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二级及以上医院护士对静脉留置针应用的认知及态度调查 被引量:2
1
作者 黄萍 刘丽萍 王露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4期3492-3493,共2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二级及以上医院临床护士对外周静脉留置针应用方面的相关知识、态度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重庆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共958名临床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护士对消毒剂选择、小儿静脉选择、封管知识、留置时间等相... 目的了解重庆市二级及以上医院临床护士对外周静脉留置针应用方面的相关知识、态度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重庆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共958名临床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护士对消毒剂选择、小儿静脉选择、封管知识、留置时间等相关知识掌握较差,对相关术语、消毒方法与范围及留置针冲管等认知较好;不同等级医院、不同科室护士对静脉留置针应用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职称护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9.3%的护士愿意对适宜患者采用留置针。结论护士对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持积极态度,对留置针使用规范认知参差不齐,二级医院优于三级医院,儿科护士认知优于其他临床科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护理技术 认知 态度
下载PDF
重视血管外科教学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矛 赵渝 《医学教育探索》 2007年第5期464-465,共2页
血管外科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的医学学科,近年来发展迅速,血管外科病人较过去有明显增加,此类病人易被误诊,应重视血管外科教学。血管外科教学中应利用多媒体,采用实物演示等方法。
关键词 血管外科 教学
下载PDF
血管外科院内会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凯 傅麒宁 +3 位作者 曾秋 陈思宇 李垠均 赵渝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4期558-560,共3页
目的分析血管外科会诊病例的构成特点,为提高临床工作质量、确定教学重点提供参考依据,为血管外科与其他科室合作协同发展提供方向指引。方法对该院2014年7月1日至12月31日血管外科会诊的1 195例患者计算相关构成比及分析主要问题。结... 目的分析血管外科会诊病例的构成特点,为提高临床工作质量、确定教学重点提供参考依据,为血管外科与其他科室合作协同发展提供方向指引。方法对该院2014年7月1日至12月31日血管外科会诊的1 195例患者计算相关构成比及分析主要问题。结果平会诊1 115例(93.31%),急会诊80例(6.69%)。在急会诊中,最常见疾病为下肢深静脉血栓(26例,32.50%)。所有会诊中前5位疾病分别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602例,50.38%)、动脉硬化闭塞症(85例,7.11%)、糖尿病足(46例,3.85%)、主动脉瘤/夹层(35例,2.93%)、颈动脉相关疾病(30例,2.51%)。请求辅助进行腔内介入操作70例,占5.86%。部分会诊存在指征把握不当、随访不足等问题。结论血管外科会诊除专科常见病、多发病外,请求血管腔内介入辅助治疗也占了相当比例。临床对血管外科疾病重视程度增加,但也暴露出当前医学教育中血管外科部分的严重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诊和会诊 血管外科 静脉血栓栓塞 动脉硬化 闭塞症 腔内治疗
下载PDF
住培大纲中血管外科相关内容的问题与建议
4
作者 傅麒宁 张伟 赵渝 《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6期81-84,共4页
血管外科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和发现率均在提升,然而目前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血管外科相关内容却存在明显缺失,外科多个培训方向血管外科内容除淋巴管炎、静脉炎外几乎完全空白,全科医学培训方向虽涉及血管外科内容相对较多,但也存在重... 血管外科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和发现率均在提升,然而目前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血管外科相关内容却存在明显缺失,外科多个培训方向血管外科内容除淋巴管炎、静脉炎外几乎完全空白,全科医学培训方向虽涉及血管外科内容相对较多,但也存在重点失当的问题,与临床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建议在培训内容中在多个培训方向中增加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内容,调整涉及到普通外科住培轮转的相关学科培训大纲中要求的血管外科疾病病种,增加内容占比,对于具有交叉性的其他学科培训方向应适当增加血管外科相关内容背景,让学员真正能在临床上担起重任,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下肢深静脉血栓 静脉曲张 动脉硬化
下载PDF
复杂血管损伤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
5
作者 乔正荣 时德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5期384-386,共3页
关键词 早期诊断 临床表现 复杂血管损伤 外科治疗
下载PDF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探索
6
作者 陈柳因 沈军 +2 位作者 胡元川 赵霞 傅麒宁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83-186,共4页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对患者进行个案管理是一种集评估、计划、实施照护、协调和监测于一体的整体性、连续性照护服务,也是对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全周期管理的实践。本文基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山院...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对患者进行个案管理是一种集评估、计划、实施照护、协调和监测于一体的整体性、连续性照护服务,也是对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全周期管理的实践。本文基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山院区近年实践探索的经验,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介绍血透通路个案管理的主要内容、运作流程、实践方式和质量监管,以促进其开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个案管理 实践模式
