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床旁检验技术在基层医院临床诊疗中存在的问题
1
作者 唐宏 苏伦 谭钦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期139-141,共3页
随着床旁检验产业快速发展,新检测设备和项目不断面世,促进了床旁检验项目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推广,大大方便了疾病的快速诊断与治疗监测[1-2]。经过十多年的临床使用,对几种在基层医院最常用的床旁检验技术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作一分析。
关键词 尿液干化学法 血糖仪 胶体金技术
下载PDF
2011~2014年医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小华 牟卫东 苏伦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12期141-143,157,共4页
目的: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2014年本地区医院临床标本培养出的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270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 目的: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2014年本地区医院临床标本培养出的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270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念珠菌为主,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62.01%,革兰氏阳性菌占29.00%,念珠菌占8.99%。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其余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细菌耐药性较为严重,应加强抗生素的管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分布 耐药性
下载PDF
重庆地区骨髓涂片检查确诊6例黑热病回顾性分析
3
作者 陈谦 李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2期1821-1824,共4页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经白蛉叮咬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是利什曼病中的一种,利什曼病按临床表现可分为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皮肤利什曼病和皮肤黏膜利什曼病3种,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中东、非洲、...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经白蛉叮咬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是利什曼病中的一种,利什曼病按临床表现可分为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皮肤利什曼病和皮肤黏膜利什曼病3种,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中东、非洲、拉美等地区[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骨髓检查 利什曼原虫
下载PDF
乳本脱氢酶遗传变异的筛选方法
4
作者 刘泽军 魏明竞 唐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68-69,共2页
目的 :建立人乳酸脱氢酶亚单位遗传变异的筛选方法。方法 :在Paragon电泳仪上用涤纶膜作载体测定血清、红细胞中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并计算亚单位比值H/M。结果 :血清H/M比值受各种疾病影响 ,而红细胞H/M比值主要与遗传有关。结论
关键词 乳酸胶氢酶 遗传变异 筛选方法
下载PDF
13例溶组织内阿米巴误诊原因分析
5
作者 唐宏 谭钦伟 苏伦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2期1628-1629,共2页
溶组织内阿米巴属内阿米巴科的内阿米巴属。溶组织内阿米巴可分包囊和滋养体两个不同时期,成熟的4核包囊为感染期。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可侵入肠黏膜,吞噬红细胞,破坏肠壁,引起肠壁溃疡,也可随血流进入其他组织或器官,引起肠外溶组织... 溶组织内阿米巴属内阿米巴科的内阿米巴属。溶组织内阿米巴可分包囊和滋养体两个不同时期,成熟的4核包囊为感染期。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可侵入肠黏膜,吞噬红细胞,破坏肠壁,引起肠壁溃疡,也可随血流进入其他组织或器官,引起肠外溶组织内阿米巴病。临床过程可分急性和慢性。急性期的临床症状从轻度、间歇性腹泻到暴发性、致死性的痢疾不等。被误诊的患者临床症状往往是轻度、间歇性腹泻数十日,有时加重表现为一日有数次或数十次腹泻,粪便呈果酱色、奇臭并带血和黏液,80%的患者有局限性腹痛、不适、胃肠胀气、里急后重、厌食、恶心呕吐等。慢性阿米巴病的特点长期表现为间歇性腹泻、腹痛、胃肠胀气和体质量下降,可持续1年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组织内阿米巴 误诊 临床医生 检验技师 患者
下载PDF
517例6~12岁儿童血钙浓度及超声骨密度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王旭辉 陈江林 +2 位作者 杨庆贤 邹尹 汤稳权 《我和宝贝》 2020年第4期89-90,92,共3页
目的探讨6~12岁儿童血钙浓度、骨密度(BMD)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儿童密度缺乏、科学补钙、促进儿童健康骨骼发育提供学理依据。方法对2019年8月~2020年1月在云阳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儿科门急诊就诊的517例6~12岁儿童行骨密度(BMD... 目的探讨6~12岁儿童血钙浓度、骨密度(BMD)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儿童密度缺乏、科学补钙、促进儿童健康骨骼发育提供学理依据。方法对2019年8月~2020年1月在云阳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儿科门急诊就诊的517例6~12岁儿童行骨密度(BMD)检查,检测血钙浓度,分析6~12岁儿童血钙浓度及超声骨密度水平影响因素。结果本次研究517例儿童的骨密度Z值平均(-0.24±0.85),其中BMD正常392例,BMD异常125例,BMD异常率为24.18%;每天日照时间(3.10±0.60)h;定期补充钙剂儿童269例,占52.03%。骨密度正常组血钙浓度为(1.96±0.24)mmol/L,骨密度异常组血钙浓度为(1.62±0.1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浓度与儿童骨密度Z值呈正相关,每天日照时间与儿童骨密度Z值、血钙浓度呈正相关(P<0.05)。儿童骨密度Z值则随着每天日照时间增加、血钙浓度的升高逐渐升高。结论科学补充钙剂、保证足够的日照时间,提高儿童血钙浓度可以减少儿童BMD异常的发生,促进儿童骨骼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骨密度 血钙浓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