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喉癌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4
1
作者 郭峰 罗琦 +2 位作者 郑伊能 曾春 李咏梅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65-1370,共6页
目的:研究CT影像组学在术前预测喉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搜集本院30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喉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随机选择243例及61例分别作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从术前静脉期CT图像中手工勾画肿瘤体积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在训... 目的:研究CT影像组学在术前预测喉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搜集本院30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喉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随机选择243例及61例分别作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从术前静脉期CT图像中手工勾画肿瘤体积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中,采用LASSO回归进行特征筛选,使用Logistic回归分别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形态学模型及二者联合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个模型的预测效能,并对模型的ROC曲线行Delong检验。在验证集中评估各种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最后获得5个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中,影像组学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5%CI:0.77~0.93),形态学模型AUC为0.66(95%CI:0.59~0.72),联合模型AUC为0.82(95%CI:0.74~0.91);在验证集中,影像组学模型AUC为0.83(95%CI:0.69~0.97),形态学模型AUC为0.59(95%CI:0.40~0.77),联合模型AUC为0.73(95%CI:0.56~0.91)。Delong检验显示影像组学模型与形态学模型差异、联合模型与形态学模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模型与影像组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病灶为兴趣区的CT影像组学模型可以术前较好地预测喉癌淋巴结转移,其诊断效能高于形态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影像组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MSCT双期增强征象与病理危险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商涯钧 毕纯龙 孙淑霞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9期2865-2868,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MSCT双期增强征象与病理危险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经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GISTs的MSCT双期增强征象与病理危险程度分级的关系。结果不同病理危险度GISTs的位置、形态、生长方式、有无钙化与溃疡...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MSCT双期增强征象与病理危险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经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GISTs的MSCT双期增强征象与病理危险程度分级的关系。结果不同病理危险度GISTs的位置、形态、生长方式、有无钙化与溃疡、强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大小、强化方式、瘤周脂肪间隙、瘤周及瘤内有无血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双期增强预评估GISTs良恶性倾向与病理危险度分级呈高度相关性(r=0.7682)。结论 MSCT双期增强像征能反映GISTs的病理危险度,有助于术前预评估GISTs的生物学行为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危险度分级 体层摄影术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以多发结节、肿块为特征的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6
3
作者 何晓浩 孙淑霞 刘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34-737,共4页
目的探讨结节、肿块型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MSCT)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知。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6年3月于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结节、肿块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 目的探讨结节、肿块型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MSCT)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知。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6年3月于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结节、肿块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选取32例同期经手术病理证实的Warthin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SCT平扫+增强扫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MSCT特征。结果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年龄均≤50岁。与Warthin瘤患者比较,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比例和血清IgE水平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Warthin瘤患者比较,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常伴随同侧腮腺肿大、颈深筋膜增厚、边缘模糊、病灶囊变少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明显;Warthin瘤患者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排空。结论结节、肿块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MSCT表现具有炎性病变特征,肿块密度相对均匀,且呈延迟强化改变。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与Warthin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血管淋巴样增生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MSCT在鉴别肝脏血管肉瘤和血管瘤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刘莉 黄建 +1 位作者 何晓浩 孙淑霞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7年第5期633-639,共7页
目的:分析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鉴别肝脏血管肉瘤(PHA)和肝脏血管瘤(CH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例有明确病理结果的PHA患者及30例经病理证实为CHH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成CT平扫及增强扫描(MSCT),分析肝血管肉瘤、血... 目的:分析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鉴别肝脏血管肉瘤(PHA)和肝脏血管瘤(CH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例有明确病理结果的PHA患者及30例经病理证实为CHH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成CT平扫及增强扫描(MSCT),分析肝血管肉瘤、血管瘤影像学特点及CT鉴别价值。结果:PHA结节CT平扫密度不均匀所占比例高于CHH结节(P<0.05);PHA结节强化位置非周边率高于CHH(P<0.05);PHA结节伴瘤周静脉短路比例高于CHH,其边界不清晰所占比例高于CHH结节(P<0.05),但两者强化形态、延迟期强化特点及CT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A以中心斑片状逐渐强化为特点,呈非周边强化,动静脉短路率高;CHH则以周边强化常见,动静脉短路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血管肉瘤 血管瘤 CT 增强扫描 鉴别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CT影像表现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何晓浩 孙淑霞 刘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的CT影像表现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比例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7例EG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CT观察病变累及部位的情况,并测定EG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例。