下载PDF
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3):外科治疗
7
作者 时德 《内分泌外科杂志》 2007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糖尿病性血管病变包括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大中血管病变往往是多平面、多节段的动脉闭塞,准确评估每一个动脉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选择一个合适的重建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旁路移植手术可将动脉血流直接引向远侧肢体,效果确切,但必... 糖尿病性血管病变包括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大中血管病变往往是多平面、多节段的动脉闭塞,准确评估每一个动脉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选择一个合适的重建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旁路移植手术可将动脉血流直接引向远侧肢体,效果确切,但必需了解病变近远端的情况,以及流人道与流出道的情况,如果只有流人道而无良好的流出道治疗是困难的。现就常用的手术方式及适应证作一简要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大血管疾病 外科治疗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术径路血管解剖学特征及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付松 任为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期23-26,共4页
腹主动脉瘤(AAA)是腹主动脉节段的病理性扩张,腔内治疗(EVAR)是解剖结构合适的AAA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径路血管作为EVAR术中穿刺以及器械输送的途径,其解剖学特征对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着显著影响。本文对EVAR径路血管解剖学特征及其并... 腹主动脉瘤(AAA)是腹主动脉节段的病理性扩张,腔内治疗(EVAR)是解剖结构合适的AAA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径路血管作为EVAR术中穿刺以及器械输送的途径,其解剖学特征对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着显著影响。本文对EVAR径路血管解剖学特征及其并发症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腹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径路血管 解剖学特征 并发症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血管入路并发症的处理 被引量:5
9
作者 李追 任为 +2 位作者 黄文 赵渝 成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407-1412,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中血管入路相关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57例EVAR患者的血管入路及其并发症的处理,并发症包括髂动脉破裂、股动脉内膜损... 目的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中血管入路相关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57例EVAR患者的血管入路及其并发症的处理,并发症包括髂动脉破裂、股动脉内膜损伤、血管内支架闭塞、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等,对不同并发症采取覆膜支架置入、人工血管移植、股-股搭桥、Fogarty导管取栓等处理措施,并于术后30 d采用超声多普勒随访术后情况。结果 57例均完成EVAR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伴有髂动脉扭曲>90°7例,股动脉直径纤细(<7 mm)3例,一侧髂动脉闭塞4例,合并髂动脉瘤5例(双侧髂动脉瘤2例,单侧髂动脉瘤3例)。入路血管并发症7例(12.28%),其中髂动脉破裂1例,血管内支架闭塞2例,股动脉内膜损伤3例,股髂动脉血栓形成1例。术后30 d随访,发生Ⅱ型内漏3例,1例人工血管移植后吻合口狭窄。结论重视术前入路血管的评估,同时掌握腔内及开放手术技巧,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及时处理血管入路相关并发症,降低EVAR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血管入路 并发症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损伤机理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泉 邓靖宇 +1 位作者 罗开元 时德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25-327,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损伤机理。方法 复习相关文献 ,对有关进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各种致病因素造成细胞因子生成增多 ,激活了控制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核因子 κB ,进而使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增强 ,促进...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损伤机理。方法 复习相关文献 ,对有关进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各种致病因素造成细胞因子生成增多 ,激活了控制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核因子 κB ,进而使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增强 ,促进单核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为主的粘附形成增多 ,释放大量炎性介质 (氧自由基及蛋白酶等 ) ,不仅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并可以通过免疫机理使大量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结合 ,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同时 ,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由于膜结构的改变引起抗动脉抗体的产生以致补体系统被激活而加重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也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结论 正确认识血管内皮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受损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损伤机理 细胞粘附分子 高血脂 吸烟
