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盐饮食抑制小鼠NK细胞成熟和杀伤功能的研究
1
作者 陶洪云 童师雯 殷文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82-890,共9页
目的探究高盐饮食对小鼠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成熟和功能的影响。方法3~4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体质量约9 g)分为正常盐饮食(normal-salt diet,NSD)组(给予普通饲料及高压灭菌水喂养)和高盐饮食(high-salt diet,HSD)组(给予... 目的探究高盐饮食对小鼠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成熟和功能的影响。方法3~4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体质量约9 g)分为正常盐饮食(normal-salt diet,NSD)组(给予普通饲料及高压灭菌水喂养)和高盐饮食(high-salt diet,HSD)组(给予含4%NaCl高盐饲料及含1%NaCl高压灭菌水喂养)。采用CD27和CD11b的表达界定NK细胞成熟亚群,CD69标记细胞的早期活化,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小鼠NK细胞亚群分布和活化水平;采用polyI:C体内处理18 h和体外佛波酯/离子霉素刺激4 h,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小鼠NK细胞IFN-γ产生水平;通过YAC-1体内杀伤实验,流式细胞术评估两组小鼠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高盐饮食不影响肝脏﹑脾脏﹑骨髓和外周血NK细胞比例,但抑制肝脏、脾脏NK细胞CD69表达(P<0.01)。高盐饮食组小鼠较正常盐饮食组小鼠肝、脾、骨髓中未成熟的NK细胞(CD27^(+)CD11b^(-))比例增加(P<0.05),而成熟的M1 NK细胞亚群(CD27^(+)CD11b^(+))比例降低(P<0.05),DX5^(+)NK1.1^(+)成熟NK细胞比例也降低(P<0.05),表明高盐饮食抑制NK细胞成熟。高盐饮食组小鼠NK细胞IFN-γ的表达低于正常盐饮食组小鼠(P<0.01),提示高盐饮食抑制NK细胞功能。体内杀伤实验表明,高盐饮食组小鼠腹腔剩余YAC-1细胞百分比和绝对数升高(P<0.01),提示高盐饮食抑制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论高盐饮食抑制NK细胞成熟,抑制NK细胞的活化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饮食 NK细胞 CD27 CD11B IFN-γ YAC-1细胞
下载PDF
佛波酯对人外周血CD4^+T细胞产生IL-17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高伟 胡怀东 +3 位作者 胡鹏 陈敏 刘良忠 任红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56,共6页
观察不同浓度佛波酯(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PMA)及不同刺激时间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产生IL-17的影响.实验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PMA及不同刺激时间作用于人CD4+T细胞后其产生IL-17的差异.不同的PMA浓度对CD4+... 观察不同浓度佛波酯(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PMA)及不同刺激时间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产生IL-17的影响.实验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PMA及不同刺激时间作用于人CD4+T细胞后其产生IL-17的差异.不同的PMA浓度对CD4+T细胞产生IL-17的能力不同,其中PMA50ng/mL组可产生较多的IL-17,而25ng/mL组和100ng/mL组产生量较少.不同的刺激时间对IL-17产生量也有显著影响:刺激3h后IL-17的产生量增加不明显,而刺激至6h及12h时,IL-17的产生明显上升,且6h与12h无明显差异.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CD4+T细胞IL-17的产生量与PMA既非浓度依赖又非时间依赖关系,建议50ng/mL PMA刺激6h为淋巴细胞最佳活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7 佛波酯 离子霉素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免疫抑制状态乙型肝炎病毒的再激活及防治 被引量:9
3
作者 范玲燕 周智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3-85,共3页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标志物阳性的患者,在细胞毒性药物化疗后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由于免疫功能状态改变,导致HBV再活跃复制,引起肝功能受损,部分患者甚至发生爆发性肝衰竭。早期应用核苷类似物预防性治疗,能减少HBV...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标志物阳性的患者,在细胞毒性药物化疗后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由于免疫功能状态改变,导致HBV再活跃复制,引起肝功能受损,部分患者甚至发生爆发性肝衰竭。早期应用核苷类似物预防性治疗,能减少HBV的再激活,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免疫抑制 HBV再激活 核苷类似物
原文传递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脾梗塞报告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范玲燕 胡鹏 +3 位作者 王娜 周智 张大志 任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36,108,共2页
1 病例 患者,男,38岁,因“反复腹胀、尿黄3年,再发1月”于2007年4月8日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尿黄如茶色,双下肢水肿,无发热,无腹痛,在我院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脾大”,予保肝、降酶、退黄等对症治疗后好转... 1 病例 患者,男,38岁,因“反复腹胀、尿黄3年,再发1月”于2007年4月8日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尿黄如茶色,双下肢水肿,无发热,无腹痛,在我院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脾大”,予保肝、降酶、退黄等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1年前开始反复出现尿黄,不伴眼黄、身黄及大便颜色改变,未予重视.未予正规治疗,未做肝功能检查。1月前因感冒后出现畏寒.无发热、咳嗽.在当地诊所予以静滴抗生素(药名不详)后.症状缓解,但渐出现腹胀,双下肢水肿,纳差(食量减少1/3).腹部渐膨隆,尿量减少,尿黄如茶色,无腹痛、发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合并 脾梗塞 自发性 双下肢水肿 慢性乙型肝炎 肝功能检查 对症治疗 大便颜色
下载PDF
