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的行政组织冲突解析——以重庆湖广会馆历史街区拆除事件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和平 吴骞 肖洪未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7-44,共8页
在我国,政府主导是历史街区保护中的常见模式。由于参与的行政主体多,且行政职能、责权的不同,行政组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冲突现象。文章基于对湖广会馆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过程的分析,展现出历史街区保护过程中的多方利益博弈,并从中剥离... 在我国,政府主导是历史街区保护中的常见模式。由于参与的行政主体多,且行政职能、责权的不同,行政组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冲突现象。文章基于对湖广会馆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过程的分析,展现出历史街区保护过程中的多方利益博弈,并从中剥离出规划主管部门、地方政府、文保部门在保护区划、建筑分类保护方式等方面发生的冲突,揭示其实质是对物质空间规模的争夺与权力强度的利益博弈,而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法源缺陷、行政重叠和价值分异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保护失败 行政冲突 组织冲突
下载PDF
城市非正规性及其规划治理的中外研究比较评述 被引量:12
2
作者 徐苗 陈瑞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28,共10页
虽然城市非正规性现象在我国城市中的重要地位已获得认可,却并未充分获得城市研究领域的相应关注,也未能在规划治理的实践上提出相应的措施。以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历程为基础的当代主流城市理论与城市规划理论难以解释和解决包括我国在内... 虽然城市非正规性现象在我国城市中的重要地位已获得认可,却并未充分获得城市研究领域的相应关注,也未能在规划治理的实践上提出相应的措施。以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历程为基础的当代主流城市理论与城市规划理论难以解释和解决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现象与问题。因此,鉴于我国在城市非正规性的规划治理上所面临的实践与理论的双重盲区与困境,文章基于Cite Space等量化分析软件对中外研究成果展开系统回顾与比较评述,一方面力图从研究的角度呈现已有与潜在的研究方向、热点问题、研究视角与方法路径;另一方面,从当下中国城市实践的需求出发对比与总结国内外城市非正规性规划治理的相关经验。城市规划应对城市非正规性的着力点应当转向非正规经济视角,而对非正规经济的基础空间数据的挖掘与掌握是展开深入研究和政策制定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非正规性 规划治理 非正规空间 非正规经济与就业
下载PDF
山地城市社区儿童活动行为与空间关联性研究——以重庆渝中区上大田湾社区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黄瓴 尹雪梅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7-98,120,共13页
选取典型实证案例,基于真实的在地性观察,采用叠加分析与行为场景分析方法,从社区整体与典型节点两个层面,深入探析山地城市老旧社区儿童户外活动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因地制宜地提出适宜山地城市老旧社区儿童友好的更新思路。研究发现... 选取典型实证案例,基于真实的在地性观察,采用叠加分析与行为场景分析方法,从社区整体与典型节点两个层面,深入探析山地城市老旧社区儿童户外活动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因地制宜地提出适宜山地城市老旧社区儿童友好的更新思路。研究发现,山地城市老旧社区儿童户外活动行为与空间环境存在相互适应的强关联性,即空间有限但充满趣味、设施不足却留有弹性的原生空间,给与儿童更多自我创造与发现的可能性。由此,本文提出对山地城市老旧社区儿童友好的新认知——"有限的友好";进而从三个方面提出在地性的儿童友好更新思路:更新原则上,强刚性、补软件、促弹性;更新方式上,轻介入、轻规则、重差异;更新理念上,半规划、伴设计、伴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友好 山地城市 老旧社区更新 户外活动行为与空间关联性 半规划
下载PDF
凤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简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稳亮 王卓 周飞 《建筑与文化》 2015年第8期50-55,共6页