下载PDF
腔静脉置管不同时相血管局部炎症变化及血管重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位娟 赵庆华 +1 位作者 赵渝 杨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61-1364,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新西兰兔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in catheters,CVC)后内皮、管壁及炎症相关因子的动态变化,来探讨动物体内适宜的置管周期。方法:42只新西兰兔不拘雌雄随机分为7个时相点,每时相点6只,均于麻醉后从右颈外静脉插入导管至... 目的:通过研究新西兰兔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in catheters,CVC)后内皮、管壁及炎症相关因子的动态变化,来探讨动物体内适宜的置管周期。方法:42只新西兰兔不拘雌雄随机分为7个时相点,每时相点6只,均于麻醉后从右颈外静脉插入导管至右前腔静脉。置管后当天(0d)、1、2、3、4、5周和6周后处死模型取目标标本,做如下检测:①导管培养;②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的损伤;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血管壁病理改变;④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含量。结果:①导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②EC损伤:逐渐加重,4周损伤与3周比差异显著(P<0.05)。③光镜下观察标本,4周时部分管壁炎症反应,5、6周时部分管壁可见血栓、血栓钙化。④CRP和FIB在4周时显著升高分别为(67.5±9.2)mmg/L、(4.41±0.46)g/L,与前3周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中心静脉置管时间的延长,4~5周时血管内皮损伤及炎症反应明显,可能导致组织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引起血管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内皮损伤 C-反应蛋白 内膜修复
下载PDF
血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郑江华 罗开元 时德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0-52,共3页
通过CBMdisc和MEDLINE的搜索 ,对血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CG)和肿瘤预后的关系作一综述。大量研究证实肿瘤中VEGF高表达与多数肿瘤预后呈负相关 ;不同肿瘤患者血液中VEGF水平对预后和对抗癌治疗的效果有预测和监测作用。检测血液VEG... 通过CBMdisc和MEDLINE的搜索 ,对血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CG)和肿瘤预后的关系作一综述。大量研究证实肿瘤中VEGF高表达与多数肿瘤预后呈负相关 ;不同肿瘤患者血液中VEGF水平对预后和对抗癌治疗的效果有预测和监测作用。检测血液VEGF方法简便 ,非侵入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液 肿瘤 诊断 预后 综述文献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 被引量:5
13
作者 成军 赵渝 张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85-788,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膝下动脉狭窄及闭塞病变的特点及腔内治疗方法,总结技术要点,观察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本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缺血性...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膝下动脉狭窄及闭塞病变的特点及腔内治疗方法,总结技术要点,观察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本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下肢动脉病变患者67例,共154条动脉施行了PTA。观察技术成功率、疗效及并发症。结果67例(81条肢体)患者共154条动脉分别行PTA,术后ABI明显提高(P<0.05),患者症状改善。8条肢体行踝关节上截肢术,保肢率90.1%(73/81)。本组病例技术成功率88.9%(72/81)。术后随访52例,平均15.6(6~36)个月,6个月通畅率82.4%,12个月通畅率69.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TA是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病变的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球囊
下载PDF
