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列车运行下综合交通枢纽站房结构振动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正川 冉汶民 +2 位作者 易兵 李小珍 张迅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7-131,共5页
为研究综合交通枢纽在列车荷载下的振动响应规律,以重庆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为工程背景,通过有限元建模,采用频域加载分析方法,计算得到综合交通枢纽站台和站房的振动响应规律,主要结论如下所述。(1)列车以不同速度通过站台4、站台5时,... 为研究综合交通枢纽在列车荷载下的振动响应规律,以重庆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为工程背景,通过有限元建模,采用频域加载分析方法,计算得到综合交通枢纽站台和站房的振动响应规律,主要结论如下所述。(1)列车以不同速度通过站台4、站台5时,站台站房振动加速度响应规律基本一致,速度仅影响站房站台振动响应的大小。(2)站台振动优势频率范围为20~63 Hz,站房振动优势频率为10~60 Hz。列车同时通过轨道4和轨道5时,站台区域,站台3的振动响应最大;站房区域,一楼办公室振动响应最大。(3)站台与站房振动的峰值频率均集中在40 Hz左右,这与轮轨力的峰值频率一致,采用减振措施时应重点关注40 Hz左右的振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枢纽 站台振动 站房振动 频域加载 振动耦合
下载PDF
综合交通枢纽场地土体振动传递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易兵 高慰 +2 位作者 李青良 李小珍 梁林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9年第5期162-166,222,共6页
为研究振动波在场地中的传播规律,以重庆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为工程背景开展现场试验,得到振动波在 土体中的衰减规律,同时为土体有限元计算参数提供了参考依据。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土体不同区域在人工激励 下的振动响应情况略有差异,... 为研究振动波在场地中的传播规律,以重庆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为工程背景开展现场试验,得到振动波在 土体中的衰减规律,同时为土体有限元计算参数提供了参考依据。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土体不同区域在人工激励 下的振动响应情况略有差异,总体而言,土体的振动优势频域集中在16Hz^250Hz频率范围内。(2)在人工激励下,土 体振动在5m^10m范围内衰减较快,加速度衰减在50%以上,在15m范围以后,振动衰减缓慢,衰减量很小。振动在 同一土体的不同区域衰减规律略有差异,但总体规律一致。(3)在人工激励下,土体竖向振动响应普遍大于水平向振动 响应,且水平向不同方向的振动响应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土体振动 振动衰减 综合交通枢纽 现场试验
下载PDF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集约利用现状评价体系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区域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明皓 付远颂 +2 位作者 关平 罗海嘉 邱继勤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5-143,共9页
【目的】由于目前中国缺乏城市地下空间的集约利用评价标准,故尝试建立综合交通枢纽区域地下空间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方法】以重庆市沙坪坝铁路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区为研究区域,以地下空间为评价对象,采用综合加权评价模型对... 【目的】由于目前中国缺乏城市地下空间的集约利用评价标准,故尝试建立综合交通枢纽区域地下空间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方法】以重庆市沙坪坝铁路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区为研究区域,以地下空间为评价对象,采用综合加权评价模型对地下空间集约利用现状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兼顾地表与地下资源的协调整合,从地下空间的利用强度、负荷强度、安全强度和影响强度共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结果】研究区域地下空间集约利用程度的现状总分值为45.42分,现状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属于低等水平,集约利用潜力较大。从分项指标来看,现状利用强度、负荷强度、安全强度和影响强度分别处于低、低、高、中水平。【结论】研究表明该指标体系能客观的评价地下空间的集约利用状况,评价结果既可从总体上给出集约利用程度判断,也可依据分项指标提出有针对性的诊断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枢纽 地下空间 集约利用评价 利用强度 负荷强度 安全强度 影响强度
