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村记 农村的困境与介入新农村建设的方式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宇振 覃琳 张沂川 《时代建筑》 2015年第3期55-61,共7页
文章根据对四川D县陈村和东村的回访调研,论述远郊、近郊地理区位不同的两个村庄在规划建设实施中的问题,讨论规划师、建筑师介入农村建设的方法,探讨目前农村的困境与新农村建设的三个基本问题。文章认为,要解决农村问题,就必须将农村... 文章根据对四川D县陈村和东村的回访调研,论述远郊、近郊地理区位不同的两个村庄在规划建设实施中的问题,讨论规划师、建筑师介入农村建设的方法,探讨目前农村的困境与新农村建设的三个基本问题。文章认为,要解决农村问题,就必须将农村纳入到资本积累的一元架构中,而不能只把城市作为资本积累的空间,农村仅作为计划性的、被分配的空间;在物质空间生产方面,对待"远郊型"和"近郊型"两种典型的农村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资本积累 新农村居民点 “远 郊型”和“近郊型”农村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中的空间生产:空间间性、个体实践与资本积累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宇振 《建筑师》 2014年第4期39-47,共9页
新型城镇化不是全新的转变。作为国家政策的"新型城镇化"是对盘根错节、错综复杂和层出不穷的各种新、旧问题和潜在危机的必然和一揽子的回应。新型城镇化必须通过包括对"国际-国内"、"中央-地方"、"... 新型城镇化不是全新的转变。作为国家政策的"新型城镇化"是对盘根错节、错综复杂和层出不穷的各种新、旧问题和潜在危机的必然和一揽子的回应。新型城镇化必须通过包括对"国际-国内"、"中央-地方"、"城市-乡村""公-私"等空间间性的调整、通过对个人实践的控制回应资本积累的危机及其带来的公平、正义、环境困境、日常生活状态等一系列问题。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包括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在内的物质空间实践将生存在推进社会极化与抵抗社会极化的共同构成的尖锐矛盾之中,是各种矛盾冲突及其应对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空间生产 空间间性 资本积累
下载PDF
“空间疗法” 经济危机的空间转移、扩散与新型城镇化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宇振 《时代建筑》 2013年第6期35-41,共7页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是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日趋紧密互动的结果,新型城镇化的实践是中国经济与社会问题在新时期的表征,是经济危机的空间转移、扩散,也是新的发展机遇,更是危机的"空间疗法"。文章首先在资本生产与再生产基本逻辑...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是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日趋紧密互动的结果,新型城镇化的实践是中国经济与社会问题在新时期的表征,是经济危机的空间转移、扩散,也是新的发展机遇,更是危机的"空间疗法"。文章首先在资本生产与再生产基本逻辑阐述的基础上讨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生产、消费、地方政府与公共服务这四个关键性的因素,认为中国城镇化的形态受地方与中央政治、行政与财税制度,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与资本流动性的复杂关联的影响。进而分析城镇化中一层的重要关系——国家与城市之间的经济与价值认同关系,并进一步讨论"空间疗法"的问题与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经济危机 空间扩散 公平公正
下载PDF
从新市政厅到“波士顿学派”:一座城市的粗野主义建筑“革命” 被引量:2
4
作者 杨震 陈烨 《建筑师》 2021年第3期120-129,共10页
市政厅建筑在粗野主义实践中占据相当比例,但在既有研究中尚未得到深入探析。波士顿新市政厅是影响最大的粗野主义市政建筑之一。本文回顾了它的建设背景及设计哲学,详细分析了它的设计特征(包括:外观形态、内部空间、材料构造、外部广... 市政厅建筑在粗野主义实践中占据相当比例,但在既有研究中尚未得到深入探析。波士顿新市政厅是影响最大的粗野主义市政建筑之一。本文回顾了它的建设背景及设计哲学,详细分析了它的设计特征(包括:外观形态、内部空间、材料构造、外部广场),阐述了它在"建筑美学与文脉、功能与公共空间"两方面的争论。进而探讨了它基于与文化—城市复杂关联的革命性影响,包括:推动"波士顿学派"兴起、促进波士顿城市转型、对更大范围内建筑学实践与观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从"意识形态流变"的视角总结了新市政厅的价值及社会评价,并从"历史遗产"的维度对新市政厅的历史定位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野主义 市政厅建筑 波士顿新市政厅 波士顿学派 建筑革命
下载PDF
地域联动,价值提升:日本租赁住宅团地存量再生实践的启示
5
