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成熟儿脑电图发育规律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娜 黄志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4期4211-4214,共4页
新生儿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主要用于诊断新生儿惊厥、评价新生儿大脑功能状态以及判断新生儿脑损伤的预后,具有方便、敏感、可靠、无创等优点。近年,新生儿重症监护(neonatal intensive care,NIC)急救技术的发... 新生儿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主要用于诊断新生儿惊厥、评价新生儿大脑功能状态以及判断新生儿脑损伤的预后,具有方便、敏感、可靠、无创等优点。近年,新生儿重症监护(neonatal intensive care,NIC)急救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早产儿特别是极早产儿的存活率,但早产儿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发育损伤。虽然导致这些后遗症的原因很多,但多数学者认为与新生儿时期脑损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描技术 胎儿发育 婴儿 新生 疾病
下载PDF
臂丛神经损伤的神经电生理检查 被引量:3
2
作者 徐娜 曹洁 +1 位作者 王莉 钟雪飞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413-1415,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评价臂丛神经损伤(BPP)的价值。方法对71例BPP患儿(年龄1 d~12个月)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包括神经传导速度(NCV)及肌电图(EMG)检查。NCV测定:测定患儿患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评价臂丛神经损伤(BPP)的价值。方法对71例BPP患儿(年龄1 d~12个月)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包括神经传导速度(NCV)及肌电图(EMG)检查。NCV测定:测定患儿患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远端潜伏期、波幅及F波;测定其患侧相应受检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EMG测定:用同心圆针电极记录患侧肱二头肌、三角肌、拇短展肌、小指展肌、指总伸肌的运动单位电位(MUP),观察插入电位、静息时有无失神经电位及轻收缩时MUP的波幅、时程。结果本组最小测定年龄为1 d,已出现NCV及EMG异常;68例行NCV测定,异常63例(92.65%),正中神经、尺神经异常率最高,神经损伤类型有轴索损伤(23.48%)、节段性脱髓鞘(20.45%)、脱髓鞘继发轴索损伤(25.76%)、传导阻滞(30.30%);EMG测定20例,异常16例(80.00%),三角肌、肱二头肌异常率最高;同时测定NCV及EMG 17例,异常16例(94.12%)。结论早期神经电生理检测有助于发现新生儿BPP的潜在病因,并对确定新生儿BPP的类型、部位及程度,对指导早期临床干预和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神经电生理 神经传导速度 肌电图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常用抗惊厥治疗方案对新生鼠脑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徐晓科 蔡方成 +1 位作者 宋艳 李思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981-1985,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的新生儿惊厥治疗方案中单用尤其联合使用传统抗惊厥药物对新生鼠脑发育的影响。方法以临床剂量换算大鼠用药剂量,新生7d(P7)大鼠120只分为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PB)、地西泮(diazepam,DZP)、苯妥英(phenytoin,PHT)...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的新生儿惊厥治疗方案中单用尤其联合使用传统抗惊厥药物对新生鼠脑发育的影响。方法以临床剂量换算大鼠用药剂量,新生7d(P7)大鼠120只分为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PB)、地西泮(diazepam,DZP)、苯妥英(phenytoin,PHT)、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PB+DZP)、苯巴比妥联合苯妥英(PB+PHT)和正常对照(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共6组,每组各20只。