原文传递
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与城市道路交通衔接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晓华 赵品郎 +2 位作者 邓建国 黄佳 李岸隽 《综合运输》 2019年第6期117-120,126,共5页
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是基于'站城融合'理念打造的新一代综合交通枢纽,其规划建设既要创造高效便捷的集疏运条件,又要避免城市功能吸引产生的大量客流加剧交通拥堵。本文着重从枢纽内部交通场站规模与换乘客流的匹配角度出发,分... 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是基于'站城融合'理念打造的新一代综合交通枢纽,其规划建设既要创造高效便捷的集疏运条件,又要避免城市功能吸引产生的大量客流加剧交通拥堵。本文着重从枢纽内部交通场站规模与换乘客流的匹配角度出发,分析了枢纽内城市道路交通场站的规模,并根据枢纽周边交通环境设计了接送客交通流线,以保证与枢纽配套的集疏运体系高效、便捷、顺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枢纽 交通衔接 流线设计
原文传递
基于出租车轨迹数据的城市热点出行区域挖掘 被引量:24
5
作者 郑林江 赵欣 +3 位作者 蒋朝辉 邓建国 夏冬 刘卫宁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共8页
出租车轨迹是蕴含着居民出行行为的地理时空大数据,从出租车轨迹数据中挖掘居民出行的热点区域和移动模式对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热点区域挖掘方法在面对大规模轨迹数据时存在的伸缩性差、计算效率低等问题,提... 出租车轨迹是蕴含着居民出行行为的地理时空大数据,从出租车轨迹数据中挖掘居民出行的热点区域和移动模式对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热点区域挖掘方法在面对大规模轨迹数据时存在的伸缩性差、计算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网格密度的GScan聚类算法。该算法首先将轨迹空间划分成网格单元,并设定网格单元的密度阈值;然后将轨迹点映射到网格单元,基于密度阈值提取热点网格单元;通过合并可达热点网格单元发现城市的热点区域。以重庆市出租车轨迹载客/卸客点进行实例分析,给出网格单元大小和密度阈值2个参数的设定方法,得到重庆市主城区居民出租车出行热点区域的时空分布,进而分析重庆市居民出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租车轨迹 热点区域 网格密度 时空移动模式挖掘 出行行为
下载PDF
城市地下空间产权建设综述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明皓 杨蒙 +2 位作者 田水松 付远颂 罗海嘉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59-869,共11页
城市地下空间产权建设研究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之一,分析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情况、探究其产权建设显得尤为必要。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地下空间产权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提出未来该方面应该加强产权理论研究,完... 城市地下空间产权建设研究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之一,分析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情况、探究其产权建设显得尤为必要。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地下空间产权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提出未来该方面应该加强产权理论研究,完善产权体系,促进地下空间产权方面法律法规建设,具体包括:(1)地下空间权的性质与权利客体范围的确定等仍然是产权理论需要回答的问题;(2)完善产权体系建设,搞好地下空间产权体系顶层设计是未来的一个研究趋势;(3)促进地下空间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是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可为今后城市地下空间产权建设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权 产权建设 产权束 产权主体
下载PDF
GA-logistic回归参数优化与城市用地动态变化模拟——以成渝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明皓 尚尉 +1 位作者 张奇瑞 韩凤萍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7,共6页
