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常用的6种抗菌药物在本院重症患者中的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靶值和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靶值达标情况,为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3月~2022...目的:调查常用的6种抗菌药物在本院重症患者中的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靶值和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靶值达标情况,为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并接受TDM的危重症患者。采用非房室模型计算患者PK/PD指数,对患者临床特征、病原学结果以及纳入的6种抗菌药物血药浓度分布范围、TDM靶值和PK/PD靶值达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重症患者26例,均接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伏立康唑、氟康唑6种抗菌药物中的2~3种联合抗感染治疗,共计100份血浆样本及204个血药浓度-时间数据。患者群体谷浓度和PK/PD指数差异大,TDM靶值和PK/PD靶值总体不达标率分别高达45.28%和55.36%。结论:6种抗菌药物在重症患者中的TDM靶值和PK/PD靶值达标率均较低,普遍存在低暴露和过暴露情况。提示应在此类患者中开展TDM,以精准调整给药剂量。展开更多
目的 了解门冬酰胺酶相关胰腺炎(AAP)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针对我院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培门冬酶后出现急性胰腺炎伴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损伤的严重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鉴别。检索万方数据...目的 了解门冬酰胺酶相关胰腺炎(AAP)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针对我院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培门冬酶后出现急性胰腺炎伴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损伤的严重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鉴别。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知网、PubMed、Embase数据库中关于AAP的个案报道,将所有病例的人口学信息和药物使用、潜伏期、不良反应结局等信息进行汇总。结合本例患者信息,分析、讨论AAP的疾病特点及潜在危险因素。结果 经分析鉴别,判定本例患者出现AAP。在数据库中共检索到病例报道类文献47篇,共52例患者(包括本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以未成年患者为主(65.4%)。左旋门冬酰胺酶是导致AAP的主要门冬酰胺酶制剂(80.8%),消化道症状为主要前驱症状(92.3%),可伴发其他门冬酰胺酶相关不良反应。AAP可发生在第1~33次给药之后,中位潜伏期为用药后14 d;成人患者AAP中位潜伏期较儿童明显缩短(11 d vs. 16 d,P=0.049),使用培门冬酶患者AAP中位潜伏期较左旋门冬酰胺酶有延长趋势(17 d vs. 12.5 d,P=0.490)。纳入分析的病例中,有8例患者因AAP死亡,其中1例与门冬酰胺酶制剂再暴露有关。结论 AAP是门冬酰胺酶制剂严重的、可致命的不良反应,临床医务人员应重视AAP的发生特点,如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等应考虑AAP发生的可能,做好患者教育和药学监护,以尽量降低AAP对患者造成的损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为进一步研究诃子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药理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诃子""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理""Rheumatoid arthritis""Terminalia chebula"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自建库起至2017年5月1日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从RA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过程、西药和中药治疗RA的现状、诃子抗RA的药效物质基础和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61篇,其中有效文献39篇。RA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特效治愈药。化学药与生物制剂的治疗目标为使疾病缓解或处于低疾病活动状态;中药则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酚酸类化合物和萜类化合物是诃子发挥抗RA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诃子具有镇痛抗炎、调节免疫、诱导细胞凋亡和保护软骨等多方面的抗RA药理作用,既可改善RA症状也可控制RA病程发展。目前关于诃子抗RA的药效物质还缺乏系统性基础研究,主要集中于酚酸类成分,且大多属于药效学的观察研究,缺乏较为深入的机制探讨。
文摘目的:调查常用的6种抗菌药物在本院重症患者中的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靶值和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靶值达标情况,为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并接受TDM的危重症患者。采用非房室模型计算患者PK/PD指数,对患者临床特征、病原学结果以及纳入的6种抗菌药物血药浓度分布范围、TDM靶值和PK/PD靶值达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重症患者26例,均接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伏立康唑、氟康唑6种抗菌药物中的2~3种联合抗感染治疗,共计100份血浆样本及204个血药浓度-时间数据。患者群体谷浓度和PK/PD指数差异大,TDM靶值和PK/PD靶值总体不达标率分别高达45.28%和55.36%。结论:6种抗菌药物在重症患者中的TDM靶值和PK/PD靶值达标率均较低,普遍存在低暴露和过暴露情况。提示应在此类患者中开展TDM,以精准调整给药剂量。
文摘目的 了解门冬酰胺酶相关胰腺炎(AAP)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针对我院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培门冬酶后出现急性胰腺炎伴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损伤的严重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鉴别。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知网、PubMed、Embase数据库中关于AAP的个案报道,将所有病例的人口学信息和药物使用、潜伏期、不良反应结局等信息进行汇总。结合本例患者信息,分析、讨论AAP的疾病特点及潜在危险因素。结果 经分析鉴别,判定本例患者出现AAP。在数据库中共检索到病例报道类文献47篇,共52例患者(包括本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以未成年患者为主(65.4%)。左旋门冬酰胺酶是导致AAP的主要门冬酰胺酶制剂(80.8%),消化道症状为主要前驱症状(92.3%),可伴发其他门冬酰胺酶相关不良反应。AAP可发生在第1~33次给药之后,中位潜伏期为用药后14 d;成人患者AAP中位潜伏期较儿童明显缩短(11 d vs. 16 d,P=0.049),使用培门冬酶患者AAP中位潜伏期较左旋门冬酰胺酶有延长趋势(17 d vs. 12.5 d,P=0.490)。纳入分析的病例中,有8例患者因AAP死亡,其中1例与门冬酰胺酶制剂再暴露有关。结论 AAP是门冬酰胺酶制剂严重的、可致命的不良反应,临床医务人员应重视AAP的发生特点,如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等应考虑AAP发生的可能,做好患者教育和药学监护,以尽量降低AAP对患者造成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