158例次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与长期通畅率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超 傅麒宁 +4 位作者 冉坤 胡良柱 董俊秀 石勇胜 刘杨东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评价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人工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AVG)的长期通畅率、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6年7月在本中心行AVG术的15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和统计术后初级通畅率、辅助初级通... 目的评价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人工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AVG)的长期通畅率、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6年7月在本中心行AVG术的15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和统计术后初级通畅率、辅助初级通畅率及次级通畅率。结果本组患者共建立158例次AVG,技术成功率为100%。围术期死亡率为0,平均随访时间18.9(3~56)个月。初级通畅期平均13.6(1~37)个月,1年初级通畅率为72.13%,1年辅助初级通畅率为83.61%,1年次级通畅率为98.36%。2年初级通畅率为43.10%,2年辅助初级通畅率为44.83%,2年次级通畅率为93.10%。随访期间内,149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肿胀,3.2周左右消退。55例患者发生内瘘狭窄(121例次),38例患者血栓形成(61例次)。38例患者和15例患者分别出现Ⅰ期和Ⅱ期窃血综合征。假性动脉瘤4例,感染2例。结论 AVG术后并发症整体可控,经过积极处理也具有较高的次级通畅率,是无法建立AVF时重要的替代选择。但是AVG长期初级通畅率目前并不高,随访维护成本较高,AVG术前应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充分告知,使其对AVG有合理的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人工血管 动静脉内瘘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抵抗吸烟相关性血管内皮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轶 卢小刚 代远斌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2616-2617,2620,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吸烟相关性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对照组、香烟提取物处理组和阿托伐他汀联合香烟提取物处理组。观察不同组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检测不同组细胞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吸烟相关性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对照组、香烟提取物处理组和阿托伐他汀联合香烟提取物处理组。观察不同组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检测不同组细胞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E-选择素(E-selectin)的蛋白表达。结果香烟提取物处理组HUVECs的细胞形态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失去了基本形态;而阿托伐他汀联合香烟提取物处理组HUVECs的细胞形态仅发生了轻微的改变,保留了基本形态。同时VCAM-1和E-selectin蛋白在香烟提取物处理组细胞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联合香烟提取物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AM-1和E-selectin蛋白在阿托伐他汀联合香烟提取物处理组细胞中的表达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抵抗吸烟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具有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可用于治疗吸烟相关性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E-选择素 吸烟 阿托伐他汀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下载PDF
腔内预衬在人工血管内皮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乐 时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 介绍腔内预衬在人工血管内皮化中的应用。 方法 收集近年相关文献并加以综合分析。 结果 腔内预衬包括:化学预衬(胶原、纤维结合素、层粘连蛋白、聚左旋赖氨酸、明胶和细胞外基质等) ,预凝(血浆、血液、血清和纤维蛋白凝胶等... 目的 介绍腔内预衬在人工血管内皮化中的应用。 方法 收集近年相关文献并加以综合分析。 结果 腔内预衬包括:化学预衬(胶原、纤维结合素、层粘连蛋白、聚左旋赖氨酸、明胶和细胞外基质等) ,预凝(血浆、血液、血清和纤维蛋白凝胶等) ,化学结合(肝素、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和植物凝集素)和表面修饰。大多数预衬物都能明显提高内皮细胞黏附。 结论 腔内预衬能促进人工血管内皮化,但对浓度和孵化时间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内皮化 腔内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 纤维蛋白凝胶 内皮细胞黏附 纤维结合素 层粘连蛋白 细胞外基质 植物凝集素 综合分析 表面修饰 赖氨酸 预衬物 步研究 化学
下载PDF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管壁的免疫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郭轶 代远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83-1685,共3页
目的: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aogiitis obliterans,TAO)患者的病变血管进行免疫病理学研究,以探讨血管壁的免疫损伤与TAO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我院2005~2007年29例因TAO导致肢体坏死行截肢术的患肢血管为病例组,以我院同期32例... 目的: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aogiitis obliterans,TAO)患者的病变血管进行免疫病理学研究,以探讨血管壁的免疫损伤与TAO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我院2005~2007年29例因TAO导致肢体坏死行截肢术的患肢血管为病例组,以我院同期32例因其他病因行截肢术的患肢血管为对照组,均以免疫组化SP法进行CD3、CD20染色,对阳性细胞数进行定量分析并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探讨。结果:TAO组中CD(3+)、CD2(0+)细胞平均数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TAO组中CD(3+)细胞平均数高于CD2(0+)细胞平均数,两者间有较显著差异(P<0.05)。结论:TAO的发病与患者血管壁的免疫损伤关系密切,CD(3+)细胞直接引起的免疫损伤在血管壁的免疫损伤中起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免疫病理学 血管壁