针对常规logistic回归模型的不足,该文构建了GA-logistic回归模型,并以成渝经济带为例模拟了城市用地动态变化,即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拟合获取logistic回归模型的最佳回归系数来优化城市用地动态模型,并与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常规logisti... 针对常规logistic回归模型的不足,该文构建了GA-logistic回归模型,并以成渝经济带为例模拟了城市用地动态变化,即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拟合获取logistic回归模型的最佳回归系数来优化城市用地动态模型,并与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常规logistic回归方法对比。结果显示,基于遗传算法(GA)的logistic回归模拟模型总精度从78.0%提高到85.3%,总kappa从74.5%提高到81.2%,分别提高了7.3%和6.7%。对于数据分布不均衡、数据特征量多元的情况,基于GA-LR的参数优化方法比常规LR方法模拟精度更高,更具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用地动态模拟 自适应遗传算法 LOGISTIC回归 参数优化
下载PDF
综合客运枢纽城市功能开发模式借鉴 被引量:5
8
作者 郑海涛 李田生 +2 位作者 李航 张帆 陈昕梅 《综合运输》 2018年第10期111-117,共7页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中心城市都在大力发展绿色、人文、智能的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综合客运枢纽不再仅仅规划为多种交通方式换乘衔接的枢纽,还需结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充分考虑城市功能的建设,打造为站城一体...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中心城市都在大力发展绿色、人文、智能的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综合客运枢纽不再仅仅规划为多种交通方式换乘衔接的枢纽,还需结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充分考虑城市功能的建设,打造为站城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其中,综合客运枢纽城市功能的开发模式也从传统的商业开发模式和TOD模式,向站城融合发展。总结不同开发模式的特点、优缺点和适应性,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结合重庆市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开发定位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城市功能开发模式,以指导沙坪坝枢纽的改造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客运枢纽 TOD “轨道+物业” 站城融合 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
原文传递
基于时空分析的地图匹配算法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卫宁 汪杰宇 郑林江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266-2269,共4页
针对目前城市浮动车数据量日益庞大,地图匹配算法实时性差、匹配率不高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分析的地图匹配算法。算法在对城市路网建立网格索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空间几何、路网拓扑信息及上下文因素对选取GPS投影点的影响,大... 针对目前城市浮动车数据量日益庞大,地图匹配算法实时性差、匹配率不高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分析的地图匹配算法。算法在对城市路网建立网格索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空间几何、路网拓扑信息及上下文因素对选取GPS投影点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匹配效率和匹配精度。实验结果表明,算法能够满足工程应用中浮动车地图匹配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匹配 路网拓扑 网格索引 时空分析
下载PDF
基于Legion仿真的铁路沙坪坝站出站设施设备规模与布局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彭其渊 李岸隽 +2 位作者 陶思宇 易兵 周大印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0-55,共6页
成渝高速铁路沙坪坝站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核心地带,是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服务于成都和重庆之间公务、商务、旅游及探亲出行。以沙坪坝站出站人流为研究对象,利用Legion行人仿真技术对铁路出站通道2种闸机布设方案进... 成渝高速铁路沙坪坝站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核心地带,是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服务于成都和重庆之间公务、商务、旅游及探亲出行。以沙坪坝站出站人流为研究对象,利用Legion行人仿真技术对铁路出站通道2种闸机布设方案进行比选,结合仿真结果和实际运营特点,提出沙坪坝站出站通道中的设施设备规模、布局及运营中需要重点留意的人流聚集冲突点等建议,为后期沙坪坝站出站通道施工、运营及类似铁路客运站出站通道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gion软件 行人仿真 铁路客运站 出站通道 设施设备
