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科新一代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试验进展 被引量:38
1
作者 雷春燕 雷博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38-942,共5页
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是眼部多种疾病共有的病理改变,其造成的眼部功能损害是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的重要靶点。进入抗VEGF治疗眼病的纪元以来,单靶点抗VEGF—A药物在新生血管性眼病的治... 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是眼部多种疾病共有的病理改变,其造成的眼部功能损害是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的重要靶点。进入抗VEGF治疗眼病的纪元以来,单靶点抗VEGF—A药物在新生血管性眼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两年来,以阿柏西普(aflibercept,VEGF Trap—Eye,Eylea)和康柏西普(conbercept,KH902)为代表的多靶点[包括VEGF—A、VEGF—B和胎盘生长因子(P1GF)]抗VEGF药物逐步进入临床。新一代多靶点抗VEGF药物可改善一些对单靶点抗VEGF药物治疗无反应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因为延长了两次用药之间的间隔又可达到同样的疗效,可减少多次眼内注射带来的相关风险。但是此类药物的新增靶点在维持血管和神经元正常功能方面可能起着作用。因此,虽然目前还没有关于这类新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但仍需进一步评价这类新药潜在的不良反应。就眼科新一代抗VEGF药物,aflibercept和conbercept的基础研究、药代动力学、疗效、安全性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 视网膜 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 药物
下载PDF
治疗和延长方案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研究情况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巧雅 彭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4-498,共5页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AMD)是一种以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为特征的致盲性眼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AMD)是一种以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为特征的致盲性眼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治疗已成为nAMD的一线治疗并在保存、提高视力方面取得明确效果。目前对于抗VEGF药物治疗注药方案尚无定论,国内外主要使用的方案有固定间隔方案、PRN方案及治疗和延长(treat and extend,T&E)方案。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T&E方案在保证患者视觉收益和减少注药次数方面具有优越性,受到较多学者的推荐,但具体注药次数及视觉收益仍需进一步研究。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各类抗VEGF药物以T&E方案治疗nAMD的研究情况,希望对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治疗和延长方案
下载PDF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 被引量:32
3
作者 李欣 陆孟婷 +4 位作者 蒋艳 周文轲 郑雨蒙 邬涵韵 张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5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筋膜鞘(CFS)悬吊术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手术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35例39眼,分别运用CFS悬吊术、额肌悬吊术及提上睑肌缩短术进行矫正,并进行3~12个月的随访。结果 CFS悬吊术与其他... 目的探讨联合筋膜鞘(CFS)悬吊术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手术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35例39眼,分别运用CFS悬吊术、额肌悬吊术及提上睑肌缩短术进行矫正,并进行3~12个月的随访。结果 CFS悬吊术与其他两种术式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均有效;CFS悬吊术与其他两种术式矫正效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FS悬吊术在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时有95%的正矫率,其他两种术式正矫率为67%。CFS悬吊术术后眼睑闭合不全的发生率为85.7%,暴露性角膜炎和眼睑內翻的发生率均为4.7%;其他两种术式术后眼睑闭合不全的发生率为100%,结膜脱垂的发生率为5.6%。结论 CFS悬吊术在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时具有矫正效果好、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 提上睑肌缩短术 额肌悬吊术
下载PDF
眼底自发荧光技术在部分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付校楠 彭惠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能够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内脂褐素的含量与分布,主要反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功能及代谢情况。观察视网膜疾病不同时期FAF的分布情况及其强度变化,有助... 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能够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内脂褐素的含量与分布,主要反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功能及代谢情况。观察视网膜疾病不同时期FAF的分布情况及其强度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观察疗效及评价疾病预后。本文对FAF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部分视网膜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自发荧光 脂褐质 共焦扫描激光眼底镜 视网膜疾病
下载PDF
SD-OCT联合mf-ERG对康柏西普单次治疗nAMD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星 刘彦尧 彭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目的:观察单次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 AMD),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 目的:观察单次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 AMD),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了解视网膜解剖与视网膜功能的相关性,评价康柏西普治疗nAMD的短期疗效,探讨mf-ERG作为预测疗效及优化治疗方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nAMD患者36例36只眼,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5 mL/0.5 mg一次的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时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视网膜黄斑中央厚度(central retinal macular thickness,CRT)、以黄斑为中心1、3、6 mm圆内RPE隆起的容积(1RV、3RV、6RV),mf-ERG中R1环P1波振幅密度、潜伏期等数据资料。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2组计量资料的差异比较采用两配对样本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黄斑区功能与结构的相关性,检验水准α=0.05。结果:36例36只眼经康柏西普治疗后较治疗前,平均BCVA提高(0.19±0.16 vs. 0.26±0.17);平均CRT下降[(472.14±181.53)μm vs.(389.5±124.79)μm];平均1RV下降[(0.36±0.14) mm^3 vs.(0.31±0.11) mm^3];平均3RV下降[(3.04±0.98) mm^3 vs.(2.59±0.71) mm^3],平均6RV下降[(8.17±2.91) mm^3 vs.(6.66±2.38) m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P1波振幅密度与治疗前的(36.47±14.25) nv/deg2相比,增加至(47.21±13.13) nv/deg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波潜伏期相比无明显改变[(38.13±9.75) ms vs.