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微型诗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马立鞭
-
机构
重庆市三十中学 高级教师
-
出处
《写作(中)》
1997年第10期17-19,共3页
-
文摘
随着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继微型小说热潮之后,由于一些魅力独具的微型诗陆续在各大报刊登台“亮相”。1979年6月号《东海》上,诗人刘湘如率先发表了10多首质量不低的总题为《碎石篇》的两行诗。四个月后,即在1979年10月复刊号《星星》上,归来不久的大诗人艾青也发表了20多首微型诗助阵。接着,《人民日报》在1980年下半年的《大地》副刊上,又先后推出黄淮的《星花集》,解明的《真情小札》和纪洞天的《思海一束》。此后,1987年《全国诗歌报刊集萃》上李羽龙以城市生活为题材的微型组诗《咖啡小豆》,1991年第l期《十月》上冯异的《飞鸟小集》17首,以及1994年6月号《散文》以头条位置发表的王尔碑的《遐想录》70首,也都以各自的高水平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自然,当我们议及微型诗的勃兴时,我们还不能忘记曾为它立下汗马功劳的江浙籍诗人马君伟。
-
关键词
微型小说
历史时期
艺术表现
浙籍诗人
小诗
城市生活
艾青
重要手段
注意力
自然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也谈诗的“张力效应”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马立鞭
-
机构
重庆市第三十中学 高级教师
-
出处
《写作(中)》
1994年第3期8-11,共4页
-
文摘
“张力”分析是当代西方新批评派的理论主张。然则,何谓“张力”?国内论家诠释不一。显而易见,“张力”原是物理学名词。运用于诗是学科间的术语“移植”。对于这种“移植”,我想其含义还是以大致不离为好。下面,略抒我见。
-
关键词
谈诗
论家
物理学名词
新批评派
妙悟
严羽
别趣
情与理
蓑笠
千山鸟飞绝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再谈微型小诗
- 3
-
-
作者
马立鞭
-
机构
重庆市三十中学 高级教师诗评家
-
出处
《写作(中)》
1999年第7期14-15,1,共3页
-
文摘
诗的技法,要言之无非寄意与取象二端。一般说来,诗的寄意,愈深愈有味;诗的取象,愈浅愈难得。唯其深切,诗才有不尽的味外味可嚼;唯其浅近,诗才能雅俗共赏,审美绝无被无端阻隔之虞。
-
关键词
小诗
微型
取象
向日葵
审美
技法
太阳
再谈
无技巧
阻隔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 4
-
-
作者
马立鞭
-
机构
四川省重庆市三十中学 高级教师
-
出处
《写作(中)》
1995年第1期23-23,共1页
-
文摘
无妨把当代四行诗中的精品称为新诗中的“绝句”。短小隽永,易记易诵是它们的共同特点。新诗要摆脱不易被人记住的困境,多写这类敢以少少许胜人多多许的小诗是条捷径。这里,且就近年读到的一些佳作,略作评析,算是鼓吹。其实,只有拙笨的诗,没有过时的法;因为只要活用,便无死法。传统修辞中的比喻,所以至今花开不败,原因在此。下面所要评析的七首四行诗佳作,就有三首以巧妙比喻见长。它们是:朱华的《乡思》:“乡思是一只金箍/永远戴上了/今天,只恳求故乡/不再念我的咒语”。
-
关键词
共同特点
传统修辞
小诗
比喻
评析
咏物诗
易记
抒情特点
佳作
绝句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诗尾四法浅说
- 5
-
-
作者
马立鞭
-
机构
四川省重庆市三十中学 高级教师
-
出处
《写作(中)》
1995年第8期13-14,共2页
-
文摘
白居易《新乐府序》:“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紧接着又说:“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显然,这是为民为事功利诗观的表述,乃一家之言,未可厚非。然则,若换一个视角,即从审美角度看,把“卒章显其志”作为诗歌结尾的一种规范,就值得商榷,甚至可以说,大谬不然。因为这个“显”字。
-
关键词
结尾
四法
诗三百
新乐府
孟浩然
白居易
审美角度
咏物诗
读者
冲突法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情思的物化与物的情思化
- 6
-
-
作者
马立鞭
-
机构
四川省重庆市第三十中学 高级教师
-
出处
《写作(中)》
1994年第11期11-12,共2页
-
文摘
“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宋天才诗评家严羽论诗法之语也。那么,这避“四忌”之法又安在?要言之,主要在心物关系的转换上下功夫。其法又不外二端,即:情思的物化与物的情思化。情思的物化。诗缘情,然则,情感也好,意识也好,思维也好,都是内在的感官活动,隐蔽而无形,活跃而无常。若不外现为视、听、嗅、味、触等外在感官可以具体感受的,包括景象、物象、事象在内的有形的“象”。
-
关键词
诗评家
诗缘情
严羽
论诗
心物
事象
敬亭山
二端
咏物
鲍姆加通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也说诗歌意象
- 7
-
-
作者
马立鞭
-
机构
重庆市三十中学 高级教师、诗评家
-
出处
《写作》
2000年第1期12-13,共2页
-
文摘
试对诗作化学定量分析,那么它的分子式可作如下的表述:意+象。虽然也可说是“意的象”(情思的物态化)或“象的意”(物的情思化),却绝非简单的相加,最确切的表述应是:藏意于象。明唐志契论画:“善露者未始不藏,善藏者未始不露。”这“藏”的技巧与分寸,大有讲究。诗的技巧,也往往于此分高低。又明胡应麟论诗:“作诗不过情、景二端。”清方东树论诗:“诗有三法:事、情、景。”史震林论诗文:“诗文之道有四:理、事、情、景而已。”这些说法,虽都抓到了痒处,却不全面。
-
关键词
诗歌
意象
物象
景象
事象
-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诗的意象构成浅谈
- 8
-
-
作者
马立鞭
-
机构
重庆市三十中学 高级教师 诗评家
-
出处
《写作》
2000年第9期13-14,共2页
-
文摘
从《周易》提出“观物取象”与“立象以尽意”之说,到南朝刘勰的“窥意象而运斤”,到明代王廷相的“夫诗贵意象透莹”之论。我国诗学意象说的雏型初具,其间历时两千多年。
-
关键词
诗歌
意象
审美意识
表现手法
-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