004、P=0.01);切除肠管分别为(31.26±12.20)cm,(41.22±14.39)cm,新生儿组更短(P=0.003).新生儿组有7例术后小肠结肠炎,而非新生儿组有5例,并有3例吻合口瘘,1例肠梗阻出现,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随访排便功能6个月~3年,两组术后各时期的排便功能优良率及评分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新生儿行一期根治术具有围术期、手术及麻醉时间均较短、切除病变肠管短、术后排便功能好等优势,明确诊断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在新生儿期早期行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一期根治是较好的时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 新生儿 手术时机
下载PDF
新生儿无神经节细胞症造瘘术后的护理
9
作者 田莎莎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4年第3期60-61,共2页
总结43例新生儿无神经节细胞症造瘘患儿术后的护理方法。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加强一般护理、造瘘口使用一次性造口袋并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剖腹探查切口护理及其它相关护理。认为造瘘术后使用一次性造口袋比传统使用氧... 总结43例新生儿无神经节细胞症造瘘患儿术后的护理方法。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加强一般护理、造瘘口使用一次性造口袋并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剖腹探查切口护理及其它相关护理。认为造瘘术后使用一次性造口袋比传统使用氧化锌软膏护理造瘘口更清洁、方便、经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无神经节细胞症 肠造瘘术 护理
下载PDF
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润物 向广俊 +1 位作者 王佚 刘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698-1702,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208例于我科行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该类患儿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先天...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208例于我科行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该类患儿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与孕母年龄、合并血便、合并肺炎、白蛋白值(入院时)、肠旋转程度无关(P>0.05)。胎龄、出生体质量、合并腹膜炎、合并消化道畸形、联合手术、十二指肠近端直径与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有关(P<0.05),其中与达到全肠内营养时间呈负相关的是胎龄(标准回归系数β=-0.206)、出生体质量(β=-0.307),与达到全肠内营养时间呈正相关的是合并腹膜炎(β=0.220)、合并消化道畸形(β=0.344)、联合手术(β=0.412)、十二指肠近端直径(β=0.238)。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出生体质量、合并腹膜炎、联合手术、十二指肠近端直径是达到全肠内营养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出生体质量、合并腹膜炎、联合手术、十二指肠近端直径是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患儿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肠道功能恢复 影响因素 新生儿
下载PDF
新生儿肠道穿孔142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宏图 王佚 +3 位作者 刘伟 向丽 金先庆 李晓庆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5期675-678,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新生儿肠道穿孔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胃肠新生儿外科2006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42例新生儿肠道穿孔病历资料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手术发现、治疗及预后等内容,总结新生儿... 目的分析总结新生儿肠道穿孔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胃肠新生儿外科2006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42例新生儿肠道穿孔病历资料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手术发现、治疗及预后等内容,总结新生儿肠道穿孔的临床特点。结果 (1)142例肠道穿孔新生儿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128例,90.14%)及呕吐(83例,58.45%),发热仅占30.28%(43/142),另有体温不升3例(2.11%);体征以腹部膨隆(128例,90.14%)、腹膜刺激征(78例,54.93%)、腹壁静脉怒张(67例,47.18%)最常见。(2)142例患儿入院后行腹部立、卧、侧位片,提示消化道穿孔的阳性率为98.59%(140/142)。(3)术中探查穿孔部位为小肠(78例,54.93%)和结肠(64例,45.07%)。小肠穿孔中最常见的部位为回肠(62例,79.49%);结肠穿孔中最常见的部位为横结肠(18例,28.12%)。(4)新生儿肠穿孔常见病因分别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94例,66.20%)、先天性肠闭锁(16例,11.27%)、胎粪性腹膜炎(10例,7.04%)、先天性巨结肠(8例,5.63%)。(5)术中根据穿孔部位、肠管生机、腹腔污染程度等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治愈92例(64.79%),放弃治疗49例(34.51%),死亡1例(0.70%)。结论新生儿不明原因腹胀伴呕吐、发热等表现,结合腹部查体应警惕消化道穿孔的可能,通过腹部摄片发现气腹可确诊;确诊后应急诊手术,并根据穿孔部位、肠管生机、腹腔污染程度等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穿孔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 肠胃胀气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先天性蛋白C缺乏致新生儿暴发性紫癜—附2例报道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梦莺 刘清爽 +3 位作者 陶亮桥 吴双霜 王佚 刘伟 《西南军医》 2021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报道2例蛋白C缺乏致新生儿暴发性紫癜的病例,并通过文献回顾提高临床上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蛋白C缺乏致新生儿暴发性紫癜为主要表现的患儿的发病、诊断及治疗过程,并进行文献检索,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要点。... 目的报道2例蛋白C缺乏致新生儿暴发性紫癜的病例,并通过文献回顾提高临床上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蛋白C缺乏致新生儿暴发性紫癜为主要表现的患儿的发病、诊断及治疗过程,并进行文献检索,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要点。结果新生儿蛋白C缺乏十分罕见,以全身、尤其是下肢活动部位、多处大面积紫癜为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可发现蛋白C活性减少或缺失,伴或不伴蛋白S减少,D-二聚体升高。明确诊断主要依靠蛋白C检测及PROC基因检测,治疗需要长期反复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肝素及华法林抗凝、蛋白C浓缩物替代、以及肝移植治疗。结论蛋白C缺乏致新生儿暴发性紫癜较为罕见,国内罕见报道,临床诊断较为困难,预后较差,目前国内尚无统一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C缺乏 新生儿 暴发性紫癜 肝移植
下载PDF
新生儿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匡安迪 范娟 +3 位作者 张先红 胡丽君 何华云 周梅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563-568,共6页