HBx抗原对DNA损伤反应的影响与肝细胞癌发生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煌 石统东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7-80,共4页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非常高的恶性肿瘤之一。HBV和HCV感染是肝细胞癌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是HBV基因组x区编码的一种多功能蛋白,在肝细胞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HBV抗原...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非常高的恶性肿瘤之一。HBV和HCV感染是肝细胞癌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是HBV基因组x区编码的一种多功能蛋白,在肝细胞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HBV抗原表达可引起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致DNA损伤(DNA damage)。研究发现DNA损伤反应的异常是肿瘤发生早期的重要机制。本文重点就HBx对DNA损伤反应的影响及这一影响作用与肝细胞癌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HBX 抗原 DNA损伤 肝细胞癌
下载PDF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安选 刘良忠 +2 位作者 综述 胡鹏 审校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745-748,共4页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是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调节酶,对维持细胞内NADPH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G6PD缺乏症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性细胞酶病,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溶血、贫血等方面。近年...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是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调节酶,对维持细胞内NADPH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G6PD缺乏症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性细胞酶病,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溶血、贫血等方面。近年来,G6PD在细胞水平和发育、疾病进展等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G6PD活性降低,即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的打破,将会导致细胞生长和信号传递的失调,胚胎发育异常,对病毒易感以及促进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有关G6PD与肿瘤、病毒感染、心血管疾病之间相关性的研究也已展开。本文对G6PD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氧化应激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原文传递
基于真实世界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恩替卡韦单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儿童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慧敏 周英芝 +5 位作者 常宇南 何怡 彭小蓉 胡鹏 任红 许红梅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56-1062,共7页
目的对比接受有限疗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或接受恩替卡韦(ETV)持续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儿童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3月符合入组标准HBeA... 目的对比接受有限疗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或接受恩替卡韦(ETV)持续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儿童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3月符合入组标准HBeAg阳性CHB患儿资料,比较Peg-IFNα-2a组、ETV组和未治疗组患儿的HBsAg清除率等。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治疗52周时,Peg-IFNα-2a组、ETV组和未治疗组的HBsAg清除率分别为46.2%、5.3%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16,P=0.001),且Peg-IFNα-2a组和ETV组中发生HBsAg清除者均伴有抗-HBs转阳;随访共104周时,Peg-IFNα-2a组、ETV组和未治疗组的HBsAg清除率分别为46.2%、10.5%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56,P=0.004),其中Peg-IFNα-2a组发生HBsAg清除者均伴有抗-HBs转阳,ETV组2例发生HBsAg清除的患儿中仅有1例同时伴有抗-HBs转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16,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sAg清除与年龄、抗病毒治疗药物相关。治疗期间,Peg-IFNα-2a组出现发热(n=4,30.8%)、皮疹(n=4,30.8%)、乏力(n=1,7.7%)、白细胞减少症(n=7,53.8%)、关节炎(n=1,7.7%)和脱发(n=3,23.1%)等不良反应,而ETV组未观察到上述不良事件。结论5岁及以下HBeAg阳性CHB儿童采用Peg-IFNα-2a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比采用ETV达到更高的HBsAg清除率,而ETV相较Peg-IFNα-2a的不良反应较少,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恩替卡韦
原文传递
循证医学在传染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8
作者 胡鹏 《南方医学教育》 2009年第1期41-41,14,共2页
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循证医学提倡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的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并正确应用证据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将循证医学的理念应用到传染病学临床教学过程中... 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循证医学提倡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的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并正确应用证据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将循证医学的理念应用到传染病学临床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医学生发现问题、寻求证据、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学 临床教学 循证医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