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治疗颈椎脊髓损伤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7
1
作者 龙再现 代叶红 +4 位作者 徐广辉 李振环 刘晓东 洪晓亮 贾连顺 《脊柱外科杂志》 2017年第4期217-222,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治疗颈椎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秀山分院骨科和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闸北分院骨科收治的76例重度颈椎脊髓损伤患者临床... 目的对比分析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治疗颈椎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秀山分院骨科和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闸北分院骨科收治的76例重度颈椎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出现完全性或不完全性瘫痪症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完全性瘫痪,48例)或B级(不完全性瘫痪,28例),其中34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内固定术(前路组),42例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后路组)。记录所有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术前、术后ASIA运动及感觉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12.0±0.7)个月。后路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均少于前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ASIA运动及感觉评分均较术前及术后2周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前路和后路组患者ASIA分级A级(12 vs.19)、B级(15 vs.16)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术后发生血肿1例,感染1例,脑脊液漏3例;后路组出现脑脊液漏1例,深静脉血栓1例。结论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治疗颈椎脊髓损伤同样可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后路全椎板切除可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损伤 减压术 外科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疗法在烧伤创面修复和烧伤后瘢痕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安东 刘阳 杨通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3265-3272,共8页
背景:体外冲击波疗法作为烧伤治疗的新技术已开展16年,在促进烧伤创面愈合及改善烧伤后瘢痕挛缩、瘙痒疼痛及皮肤红斑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目前尚无规范性治疗指南,其分子机制、作用途径及治疗参数等值得进行更广泛深入的探索研究。目的... 背景:体外冲击波疗法作为烧伤治疗的新技术已开展16年,在促进烧伤创面愈合及改善烧伤后瘢痕挛缩、瘙痒疼痛及皮肤红斑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目前尚无规范性治疗指南,其分子机制、作用途径及治疗参数等值得进行更广泛深入的探索研究。目的:综述体外冲击波疗法在烧伤创面修复和烧伤后瘢痕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方法:在计算机中以“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shock wave,burns,burn scar,scar”为英文检索词,以“体外冲击波疗法、冲击波、烧伤、瘢痕”为中文检索词,分别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2月,得到关于体外冲击波疗法与烧伤、瘢痕研究的相关文献132篇,经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对59篇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冲击波疗法通过细胞机械转导、炎症反应调控、促血管生成改善循环及加速细胞增殖上皮化而促进烧伤创面的愈合;②体外冲击波疗法通过机械作用软化瘢痕,对瘢痕组织产生分子生物学调控,改善瘢痕瘙痒疼痛症状和瘢痕处皮肤外观及功能;③体外冲击波对烧伤的治疗作用体现为物理和生物学的双重影响,细胞机械转导途径在冲击波调控烧伤创面愈合以及增生性瘢痕进程两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冲击波的传导最终可引起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并调控细胞生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疗法 冲击波 烧伤 瘢痕 细胞机械转导 疼痛 康复治疗 综述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微波烫伤后难治性溃疡伴感染1例
3
作者 安东 杨通江 +1 位作者 黄萍 田维明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2年第1期83-86,共4页
微波治疗被广泛应用于慢性非细菌性炎症、软组织损伤等疾病,是现代康复的常规物理治疗手段,但因其在高频电磁场下组织产生内源热的特性,一旦发生烫伤则相较于常规热辐射损伤,其累及深度更深且创面恢复缓慢。近年来,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 微波治疗被广泛应用于慢性非细菌性炎症、软组织损伤等疾病,是现代康复的常规物理治疗手段,但因其在高频电磁场下组织产生内源热的特性,一旦发生烫伤则相较于常规热辐射损伤,其累及深度更深且创面恢复缓慢。近年来,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在创面修复及瘢痕调控方面显示出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将ESWT应用于微波全层烫伤后创面的治疗是治疗烧伤的一种新尝试。本研究报道了1例肌筋膜炎微波治疗后烫伤进而形成难治性溃疡伴感染病例,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转归,为难治性烧伤创面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溃疡 体外冲击波疗法 烧伤创面 现代康复 肌筋膜炎 软组织损伤 高频电磁场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肛瘘切除术联合肛门皮肤移植术治疗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效果分析
4
作者 吴周选 鲁小波 +2 位作者 周章军 杨飞 田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29-0032,共4页
观察肛瘘切除术联合肛门皮肤移植术治疗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01月~2024年01月重庆市秀山县人民医院肛肠科住院手术治疗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进行研究,共2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用肛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用肛... 观察肛瘘切除术联合肛门皮肤移植术治疗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01月~2024年01月重庆市秀山县人民医院肛肠科住院手术治疗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进行研究,共2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用肛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用肛瘘切除术联合肛门皮肤移植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生长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瘘切除术联合肛门皮肤移植术治疗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的效果很显著,可以促使肛瘘患者术后创面快速愈合,能够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康复效果更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切除术 肛门皮肤移植术 低位单纯性肛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两种术中复位方式治疗绞锁性下颈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4
5
作者 龙再现 代叶红 +4 位作者 聂茂 邓忠良 王英杰 刘涛 徐广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比较推送螺钉及改良撑开复位下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治疗关节突绞锁性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9年9月收治的128例关节突绞锁性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67例... [目的]比较推送螺钉及改良撑开复位下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治疗关节突绞锁性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9年9月收治的128例关节突绞锁性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67例采用推送复位,61例采用撬拨复位,复位后均行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随访和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早期并发症率推送组为8.96%(6/67),撬拨组为21.31%(13/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去除外固定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术后ASIA感觉评分、ASIA运动评分、JOA颈椎评分均显著增加,且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推送组上述评分均显著优于撬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颈椎前弧线、局部成角、C_(2)~C_(7)前凸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撬拔复位相比,推送复位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锁性下颈椎骨折脱位 推送复位 撬拨复位 椎体次全切除 融合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