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他克莫司通过抑制GITRL减轻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魏思东 龚建平 +1 位作者 李金政 黄中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80-1483,共4页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FK506)抑制大鼠肝移植排除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分为3组。耐受组为Brown Norway(BN)到Lewis肝移植;排斥组为Lewis到BN肝移植;他克莫司(FK506)组在建立排斥模型基础上于术后注射FK506。术后7 ...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FK506)抑制大鼠肝移植排除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分为3组。耐受组为Brown Norway(BN)到Lewis肝移植;排斥组为Lewis到BN肝移植;他克莫司(FK506)组在建立排斥模型基础上于术后注射FK506。术后7 d检测肝组织病理改变及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配体(GITRL)的表达、Kupffer细胞GITRL的表达及细胞因子的改变。结果与耐受组比较,排斥组肝脏及kupffer细胞中GITRL表达升高,采用FK506后,降低了GITRL表达(P<0.05)。与耐受组比较,排斥组血清及kupffer细胞中IFN-γ表达升高,IL-10降低(P<0.05),而在FK506组,与排斥组比较,血清及kupffer细胞中IFN-γ表达降低,IL-10表达升高(P<0.05)。结论 FK506能减轻大鼠肝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其机制与降低GITRL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TRL 肝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KUPFFER细胞 他克莫司
下载PDF
内毒素致肝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游海波 龚建平 《中华医学写作杂志》 2005年第5期431-434,共4页
内毒素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成分内毒素或脂多(lipopolysaccharide,LPS)是其主要致病因素。由于Kupffer细胞占全身单核一巨噬细胞的80%~90%,是体内最大的固定巨噬细胞群,同时位于肝血窦内易于与LPS密... 内毒素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成分内毒素或脂多(lipopolysaccharide,LPS)是其主要致病因素。由于Kupffer细胞占全身单核一巨噬细胞的80%~90%,是体内最大的固定巨噬细胞群,同时位于肝血窦内易于与LPS密切接触,因而LPS血症时易造成肝脏损伤。但LPS致肝脏损伤的机制及其复杂,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损伤 肝脏
下载PDF
PP2A在调节性T细胞与Kupffer细胞中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方平 赖星 +1 位作者 徐雪松 龚建平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26-730,共5页
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是真核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Ser/Thr蛋白磷酸酶,在细胞的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P2A是体内存在于胞浆,具有广泛的去磷酸化作用的蛋白磷酸酶。调节性T细胞是体内一类调控自身免疫的T细胞亚... 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是真核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Ser/Thr蛋白磷酸酶,在细胞的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P2A是体内存在于胞浆,具有广泛的去磷酸化作用的蛋白磷酸酶。调节性T细胞是体内一类调控自身免疫的T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的状态变化很可能会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PP2A在调节性T细胞中通过抑制m TORC1途径而对调节性T细胞进行抑制。肝组织内的Kupffer细胞是体内最大的巨噬细胞群,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是分泌释放不同类型炎症细胞因子引发或抑制炎症反应。PP2A可能通过调控Kupffer细胞中NF-κB p65活化信号转导通路的磷酸化水平来调控NF-κB的表达水平从而调控机体免疫进展。PP2A通过对二者的调控对机体免疫的激活与耐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酶2A 调节性T细胞 KUPFFER细胞 免疫调节
下载PDF
NLRP3对FFA诱导Kupffer细胞释放促炎性因子IL-1β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罗生才 何堃 龚建平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1期21-24,27,共5页
目的观察敲除小鼠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基因对游离脂肪酸(FFA)激活Kupffer细胞(KCs)中NLRP3炎性小体及促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分泌的影响,探讨FFA导致促炎性因子IL-1β分泌的机制。方法选取野生型C57BL/6小鼠及NLRP3-/-小鼠... 目的观察敲除小鼠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基因对游离脂肪酸(FFA)激活Kupffer细胞(KCs)中NLRP3炎性小体及促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分泌的影响,探讨FFA导致促炎性因子IL-1β分泌的机制。方法选取野生型C57BL/6小鼠及NLRP3-/-小鼠,采用梯度离心联合选择性贴壁法分离各组小鼠KCs,将分离培养48h的KCs以3×10~6的密度接种于激光共聚焦培养皿及培养瓶中,并将KCs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FFA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刺激,FFA组给予棕榈酸(PA)刺激细胞,水平为0.32mM,处理时间为8h。