下载PDF
Cilostazol对犬股动脉人工血管移植吻合处组织形态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杨东 时德 +1 位作者 彭真年 廖晓刚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9-103,共5页
为研究Cilostazol对犬股动脉人工血管移植吻合处内膜增生的作用,用直径3 mm、长2 cm的Gore-TexR重建犬股动脉.实验分Cilostazol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犬,Cilostazol组从术前1天开始口服Cilostazol,50 mg/(kg.d),直到取材;术后2,6,12,20,2... 为研究Cilostazol对犬股动脉人工血管移植吻合处内膜增生的作用,用直径3 mm、长2 cm的Gore-TexR重建犬股动脉.实验分Cilostazol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犬,Cilostazol组从术前1天开始口服Cilostazol,50 mg/(kg.d),直到取材;术后2,6,12,20,24周取材,每组各时相点2只(4条血管),观察移植物通畅率,进行常规组织学检查,测量吻合处内膜厚度,电镜观察吻合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发现:①Cilostazol组于术后6,12,20周各有1条血管闭塞,24周有2条血管闭塞,对照组术后2,6,12周各有2条血管闭塞,20,24周各有3条血管闭塞;Cilostazol组通畅率为75%,对照组为4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术后2周时吻合处内膜无明显增厚,材料面开始有内皮细胞覆盖,术后6周材料面被内皮完全覆盖,吻合处内膜增厚,引起管腔狭窄,随时间的延长,内膜逐渐增厚;Cilostazol组内膜增生较对照组轻,对照组术后6,12,20,24周邻接动脉内膜厚度分别是Cilostazol组的1.4,1.6,2.0,1.6倍,材料面新内膜厚度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认为Cilostazol可以抑制人工血管犬股动脉重建后吻合处内膜的增生,从而防止再狭窄,提高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重建 组织形态学 西洛他唑 内膜增生
下载PDF
犬Gore-tex人工血管移植后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文 时德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5-156,共2页
目的 扫描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犬Gore tex人工血管补片移植后 ,不同时期的材料表面内膜层的超微结构。方法 用Gore tex补片材料修补 14条犬的腹主动脉 ,在植入后 2 4h、1周、2周、4周、8周、12周、2 0周采集标本 ,作扫描、透射电镜观察... 目的 扫描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犬Gore tex人工血管补片移植后 ,不同时期的材料表面内膜层的超微结构。方法 用Gore tex补片材料修补 14条犬的腹主动脉 ,在植入后 2 4h、1周、2周、4周、8周、12周、2 0周采集标本 ,作扫描、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1)术后 2 4h材料表面形成纤维蛋白膜。 (2 )内皮细胞于 1周时已在材料上出现 ,8周时完全覆盖材料面 ,形成光滑的内膜面。 (3) 8周发现内膜增生 ,主要是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 (4) 12周仍有内膜增生 ,以吻合口明显仍明显。结论 实验表明Gore tex材料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内皮细胞可以覆盖材料表面 ,但材料仍可引起内膜增生 ,主要是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 ;增生在吻合口较明显 ,小口径G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结构 人工血管移植 生物材料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支架置入在人工血管内瘘回流静脉狭窄中应用的长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霞 左洪炜 +4 位作者 藤碧云 王哲 李相杰 傅麒宁 赵渝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3年第7期546-550,共5页
目的探讨支架在人工血管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回流静脉应用的长期效果。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山血管通路中心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AVG回流静脉置入支架的患者,收集一般资料及手术信息、随访手术后通畅情况并... 目的探讨支架在人工血管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回流静脉应用的长期效果。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山血管通路中心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AVG回流静脉置入支架的患者,收集一般资料及手术信息、随访手术后通畅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71例患者,置入支架在AVG建立后(732.15±428.29)天,置入支架前平均干预(4.17±2.52)次。置入支架原因:59.15%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3月内复发性狭窄。手术后6、12、24、36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4.51%、63.38%、39.62%、24.14%,对应的次级通畅率分别为100%、98.59%、98.04%,89.66%。支架置入术后第1年、第2年、第3年平均再干预次数分别为0.46次、0.83次、1.31次。再干预中位时间为手术后9.80(0.33~41.53)月(以随访期内发生再干预事件患者计算),30例患者出现支架内边缘狭窄,18例患者出现支架两端新发狭窄。2例患者未发现明显狭窄但因其他原因导致AVG血栓。结论支架置入是处理AVG回流静脉狭窄的有效手段,但AVG通畅率影响因素多,支架本身也可能诱发新的狭窄,是否置入支架仍需临床医生根据实际情况个体化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内瘘 支架 通畅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