结...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的CT影像表现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比例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7例EG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CT观察病变累及部位的情况,并测定EG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例。结果 17例患者中,2例累及1个部位,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例分别为(0.28±0.22)×10~9/L、(4.85±2.19)%;5例累及2个部位,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例分别为(3.19±1.82)×10~9/L、(37.04±11.36)%;6例累及3个部位,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例分别为(3.93±2.37)×10~9/L、(45.22±22.99)%;3例累及4个部位,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例分别为(6.48±0.34)×10~9/L、(75.83±9.33)%;1例累及7个部位,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例分别为8.87×10~9/L、75.60%。结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例与EG病变累及范围有一定的关系,其计数、比例越高,病变累及部位有增多的趋势,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扩大内镜或影像检查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炎 嗜酸细胞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指导下重度肾积水静脉尿路造影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的个性化选择 被引量:6
6
作者 刘莉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7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基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探索重度肾积水患者尿路成像个性化选择的方法。方法 125例重度肾积水患者经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后行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根据CDFI提示肾血流灌注的不同分4个组:第1组为血流灌注正常(35... 目的基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探索重度肾积水患者尿路成像个性化选择的方法。方法 125例重度肾积水患者经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后行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根据CDFI提示肾血流灌注的不同分4个组:第1组为血流灌注正常(35例);第2组为血流灌注减少(36例);第3组为血流灌注明显减少(44例);第4组为未见血流灌注(10例)。结果第1、2组中IVU、MSCTU检查显影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两者间显影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7),第4组两者均未见显影。结论 CDFI能指导重度肾积水对检查方法的个性化选择,CDFI提示肾内血流正常或减少时,首选IVU检查;肾内血流明显减少时,首选MSCTU检查;肾内无血流信号时,肾多不显影,建议选择CT平扫、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 重度肾积水 肾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CT与MR检查诊断鞍区肿瘤临床价值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晓波 孙淑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4期11-13,共3页
目的比较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检查鉴别鞍区肿瘤类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9月医院收治的鞍区肿瘤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及MR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对其影像学结果和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和MR... 目的比较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检查鉴别鞍区肿瘤类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9月医院收治的鞍区肿瘤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及MR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对其影像学结果和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和MR在肿瘤类型的检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扫描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诊断鞍区肿瘤检出率稍微高于CT检出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体腺瘤和脑膜瘤的MR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出率,颅咽管瘤MR检出率明显低于CT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不同肿瘤的具体病理类型不同,CT可显示鞍区肿瘤的高密度与钙化程度,MR可呈现多方位清晰画面且准确度高,两者在诊断鞍区肿瘤临床价值方面各有优劣,因此联合使用两种诊断方法可更好地提高鞍区肿瘤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 鞍区肿瘤 肿瘤类型 检出率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低kV大螺距联合IRIS在胸部MSCT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商涯钧 毕纯龙 孙淑霞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低k V大螺距联合IRIS在降低胸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辐射剂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0例行胸部MSCT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35,130k V,Pitch 0.8,FBP)、和低剂量组(n=35,110k V,Pitch 2.0 IRIS),对照分析2组患者的图像... 目的探讨低k V大螺距联合IRIS在降低胸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辐射剂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0例行胸部MSCT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35,130k V,Pitch 0.8,FBP)、和低剂量组(n=35,110k V,Pitch 2.0 IRIS),对照分析2组患者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结果 2组患者的MSCT图像主观评分、客观评分(SNR与C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CTDIvol、DLP和ED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和低剂量组(P<0.05)。结论低k V大螺距联合IRIS能满足胸部MSCT检查的诊断要求,并显著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低剂量
下载PDF