分别进行行为学(每组10只)及组织学观测(每组10只)。给药后24h(P8)检测急性期脑损伤:ELISA法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含量,免疫组化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细胞。P24行Morris水迷宫实验,HE、尼氏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PB、PHT、PB+DZP、PB+PHT组血清NSE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分别高出52.48%、67.02%、152.48%和175.53%(P<0.01);PB+DZP和PB+PHT组分别高出PB单药65.58%和80.20%(P<0.01)。PB+PHT组Bcl-2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各用药组Bax蛋白的表达显著强于正常对照组(P<0.05);PB、DZP、PHT组海马下托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14.86±5.40)分别增加4.74倍、3.27倍、5.44倍(P<0.01);PB+DZP和PB+PHT组分别高出PB组1.31倍和1.47倍(P<0.01)。Morris水迷宫实验,单药组PB、DZP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PHT组仅穿越平台的次数较正常对照组少,但其寻台潜伏期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联合用药组平均寻台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且穿越平台次数较正常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30幼鼠尼氏体染色400倍光镜下海马下托部神经元计数,与正常对照组(82.80±14.44)比较,PHT组、PB+DZP组、PB+PHT组的神经细胞数量分别减少22.6%、23.8%、31.3%(P<0.01)。结论单用PB、DZP、PHT能引起不同程度的急性期脑损伤,其脑损伤随3周生长发育得到恢复;PB+DZP、PB+PHT联合用药,其脑损伤更为严重,对发育脑造成长期的学习记忆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惊厥药 临床方案 脑损伤 动物 新生 大鼠
下载PDF
皮层-丘脑轴起源肌阵挛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4
作者 何志江 曹洁 +2 位作者 蔡方成 冯成功 陈恒胜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2578-2582,共5页
目的创建在发生机制、发作行为、神经电生理及药效学特性与临床更趋一致的肌阵挛系列实验动物模型。方法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拮抗剂SR95531在sD大鼠初级运动皮层(PMC)、纹状体和丘脑网状核(NRT)定点微量注射诱发肌阵挛(同步... 目的创建在发生机制、发作行为、神经电生理及药效学特性与临床更趋一致的肌阵挛系列实验动物模型。方法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拮抗剂SR95531在sD大鼠初级运动皮层(PMC)、纹状体和丘脑网状核(NRT)定点微量注射诱发肌阵挛(同步肌电图暴发活动~〈400ms),观察肌阵挛发作潜伏期、达峰时间、最大发作频率、高峰持续时间和总持续时间等行为学特征。以多导电生理同步记录肌阵挛发作期脑电图、肌电图及抽动逆向锁定的脑电叠加分析(JLA),以论证及认定肌阵挛起源。选择对控制肌阵挛具不同效力的丙戊酸、氯硝西泮和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AED),按达到半数有效浓度(EC50)剂量预处理动物后,根据各自药效学择时诱导肌阵挛发作,观测AED预处理后肌阵挛发作行为与电生理学变化特征。结果(1)PMC区起源肌阵挛具有最短诱导潜伏期、最短达峰时间和最长高峰持续时间[(2.2±0.4)min、(15.0±2.5)min和(98±12)min,均P〈0.01]。PMC和纹状体区肌阵挛主要起始于注射对侧前肢,而NRT区起源肌阵挛起始于注射同侧肢体。(2)PMC起源肌阵挛发作期肌电图时程(70±14)ms,纹状体区起源者[(120±28)InS]远较PMC起源者长(P〈0.01),NRT肌阵挛肌电暴发时程达(174±58)ms,与前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发作中三者均伴有与肌电图同步的脑电图棘、尖波放电。(3)经JLA分析,3种起源肌阵挛均获得具锁时关系的脑电图叠加波,分别在各自肌电图前(12.1±2.9)、(17.1±4.3)和(29.0±6.1)ms。(4)在一次性EC50下给药后,丙戊酸组和氯硝西泮组PMC、纹状体和NRT起源肌阵挛的最大发作频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或P〈0.05),PMC和纹状体起源肌阵挛的高峰持续时间和总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卡马西平组PMC、纹状体及NRT各起源点肌阵挛发作的高峰持续时间和总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1或P〈0.05),PMC、NRT起源肌阵挛的达峰时间均短,同步测试PMC、纹状体、NRT起源肌阵挛肌电图暴发时程均显著延长(均P〈0.01)。结论沿皮层丘脑轴的PMC、纹状体、NRT等部位成功获取一组在发作行为、神经电生理及药效学诸多特性均与临床不同起源肌阵挛相接近的系列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阵挛 模型 动物 皮层-丘脑轴