下载PDF
低硬度G3橡胶隔震支座试验研究及其隔震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维 李爱群 +1 位作者 韩凤萍 邓建国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5,共8页
本文对低硬度G3橡胶隔震支座(简称为G3橡胶隔震支座,G3橡胶的剪切模量G近似为0.3MPa)进行水平压剪及竖向压缩试验,研究其水平和竖向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对铅-G3橡胶支座隔震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探索G3橡胶隔震支座对隔震结构... 本文对低硬度G3橡胶隔震支座(简称为G3橡胶隔震支座,G3橡胶的剪切模量G近似为0.3MPa)进行水平压剪及竖向压缩试验,研究其水平和竖向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对铅-G3橡胶支座隔震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探索G3橡胶隔震支座对隔震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G3橡胶隔震支座具有较小的水平及竖向刚度;随着面压的增加,G3橡胶隔震支座的等效水平刚度和竖向刚度逐渐增大。橡胶支座规范(GB 20688-3 2006)的水平刚度和竖向刚度理论值与G3橡胶隔震支座的水平刚度和竖向刚度实测值误差在10%以内。不同地震动作用下,铅-G3橡胶隔震支座对结构基底剪力及层间位移角的隔震效果均优于铅-G4橡胶隔震支座和铅-G6橡胶隔震支座,但其隔震效果提升较少,原因为上述3类橡胶隔震支座的刚度相比于上部结构的刚度都是较小的数值,橡胶隔震支座刚度的些许增减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硬度橡胶 隔震支座 试验研究 隔震效果
下载PDF
爆破地震波穿越边坡软弱夹层时的衰减特征 被引量:13
12
作者 孙金山 刘贵应 +3 位作者 周晓飞 李正川 易兵 叶迪 《工程爆破》 2017年第5期5-8,共4页
为防止含软弱夹层的岩质边坡受爆破地震波的影响发生滑动变形而失稳,形成滑坡灾害,研究了地震波穿越软弱夹层时的衰减特征。建立相似实验模型和动力有限元数值模型,对软弱夹层两侧岩体的振动速度、加速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地震波穿... 为防止含软弱夹层的岩质边坡受爆破地震波的影响发生滑动变形而失稳,形成滑坡灾害,研究了地震波穿越软弱夹层时的衰减特征。建立相似实验模型和动力有限元数值模型,对软弱夹层两侧岩体的振动速度、加速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地震波穿过软弱夹层后其振动速度和加速度显著减弱,软弱夹层与两侧岩体的波阻抗比值越小,地震波振动速度衰减程度越高,若夹层与两侧岩体的波阻抗之比达到1∶10以上时,振动速度可降低80%以上。地震波穿过顺倾软弱夹层时衰减幅度较反倾夹层略大。由于软弱夹层振动幅值发生突变,软弱夹层内产生了附加剪切作用力,可导致软弱夹层的损伤或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软弱夹层 爆破 振动 模型实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间歇性动态剪切作用下泥质夹层剪切流变特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金山 李正川 +1 位作者 刘贵应 易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724-1731,共8页
动力反复扰动作用是驱动岩体渐进失稳的重要影响因素,为研究爆破振动对岩体软弱结构面的影响,进行了动态剪切力间歇性循环作用下泥质软弱夹层的扰动流变试验,对比分析了试样的单纯剪切流变、单纯循环动态剪切和间歇性动态剪切作用下流... 动力反复扰动作用是驱动岩体渐进失稳的重要影响因素,为研究爆破振动对岩体软弱结构面的影响,进行了动态剪切力间歇性循环作用下泥质软弱夹层的扰动流变试验,对比分析了试样的单纯剪切流变、单纯循环动态剪切和间歇性动态剪切作用下流变变形特征。研究表明,软弱夹层试样在流变过程中,受动态剪切力间歇性循环扰动时,若初始剪应力水平和动态循环剪切应力峰值均较低,动力扰动对试样流变过程可能无明显的影响。而若初始剪应力水平较接近其剪切强度时,微弱且长期作用的动力扰动也可以加速其流变变形过程。循环动态剪切间歇性扰动作用下试样最终发生流变破坏时,存在一应力状态门槛值,该值由静态剪应力和动态剪应力峰值之和确定。对于受泥质夹层等流变性软弱结构面控制且受爆破振动长期影响的岩质边坡,应进行瞬态动力稳定性和长期动力稳定性的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 动态剪切 泥质夹层 流变
下载PDF
考虑时空特性的动态权重实时地图匹配算法
14
作者 郑林江 刘旭 易兵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381-2386,共6页
