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案例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传忠 黎兰英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6期72-75,共4页
文章首先阐述了案例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应用的意义,然后论述了案例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应用的流程,最后对案例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 案例教学法 政治性
下载PDF
课程思政在高职学生价值观构建中的实践探索——基于马克思主义价值层次论视角
2
作者 黄燕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2年第6期74-77,共4页
马克思主义价值层次理论从“现实的个人”出发,以经济价值为基础,同时延伸出政治价值、文学艺术价值、美学价值、道德价值等一系列精神层析的价值追求,这为课程思政的价值考量提供了理论参考,以此为基础,笔者结合大学生的价值困境与价... 马克思主义价值层次理论从“现实的个人”出发,以经济价值为基础,同时延伸出政治价值、文学艺术价值、美学价值、道德价值等一系列精神层析的价值追求,这为课程思政的价值考量提供了理论参考,以此为基础,笔者结合大学生的价值困境与价值构建目标,对课程思政价值构建进行了具体的实践探索,从价值追求的构建到价值追求过程的实现,从学生具体到教师具体,提出了一系列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价值 马克思主义价值层次论
下载PDF
高校师生共建党支部的研究与实践——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杨连顺 裴淑娥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73-76,共4页
高校师生共建党支部是不断探索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载体的有益尝试,有利于激发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活力,有利于完善师生间的信息沟通机制,有利于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分析推行师生共建党支部的运行效果,指出共建党支部的目标和... 高校师生共建党支部是不断探索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载体的有益尝试,有利于激发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活力,有利于完善师生间的信息沟通机制,有利于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分析推行师生共建党支部的运行效果,指出共建党支部的目标和实际效用有待深入,组织生活形式单调问题有待解决。要加强师生共建党支部的组织领导,完善师生共建党支部的制度建设,发挥师生共建党支部的双主体作用,强化共建党支部学生党员实习的管理,搭建师生共建党支部的网络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师生 共建党支部 路径
原文传递
高职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提升路径探析——基于重庆市15所高职院校的调查研究
4
作者 刘红禄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2-66,共5页
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还存在较高的职业认同感与较低的职业地位满足感并存,较高的科研需求与较低的主动科研意识、较低的科研水平并存,较多的培训与较少的高水平、契合发展需要的培训并存,相对较多的工作量与相对较低的薪... 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还存在较高的职业认同感与较低的职业地位满足感并存,较高的科研需求与较低的主动科研意识、较低的科研水平并存,较多的培训与较少的高水平、契合发展需要的培训并存,相对较多的工作量与相对较低的薪资待遇并存的矛盾。需要从提升青年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满意感;加强学科建设,提高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业务能力;优化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培训制度;健全考核激励制度,提高待遇等方面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现高职院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健康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青年思政课教师 队伍建设 问题与提升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价值、现状与策略
5
作者 喻永均 杨静 《大学(思政教研)》 2024年第4期11-14,共4页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实践教学基地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践路径。“大思政课”视域下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能够整合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充分发...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实践教学基地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践路径。“大思政课”视域下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能够整合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地域文化育人功能。与此同时,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重视程度、创新形式和互联网融入等方面还存在着突出弊病,摆脱现实困境,实现“大思政课”视域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良序发展,需要从搭建网络同城联盟、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增强教师主动意识、加强多主体协同联动等方面进行路径创新,着力构建契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目标的实践教学基地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育人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径探析——以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杨炳楠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57-60,共4页
中华文明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道德观念,更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将民族意识植入大学生内心,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观念,有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教育路径还存在对中华... 中华文明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道德观念,更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将民族意识植入大学生内心,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观念,有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教育路径还存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传统文化程度不足的问题。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将思政课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加强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强化网络媒体中传统文化的融入以及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五个方面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思政教育 实践路径
原文传递
新时代劳动精神融入时代新人培养的三重逻辑
7
作者 曹楠 马璨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8-123,共6页
劳动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特征,也是新时代劳动者诠释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将新时代劳动精神融入高校时代新人的培养中需要把握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深入探析其逻辑构架。文章从现实... 劳动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特征,也是新时代劳动者诠释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将新时代劳动精神融入高校时代新人的培养中需要把握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深入探析其逻辑构架。文章从现实逻辑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基本问题;从价值逻辑回应了价值目标、价值导向、价值旨归和价值追求的根本问题;从实践逻辑回答了“如何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重要问题,三者共同构成了劳动精神融入高校时代新人培养的完整链条,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激发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精神 时代新人 理论逻辑 价值逻辑 实践逻辑