1.规划背景凤翔县位于关中西部、宝鸡市域东北部,1991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省政府首批命名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部命名的全国文化先进县,也是我国民间艺术之乡、木版年画之乡和泥塑之乡。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名城保护规划 关中西部 人民政府 民间艺术 凤翔县 东北部 陕西省
下载PDF
基于感知可达性的山地社区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以贵阳市未来方舟生态城公园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谭文勇 夏琴 《园林》 2021年第2期65-72,共8页
社区公园的可达性是保障居民平等便利地亲近自然空间的关键。在山地城市中,地形限制使其在客观距离的可达性方面存在局限。基于此,文章引入感知可达性概念,将可达性的定义从物理维度拓展到心理感知维度,通过既有研究梳理,厘清距离感知... 社区公园的可达性是保障居民平等便利地亲近自然空间的关键。在山地城市中,地形限制使其在客观距离的可达性方面存在局限。基于此,文章引入感知可达性概念,将可达性的定义从物理维度拓展到心理感知维度,通过既有研究梳理,厘清距离感知、目标感知、环境感知和个人差异4类感知可达性要素;结合山地社区公园的特殊性,提出感知可达性的提升策略及其对山地社区公园的规划指引,最后以未来方舟生态城社区公园体系规划为例,通过整体布局的视线通廊缩短对距离的感知、全而不同的公园体系设计增强对目标的感知、安全有趣的步行路径设计优化对环境的感知、差异化的服务供给满足不同人群的感知需求。从感知可达性的角度出发为山地社区公园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社区公园 感知可达性 影响因素 提升策略
下载PDF
数字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新空间认知与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胡晓艳 赵珂 +1 位作者 夏清清 王杰楠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52-57,共6页
数字化的国土空间规划,以大数据浪潮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转型的基本逻辑,以全域、全要素的高质量发展为规划的核心目标。从土地覆盖到科学透明、合理有效的土地占用,需要对其全要素、多属性进行深刻理解,对全域关键资源进行合... 数字化的国土空间规划,以大数据浪潮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转型的基本逻辑,以全域、全要素的高质量发展为规划的核心目标。从土地覆盖到科学透明、合理有效的土地占用,需要对其全要素、多属性进行深刻理解,对全域关键资源进行合理的战略布局,积极探索更加透彻认知与分析空间本身、多维属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新方法。基于此,文章在明晰数字国土空间新内涵的基础上,探讨数字化技术赋予地理空间认知与分析的新可能,提出能有效回应大数据时代、发挥数字化优势的“网络化认知新逻辑+智能化分析新方法”,提升对“地尽其用、高质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国土空间规划 大数据 高质量发展 网络化认知 智能化分析
下载PDF
重大生态基础设施的跨区域协同治理
7
作者 黄欣 闫水玉 颜文涛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7-123,共7页
重大生态基础设施对区域、国家乃至全球范围的生态安全有重要支撑作用。从空间治理视角,梳理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协同治理的概念范畴、作用意义、发展历程,回顾了中国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治理的4个发展阶段,剖析目前面临的主要挑... 重大生态基础设施对区域、国家乃至全球范围的生态安全有重要支撑作用。从空间治理视角,梳理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协同治理的概念范畴、作用意义、发展历程,回顾了中国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治理的4个发展阶段,剖析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从治理逻辑、治理结构和实施路径3个方面,构建了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协同治理的分析框架。从功能协同、社会协作、管理协调3个维度,构建了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协同治理的实践框架。从国家层级、城市群层级和都市圈层级3个层级,探讨了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协同治理的主要目标、定位和策略方向。最后,从优化制度环境、建立社会基础和提升治理时效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协同治理的实施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重大生态基础设施 跨区域协同治理 国土空间治理 国土空间规划 供需视角
下载PDF
居住小区模式起源、成型与本土化历程的回顾与探讨
8
作者 谭文勇 周鼎 《中国名城》 2023年第7期56-65,共10页