针对当前实时地图匹配算法难以同时保证匹配高准确性和高实时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权重的实时地图匹配改进算法。首先,算法考虑了相邻全球定位系统(GPS)轨迹点在时间、速度和方向上的约束关系,以及道路网拓扑结构,并基于时空特性分... 针对当前实时地图匹配算法难以同时保证匹配高准确性和高实时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权重的实时地图匹配改进算法。首先,算法考虑了相邻全球定位系统(GPS)轨迹点在时间、速度和方向上的约束关系,以及道路网拓扑结构,并基于时空特性分析,建立了距离权重、方位权重、方向权重和连通性权重组成的权重模型;然后,根据GPS轨迹点自身属性信息,建立了动态权重系数模型;最后,根据置信度水平选择最佳匹配路段。用三条总长36 km的重庆城市公交车行驶轨迹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所提算法平均匹配正确率达到97.31%,单个轨迹点匹配平均延迟为17.9 ms。新算法匹配正确率和实时性较高,在Y形路口和平行路段的匹配效果上优于对比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匹配 动态权重 全球定位系统轨迹 时空特性 智能交通系统
下载PDF
基于最佳侧移刚度分布的钢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正川 王星星 +3 位作者 李航 王维 罗海嘉 李爱群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106,118,共7页
以罕遇地震作用下建筑各楼层累积塑性变形倍率相等为目标,基于钢框架结构的最佳侧移刚度分布和最佳截面惯性矩分布,提出多层钢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给出其设计步骤。以7层框架结构为例介绍该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弹塑性时程分析... 以罕遇地震作用下建筑各楼层累积塑性变形倍率相等为目标,基于钢框架结构的最佳侧移刚度分布和最佳截面惯性矩分布,提出多层钢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给出其设计步骤。以7层框架结构为例介绍该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和能量法对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考察本文提出抗震设计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符合最佳侧移刚度分布的多层钢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各楼层累计塑性变形倍率和能量分布较为均匀,具有较传统钢框架结构更优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计 钢框架结构 最佳侧移刚度比 累积塑性变形倍率
下载PDF
基于智能手表的疲劳驾驶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萍茹 黄勇 +3 位作者 廖龙涛 孙棣华 陈希 王正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0-176,共7页
为了提升疲劳驾驶监测的实用性,采用日益普及的智能手表采集驾驶员转向行为数据信息,从中提取了多个有效疲劳特征指标,建立了基于随机森林的疲劳驾驶监测模型。通过在模拟驾驶平台上进行驾驶实验,使用智能手表采集驾驶员的转向行为数据... 为了提升疲劳驾驶监测的实用性,采用日益普及的智能手表采集驾驶员转向行为数据信息,从中提取了多个有效疲劳特征指标,建立了基于随机森林的疲劳驾驶监测模型。通过在模拟驾驶平台上进行驾驶实验,使用智能手表采集驾驶员的转向行为数据,并以10 s的时间窗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完成疲劳驾驶监测模型的训练与验证。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监测方法的综合疲劳检测准确率达到85.27%,能够有效监测疲劳驾驶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驾驶 转向行为 智能手表 随机森林
下载PDF
列车荷载激励下站房结构振动响应频域分析方法 被引量:13
17
作者 冉汶民 李青良 +2 位作者 李小珍 易兵 张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18-224,共7页
为研究高铁站房结构在列车荷载激励下的振动问题,建立站房结构振动响应频域分析模型。以重庆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为工程背景开展建模工作:建立了车辆-轨道耦合模型,轨道-土体有限元模型和站房结构有限元模型。由车辆-轨道模型求解得到动... 为研究高铁站房结构在列车荷载激励下的振动问题,建立站房结构振动响应频域分析模型。以重庆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为工程背景开展建模工作:建立了车辆-轨道耦合模型,轨道-土体有限元模型和站房结构有限元模型。由车辆-轨道模型求解得到动态轮轨力,通过施加动态轮轨力于轨道-土体模型的轨道正线求得站房柱底对应的振动幅值响应,并将此结果作为外荷载施加于站房结构有限元模型,最终求得站房结构的振动响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扣件刚度对站房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列车通过车站时,站房结构一楼办公室的振动响应最大,站房设计时,应重点关注办公室的振动问题;站房振动的主要频段范围为10~60 Hz,其峰值频率集中在40 Hz左右,采用减振措施时应关注40 Hz左右的振动;增加扣件刚度可以有效削减站房6.3~31.5 Hz频率范围内的振动响应,但40~80 Hz频率范围内的振动响应会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房结构 高铁车站 振动 频域模型