采用光镜及透射电镜分别观察KCs的形态变化,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技术检测NLRP3炎性小体、凋亡相关颗粒样蛋白(ASC)及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的mRNA表达变化,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NLRP3炎性小体、ASC及Caspase-1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LRP3及Caspase-1在KCs中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KCs培养上清液中促炎性因子IL-1β与IL-18的表达水平。结果光镜下见FFA组与对照组KCs形态上无显著差异,透射电镜下可见FFA刺激后KCs细胞质中吞噬了大量脂滴。野生型小鼠KCs中FFA组NLRP3、ASC及Caspase-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LRP3-/-小鼠KCs中对照组NLRP3、ASC及Caspase-1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与FF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型小鼠FFA组KCs培养上清液中促炎性因子IL-1β与IL-18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敲除小鼠NLRP3基因可显著抑制IL-1β与IL-18水平的增高,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FA可激活野生型小鼠KCs中NLRP3炎性小体,促进KCs分泌促炎性因子IL-1β;敲除小鼠NLRP3基因后可显著抑制FFA诱导KCs中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及促炎性因子IL-1β的分泌;NLRP3可作为KCs相关炎性疾病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普弗细胞 游离脂肪酸 NLRP3炎性小体 促炎性因子
下载PDF
ALR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肝癌细胞中对ALR表达的抑制
5
作者 郭虹利 刘杞 +3 位作者 郭晖 杨超 孙航 吴传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56-959,共4页
目的:构建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ALR)基因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慢病毒载体,并检测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QGY中ALR基因表达的干扰效率。方法:针对ALR基因RNAi的有效靶序列,合成靶序列的OligoDNA,... 目的:构建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ALR)基因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慢病毒载体,并检测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QGY中ALR基因表达的干扰效率。方法:针对ALR基因RNAi的有效靶序列,合成靶序列的OligoDNA,退火形成双链DNA,与经HpaⅠ和XhoⅠ双酶切线性化的GV118慢病毒载体连接产生LV-ALR-shRNA重组慢病毒载体,经转化感受态细胞后筛选出阳性克隆,并进行测序鉴定。用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逐孔稀释法测定病毒滴度。再将包装浓缩后的慢病毒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QGY,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epG2和QGY细胞中ALR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酶切鉴定证实成功构建了针对人ALR基因的RNAi慢病毒载体,包装并浓缩慢病毒,病毒滴度为8E+8TU/ml。将病毒感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QGY后,2种细胞的干扰组ALR的mRNA表达水平较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均明显下降(HepG2细胞,P干扰组vs.阴性病毒对照组=0.004,P干扰组vs.空白对照组=0.001;QGY细胞,P干扰组vs.阴性病毒对照组=0.005,P干扰组vs.空白对照组=0.001),同样,干扰组ALR在蛋白水平的表达也明显减降低。结论:成功构建ALR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该载体能有效干扰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QGY中ALR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慢病毒载体 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
下载PDF
连接蛋白及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廖伟(综述 李生伟(审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14-216,共3页
连接蛋白(Cx)及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在肝癌的发生、转移、治疗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就Cx与GJIC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连接蛋白类 细胞外隙 肝肿瘤
下载PDF
精准肝切除术主要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方平 赖星 龚建平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2期86-89,共4页
自德国外科医师Langenbuch成功完成世界首例肝脏切除术后,肝脏外科经历了规则性肝叶切除、肝段切除及精准肝切除.21世纪,随着解剖学、影像学、计算机科学、外科手术器械及检测仪器的进步,精准肝切除术迅猛发展.精准肝切除术旨在彻底清... 自德国外科医师Langenbuch成功完成世界首例肝脏切除术后,肝脏外科经历了规则性肝叶切除、肝段切除及精准肝切除.21世纪,随着解剖学、影像学、计算机科学、外科手术器械及检测仪器的进步,精准肝切除术迅猛发展.精准肝切除术旨在彻底清除目标病灶的同时,确保剩余肝脏结构完整和功能性体积最大化,并最大限度控制手术出血和全身创伤侵袭,最终实现患者最大获益[1-2].与传统肝切除相比,其减轻了肝切除术后炎症反应[3],缩短了大肝癌及复杂肝癌(邻近重要管道肝肿瘤)患者肝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等[4-5].然而,术中出血、胆漏、重要管道的误伤以及腹腔镜下操作引起的气体栓塞等并发症仍然是目前影响手术成功率、病死率和术后恢复的主要因素[6-8].因此在参考精准肝切除术专家共识基础上[9],加强这些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