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9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后肠狭窄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国斌 郭振华 +2 位作者 王佚 刘伟 李晓庆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99-804,共6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后肠狭窄的临床特点和诊疗体会,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本院2014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9例NEC后肠狭窄患儿临床资料,并回访其预后和生长发育情况。7...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后肠狭窄的临床特点和诊疗体会,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本院2014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9例NEC后肠狭窄患儿临床资料,并回访其预后和生长发育情况。79例患儿中,Bell分期Ⅰ期20例,Ⅱ期52例,Ⅲ期7例。所有患儿术前行X线腹部立卧侧位片,73例行消化道造影术,69例行直肠黏膜活检术。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结果 NEC后肠狭窄出现症状体征的平均时间为46.5 d,术前行钡剂灌大肠造影提示58例肠狭窄,6例胎儿型结肠。69例术前行直肠黏膜活检,有3例提示为巨结肠。术中发现狭窄部位主要是升结肠、横结肠及降结肠,其中32例为多发肠狭窄。79例患儿中,71例行Ⅰ期肠狭窄切除肠吻合术,其余分期手术。术后均治愈出院。73例获完整随访,3例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表现,2例保守治疗,1例再次手术行肠粘连松解术后好转出院。8例因反复腹泻,导致营养不良及脱水,再次入院1~3次,最终痊愈出院。其余患儿均恢复较好,未见复发性肠狭窄。结论 NEC后肠狭窄大多发生于结肠,且有多发狭窄可能。钡剂灌结肠造影是首选检查方法;治疗主要采用Ⅰ期肠狭窄切除肠吻合术,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狭窄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
下载PDF
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孙润物 向广俊 +1 位作者 王佚 刘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698-1702,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208例于我科行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该类患儿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先天...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208例于我科行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该类患儿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与孕母年龄、合并血便、合并肺炎、白蛋白值(入院时)、肠旋转程度无关(P>0.05)。胎龄、出生体质量、合并腹膜炎、合并消化道畸形、联合手术、十二指肠近端直径与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有关(P<0.05),其中与达到全肠内营养时间呈负相关的是胎龄(标准回归系数β=-0.206)、出生体质量(β=-0.307),与达到全肠内营养时间呈正相关的是合并腹膜炎(β=0.220)、合并消化道畸形(β=0.344)、联合手术(β=0.412)、十二指肠近端直径(β=0.238)。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出生体质量、合并腹膜炎、联合手术、十二指肠近端直径是达到全肠内营养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出生体质量、合并腹膜炎、联合手术、十二指肠近端直径是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患儿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肠道功能恢复 影响因素 新生儿
下载PDF
小婴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临床分析及肠坏死高危因素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至立 谷成超 +5 位作者 孙静 侯金平 毕杨 李晓庆 金先庆 王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04-1207,共4页
目的:探讨小婴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临床特点及发生肠坏死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46例小婴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并依据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 目的:探讨小婴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临床特点及发生肠坏死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46例小婴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并依据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探究肠坏死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本组患儿肠坏死发生率为10.2%(25/246),未发生卵巢坏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异常(OR=26.933,95%CI=6.396~113.894,P=0.000)为小婴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肠坏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在肠坏死的诊断中,CRP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93.7%,曲线下面积为0.868(95%CI=0.820~0.908)。结论:小婴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临床表现不典型,易发生肠坏死;CRP对诊断小婴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致肠坏死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肠坏死 危险因素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横结肠袢式造口术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分期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孙静 王至立 +5 位作者 侯金凤 侯金平 吴永隆 刘伟 李晓庆 王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848-1853,共6页
目的探讨并总结横结肠袢式造口术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分期治疗中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行预防性横结肠袢式造瘘术后的临床表现及相关重要辅助检查;综合分析该造口手术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整个... 目的探讨并总结横结肠袢式造口术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分期治疗中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行预防性横结肠袢式造瘘术后的临床表现及相关重要辅助检查;综合分析该造口手术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整个治疗过程的影响,并分析原因。结果 (1)62例患儿二期和三期术前血常规结果显示分别有21例(33.9%)vs 22例(35.5%)发生轻度贫血;无重度及极重度贫血发生。(2)62例患儿二期和三期术前分别有5例(8.1%)vs 1例(1.6%)出现轻度低蛋白血症。(3)62例患儿二期术前外周血电解质检查显示,7例(11.3%)出现轻度电解质紊乱,其中6例在三期术前完全恢复,无高氯血症发生。(4)62例患儿尿常规结果显示,二期和三期术前分别有19例(30.7%)vs 4例(6.4%)尿液白细胞数目异常,数目为(124.42±106.33)vs(74.75±52.89)个/μL,仅有1例出现明显尿路感染症状。(5)57例患儿在二期术前经横结肠造口行远端造影均能明确异常瘘管位置,与术中发现完全一致(100%),并将造影测得直肠盲端与肛隐窝间距离(34.63±6.01)mm,与术中实际测得距离(37.33±6.17)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6,P>0.05)。(6)62例患儿造口随访观察结果显示无严重肠管回缩及脱垂。结论横结肠袢式造口术应用于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分期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且对患儿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无严重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结肠袢式造口术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分期手术