下载PDF
基于内存的HBase二级索引设计 被引量:8
18
作者 崔晨 郑林江 +1 位作者 韩凤萍 何牧君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84-1590,共7页
在大数据时代,具有海量数据存储能力的HBase已被广泛应用。HBase只对行键进行了索引优化,对非行键的列未建立索引,这严重影响了复杂条件查询的效率。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基于内存的HBase二级索引方案。该方案对需要查询的列建立了映射到... 在大数据时代,具有海量数据存储能力的HBase已被广泛应用。HBase只对行键进行了索引优化,对非行键的列未建立索引,这严重影响了复杂条件查询的效率。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基于内存的HBase二级索引方案。该方案对需要查询的列建立了映射到行键的索引,并将索引存储在Spark搭建的内存环境中,在查询时先通过索引获取行键,然后利用行键在HBase中快速查找对应的记录。由于列的基数大小和是否涉及范围查询决定了建立索引的类型,故针对三种不同情况构建了不同类型的索引,并利用Spark内存计算、并行化的特点来提高索引的查询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二级索引具有较好的查询性能,查询时间小于基于Solr的二级索引,可以解决HBase中因非行键的列缺乏索引导致查询效率较低的问题,提高基于HBase存储的大数据分析的查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ASE SPARK 二级索引 内存索引 并行化
下载PDF
地震动特性对HDRB基础隔震剪力墙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凤萍 王维 +1 位作者 邓建国 李爱群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42,共7页
研究了近场含脉冲地震动(NFWP地震动),近场不含脉冲地震动(NFWNP地震动)和远场地震动(FF地震动)对HDRB基础隔震剪力墙结构(HBRSW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影响。首先利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研究了HBRSW结构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PSDM);在此基础上,... 研究了近场含脉冲地震动(NFWP地震动),近场不含脉冲地震动(NFWNP地震动)和远场地震动(FF地震动)对HDRB基础隔震剪力墙结构(HBRSW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影响。首先利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研究了HBRSW结构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PSDM);在此基础上,分别绘制了HDRB隔震支座、RC剪力墙及HBRSW结构的易损性曲线;最后,利用抗倒塌储备系数评价了HBRSW结构的抗倒塌性能。研究表明,与峰值加速度PGA相比,谱加速度Sa与HBRSW结构性能参数的相关性较高;在同等强度地震动作用下,FF地震动引起的HBRSW结构损伤概率较大,NFWP引起的结构损伤概率次之,NFWNP地震动引起的结构的损伤概率最小;FF地震动作用下HBRSW结构的抗倒性塌能略差于NFWNP和NFWP地震动作用下HBRSW结构的抗倒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易损性 HDRB隔震支座 混凝土剪力墙 近场含脉冲地震动 远场地震动
下载PDF
基于幂函数的边坡岩体泥质夹层长期强度直剪蠕变试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晓飞 孙金山 +2 位作者 刘贵应 李正川 易兵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11,共6页
岩体泥质软弱结构面的蠕变变形是影响边坡和地下工程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确定其长期强度对岩体工程的长期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边坡岩体中的泥质夹层,采用直剪蠕变仪对其进行直剪蠕变试验,借助幂函数对泥质夹层剪切蠕变变形随时... 岩体泥质软弱结构面的蠕变变形是影响边坡和地下工程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确定其长期强度对岩体工程的长期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边坡岩体中的泥质夹层,采用直剪蠕变仪对其进行直剪蠕变试验,借助幂函数对泥质夹层剪切蠕变变形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拟合,提出了通过幂级次获取边坡岩体泥质夹层长期强度的方法,并与传统等时曲线法获取的长期强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边坡岩体泥质夹层的长期强度显著低于其快剪强度,且约为抗剪强度的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岩体 泥质夹层 幂函数 长期强度 直剪蠕变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