作者 蒋敏 卢峰 +1 位作者 蒋文 王子轶 《建筑师》 2024年第4期16-22,共7页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租赁住宅团地再生经历了从全面重建到存量再生的路径转变,构建了联动地域资源、提升存量价值的再生策略与实施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首先梳理日本租赁住宅团地的发展历程、解析团地再生中地域联动理念的...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租赁住宅团地再生经历了从全面重建到存量再生的路径转变,构建了联动地域资源、提升存量价值的再生策略与实施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首先梳理日本租赁住宅团地的发展历程、解析团地再生中地域联动理念的演变,从目标与愿景、分类与手法、制度与措施三个维度总结日本租赁住宅团地存量再生的实施路径,最后从联动地域资源、丰富年龄层次、促进多元合作和提供资金保障四方面总结了对我国公租房社区更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租赁住宅团地 存量再生 地域联动 价值提升 日本
下载PDF
在地与现代:康斯坦丁诺斯·道萨迪亚斯人居社区到城市模块研究
6
作者 宫聪 卢峰 《建筑师》 2024年第4期54-64,共11页
通过探索康斯坦丁诺斯·道萨迪亚斯“人居社区”研究目的与方法,分析城市“模块”实践作为动态城市单元、现代标准性、历史在地性等特征,发现Ekistics社区研究中现代性与地方性在规模与尺度、历史与现代、自然与城市三方面具有辩证... 通过探索康斯坦丁诺斯·道萨迪亚斯“人居社区”研究目的与方法,分析城市“模块”实践作为动态城市单元、现代标准性、历史在地性等特征,发现Ekistics社区研究中现代性与地方性在规模与尺度、历史与现代、自然与城市三方面具有辩证与统一关系,揭示城市复杂性背景下道氏理论与实践中的矛盾与偏差,以期对国内当下城市社区建设有所启示,并以此纪念道萨迪亚斯诞辰110周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斯坦丁诺斯·道萨蒂亚斯 人居社区 模块 在地性 现代主义
下载PDF
空间与焦虑 中国新村20世纪20——50年代 被引量:8
7
作者 杨宇振 《时代建筑》 2017年第2期21-29,共9页
新村作为一种集体存在的想象与实践,在20世纪初的中国浮现出来。文章讨论了新村的多种观念与争论;论述了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间新村概念与空间模型的演变,阐述了彼时关于"新村形变"的讨论与批评、建筑师对新村建设的回应;进... 新村作为一种集体存在的想象与实践,在20世纪初的中国浮现出来。文章讨论了新村的多种观念与争论;论述了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间新村概念与空间模型的演变,阐述了彼时关于"新村形变"的讨论与批评、建筑师对新村建设的回应;进而论述作为新空间的新村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认为新村生产是各种焦虑的生产,与权力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危机、资本积累危机以及人存在的意义危机紧密相关,其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并未随时间过程而解决,是远未终结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村 模范村 平民住宅 现代性 空间生产
下载PDF
陪都重庆文庙修葺计划:1941年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宇振 杜林东 《建筑师》 2018年第6期43-51,共9页
论述民国初年的文庙及其问题;将梁思成的"重庆文庙修葺计划"放置在时空脉络与社会关系中展开论述。讨论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与重庆市市政机构间关系;孔祥熙、梁思成、夏昌世、基泰工程司等之间的关系;也涉及战时仓皇建设之间... 论述民国初年的文庙及其问题;将梁思成的"重庆文庙修葺计划"放置在时空脉络与社会关系中展开论述。讨论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与重庆市市政机构间关系;孔祥熙、梁思成、夏昌世、基泰工程司等之间的关系;也涉及战时仓皇建设之间的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文庙 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 孔祥熙 梁思成 夏昌世
下载PDF
基于用户满意度调查的近郊高密度封闭住区户型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震 赵重坤 徐苗 《城市建筑》 2018年第17期31-35,共5页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近郊高密度封闭住区成为中国城市的一个重要的空间现象。但在既有研究成果中,对该类住区住宅户型的关注相对较少,尤其缺少基于用户视角的实证调研。针对此问题,本文以重庆两个典型近郊高密度封闭住区为案例,...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近郊高密度封闭住区成为中国城市的一个重要的空间现象。但在既有研究成果中,对该类住区住宅户型的关注相对较少,尤其缺少基于用户视角的实证调研。针对此问题,本文以重庆两个典型近郊高密度封闭住区为案例,开展以居民满意度为核心的户型使用后评价调查,得到详细的人群户型需求,形成具体的住宅户型评价,进而推导出户型设计的响应策略。研究成果可以为该类型住区的开发、设计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郊高密度封闭住区 用户满意度 户型 设计响应策略
下载PDF
从“昙花一现的未来模式”到“现代主义的更新范例”:伦敦巴比肯重建回顾及对城市更新的启示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震 于丹阳 《建筑师》 2020年第3期18-27,共10页