下载PDF
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舟状窝瘘术后便秘原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吴芳 郭振华 +3 位作者 侯金平 孙静 谷成超 王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693-1697,共5页
目的探究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舟状窝瘘患儿术后便秘发生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舟状窝瘘患儿临床资料51例。采用Rintala评分量表评价患儿术后肛门功能,并分为便秘组与非便... 目的探究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舟状窝瘘患儿术后便秘发生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舟状窝瘘患儿临床资料51例。采用Rintala评分量表评价患儿术后肛门功能,并分为便秘组与非便秘组。统计分析肛门功能评分、手术方式、直肠盲端神经肌肉发育、肛周肌群发育、直肠盲端位置、瘘口直径大小、骶尾部情况的组间差异。结果①术后肛门功能:48例获访,失访3例;43例(89.6%)肛门功能良好,5例(10.4%)具有严重排便障碍;发生便秘20例(41.7%),肛门功能评分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②随访患儿中37例(77.1%)行分期手术,11例(22.9%)行一期肛门成形术,手术方式在两组患儿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病检示肠神经节细胞发育正常1例(2.0%),发育差44例(91.7%),无肠神经节细胞3例(6.3%),肠神经细胞发育异常程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④两组患儿瘘口大小及直肠盲端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肛周肌群及骶尾部发育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37,P=0.044;χ^2=5.573,P=0.018)。结论直肠盲端肠神经发育不良、肛周肌群发育差、骶尾部异常是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舟状窝瘘术后便秘发生的可能原因。暂未观察到手术方式、瘘口大小、直肠盲端位置与患儿术后便秘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直肠畸形 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舟状窝瘘 便秘
下载PDF
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排便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侯金平 迭小红 +5 位作者 孙静 郭振华 刘伟 李晓庆 侯金凤 王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05-809,共5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数据,总结相关特征,探讨其作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排便功能评估的依据。方法选取2014-2017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胃肠新生儿外科治疗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77... 目的分析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数据,总结相关特征,探讨其作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排便功能评估的依据。方法选取2014-2017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胃肠新生儿外科治疗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77例,女性13例,男性64例,其中直肠盲端距肛隐窝的距离<1.5 cm(低位)32例,≥1.5 cm(中高位)45例;术后6个月至1年排便功能Kelly评分:3~6分(功能优良)的72例,0~2分(功能差)的5例。72例排便功能优良的患儿分为低位组(32例)与中高位组(40例);45例中高位患儿又分为排便功能优良组(40例)和功能差组(5例)。分析各组患儿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检查结果(平均静息压、最大静息压、肛管有效长度、直肠肛门抑制反射)。三维图像分析患儿肛门直肠压力。结果 72例排便功能优良的低位组与中高位组患儿的平均静息压(38.00±12.33 vs 32.27±11.86 mmHg)、最大静息压(42.65±14.23 vs 36.67±12.10 mmHg)、肛管有效长度(2.43±0.30 vs 2.18±0.33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的恢复率分别为90.63%及17.5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中高位患儿中,与排便功能优良组比较,排便功能差组平均静息压(26.08±2.36 mmHg)、最大静息压(29.96±2.55 mmHg)更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三维图像分析,功能差组在三维图像上存在低压带或压力缺失带,其中4例低压带在后壁,1例低压带在前壁。结论低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平均静息压、最大静息压、肛管有效长度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恢复率较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高,可通过三维图像判断肛门括约肌功能,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可作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评估患儿排便功能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 排便功能
下载PDF
拉氧头孢钠注射剂联合甲硝唑片治疗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患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宏图 李晓庆 +2 位作者 王佚 刘伟 郭振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368-2370,共3页
目的观察拉氧头孢钠注射剂联合甲硝唑片治疗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所有患儿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实施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治疗。术后,对照组每次给予甲硝唑0... 目的观察拉氧头孢钠注射剂联合甲硝唑片治疗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所有患儿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实施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治疗。术后,对照组每次给予甲硝唑0.4 g,tid,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拉氧头孢钠2.0 g,静脉滴注,qd。2组患儿均治疗21 d。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42例/45例)和80.00%(36例/4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小肠结肠炎、便秘、尿潴留,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4例/45例);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小肠结肠炎、直肠肌鞘夹层感染、便秘、尿潴留,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11%(14例/4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氧头孢钠注射剂联合甲硝唑片可以提高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氧头孢钠注射剂 甲硝唑片 肠无神经节细胞症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