目的 构建新生儿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新生儿专科护士的任用培训和评价考核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18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完成指标筛选,修改、确定权重。将指标转化为自评量表,采取便利抽样法对255名新... 目的 构建新生儿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新生儿专科护士的任用培训和评价考核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18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完成指标筛选,修改、确定权重。将指标转化为自评量表,采取便利抽样法对255名新生儿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2轮专家函询,形成新生儿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7项,三级指标50项。2轮专家函询的权威系数均值为0.97,有效应答率均为100%。第2轮的一、二、三级指标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542、0.350、0.375(P<0.01)。255名调查对象核心能力各维度得分为2.27~5.00分。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3,内容效度为0.802。初步应用后,发现新生儿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普遍不高,尤其在重症护理和外科护理及科研方面较为薄弱,提示应重视核心能力的全方位培养。结论 新生儿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各级评价指标的专家咨询意见趋于一致,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高,指标体系内容全面,专科特色突出,能够为新生儿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评价及考核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专科护士 核心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治疗及手术时机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木 宋晓峰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16期2594-2597,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手术治疗及手术时机。方法选取该院2000年1月至2019年1月经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175例,统计并分析患儿主要症状、体征、检查结果、术中情况及预后等指标。结果175例手术患儿中,...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手术治疗及手术时机。方法选取该院2000年1月至2019年1月经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175例,统计并分析患儿主要症状、体征、检查结果、术中情况及预后等指标。结果175例手术患儿中,早产儿81例,低体重出生儿71例,呕吐103例,食欲减退82例,肠壁积气47例,门静脉积气31例。手术行回肠末端单腔造瘘130例,结肠造瘘7例,肠切除肠吻合术20例,腹腔引流12例,放弃治疗6例。结论腹膜炎、肠梗阻、消化道穿孔后手术的患儿,肠管多已出现广泛坏死,预后欠佳,非最佳手术时机。在具有绝对手术指征前,经规范内科保守治疗后有明显加重趋势时应积极手术干预,或许更加有利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 新生儿 手术指征
下载PDF
儿童梅克尔憩室的诊断及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秀兰 吴永隆 +2 位作者 李晓庆 刘伟 王佚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总结儿童梅克尔憩室(MD)的临床诊断及并发症的诊治要点,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儿童梅克尔憩室的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结果,总结其对于准确诊断梅克尔憩室的价值及并发症的诊治情况。结果 198例梅克尔憩室患儿,男... 目的总结儿童梅克尔憩室(MD)的临床诊断及并发症的诊治要点,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儿童梅克尔憩室的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结果,总结其对于准确诊断梅克尔憩室的价值及并发症的诊治情况。结果 198例梅克尔憩室患儿,男性76例,女性22例,男女比例约为3.5∶1,并发症包括梅克尔憩室引起的便血、肠梗阻、炎症等,以便血最常见(58/98,59.18%)。251例患儿术前行99TcmO-4检查,其中43例提示为异位胃黏膜,检出率为84.31%;84例术前行腹部超声检查,其中37例考虑梅克尔憩室,检出率为44.05%,经卡方检验,放射性核素与超声对MD患者检查结果有统计学差异(χ~2=5.852,P=0.02)。358例以便血为主要表现的患儿中,42例术前共同行了放射性核素检查和超声检查,阳性发现率分别为80.95%和66.67%。经卡方检验,放射性核素与超声对MD伴便血患儿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χ~2=2.217,P=0.14)。结论 MD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并发便血最多,超声在诊断MD伴便血中有较高的特异性,联合放射性核素检查可提高检出率;对于MD伴炎症及肠梗阻的患儿,急诊超声对其各种并发症的检出及判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有利于减少急腹症的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克尔憩室 诊断 并发症 儿童
下载PDF
3月龄以上儿童先天性巨结肠81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海涛 李晓庆 +6 位作者 金先庆 周德凯 王佚 刘伟 李洪 童科融 刘洪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讨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CR)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诊断中的意义及经肛门直肠切除斜行吻合术治疗儿童 HD 的方法与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们收治的81例采用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 目的:探讨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CR)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诊断中的意义及经肛门直肠切除斜行吻合术治疗儿童 HD 的方法与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们收治的81例采用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治疗的3月龄以上 HD 患儿临床资料。统计术前、术后行 CR 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病例。对术后1~3年的81例患儿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了解术后并发症情况,评估中远期手术疗效。结果CR 免疫组化染色与病理检查诊断 HD 符合率100%。81例患儿平均手术时间70.4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6.2 mL,术中未输血,平均住院时间7.1 d。48例获随访,随访率59.3%,随访时间1~3年,无长期便秘及大小便失禁发生,污粪发生率8.3%,大便次数增多发生率12.5%,小肠结肠炎发生率4.2%。结论CR 免疫组化染色与病理检查诊断 HD符合率100%,故 CR 可广泛应用于术前诊断及术后确诊。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形吻合术有微创、不分离黏膜、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且完整切除全层病变的直肠与结肠,消除直肠肌鞘,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中远期疗效满意,适于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吻合术 外科 诊断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儿童慢性病延续性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6
17
作者 冷虹瑶 王紫娟 +3 位作者 应本娟 石林 张湛美 郑显兰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7期1049-1055,共7页