原文传递
脑干起源肌阵挛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5
作者 何志江 曹洁 +2 位作者 蔡方成 冯成功 陈恒胜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建立在发生机制、发作行为、神经电生理学及药效学特征等方面均与临床脑干起源肌阵挛更为一致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以5-羟色胺(5-HT)的前体L-5-羟色胺酸(L-5-HTP)在健康幼年豚鼠脑桥背侧定点微量注射诱发肌阵挛(同步记录... 目的探讨建立在发生机制、发作行为、神经电生理学及药效学特征等方面均与临床脑干起源肌阵挛更为一致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以5-羟色胺(5-HT)的前体L-5-羟色胺酸(L-5-HTP)在健康幼年豚鼠脑桥背侧定点微量注射诱发肌阵挛(同步记录的脑电图暴发活动≤400ms),观察肌阵挛发作潜伏期、达峰时间、最大发作频率、高峰持续时间和总持续时间等行为学特征。以多导电生理同步记录肌阵挛发作期脑电图、肌电图以及抽动逆向锁定的脑电叠加分析(JLA),论证及认定肌阵挛为脑干起源,并选择对控制肌阵挛具不同效力的丙戊酸(VPA)、氯硝西泮(CZP)和卡马西平(CBZ)等抗癫痫药物(AEDs),按达到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剂量预处理实验动物后,根据各自药效学特征择时诱导肌阵挛发作,观测抗癫痫药物预处理后肌阵挛发作行为及电生理学的变化特征。结果(1)在一定剂量范围内,L-5-HTP在8只豚鼠脑桥背侧部微量注射,全部一次性诱发单纯性肌阵挛发作,诱发成功率100%。(2)行为学特征:脑桥起源肌阵挛发作表现为两侧或全身性肌阵挛,并显示对触摸、声音刺激的敏感性。(3)脑桥起源肌阵孪肌电暴发时程较长,达(208.75±81.42)ms,同步脑电图中,有散在不规则棘、尖波发放,但与肌电图活动不存在锁时关联。(4)脑桥起源肌阵挛发作中脑电图虽然时有散在棘、尖波发放,但经JLA叠加后无锁时关联的脑电图叠加波。(5)在一次性给药后达到EC50浓度下,VPA和CZP使脑桥起源肌阵挛的最大发作频率[VPA组(28.13±3.79)次/min;CZP组(37.17±4.67)次/min]较对照组[(56.25±6.96)次/min]减少、高峰持续时间[VPA组(55.00±14.14)min;CZP组(50.00±11.73)min]和总持续时间[VPA组(124.17±40.04)min;CZP组(156.88±30.71)min]较对照组[高峰持续时间(80.00±16.01)min;总持续时间(218.75±17.63)min]显著缩短(F=23.41~35.44,P〈0.01或P〈0.05),对肌阵挛的肌电图时程未有显著影响;CBZ使肌阵挛发作的高峰持续时间[(98.75±13.86)min]和总持续时间[(257.50±14.79)min]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0.01)。结论本模型不仅保证了脑干肌阵挛纯起源,同时因使模型肌阵孪暴发时程显著缩短至400ms以内,对触觉敏感和对CZP治疗显著有效等优点,较既往L-5-HTP全身注射造模更接近临床实际,从而成功获得在发作行为、神经电生理及药效学特性均与临床更趋一致的脑干起源肌阵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肌阵挛性 脑干 疾病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长疗程外源性糖皮质激素致婴幼期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曹洁 蔡方成 +1 位作者 陈锦 张晓萍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1-137,共7页