二战后的城市重建开启了英国现代城市更新进程。位于伦敦中心区的巴比肯项目具备鲜明的现代主义特征及社会住房色彩,但在开发属性、住区功能、空间形态、社会后果等方面具备更加独特的特征,在伦敦的战后重建项目中独树一帜。本文分析了... 二战后的城市重建开启了英国现代城市更新进程。位于伦敦中心区的巴比肯项目具备鲜明的现代主义特征及社会住房色彩,但在开发属性、住区功能、空间形态、社会后果等方面具备更加独特的特征,在伦敦的战后重建项目中独树一帜。本文分析了促成该项目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评述了该项目的设计与建造、文化与运营、居住与管理,进而从正、反两面对该项目进行了批判式的总体评价。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城市更新平衡机制、中心区土地功能、总体式城市设计、住区围合与尺度、美学争议与设计价值、社区营造与生活共同体"六方面的启示,以此为中国城市更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战后重建 巴比肯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社区
下载PDF
基于开发商视角的封闭住区内部公共环境POE研究:重庆案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汤震 曹雅涵 徐苗 《住区》 2018年第3期124-132,共9页
随着封闭住区在中国城市中从大量崛起到逐渐成熟,城市居民不仅关注其封闭性带来的"安全感",对住区内部公共环境品质也变得更加敏感。本文从开发商视角出发,以重庆万科悦湾为案例,对其内部公共环境展开POE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封闭住区在中国城市中从大量崛起到逐渐成熟,城市居民不仅关注其封闭性带来的"安全感",对住区内部公共环境品质也变得更加敏感。本文从开发商视角出发,以重庆万科悦湾为案例,对其内部公共环境展开POE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开发商偏向关注公共环境各要素的"合理性"与"规范性",而相对忽视了住区居民的使用需求。开发商视角的POE研究,突破了设计师惯常的经验性判断,能够更全面高效地发现封闭住区多方面的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商视角 封闭住区 公共环境 POE
下载PDF
资本空间化过程中的城市设计:一个分析性的框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宇振 《新建筑》 2013年第6期24-29,共6页
结合卡尔·马克思等人的相关论述,阐述和分析历史时期关于"城市"的多元认识,讨论与城市有关的五个方面;进而提出欧美城市设计历程与理论的另一种解释,阐述城市设计与物质、社会和观念生产之间的关系;结合资本的空间化与... 结合卡尔·马克思等人的相关论述,阐述和分析历史时期关于"城市"的多元认识,讨论与城市有关的五个方面;进而提出欧美城市设计历程与理论的另一种解释,阐述城市设计与物质、社会和观念生产之间的关系;结合资本的空间化与地方化,讨论清末民初早期现代化中国城市设计的状况。重点不在论述研究城市设计内部的理论,而存干讨论城市设计的外部关系及其生产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空间化 城市设计 政治经济学 早期现代中国
下载PDF
英国城市设计:1980年代至今的概要式回顾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震 于丹阳 《建筑师》 2018年第1期58-66,共9页
本文探讨了在城市研究中城市设计作为一种公共政策的理论依据和相关争论,进而回顾了在城市复兴大背景下英国城市设计演变的三个重要阶段:1980-1990年代、1990年代-2009年、2010年至今。在不同的阶段,英国城市复兴面临各不相同的复杂性... 本文探讨了在城市研究中城市设计作为一种公共政策的理论依据和相关争论,进而回顾了在城市复兴大背景下英国城市设计演变的三个重要阶段:1980-1990年代、1990年代-2009年、2010年至今。在不同的阶段,英国城市复兴面临各不相同的复杂性及问题,由此产生不同的城市政策,对城市设计形成不同的需求并导致差异化的空间结果。本文着重对2010年以来"后衰退时期"中伦敦的城市设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由此批判性地总结出三十几年来英国城市设计的"得与失",并为转型期中国城市的发展概括出相关镜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城市设计 城市复兴 伦敦
下载PDF
空间、自由与现代性 结合20世纪上半叶社会住宅生产的讨论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宇振 《时代建筑》 2015年第5期56-63,共8页
现代性的本质是人的自由,但自由的概念与空间领域变化紧密相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需要将现代性的本质与多样表现区分开来。作为主体人的自由存在于各个地区资本积累、工业化和城镇化交互构成的复杂过程之中。文章分析了20世纪上半叶中... 现代性的本质是人的自由,但自由的概念与空间领域变化紧密相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需要将现代性的本质与多样表现区分开来。作为主体人的自由存在于各个地区资本积累、工业化和城镇化交互构成的复杂过程之中。文章分析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住宅生产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平民住宅与权力合法性、土地产权中的公私关系以及"新村"作为观念与实践,认为社会住宅的生产及产生的问题是这一时期现代性的一种表现。它是前一阶段资本积累、工业化和城镇化共同带来的难缠的问题,是新兴民族国家试图促进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手段,也是彰显权力合法性的表现,却面临地方的固定性和资本流动性之间的矛盾,遇到城市土地产权的社会调整。它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于空间内部社会规训的强烈意图,却最终因为生产过程无法进入资本积累和市场而"昙花一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自由 现代性 社会住宅 近代中国
