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KI技术及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李咏霞 朱儒明 邓长春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7年第3期1251-1252,共2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PKI技术以及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并在文章最后介绍了一个系统的设计。
关键词 PKI 电子商务 系统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的变压器自动测试与控制系统
2
作者 李咏霞 《微计算机信息》 2009年第1期72-74,共3页
本文开发了基于PC机的变压器自动测试与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PC机作为核心控制设备,选用功率分析仪器、直流电阻测试仪、温度采集模块和温度传感器以及继电器输出模块等作为试验系统的从属设备。通过串行通信。系统软件部分采用微软的VC... 本文开发了基于PC机的变压器自动测试与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PC机作为核心控制设备,选用功率分析仪器、直流电阻测试仪、温度采集模块和温度传感器以及继电器输出模块等作为试验系统的从属设备。通过串行通信。系统软件部分采用微软的VC6.0为开发工具,开发了基于VC6.0的变压器试验的自动测试与控制程序,并通过COM技术,结合微软的Ac- cess数据库和Word电子文档等应用软件开发了试验后期盼管理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行通信 COM技术 ACCESS数据库
下载PDF
基于单主MCU系统的虚拟I^2C总线扩展
3
作者 叶晓勇 《山西电子技术》 2006年第4期22-24,共3页
MCU应用系统中绝大多数I2C总线串行扩展系统都是单主系统,所以I2C总线的虚拟技术应用十分广泛。针对6MHz振荡频率的单主80C51系统,设计了主方式下虚拟的I2C总线数据传送流程和子程序,根据这些子程序可以设计通用的虚拟I2C总线软件包,使... MCU应用系统中绝大多数I2C总线串行扩展系统都是单主系统,所以I2C总线的虚拟技术应用十分广泛。针对6MHz振荡频率的单主80C51系统,设计了主方式下虚拟的I2C总线数据传送流程和子程序,根据这些子程序可以设计通用的虚拟I2C总线软件包,使没有I2C总线接口的单主MCU系统能够实现I2C总线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I^2C总线 VSDA DSCL 单主方式
下载PDF
基于SOI基底的高通量细胞电融合芯片 被引量:8
4
作者 胡宁 杨军 +5 位作者 侯文生 郑小林 曹毅 杨静 许蓉 张瑞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5,共4页
提出了一种以MEMS技术为基础,可在低电压驱动条件下工作的创新型细胞电融合芯片.该芯片的设计原理在于通过缩短微电极间的间距,在低电压条件下获得足够强度的排队和融合电场强度.原型芯片以SOI硅片为加工材料,通过刻蚀方式在顶层低阻硅... 提出了一种以MEMS技术为基础,可在低电压驱动条件下工作的创新型细胞电融合芯片.该芯片的设计原理在于通过缩短微电极间的间距,在低电压条件下获得足够强度的排队和融合电场强度.原型芯片以SOI硅片为加工材料,通过刻蚀方式在顶层低阻硅形成微电极和微通道;在微电极上沉淀2μm厚的铝膜以降低电阻率,提高导电性;通过PECVD方法形成150nm厚SiO2保障铝膜的抗腐蚀性及芯片生物相容性;芯片最终采用DIP法进行封装.在该芯片上进行了低电压(传统电融合设备工作电压的1/20)驱动条件下的基于介电电泳的细胞排队实验及后期的细胞电融合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多以两两结合的方式排列,与传统的细胞融合电仪器相比较,降低了多细胞排队概率,进而减少了传统电融合设备多细胞融合的概率,为细胞高效率融合奠定了基础.在加载的低电压短脉冲信号后,微通道中形成了高压短脉冲电场,在脉冲作用下,烟草原生质体细胞在微通道中发生了融合,融合时间(2min)远低于传统电融合方法(10~30min),融合率远远高于传统的PEG方法(融合率小于1%)和传统电融合方法(利用BTX ECM 2001细胞电融合系统得到,融合率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电融合芯片 微电极阵列 仿真 介电电泳
下载PDF
一种微流控细胞分离芯片及其流场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静 杨军 +3 位作者 许蓉 曹毅 胡宁 郑小林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08-1511,共4页
微流控细胞分离芯片中流场的分布对混合细胞的有效分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细胞分离芯片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设计了一种细胞分离芯片,用于将细胞融合实验后的融合细胞从大量未融合细胞中自动分离出来。为进一步研究芯片中流场... 微流控细胞分离芯片中流场的分布对混合细胞的有效分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细胞分离芯片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设计了一种细胞分离芯片,用于将细胞融合实验后的融合细胞从大量未融合细胞中自动分离出来。为进一步研究芯片中流场分布与芯片结构的关系,利用CFD分析软件Fluent对微流控细胞分离芯片中的流场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其流速分布。针对微通道中的流动情况实验分析表明,实验与仿真结果相比误差在10%以内,证明了CFD软件仿真在细胞分离芯片结构的设计中的指导作用。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选择了一个优化的芯片结构模型并制作了Y型通道的微流控分离芯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细胞分离 流场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一种小型高通量SPR生物传感检测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军 黄小玲 +2 位作者 张丽果 曹毅 杨静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78-1584,共7页
