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例儿童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小庆 王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73-1578,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AIN)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提高对AIN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99例AIN患儿临床资料、病因、临床特点、实验室和肾... 目的:分析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AIN)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提高对AIN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99例AIN患儿临床资料、病因、临床特点、实验室和肾脏病理结果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199例AIN中,感染所致180例,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其次为消化道感染;病原学以病毒为主,包括EB病毒、柯萨奇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药物所致125例(均为感染后用药),以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及抗生素为主;非感染所致AIN包括蜂蛰伤、中毒、外科手术等。几乎所有患儿均有肾受累表现,包括不同程度的浮肿、少尿、血尿、蛋白尿及无菌性白细胞尿,69例有急性肾功能不全。4例行肾活检,以小管间质病变为主,肾小球及肾血管基本正常。所有患儿入院后均采取去除诱因及对症治疗,46例因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中毒行血液净化,其中6例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肾功能及尿检均在短期恢复正常。结论:引起儿童AIN最主要的诱因为感染,以病毒感染为主,其次为药物。临床表现以不明原因肾功能下降及尿检异常为主,重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及时诊断、去除诱因是治疗的关键,必要时行血液净化及短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间质性肾炎 临床特点 预后分析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尿路感染的临床与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传洋 张高福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088-1093,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并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的临床特征、病原学分布及药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内科收治的221例... 目的分析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并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的临床特征、病原学分布及药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内科收治的221例PNS并UTI患儿的临床及病原学资料。 结果PNS并UTI以学龄前患儿为主(129/221例,58.4%)。复发PNS并UTI发生率(134/822例,16.3%)较初发PNS并UTI(87/1 663例,5.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200,P〈0.05)。PNS并UTI的临床表现以无症状尿路感染为主(173例,78.3%)。无症状UTI组中复发PNS和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的患儿比例(112/173例、126/173例)均显著高于有症状UTI组(22/48例、27/4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27、4.850,均P〈0.05)。PNS并再发性尿路感染(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RUTI)的发生率为13.1%(29/221例),与初发性UTI组[(4.4±3.7)个月]相比,RUTI组中PNS病程[(9.3±3.5)个月]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27,P〈0.05)。RUTI组PNS复发、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血红蛋白(Hb)下降、补体C3下降的患儿比例及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异常率(分别为29/29例、26/29例、14/29例、14/29例、7/29例)较初发性UTI组(分别为105/192例、127/192例、51/192例、31/192例、6/192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80、5.721、16.039、20.094,均P〈0.05)。PNS并UTI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74/263例,66.1%),其中大肠埃希菌(54/263例,20.5%)多见。RUTI组分离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比例(26/62例、11/62例、21/62例)均显著高于初发性UTI组(28/201例、15/201例、15/20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776、5.620、27.970,均P〈0.05);药敏试验提示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敏感性较高。结论学龄前PNS和PNS复发患儿易并UTI,其临床表现以无症状菌尿多见。对PNS复发的患儿需警惕合并UTI。PNS病程更长、伴贫血、低补体血症及合并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异常的PNS患儿可能更易发生RUTI。革兰阴性菌是PNS并UTI的主要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耐药率高,且RUTI患儿可能更易并产ESBLs菌感染。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作为治疗PNS并UTI的首选经验性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尿路感染 临床 病原学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