过往居住小区模式研究相对淡化了其原始发展过程,或侧重于对市场化时代的批判。引入历史分析视角,将这一经典规划模式放置于历史文本与社会环境中,完整梳理了居住小区模式从“苏联的路”走向我国“自己的路”的脉络,认为苏联的居住小区... 过往居住小区模式研究相对淡化了其原始发展过程,或侧重于对市场化时代的批判。引入历史分析视角,将这一经典规划模式放置于历史文本与社会环境中,完整梳理了居住小区模式从“苏联的路”走向我国“自己的路”的脉络,认为苏联的居住小区起源于“工人街坊”,而后经历了“扩大街坊、居住小区实验、居住小区成型”3个阶段,而我国则在住区范式转移后经历了居住小区“理论引入、规划实践、模式总结”3个阶段的本土化过程。从时代背景、空间模式与规划实践3个维度解读居住小区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其得以本土化的深层次原因,以期为我国新时代住区建设贡献历史与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小区 居住区规划 住区模式 起源 本土化
下载PDF
丽江古城适应水文环境的生态智慧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杨会会 闫水玉 任天漫 《风景园林》 2014年第6期54-58,共5页
通过对中国典型山地水城和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相关历史文献、历史地图的整理,以及对丽江古城的土地利用、建筑群落、景观环境等实地调查获得相关城市空间和水系图纸的分析上,分别从古城选址、规划、空间格局和视觉美、防洪技术等方面... 通过对中国典型山地水城和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相关历史文献、历史地图的整理,以及对丽江古城的土地利用、建筑群落、景观环境等实地调查获得相关城市空间和水系图纸的分析上,分别从古城选址、规划、空间格局和视觉美、防洪技术等方面探索了丽江古城建设与水文环境的关系。丽江古城"逐水而居"选址和"理水而兴"规划,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形态和场所;景观元素与聚落的特定场景联系在一起,形成"水城相融"的视觉美;护水、循环用水、防洪等与自然相适应的水利技术贯彻城市基础工程。这些蕴含了丰富的城市形态适应水文环境的生态智慧,表现在城市选址充分利用了水系资源,城市与水系实现了空间布局、功能过程的协同发展、城市工程方面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发挥水文环境的长处,规避短处。值得当今城市规划建设所关注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古城 选址布局 空间格局 水文适应性 生态智慧
下载PDF
基于ESs的城市绿地健康影响研究:服务功能、内涵及机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春 谭少华 董明娟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37,共6页
城市绿地不仅具有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生态服务功能,更对居民健康和福祉提供诸多物质和非物质服务。通过梳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对健康影响的服务功能,提出城市绿地ESs健康影响内涵,基于服务量-暴露水平-接触体验-效益的现实理论路径... 城市绿地不仅具有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生态服务功能,更对居民健康和福祉提供诸多物质和非物质服务。通过梳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对健康影响的服务功能,提出城市绿地ESs健康影响内涵,基于服务量-暴露水平-接触体验-效益的现实理论路径提出城市绿地ESs之于健康影响的机制解析框架与分析模型,以期为推动城市绿地ESs的健康影响研究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 ESS 健康影响 机制
下载PDF
中国现代街区式住区的兴起、发展与思考 被引量:6
11
作者 谭文勇 唐智莉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25,共9页
响应推广街区式住区的新动向,本文首先从时间线索上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街区式住区的发展变迁过程,认为其经历了苏联影响下的短暂实践、居住小区批判中的艰难发展、居住小区挤压下的异化实践、市场经济下的曲折恢复四个过程,... 响应推广街区式住区的新动向,本文首先从时间线索上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街区式住区的发展变迁过程,认为其经历了苏联影响下的短暂实践、居住小区批判中的艰难发展、居住小区挤压下的异化实践、市场经济下的曲折恢复四个过程,并总结为一次波折与两次回归的演变轨迹。然后从住区的空间属性、居民的居住习惯和居住需求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新时代的住区建设应注重住区与城市关系的平衡性,强调住区的文化性,维护住区的多样性,汲取国内外住区中有价值、有意义的精华,以发展出一套有中国特色的街区式住区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区式住区 规划设计思想 回归 变迁