针对一种角度扫描型SPR生物传感检测装置的小型化、高通量研究,包括系统的硬、软件研制及实验测试。在现有SPR传感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仪器小型化的设计方案,可以在仪器体积明显减小的情况下,保持检测精度基本不变。同时,利用入射光分... 针对一种角度扫描型SPR生物传感检测装置的小型化、高通量研究,包括系统的硬、软件研制及实验测试。在现有SPR传感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仪器小型化的设计方案,可以在仪器体积明显减小的情况下,保持检测精度基本不变。同时,利用入射光分束,靶标阵列,以及相应的阵列图像采集、处理及分析方法,实现了多样品的同时检测分析。针对新的系统设计,利用计算仿真确定了相应的实验参数。在新建立的SPR检测装置上完成了不同金膜厚度及芯片表面修饰后的共振曲线检测,并实现了C反应蛋白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分析表面介质特性改变所引起的共振角度变化,同时,设备的小型化和高通量基本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体激元共振 生物传感 表面修饰 敏感芯片
下载PDF
高通量细胞电融合芯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曹毅 杨军 +3 位作者 胡宁 杨静 夏斌 郑小林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7,共4页
高通量细胞电融合芯片设计中采用微阵列结构的电极设计方案可提高芯片上微电极的数量,使细胞电融合芯片向高通量、高效率、高集成度的芯片实验室方向发展。通过设计微小尺度的电极间距,降低了对细胞电融合信号高压的要求和融合信号源的... 高通量细胞电融合芯片设计中采用微阵列结构的电极设计方案可提高芯片上微电极的数量,使细胞电融合芯片向高通量、高效率、高集成度的芯片实验室方向发展。通过设计微小尺度的电极间距,降低了对细胞电融合信号高压的要求和融合信号源的制造难度,提高了融合过程的安全性。对微电极形状、融合信号进行优化设计,提高细胞电融合的效率。同时,对芯片制造技术和芯片材料加以优化选择,提高了芯片制造的可靠性和电气与生化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融合 电融合 融合芯片 高通量 芯片实验室
下载PDF
一种细胞电融合芯片的研制 被引量:1
8
作者 曹毅 杨军 +2 位作者 胡宁 夏斌 郑小林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8-302,共5页
描述了一种新的细胞电融合芯片的研究过程,分析芯片内微电极结构对电场大小、分布的影响。在前期细胞电融合芯片微电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加适合于细胞电融合的电极阵列结构模型——梳状交叉微电极阵列,通过仿真计算和实际测试证明... 描述了一种新的细胞电融合芯片的研究过程,分析芯片内微电极结构对电场大小、分布的影响。在前期细胞电融合芯片微电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加适合于细胞电融合的电极阵列结构模型——梳状交叉微电极阵列,通过仿真计算和实际测试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对材料的优缺点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芯片材料;硅基材料上的微电极及芯片加工工艺研究;微电极的抗氧化与抗腐蚀保护技术研究。最后,在新研制的细胞电融合芯片原型上进行了初步实验,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融合 电融合 微电极 微流控芯片
下载PDF
生物表面活性剂高产菌的微电极脉冲选育 被引量:1
9
作者 霍丹群 姜志忠 +3 位作者 曹毅 康红燕 侯长军 杨军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7-71,共5页
用自主研制的基于梳状交叉微电极阵列结构的细胞电操作系统,开展产表面活性剂BS-37菌株选育研究。在蜗牛酶质量分数1.5%、酶解温度33℃、酶解时间3 h、酶解pH为6的条件下,制备的BS-37菌株原生质体活性达8.9%。在0.1 mmol/L Ca2+、0.5 mm... 用自主研制的基于梳状交叉微电极阵列结构的细胞电操作系统,开展产表面活性剂BS-37菌株选育研究。在蜗牛酶质量分数1.5%、酶解温度33℃、酶解时间3 h、酶解pH为6的条件下,制备的BS-37菌株原生质体活性达8.9%。在0.1 mmol/L Ca2+、0.5 mmol/L Mg2+及0.8 mol/L山梨醇的缓冲液条件下,电刺激原生质体,获得1株高产菌株,其发酵液的表面张力从51.47 mN/m降低至37.59 mN/m,乳化力由62%升高至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电刺激 微电极脉冲 原生质体
下载PDF
WEB网站中统计在线用户的ASP解决途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长春 杨进 朱儒明 《兵工自动化》 2007年第7期50-50,66,共2页
基于Access数据库的校园网站,其WEB网站中在线用户实时统计,涉及在线用户、游客、注册用户在线的人数,上线时间及注册用户在线列表等问题。游客上线,则自动生成游客的ID。注册用户在线,则显示注册用户姓名。故就此设计了在线人数,在线... 基于Access数据库的校园网站,其WEB网站中在线用户实时统计,涉及在线用户、游客、注册用户在线的人数,上线时间及注册用户在线列表等问题。游客上线,则自动生成游客的ID。注册用户在线,则显示注册用户姓名。故就此设计了在线人数,在线时间及其注册在线列表的"*.ASP"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网站 在线统计 ACCESS *.ASP程序