(39.21±9.62) 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BCVA与CRT、1RV、3RV、6RV均呈显著负相关,与P1波振幅密度、潜伏期均呈显著正相关;术前术后CRT、3RV、6RV与P1波振幅密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3只眼在注射后出现结膜下出血,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见严重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康柏西普治疗nAMD短期疗效确切,可提高患眼视力,恢复视网膜结构与功能,安全性高;BCVA、SD-OCT联合mf-ERG对于评价nAMD治疗效果更客观、更全面,mf-ERG有望成为n AMD治疗过程中评估疗效和判断再治疗的客观功能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视网膜电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康柏西普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OCT及OCTA应用于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郭娑 杨培增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77-681,共5页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NIU)是一种难以治愈且易复发的眼内炎性疾病,它会导致视网膜及脉络膜发生一过性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为了诊断这些病理改变并进行科学研究,眼科影像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增强深度扫描模式的相干光层析成像术(EDI-O...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NIU)是一种难以治愈且易复发的眼内炎性疾病,它会导致视网膜及脉络膜发生一过性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为了诊断这些病理改变并进行科学研究,眼科影像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增强深度扫描模式的相干光层析成像术(EDI-OCT)、SS-OCT和SS-OCTA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眼科影像学方法,在评估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展示脉络膜全层结构以及监测脉络膜血流循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并且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评估包括NIU在内的多种眼病。本文综述了EDI-OCT、SS-OCT和SS-OCTA在评估非感染性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以及全葡萄膜炎性眼内炎及其他脉络膜并发症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眼内炎 脉络膜疾病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结节病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培增 谭涵丹 +1 位作者 叶子 易圣蓝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6-201,共6页
目的探讨结节病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2008年4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9086例葡萄膜炎患者的病历资料,重点对结节病性葡萄膜炎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诊断、治疗、随访情况和... 目的探讨结节病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2008年4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9086例葡萄膜炎患者的病历资料,重点对结节病性葡萄膜炎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诊断、治疗、随访情况和眼科及其他辅助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配对样本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患者首次和末次就诊时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结果共纳入结节病性葡萄膜炎患者51例(97只眼),男性15例(29.4%),女性36例(70.6%),男女比例为1/2.4;其中46例(88只眼)患者为拟眼结节病,5例(9只眼)患者为确诊眼结节病。患者发病年龄为48(40,55)岁;90.2%患者(46例)双眼受累;88.2%患者(45例)为慢性经过,表现为急性炎性反应者仅占11.8%(6例)。前葡萄膜炎是最常见类型(49只眼,50.5%)。检眼镜检查仅发现2只眼(2.1%)合并有视网膜血管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FA)检查显示64只眼(66.0%)荧光素弥散性血管渗漏。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1.5(13.7,29.3)个月,31例患者(59只眼)的随访时间≥3个月。白内障是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占44.1%(26只眼)。糖皮质激素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45只眼(76.3%)的炎性反应得到控制。在随访时间≥3个月的31例(59只眼)患者中,末次随访25只眼(42.3%)的BCVA≥0.8,15只眼(25.4%)的BCVA<0.3,59只患眼的BCVA均较首次就诊时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6,P=0.006)。结论结节病性葡萄膜炎主要表现为双眼受累的慢性前葡萄膜炎,多数患者合并有亚临床视网膜血管炎。糖皮质激素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控制大部分患者的炎性反应,并改善患者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结节病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三种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静态视力和动态视力的评估及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可殊瑞 李灿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938-944,共7页
目的:对三焦点、双焦点及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单眼视力和动态视力(DVA)进行评估及比较。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且资料完整的... 目的:对三焦点、双焦点及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单眼视力和动态视力(DVA)进行评估及比较。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且资料完整的白内障患者65例(81眼)。根据所选择的IOL类型分为3组:双焦点组33眼,植入Tecnis ZMB00 IOL;三焦点组20眼,植入AT Lisatri.839MPIOL;EDOF组28眼,植入Tecnis ZXR00 IOL。术后3个月分别检测每眼的裸眼静态视力(SVA):包括裸眼远视力(UDVA)、裸眼中视力(UIVA)、裸眼近视力(UNVA)(Log MAR视力)。采用运动视标法检测裸眼DVA(检测速度分别为4、8、12、24 fps):包括裸眼动态远视力(UDDVA)、裸眼动态中视力(UIDVA)、裸眼动态近视力(UNVA)(Log MAR视力),并进行评估比较。通过"手抓尺子试验"检测患者反应速度。数据采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H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组的总体UDVA、UN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总体UI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3.13,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EDOF组优于双焦点组(P<0.001);三焦点组优于双焦点组(P=0.016);EDOF组与三焦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总体UDDVA在4、8 fps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12、24 fps时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0.96,P=0.004;H=11.52,P=0.003),进一步比较发现双焦点组优于三焦点组(H=-16.21,P=0.003;H=-17.98,P=0.004),EDOF组优于三焦点组(H=-12.67,P=0.030;H=-16.48,P=0.009),双焦点组与EDO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总体UIDVA在8 fps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4、12、24 fps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8.17~11.36,P<0.05):4、12 fps时,EDOF组优于双焦点组(H=14.61,P=0.013;H=14.52,P=0.009),与三焦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fps时,EDOF组优于双焦点组、三焦点组(H=15.31,P=0.008;H=-16.60,P=0.027)。3组的总体UNDVA在4、8、12、24 fps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1.25~17.61,P<0.05),且EDOF组均分别优于双焦点组(H=12.71~17.87,P<0.05)和三焦点组(H=-23.04~-15.87,P<0.05),双焦点组与三焦点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SVA方面,三焦点IOL及EDOF IOL均可获得较好的UDVA、UIVA、UNVA,而双焦点IOL的UIVA较弱。在DVA方面,远距离、低速度时,3种IOL结果相当;但是近距离、高速度时,EDOF IOL的DVA较其余二者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 动态视力 视觉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