下载PDF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路径研究
8
作者 左智谋 杨飏 黎林艳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4-37,共4页
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培养管理,既是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一环,又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立足于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实际,研究现阶段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把握顶岗实习学生的特点,探索创新... 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培养管理,既是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一环,又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立足于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实际,研究现阶段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把握顶岗实习学生的特点,探索创新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规范化管理的新路径,为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提供参考,助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岗实习 学生党员 教育管理
下载PDF
基于元人种志的高校思政课学理性评价指标构建研究
9
作者 毛隆凤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28-38,共11页
学理性是思政课的学科根基和立足之本,实现学理性是思政课教学的本质性要求之一。采用元人种志的研究方法,对34篇有关思政课学理性研究的原始文献加以集成分析,通过识别集成主题和界定集成主题内涵、原始文献的学理性因素析出、研究转... 学理性是思政课的学科根基和立足之本,实现学理性是思政课教学的本质性要求之一。采用元人种志的研究方法,对34篇有关思政课学理性研究的原始文献加以集成分析,通过识别集成主题和界定集成主题内涵、原始文献的学理性因素析出、研究转译、展示集成成果等研究程序,旨在准确理解和把握思政课学理性内涵基础上,构建思政课学理性的评价指标。结果显示,思政课学理性评价指标大致可分为“特质性指标”和“方法性指标”两类,前者包含“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逻辑性”“深刻性”“说服力”6项具体指标,后者包含“释疑性”“推导性”“勘误性”“对话性”“贯通性”5项具体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人种志 高校思政课 学理性 评价指标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根本遵循与实践理路
10
作者 胡晓燕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42-45,68,共5页
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成了今后一段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更成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点工作。“五个牢牢把握”是对党的二十大精神丰富内涵的集中概括。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需要以“五个牢牢把握”为根本遵循... 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成了今后一段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更成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点工作。“五个牢牢把握”是对党的二十大精神丰富内涵的集中概括。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需要以“五个牢牢把握”为根本遵循,以“三融”增强融入的针对性,以“三理”提升融入的学理性,以“三化”强化融入的实践性,全面系统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高职院校 思政课 “五个牢牢把握” 融入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生成逻辑、历史演进及品格特质
11
作者 杨静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8-42,共5页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伟大奋斗史和伟大精神史的有机统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用生命和热血建构了一个个精神坐标,铸就起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伟大奋斗史和伟大精神史的有机统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用生命和热血建构了一个个精神坐标,铸就起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历史分期,内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想信念、以爱国主义为内核的鲜明底色等精神要义。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激发行动自觉,将伟大精神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生成逻辑 历史演进 品格特质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历史演进及其基本经验
12
作者 杨静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既是一部伟大光荣的斗争史,又是一部昂扬着伟大斗争精神的发展史。斗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相伴而生,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先后经历了孕育形成、曲折前进、恢复发展和守...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既是一部伟大光荣的斗争史,又是一部昂扬着伟大斗争精神的发展史。斗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相伴而生,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先后经历了孕育形成、曲折前进、恢复发展和守正创新四个重要阶段,内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和攻坚克难的精神。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重要法宝,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从明确斗争方向、站稳斗争立场、注重斗争策略和增强斗争本领等维度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向着既定目标勇毅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斗争精神 历史演进 基本经验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大学生校外兼职劳动权益受损成因及预防策略研究
13
作者 宋晨辉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0-53,67,共5页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影响着大学生从事校外兼职的现状,面对大学生兼职过程中权益无法保障的情况,从立法层面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确保大学生兼职维权有法可依;从执法层面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和处罚,消除大学生兼职陷阱;从司法层面简化...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影响着大学生从事校外兼职的现状,面对大学生兼职过程中权益无法保障的情况,从立法层面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确保大学生兼职维权有法可依;从执法层面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和处罚,消除大学生兼职陷阱;从司法层面简化诉讼成本和流程,提高大学生维权效率;从社会层面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提高其规避风险的能力,能够有效地保障大学生兼职的合法权益,为全社会的有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大学生 校外兼职 劳动权益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要义与价值意蕴研究
14
作者 胡晓燕 胡可娜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1-24,共4页