针刺推拿联合治疗偏瘫后的脑区改变BOLD-fMRI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何晓浩 孙淑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20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脑BOLD-fMRI与针刺推拿联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中枢作用机制,揭示脑BOLD-fMRI在针刺推拿联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10例一侧偏瘫患者作为观察组,与同期10例健康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观察组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营养... 目的:探讨脑BOLD-fMRI与针刺推拿联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中枢作用机制,揭示脑BOLD-fMRI在针刺推拿联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10例一侧偏瘫患者作为观察组,与同期10例健康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观察组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后进行针刺推拿治疗,对照组不进行治疗。利用静息态fMRI-Bold技术,基于REST软件,利用低频振幅(ALEF)方法对于全脑的功能响应模式,观察针刺推拿前后差异性脑区及脑区活动参数,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右中央前后回、左侧尾状核、左侧壳核、左侧苍白球、左侧海马、小脑ALFF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者ALFF值,左侧额上回、左额中回、前中扣带回、左楔叶、左岛叶ALFF值显著高于对照着健康者ALFF值(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右中央前后回、左侧尾状核、左侧壳核、左侧苍白球、左侧海马ALFF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左侧额上回、左额中回、左楔叶ALFF值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脑BOLD-fMRI提示运动功能损害的主要脑区为中央前后回、尾状核、壳核、苍白球、海马,针刺推拿可有效调节脑区感觉神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可能为治疗的中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推拿 偏瘫 BOLD-FMRI 脑区ALFF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定量CT和双回波MR成像评价骨质疏松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晓波 孙淑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2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定量CT(QCT)和双回波MR成像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QCT和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测量60名志愿者的腰椎骨密度,同时采用MR扫描仪和相应的处理软件对腰椎椎体内骨髓脂肪组织进行检测。由腰椎DXA结果显示60名志愿者被... 目的:探讨定量CT(QCT)和双回波MR成像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QCT和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测量60名志愿者的腰椎骨密度,同时采用MR扫描仪和相应的处理软件对腰椎椎体内骨髓脂肪组织进行检测。由腰椎DXA结果显示60名志愿者被分为低骨量组、骨量正常组和骨质疏松组,对比3组间信号强度比值(SIR)并分析SIR、QCT所测骨量、DXA的T值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中所获得的SIR值可以用来区分骨量是否正常,但无法判断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OP)的差别。QCT所测骨量与DXA所测T值呈正相关(r=0.631,P <0.01)。双回波成像观察的SIR值与T值呈负相关(r=-0.516,P <0.01)。SIR值与QCT所测骨量呈负相关关系(r=-0.583,P <0.001)。结论:QCT可能直接准确测量骨质密度,双回波MRI技术可通过检测骨髓脂肪组织间接反映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 双回波MR成像 骨质疏松 价值研究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检查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商涯钧 孙淑霞 《医疗装备》 2018年第18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的疑似早期肺癌74例,均行胸部X线片检查及多层螺旋CT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手段在早期肺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74例中,经病理检查确诊2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的疑似早期肺癌74例,均行胸部X线片检查及多层螺旋CT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手段在早期肺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74例中,经病理检查确诊23例为诊周围型肺癌,23例为中央型肺癌,9例为肺结核,7例为纵隔恶性淋巴瘤,7例为肺部感染,5例为肺部纤维瘤;多层螺旋CT检查的准确度(89. 19%)、灵敏度(91. 30%)、特异度(85. 71%)、阳性预测值(97. 67%)、阴性预测值(85. 71%)均较X线高(67. 57%、71. 74%、60. 71%、75. 00%、56. 67%];多层螺旋CT检查的检查费用(652. 43±53. 67)元,较胸部X线片(110. 62±20. 68)元更高,检查时间(8. 44±1. 21) min较胸部X线片检查(2. 32±0. 81) min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胸部X线片检查比较,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早期肺癌可获得更佳的临床诊断效果,且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高,可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肺癌 多层螺旋CT 诊断
下载PDF
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用动态增强在十二指肠乳头肿大评价的应用
12
作者 刘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22期176-178,共3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用动态增强在十二指肠乳头肿大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肠镜证实十二指肠乳头肿大的患者,对比分析不同病因所致十二指肠乳头肿大的影像学表现,并评价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用动态增强在诊断十二... 目的:评价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用动态增强在十二指肠乳头肿大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肠镜证实十二指肠乳头肿大的患者,对比分析不同病因所致十二指肠乳头肿大的影像学表现,并评价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用动态增强在诊断十二指肠乳头肿大中的价值。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MRI及肠镜检查。80例十二指肠乳头肿大中,肠镜证实十二指肠乳头癌21例,胆总管下段癌2例,十二指肠管状腺瘤6例,十二指肠乳头慢性炎症28例,胰腺癌11例,胆总管囊肿6例,神经内分泌瘤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异位胰腺1例;引起十二指肠乳头肿大的良性病变共40例,其MRI表现为:直径多小于15mm(38/40,95.0%),类圆形(34/40,85.0%),强化均匀(37/40,82.5%),多伴有胆管结石(29/40,72.5%),胆总管下段最大径多小于13.0mm(37/40,82.5%);恶性病变十二指肠乳头多发大于15mm(33/40,82.5%),形态不规则(37/40,82.5%),强化不均匀(37/40,82.5%),不伴有胆管结石(39/40,97.5%),胆总管下段最大径大于13.0mm(40/40,100.0%)。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用动态增强能清晰的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对十二指肠乳头肿大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95.0%。结论: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用动态增强能为临床提供十二指肠乳头及其周围临近结构病变非常重要的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胆胰管造影 十二指肠乳头肿大 良性 恶性
下载PDF
颈部淀粉样瘤一例
13
作者 郭峰 徐胜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47-1947,共1页
患者男,52岁,发现左颈部包块3年入院。体检:颈软,气管居中,左侧锁骨上可扪及一大小约7.0cm×4.0cm包块,无触痛,质硬,活动度欠佳,边界清楚。常规实验室检查无特殊。CT检查:左颈部肩胛舌骨肌外侧、胸锁乳突肌后方见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 患者男,52岁,发现左颈部包块3年入院。体检:颈软,气管居中,左侧锁骨上可扪及一大小约7.0cm×4.0cm包块,无触痛,质硬,活动度欠佳,边界清楚。常规实验室检查无特殊。CT检查:左颈部肩胛舌骨肌外侧、胸锁乳突肌后方见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浅分叶,大小约7.7cm×4.0cm×7.0cm,边界清楚,密度较均匀,其内散在多发点状高密度影,平扫cT值约50~65HU(图1),增强后不均匀明显强化,病灶周边强化明显,动脉期CT值约75~102HU(图2),静脉期CT值约80~95Hu(图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包块 淀粉样瘤 高密度影 实验室检查 肩胛舌骨肌 胸锁乳突肌 CT检查 CT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