下载PDF
SPR生物传感器温度特性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军 田浩 +2 位作者 谢琳 杨静 曹毅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9-71,74,共4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大分子检测时具有非常高的理论分析精度,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传感响应特性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在小型化SPR传感器中由于缺乏温度控制模块,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利用理论模型分析研究了环境温度...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大分子检测时具有非常高的理论分析精度,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传感响应特性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在小型化SPR传感器中由于缺乏温度控制模块,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利用理论模型分析研究了环境温度变化对传感系统中光源、棱镜、金属薄膜和待测溶液等不同介质、光学检测器等的物理特性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传感响应曲线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增加,传感响应曲线中共振角度会相应减小。这一研究为小型化SPR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生物传感器 温度特性 生物大分子
下载PDF
JAVA虚拟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邓长春 李咏霞 朱儒明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7年第4期134-135,共2页
JVM正在被广泛地运用于许多行业,其关键技术是许多人正在努力改进的地方。本文主要探讨了JAVA虚拟机关键技术中的的内存管理和执行方式。
关键词 JVM 内存管理 执行方式
下载PDF
谈数据库的查询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儒明 邓长春 李咏霞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7年第2期912-913,共2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数据库查询优化的策略,其中包括基于索引的优化、基于SQL语句的优化和一些其它优化方法。
关键词 数据库 查询 优化
下载PDF
全金属微电极阵列细胞电融合芯片的研制
14
作者 曹毅 杨军 +3 位作者 胡宁 杨静 夏斌 郑小林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研制了以硅为基底、金属铜(Cu)材料作为微电极的细胞电融合芯片。在500μm厚的硅基底上应用离子刻蚀技术,刻蚀出与所需得到的微电极相同形状的槽,然后高温下使硅片表层形成二氧化硅绝缘层,在刻蚀槽的底部形成种子层(Ta/Cu材料),通过电... 研制了以硅为基底、金属铜(Cu)材料作为微电极的细胞电融合芯片。在500μm厚的硅基底上应用离子刻蚀技术,刻蚀出与所需得到的微电极相同形状的槽,然后高温下使硅片表层形成二氧化硅绝缘层,在刻蚀槽的底部形成种子层(Ta/Cu材料),通过电镀在槽中形成金属微电极,应用湿法刻蚀去除表层硅,得到纯金属微电极。铜金属微电极其导电率高,减小了电压衰减,使细胞电融合芯片中电场分布一致性好。该方法利用刻蚀的硅模具和电镀工艺解决了lift-off制造的金属微电极较薄的难题,分别采用热氧化和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工艺制作的二氧化硅薄膜也增强了芯片抗腐蚀能力。在利用黄瓜叶肉细胞的细胞排队和融合实验中,实验效果比现有硅微阵列芯片要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细胞融合 电融合 微电极
下载PDF
一种高效细胞电融合仪的研制
15
作者 杨静 杨军 +3 位作者 许蓉 曹毅 胡宁 郑小林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6-88,共3页
针对现有细胞电融合仪的不足,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微系统技术的高效自动细胞电融合仪。该仪器将MEMS工艺加工的电融合芯片与电融合信号发生器集成为一体,通过精确的结构设计和信号产生来控制细胞的位置。由于芯片的结构特点,使融合控制... 针对现有细胞电融合仪的不足,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微系统技术的高效自动细胞电融合仪。该仪器将MEMS工艺加工的电融合芯片与电融合信号发生器集成为一体,通过精确的结构设计和信号产生来控制细胞的位置。由于芯片的结构特点,使融合控制电极间距减小,从而降低了对融合电压的要求。融合装置可选用多种不同尺寸规格的电极,而且,细胞融合进程可以直接进行显微观察和操作。融合实验表明:该装置可以提高细胞融合效率,融合率达到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融合 微流控 生物芯片 微电极
下载PDF
基于微电极阵列的微生物电融合
16
作者 霍丹群 姜志忠 +3 位作者 曹毅 康红燕 侯长军 杨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93-197,共5页
