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伤植皮术后双氯芬酸钠的镇痛效果及其对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闫东 陈凯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1-525,共5页
目的 探讨应用双氯芬酸钠对烧伤植皮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64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双氯芬酸钠组和盐酸哌替啶组,每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烧伤植皮术,术后分别予以口服双氯芬酸钠和肌注盐酸哌替啶进行... 目的 探讨应用双氯芬酸钠对烧伤植皮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64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双氯芬酸钠组和盐酸哌替啶组,每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烧伤植皮术,术后分别予以口服双氯芬酸钠和肌注盐酸哌替啶进行镇痛治疗,并比较两种镇痛方式的临床镇痛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对血浆白细胞介素-4(IL-4)、IL-6、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 双氯芬酸钠组镇痛作用起效的时间显著快于传统的盐酸哌替啶组,表现为镇痛开始后1、2和4h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低于盐酸哌替啶组(P<0.05);但8、12、24和48 h两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镇痛方式对IL-4水平并无影响(P>0.05),双氯芬酸钠组IL-6、IL-10和TNF-α水平仅在12 h和48 h时低于盐酸哌替啶组(P<0.05),而IL-8水平则在8、12、24、48 h时间点上均低于盐酸哌替啶组(P<0.05).观察期内两组患者呼吸抑制、头晕、消化道异常、皮肤瘙痒、尿潴留等情况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盐酸哌替啶组出现恶心、呕吐、嗜睡发生率略高于双氯芬酸钠组(P<0.05).结论 双氯芬酸钠对烧伤植皮术后患者有较为良好的镇痛疗效,并能有效改善烧伤患者的血浆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钠 镇痛 烧伤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清TNF-α、IL-6、IL-10、PLA2的变化及器官功能损害状况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陈凯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37-940,共4页
目的研究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10、血清磷脂酶A2(PLA2)的变化及器官功能损害状况。方法该院自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共收治重度烧伤患者57例,33例发生脓毒血症,其中19例并发多器官功障碍综合征(MODS... 目的研究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10、血清磷脂酶A2(PLA2)的变化及器官功能损害状况。方法该院自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共收治重度烧伤患者57例,33例发生脓毒血症,其中19例并发多器官功障碍综合征(MODS)。将其按照并发症状况分为脓毒血症组(S组)、脓毒血并发MODS组(M组)及阴性组(N组),对比3组患者的基本情况,IL-10、IL-6、TNF-α、PLA2等炎性相关介质浓度差异及变化趋势,器官功能障碍发病状况等。结果 S组和M组患者的PLA2、TNF-α、IL-6值明显高于N组,且治疗后无明显下降;3组患者血清IL-10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脓毒血症或MODS烧伤患者的烧伤面积较大、深度较深,器官衰竭及病死率显著高于一般烧伤患者,并以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最为常见。结论严重烧伤患者的血浆PLA2、TNF-α、IL-6水平与烧伤程度呈正相关,其活性持续维持在高水平可能与患者发生脓毒血症及MODS密切相关,影响患者愈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多器官功能障碍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类 磷脂酶A2 PHOSPHOLIPASE A2
下载PDF
miR-31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凯 常东方 +1 位作者 段绍坤 李渝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55-559,共5页
目的:探讨miR-31对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在鳞癌细胞中转染miR-31的2'-羟基甲基化的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eleotide,ASO),运用平板克隆形成和体外成瘤实验检测miR-31对鳞癌生长的影响。运用West... 目的:探讨miR-31对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在鳞癌细胞中转染miR-31的2'-羟基甲基化的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eleotide,ASO),运用平板克隆形成和体外成瘤实验检测miR-31对鳞癌生长的影响。运用Western blot印迹及GFP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1的靶基因。在鳞癌细胞中转染靶基因的siRNA,检测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最后,运用实时定量PCR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iR-31和靶基因在鳞癌组织中的水平。结果:转染miR-31反义寡核苷酸(miR-31 ASO)可以抑制克隆数目及体内裸鼠肿瘤体积(P<0.05)。LATS2(large tumor suppressor homolog 2)是miR-31的直接靶基因。抑制LATS2表达后,鳞癌细胞克隆数目增加(P<0.05)。miR-31在鳞癌中高表达,与LATS2的表达呈负相关。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也显示LATS2在鳞癌组织中低表达。结论:miR-31通过负调控LATS2抑制鳞癌的生长。因此,miR-31具有作为鳞癌分子治疗靶标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小柱皮散布式种植治疗肉芽创面临床观察
4
作者 彭敏 常东方 +4 位作者 姚智华 孔超 李朝芬 唐治琴 唐津渝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22期3840-3846,共7页
目的观察小柱皮以等距散布方式种植修复肉芽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110例肉芽创面患者分为2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小柱皮散布式种植术,小柱皮为直径2 mm高3 mm的柱形皮肤皮下脂肪组织,间距5 mm种植在同直径柱形坑内;对照组采用邮票皮移植... 目的观察小柱皮以等距散布方式种植修复肉芽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110例肉芽创面患者分为2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小柱皮散布式种植术,小柱皮为直径2 mm高3 mm的柱形皮肤皮下脂肪组织,间距5 mm种植在同直径柱形坑内;对照组采用邮票皮移植术,皮片大小5 mm×5 mm,间距5 mm平铺移植。比较分析2组术后供皮区疼痛程度、植皮成活率、皮下积血积液率、移植物不全成活率、创面愈合时间,术后1年供皮区、植皮区瘢痕评分。结果观察组供皮创面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4);观察组植皮成活率高于对照组(P=0.005);观察组移植物不全成活率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术后皮下积血积液率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术后1年观察组植皮区、供皮区瘢痕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小柱皮散布式种植术修复肉芽创面具有极高的移植成活率和稳定的愈合质量,供皮区损伤小,利用率高,易操作,易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创面 小柱皮 皮下脂肪 等距 柱形坑 种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