下载PDF
城市非正规发展与治理 被引量:15
12
作者 叶裕民 徐苗 +6 位作者 田莉 高琳 刘巍 陈宇琳 汪坚强 王世福 尹稚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4-49,共6页
叶裕民(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学会城乡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本学术对话主席):由传统城市化道路所决定,我国发达大城市边缘区普遍存在着"城中村环","城中村环"中存在... 叶裕民(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学会城乡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本学术对话主席):由传统城市化道路所决定,我国发达大城市边缘区普遍存在着"城中村环","城中村环"中存在有大规模的非正规住房是我国非正规空间的主体形态,并以此支撑了大量的非正规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各类城中村更新模式均具有“排斥性”更新特征,新市民在一轮轮城中村更新中不断向远郊区迁移,导致新的城中村不断诞生,城中村更新无解,新市民长期居无定所,市民化难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新模式 城市化道路 大城市边缘区 主体形态 非正规经济 城中村 排斥性 市民化
下载PDF
基于时空路径的城市绿地享用公平性研究——以成都市新、旧城区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凌菲 徐煜辉 +1 位作者 谭少华 喻冰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7-112,共6页
从时空间行为视角切入,采用居民活动日志搜集成都市新、旧城区的绿地使用者时空路径数据集,辨识不同时间预算人群的潜在可用绿地分布及人群特征,并通过构建绿地时空享用量模型,从时空制约角度对成都市新、旧城区的绿地享用公平性展开分... 从时空间行为视角切入,采用居民活动日志搜集成都市新、旧城区的绿地使用者时空路径数据集,辨识不同时间预算人群的潜在可用绿地分布及人群特征,并通过构建绿地时空享用量模型,从时空制约角度对成都市新、旧城区的绿地享用公平性展开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成都市新、旧城区的绿地享用格局在辐射范围、享用强度和人群绿地享用时间预算方面具有时空间分异特征;2)日常出行链中固定性活动占比会对人群绿地享用时间预算产生影响;3)随个体时间预算不断被固定性活动所挤占,长距离通勤加班族、担负接送小孩上学的上班族等时间短缺型群体的绿地享用机会被深度制约,日益成为潜在的绿地享用弱势群体,在时间短缺型群体的潜在活动路径范围内增加绿地供给,有利于提高此类人群享用绿地的机会,从而提高片区的整体绿地享用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地享用公平 时空路径 时空制约 时间短缺型人群
下载PDF
基于韧性理念的社区空间环境更新策略探索--以北京市东铁营社区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白晓丹 谭少华 杨春 《住区》 2021年第4期20-26,共7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老旧社区面临物质环境老化、居住品质下降和韧性不足等更新问题,“韧性”理念成为社区更新提升自身适应力和韧性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基于灾害全周期对社区韧性的需求,从全周期设施兼备、多方位空间弹性和网格...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老旧社区面临物质环境老化、居住品质下降和韧性不足等更新问题,“韧性”理念成为社区更新提升自身适应力和韧性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基于灾害全周期对社区韧性的需求,从全周期设施兼备、多方位空间弹性和网格化人本服务3个层面提出韧性社区应对灾害的特征表现。以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社区更新为例,基于社区现状韧性问题,从设施韧性、空间韧性和服务韧性3个方面提出韧性社区的更新策略,促进社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区 韧性理念 韧性社区 空间环境 社区更新
下载PDF
场景·人物·精神——文化景观视角下香格里拉传统村落保护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李天依 翟辉 胡康榆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2,共6页