利用自主研制的梳状交叉微电极阵列细胞电融合芯片系统,研究微生物电融合。在酶解浓度1.5%、酶解温度33℃、酶解时间3h、酶解pH值6.0、0.8mol/L山梨醇的渗透压条件下,获得生成率和再生率分别为95.2%和8.9%的微生物细胞原生质体。在脉冲... 利用自主研制的梳状交叉微电极阵列细胞电融合芯片系统,研究微生物电融合。在酶解浓度1.5%、酶解温度33℃、酶解时间3h、酶解pH值6.0、0.8mol/L山梨醇的渗透压条件下,获得生成率和再生率分别为95.2%和8.9%的微生物细胞原生质体。在脉冲峰值电压50V、持续时间80μs、8个脉冲、间隔1s的电融合条件下,该原生质体通过电融合获得一株菌株其乳化性能从62%提高到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融合 微电极阵列 原生质体
下载PDF
用于巨型脂质体制备及收集的微流控芯片研究
17
作者 王振宇 王琼 +3 位作者 王万刚 李文满 胡宁 杨军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13-1117,共5页
构建了一种集成制备和收集功能的微流控芯片系统。利用微流控技术将脂质溶液输入微电极阵列中形成脂质膜,在微电极阵列产生的聚焦电场作用下,高效形成一定粒径范围的巨型脂质体,稳定的巨型球形脂质体的最高产率可以达到60%;然后将制备... 构建了一种集成制备和收集功能的微流控芯片系统。利用微流控技术将脂质溶液输入微电极阵列中形成脂质膜,在微电极阵列产生的聚焦电场作用下,高效形成一定粒径范围的巨型脂质体,稳定的巨型球形脂质体的最高产率可以达到60%;然后将制备的脂质体经微通道输送到收集腔室,通过重力作用和微孔滤膜的筛选可得到90%以上,尺寸在10"50#m的稳定巨型球形脂质体。此芯片系统有效地克服了目前巨型脂质体制备方法效率低、脂质体粒径分布广、难筛选和难收集等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脂质体 微流控 制备 收集
下载PDF
数据库安全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儒明 《电脑与电信》 2007年第2期34-36,共3页
数据库系统作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库文件作为信息的聚集体,担负着存储和管理数据信息的任务,其安全性将是信息安全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探讨了数据库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数据库 安全 管理
下载PDF
ITO玻璃芯片上温度分布对成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晓娟 杨忠 +5 位作者 王振宇 胡宁 黄小玲 郑小林 曹毅 杨军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71-1176,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温度对小鼠成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在ITO玻璃芯片上加载电场形成一定的温度分布。在不同温度(38、39、40和41℃)所对应的区域加工相同尺寸的PDMS微型培养腔室用于小鼠成肌细胞的培养。通过对芯片上培养的小鼠成肌细胞连续... 为了研究不同温度对小鼠成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在ITO玻璃芯片上加载电场形成一定的温度分布。在不同温度(38、39、40和41℃)所对应的区域加工相同尺寸的PDMS微型培养腔室用于小鼠成肌细胞的培养。通过对芯片上培养的小鼠成肌细胞连续5 d的热刺激(30 min/d),研究不同温度短期热刺激对成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形态显微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一定的温度刺激对小鼠成肌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其中40℃刺激后的细胞数目增加最明显。在总刺激时间(30 min)相同情况下,短时多次热刺激的效果更理想,细胞增殖指数最高可达38.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O玻璃 成肌细胞 热刺激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下载PDF
高职学校中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初探
20
作者 邓长春 《科教文汇》 2008年第3期38-38,共1页
高职院校的主要教育目的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强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求显得尤为突出。目前,许多学校虽然认识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性,并基本改变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进... 高职院校的主要教育目的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强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求显得尤为突出。目前,许多学校虽然认识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性,并基本改变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从总体来说,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本文针对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方法进行分析,以求共同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计算机 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