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造,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崭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基本遵循、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基石、以“五大文明”协调发展为主体架构、以党和人民协同并进为动力机制、以全人类共... 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造,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崭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基本遵循、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基石、以“五大文明”协调发展为主体架构、以党和人民协同并进为动力机制、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价值追求的新的文明形态,不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厚积了文明底蕴,还实现了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多维超越,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也为解决全球治理难题提供了思维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五大文明” 全人类共同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大学生生命教育融入思政教学的时代价值、现实挑战及对策建议
15
作者 宋晨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5期0024-0027,共4页
生命教育融入思政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激发大学生对生命的理性认识,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更是唤醒其生命意识,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政教学的最前沿和主阵地,加强生命教育融入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对于引领大学生树立积极... 生命教育融入思政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激发大学生对生命的理性认识,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更是唤醒其生命意识,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政教学的最前沿和主阵地,加强生命教育融入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对于引领大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观和培育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具有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明确自己一生应担当的历史重任,确立人生的奋斗方向并为之持续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生命教育 思政教学
下载PDF
数字媒体时代建党精神传播策略探析
16
作者 曹楠 《黑龙江史志》 2024年第2期25-27,共3页
技术快速发展助推数字时代媒体融合的发展步伐,伟大建党精神利用数字技术发展的大好契机,打造全方面、多层次、立体化的传播局面。精神记忆、精神形态、精神资源共同构成建党精神的传播形态。打造典型建党精神故事人物,强化建党精神传播... 技术快速发展助推数字时代媒体融合的发展步伐,伟大建党精神利用数字技术发展的大好契机,打造全方面、多层次、立体化的传播局面。精神记忆、精神形态、精神资源共同构成建党精神的传播形态。打造典型建党精神故事人物,强化建党精神传播力;构建建党精神传播矩阵,丰富建党精神传播样态;加强建党精神沉浸体验,创建建党精神研学基地,提升建党精神传播效果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体 伟大建党精神 传播矩阵
下载PDF
生命健康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7
作者 宋晨辉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1-64,82,共5页
生命健康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关键不仅是对生命的理性认识,更是对生命意识的唤醒。当今大学生由于身处多元文化的社会,且整体年龄偏小,思想不够成熟,社会经验较少,容易受到负面影响。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最前沿和主阵地... 生命健康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关键不仅是对生命的理性认识,更是对生命意识的唤醒。当今大学生由于身处多元文化的社会,且整体年龄偏小,思想不够成熟,社会经验较少,容易受到负面影响。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最前沿和主阵地,加强生命健康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能够引领大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观与良好心理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健康教育 思政教育 大学生
下载PDF
高职思政课“五化”实践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
18
作者 黎兰英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基于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信息化程度不高、参与度不广、实效性不好、活力不足、协同机制不畅的现实难题,以立德树人为目的,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构建“五化”实践育人模式:推进实践育人“网络化”,提高实践教学的参与度;推进实践育人... 基于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信息化程度不高、参与度不广、实效性不好、活力不足、协同机制不畅的现实难题,以立德树人为目的,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构建“五化”实践育人模式:推进实践育人“网络化”,提高实践教学的参与度;推进实践育人“阵地化”“艺术化”“生活化”,增强实践教学的有效度与活力;推进实践育人“协同化”,提升实践教学的协同度。“五化”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在理念、内容、方法、模式与空间上实现从“网络化”“阵地化”到“艺术化”“生活化”“协同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实践教学创新,激活了思政教育“一池春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思政课 实践育人模式
下载PDF
思政教育视阈下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其实践路径
19
作者 宋晨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4期0175-0178,共4页
法治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改造内心世界,培养其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意识;也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塑造新的行为模式。各地高校应结合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际工作需要,重构法治教育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内容;充分凭借本校的教学经验优势,并结... 法治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改造内心世界,培养其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意识;也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塑造新的行为模式。各地高校应结合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际工作需要,重构法治教育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内容;充分凭借本校的教学经验优势,并结合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教育资源,探索创新推进法治教育的工作路径,引导大学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大学生 法治教育
下载PDF
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课堂变革的理念、形态与路径 被引量:51
20
作者 张媛艺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33,共7页
落实1+X证书制度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透析1+X证书制度对职业教育课堂的要求后发现,1+X证书制度下的课堂是以技能习得为核心任务的学习发生场,多空间交互的学习"混合场",灵活、个性的自适应学习场,能推动职业教育... 落实1+X证书制度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透析1+X证书制度对职业教育课堂的要求后发现,1+X证书制度下的课堂是以技能习得为核心任务的学习发生场,多空间交互的学习"混合场",灵活、个性的自适应学习场,能推动职业教育课堂从分裂形态转向整合形态,实现课堂从整齐划一转向多元开放。要实现这种形态的变革,需要以理论为先导,围绕1+X证书制度下的课堂形态重新理解职业教育课堂;以研究为引领,通过研究洞悉1+X证书制度对课堂的系统变化;以教师为优先培养对象,通过洞悉1+X证书制度对课堂的需求,为教师提供系统的发展支持。同时,配合机制支持,构建支持1+X证书制度下的课堂变革整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技能证书 职业教育 1+X证书制度 课堂变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