目的探讨长疗程治疗剂量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对生后早期发育脑损伤的可能性。方法设立与人类新生儿、1岁及成年脑发育进程相匹配的生后7d(postnatal 7days,PD7)、PD15及PD60不同13龄健康SD大鼠3组,共192只。模拟临床治疗婴儿痉挛泼尼... 目的探讨长疗程治疗剂量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对生后早期发育脑损伤的可能性。方法设立与人类新生儿、1岁及成年脑发育进程相匹配的生后7d(postnatal 7days,PD7)、PD15及PD60不同13龄健康SD大鼠3组,共192只。模拟临床治疗婴儿痉挛泼尼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剂量和疗程,确定实验用药剂量[泼尼松6mg/(kg·d),ACTH150U/(m^2·d)],疗程4d。各日龄组被分为泼尼松或ACTH组及正常对照组,以及给药后停药3周组与相应对照组,每组均8只。分别在停药当天及停药3周后称取体重、脑重、尼氏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细胞,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Caspase-3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本研究统计方法采用两组间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结果(1)ACTH和泼尼松均引起PD7组、PD15组大鼠脑重显著减轻[PD7泼尼松组:(0.78±0.08)g,PD7泼尼松对照组:(0.89±0.08)g],额叶皮层神经细胞数减少[PD7泼尼松组:(77.7±4.7)个/视野,PD7泼尼松对照组:(102.3±5.9)个/视野],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明显异常。停药后3周,PD7组脑重及额叶皮层神经细胞数仍低于对照组。(2)用药后额叶皮层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D7泼尼松组:(114.8±8.1)个/视野,PD7泼尼松对照组:(56.3±5.6)个/视野]、Caspase-3活性增高(PD7泼尼松组:345.3±13.0,PD7泼尼松对照组:166.3±6.4)、Bax蛋白表达增强(PD7泼尼松组:0.27±0.02,PD7泼尼松对照组:0.15±0.06)以及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D7泼尼松组:112.9±8.6,PD7泼尼松对照组:140.5±5.6),均以PD7组改变最突出。结论(1)长疗程ACTH和泼尼松对生后未成熟脑存在损伤可能性,年龄越小,损伤可能性越大,程度愈严重,且越不易完全恢复;(2)ACTH、泼尼松可能通过上调Bax蛋白,引起胞内Bax/Bcl-2比值增高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进而激活Caspase酶系、神经细胞不可逆性过度凋亡,最终导致未成熟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泼尼松 未成熟脑
原文传递
颅内不同起源肌阵挛致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何志江 曹洁 +1 位作者 蔡方成 张晓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6-601,共6页
目的探讨颅内不同起源的肌阵挛与脑损伤的关系及其病理学特征。方法选择GABAA受体拮抗剂SR95531在成年SD大鼠的初级运动皮层(PMC)、纹状体(CS)、丘脑网状核(NgT)以及L5-HTP在幼年豚鼠桥脑背侧微量注射,建立皮层一丘脑轴起源和脑... 目的探讨颅内不同起源的肌阵挛与脑损伤的关系及其病理学特征。方法选择GABAA受体拮抗剂SR95531在成年SD大鼠的初级运动皮层(PMC)、纹状体(CS)、丘脑网状核(NgT)以及L5-HTP在幼年豚鼠桥脑背侧微量注射,建立皮层一丘脑轴起源和脑千起源的肌阵挛动物模型。分别在发作达峰后10min、30min对各组行股动脉取血以检测血清特异性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并留取诱导剂注射部位对侧额叶皮层及海马行HE染色及Nissl染色.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1)PMC组、CS组和NRT组在发作达峰后30min时血清NSE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PMC组最明显。(21HE染色见PMC组、CS组和NRT组额叶皮层及海马CA3区神经细胞明显变性及坏死,而桥脑背侧组未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改变。Nissl染色见PMC组、CS组和NRT组额叶皮层神经细胞计数较对照组减少56.3%-66%,而桥脑背侧组无明显异常。(3)PMC组、CS组和NRT组额叶皮层和海马CA3区凋亡阳性细胞计数较对照组升高20.4~40.7倍,而桥脑背侧组凋亡阳性细胞计数无明显增加。(4)PMC组、CS组和NRT组额叶皮层和海马CA3区Bax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桥脑背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MC、CS和NRT等皮层-丘脑轴起源的肌阵挛发作可引起额叶皮层、海马神经细胞明显减少等组织学损伤,其损伤的发生与肌阵挛痫性放电激活神经细胞凋亡和坏死过程相关,因而属于惊厥性脑损伤。脑干起源的肌阵挛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阵挛 皮层-丘脑轴 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