目的:构建儿童慢性病延续性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评价儿童慢性病延续性护理质量提供全面、系统、可量化的评价工具。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半结构式访谈拟定评价指标条目池,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理论模型为框架形成专家函询问... 目的:构建儿童慢性病延续性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评价儿童慢性病延续性护理质量提供全面、系统、可量化的评价工具。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半结构式访谈拟定评价指标条目池,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理论模型为框架形成专家函询问卷初稿,通过2轮专家函询和1次专家论证会完成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结果:两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1.67%和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6和0.877,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56和0.176(P<0.01);专家论证会对指标逐条解读和调整,形成了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56个的儿童慢性病延续性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儿童慢性病延续性护理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全面性和较广泛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慢性病 延续性护理 质量指标 卫生保健
下载PDF
258例儿童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诊治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光泽 张雁涵 +5 位作者 刘江林 向丽 李晓庆 周德凯 金先庆 王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17-1821,共5页
目的:收集258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病例资料,分析并总结该病在儿童不同年龄段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要点。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至2012年间收治的258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病例,对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结... 目的:收集258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病例资料,分析并总结该病在儿童不同年龄段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要点。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至2012年间收治的258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病例,对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结果:(1)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多在新生儿期发病(χ2=10.658 3,P=0.005);(2)胆汁性呕吐(76.36%)是本病最突出的临床症状(χ2=37.482 1,P=0.000);(3)腹部平片、腹部超声多普勒及上消化道造影对本组病例的阳性发现率分别为78.57%、73.71%和100%,有显著性差异(P=0.000);(4)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环状胰腺是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最常见的病因;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预后好(本组治愈率96.88%)。结论: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诊断成立应尽早手术,预后多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畸形 十二指肠梗阻 临床特点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局限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19
作者 邰茂众 秦中平 +12 位作者 郑家伟 李克雷 刘学键 李凯 袁斯明 范新东 周德凯 董长宪 吉毅 顾松 霍然 杨耀武 王绪凯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13-321,共9页
局限性血管内凝血(localized intravascular coagulopathy,LIC)特指静脉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s,VMs)合并血栓形成、出血等凝血功能障碍表现,表现为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异常升高,伴或不伴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减少,一般不... 局限性血管内凝血(localized intravascular coagulopathy,LIC)特指静脉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s,VMs)合并血栓形成、出血等凝血功能障碍表现,表现为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异常升高,伴或不伴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减少,一般不伴血小板减少。LIC可并发急性疼痛、大出血、关节挛缩畸形等,目前对其诊断和治疗尚存在分歧。为提高国内同行的认识和诊疗水平,规范临床治疗,我们组织国内相关学科专家制定本专家共识。该共识对LIC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流程给出了指导性建议,以供临床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畸形 局限性血管内凝血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专家共识
下载PDF
HA117编码蛋白、P-gp和bcl-2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段文娟 金先庆 +3 位作者 徐酉华 刘行 丁雄辉 孙艳辉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01-205,共5页
目的探讨HA117编码蛋白、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bcl-2)和P-糖蛋白(P-gp)在急性白血病(A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37例AL患儿中HA117编码蛋白、bcl-2、P-gp的表达情况,以15例非恶性血... 目的探讨HA117编码蛋白、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bcl-2)和P-糖蛋白(P-gp)在急性白血病(A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37例AL患儿中HA117编码蛋白、bcl-2、P-gp的表达情况,以15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为对照。结果 (1)AL组患儿HA117编码蛋白、bcl-2及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86%、62.16%和37.84%;AL组HA117编码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3);三种蛋白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表达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2)HA117编码蛋白在初诊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1),而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98)。(3)AL患儿HA117编码蛋白与bcl-2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P=0.0001,r=0.593)。结论新基因HA117可能参与了儿童AL的耐药机制,对儿童AL的预后有一定的预示作用,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耐药中可能与抗凋亡基因bcl-2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儿童 HA117编码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