下载PDF
日常生活批判宣言 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关键线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宇振 《时代建筑》 2021年第5期6-13,共8页
列斐伏尔认为资本主义正在征服日常生活,社会主要矛盾域发生了变化。他批判旧认识论,认为既要超越抽象虚构,从鲜活的社会关系中去理解真实问题,同时又要认识到"熟知不是认知",要从习以为常中去寻找日常生活革命的可能。在日... 列斐伏尔认为资本主义正在征服日常生活,社会主要矛盾域发生了变化。他批判旧认识论,认为既要超越抽象虚构,从鲜活的社会关系中去理解真实问题,同时又要认识到"熟知不是认知",要从习以为常中去寻找日常生活革命的可能。在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框架下,列斐伏尔提出空间三元辩证法,抵抗资本主义的抽象空间,呼唤生产差异性的空间。差异空间是日常生活参差多彩的必要和载体,是诗意和愉悦,是实现艺术化生活的必要。列斐伏尔的目的是要建立一种总体性认识,超越工业社会时期被分割的、强制连续性的工业理性,认为空间生产就是空间的政治。列斐伏尔的理论启示建筑学的革命不在建筑学本体内部,它首先需要执业者的批判性和自发性。建筑学需要在消解自身学科边界的进程中超越自身,才有可能在死亡中获得新生命;需要回到日常生活的批判性实践中,直面鲜活的社会现实和社会关系,进而在认识论的颠覆和创造性实践中践行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宣言:要改变生活,要改变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日常生活批判 空间生产 建筑学的革命 认识论
下载PDF
集体消费、都市社会运动、网络与认同 评介《与柯司特对话》
16
作者 杨宇振 《时代建筑》 2014年第3期150-151,共2页
《与柯司特对话》英文版出版于2003年,是“大师对话录”中的一本’。这本书是柯司特(ManuelCastells,即曼纽尔·卡斯特)。与马丁(MartinInce)的对话集,由8个部分构成:一、工作与生活;二、创新:三、流动空间:四、社会运... 《与柯司特对话》英文版出版于2003年,是“大师对话录”中的一本’。这本书是柯司特(ManuelCastells,即曼纽尔·卡斯特)。与马丁(MartinInce)的对话集,由8个部分构成:一、工作与生活;二、创新:三、流动空间:四、社会运动与组织:五、认同;六、政治与权力;七、世界之旅:八、知识的世界。书前有马丁撰写的导言,书后有柯司特的简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运动 对话 消费 集体 都市 评介 网络 流动空间
下载PDF
一个无国籍马克思主义者的上海都市实践 读评《鲍立克在上海》
17
作者 杨宇振 《时代建筑》 2017年第6期154-155,共2页
理查德·鲍立克(Richard Paulick)出生于1903年,逝世于1979年。他人生中的前30年在德国成长、学习、工作和从事设计实践,后30年在二战后的前东德国家设计机构中任资深建筑师。而中间的这16年,是他人生中的黄金16年,从30岁到46岁,... 理查德·鲍立克(Richard Paulick)出生于1903年,逝世于1979年。他人生中的前30年在德国成长、学习、工作和从事设计实践,后30年在二战后的前东德国家设计机构中任资深建筑师。而中间的这16年,是他人生中的黄金16年,从30岁到46岁,他都居住、工作在当时被称为"远东第一大都市"的上海。因为德国国内极右势力上台等原因,鲍立克在1933年飘洋过海来到上海,开始了他人生中一段特殊的历程。他首先以一名室内设计师和家具商的身份在上海立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 马克思主义 上海 国籍 室内设计师 设计实践 设计机构
下载PDF
关联作为存在:空间、校园与社会
18
作者 杨宇振 《时代建筑》 2012年第2期135-135,共1页
马克思曾指出,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海德格尔也曾说过,空间依靠关系而存在。在一个全球日趋互联的世界中,关系(作为关联)似乎穿刺了空间,关联的数量、质量、结构、密度(作为外部性)左右着原本的空间,生产着新的空间。但是,在这... 马克思曾指出,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海德格尔也曾说过,空间依靠关系而存在。在一个全球日趋互联的世界中,关系(作为关联)似乎穿刺了空间,关联的数量、质量、结构、密度(作为外部性)左右着原本的空间,生产着新的空间。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原本的空间还会存在吗?或者,原本的空间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和状态存在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关系 空间 联作 校园 海德格尔 马克思 关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