传统村落是重要的文化遗产,香格里拉地区因其千姿百态、民族各异的传统村落而成为村落文化景观富集区,但目前的规划重物质而轻文化。总结传统村落的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村落文化景观的内涵,论述“场景人物精神”三者的辩证关系,提出从... 传统村落是重要的文化遗产,香格里拉地区因其千姿百态、民族各异的传统村落而成为村落文化景观富集区,但目前的规划重物质而轻文化。总结传统村落的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村落文化景观的内涵,论述“场景人物精神”三者的辩证关系,提出从文化景观视角进行传统村落的整体性保护研究。以小街子村为例,说明场景、人物、精神这3个要素在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系统中的协同作用和统一关系,得出以下结论:避免仅关注村落“场景”而忽视“人物”和“精神信仰”,注重文化景观系统及节点要素的梳理和维护,保护历史文化要素空间,审视“外力”,守住场所精神,建构出“文化-空间-时间”的村落文化景观多维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村落文化景观 “场景人物精神” 传统村落 香格里拉 藏族
下载PDF
包容性视角下老旧社区非正规集市的环境治理问题——以成都市曹家巷社区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赟 徐苗 《住区》 2022年第5期14-26,共13页
非正规集市的存在源远流长,在今天也依然融入到许多城市老旧社区的日常生活中。老旧社区在对这部分空间进行环境更新改造与治理的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地方的生活需求和非正规经济良性发展,以促进社会公平。本文探讨了非正规集市的起源与... 非正规集市的存在源远流长,在今天也依然融入到许多城市老旧社区的日常生活中。老旧社区在对这部分空间进行环境更新改造与治理的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地方的生活需求和非正规经济良性发展,以促进社会公平。本文探讨了非正规集市的起源与发展,分析了老旧社区非正规集市的环境问题与治理困境,并以成都市曹家巷社区为例,从空间治理层面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非正规集市的包容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社区 非正规集市 建成环境治理 包容性发展
下载PDF
基于景观“叙事语法”与“层积机制”的城市更新视角下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方法研究——以沈阳清福陵为例
17
作者 刘旭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1年第1期0047-0050,共4页
在当前国家提倡“城市设计”、“城市双修”的大背景下,文化遗产保护更应该注重城市环境的整体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应当考虑保护其背景环境的完整性,实现城市更新与遗产保护双赢的局面。本文以清福陵为例,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历史... 在当前国家提倡“城市设计”、“城市双修”的大背景下,文化遗产保护更应该注重城市环境的整体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应当考虑保护其背景环境的完整性,实现城市更新与遗产保护双赢的局面。本文以清福陵为例,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历史性城市景观的建议》中"价值关联"与"历史层积"的理论视角出发,将文化遗产的景观对象视为承载文化发展演进过程内在价值信息的"文本"进行解析:提炼出遗产中建构筑物、人群活动、环境绿化、场所空间等景观叙事的要素语汇以及分别作为"叙事文本"篇、段、句、词的格局、簇群、街巷、地标景观;在此基础上,结合清福陵实际情况,进一步对上述"景观文本"关联、组织的"语法结构"及其演进各阶段中延续、调适、更替、融承的层积机制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内化入其自身发展更新的演进过程之中。并结合城市更新视角做出了笔者关于清福陵保护方式的一些思考,在当今新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的大背景下,做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层积机制 叙事语法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 沈阳清福陵
下载PDF
城市遗产保护公私权冲突的规划应对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和平 吴骞 章征涛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3-89,共7页
目前,在城市遗产保护中,公私权冲突频发。公私权冲突可分为权利限制冲突与财产征收冲突。这种冲突由产权构成的私权优势与分化、公权设定的制度强势与垄断、私有权利的保障与估价缺陷所致。从权利视角看,城市遗产保护规划是以维护城市... 目前,在城市遗产保护中,公私权冲突频发。公私权冲突可分为权利限制冲突与财产征收冲突。这种冲突由产权构成的私权优势与分化、公权设定的制度强势与垄断、私有权利的保障与估价缺陷所致。从权利视角看,城市遗产保护规划是以维护城市精神文明遗存的公共利益为目的而对历史遗产进行空间保护与多样产权重设的行动。但现实中,城市遗产保护规划在调研与设计阶段均体现出重文轻权的趋向。鉴于此,提出了城市遗产公私权的分类重设、限制私权及合理征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遗产 公私权冲突 规划应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