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3
1
作者 常李军 贾蓓 +3 位作者 黄文祥 李崇智 郑行萍 刘成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79-783,792,共6页
目的了解我院2008年临床常见分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药敏实验使用纸片扩散法,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在临床分离的1315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占22.2%,革兰阴性菌占77.8%。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目的了解我院2008年临床常见分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药敏实验使用纸片扩散法,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在临床分离的1315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占22.2%,革兰阴性菌占77.8%。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株分别占56.8%和81.3%。葡萄球菌或肠球菌均未发现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中介株或耐药株。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产ESBLs株检出率分别为51.1%和27.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44.8%和32.6%,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36.5%和35.6%。结论 ICU比非ICU耐药性严重,不动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明显上升,监测到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控制细菌耐药性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 抗菌药物 细菌药敏实验
下载PDF
重庆某医院重症监护室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 被引量:1
2
作者 常李军 贾蓓 +2 位作者 魏晓宇 黄文祥 刘成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15-618,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该院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神经外科ICU和中心ICU 31株非重复金黄色葡萄球菌,PCR方法检测mecA基因,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13种抗菌药物的最... 目的了解重庆市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该院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神经外科ICU和中心ICU 31株非重复金黄色葡萄球菌,PCR方法检测mecA基因,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13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多重PCR方法进行SCCmec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析亲缘关系。结果 31株金葡菌中,MRSA占83.9%(26/31),其中25株为SCCmecⅢ型,1株未能分型。26株MRSA对头孢吡肟、头孢唑啉、四环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均耐药,对利福平、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均敏感。PFGE分型26株MRSA有4型(A^D),以A型流行株为主。结论重庆市某医院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神经外科ICU和中心ICU病房MRSA分离率较高,MRSA菌株为多重耐药菌,未发现VISA或VRSA。SCCmec以III型为主,神经外科ICU病房可能有MRSA的流行,需要采取积极措施阻止其进一步播散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SCCmec分型 脉冲场凝胶电泳
下载PDF
腹腔念珠菌病诊疗进展
3
作者 刘静 张晓兵 贾蓓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4-408,共5页
侵袭性念珠菌病(IC)是一种与医疗技术进步相关的真菌感染性疾病,根据念珠菌侵袭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念珠菌血症和深部念珠菌病(包括腹腔、肝脾、脑、眼、心脏、关节)[1-2]。腹腔念珠菌病(IAC)是一类特殊的腹腔真菌感染疾病,腹腔真菌感染... 侵袭性念珠菌病(IC)是一种与医疗技术进步相关的真菌感染性疾病,根据念珠菌侵袭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念珠菌血症和深部念珠菌病(包括腹腔、肝脾、脑、眼、心脏、关节)[1-2]。腹腔念珠菌病(IAC)是一类特殊的腹腔真菌感染疾病,腹腔真菌感染占腹腔感染的1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腹腔念珠菌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产ESBLs大肠埃希菌毒力因子与尿路感染复发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啸波 夏红 +4 位作者 文翔 邓敏 杨玉霞 王施刚 贾蓓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65-774,共10页
目的 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尿源性大肠埃希菌(ESBLs-UPEC)毒力因子与尿路感染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大足区人民医院的尿路感染患者分离的469株ESBLs-UPEC,采用多重RCR扩增技术检... 目的 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尿源性大肠埃希菌(ESBLs-UPEC)毒力因子与尿路感染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大足区人民医院的尿路感染患者分离的469株ESBLs-UPEC,采用多重RCR扩增技术检测毒力因子,并随访患者6个月内尿路感染复发情况。结果 469株ESBLs-UPEC对替加环素、厄他培南、阿米卡星敏感性较好,对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和氨苄西林高度耐药。尿路感染复发前后ESBLs-UPEC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9株ESBLs-UPEC中90.4%的菌株携带毒力因子fimH,毒力因子sfaDE检出率最低,为8.3%;不同的毒力因子数量、组合方式与尿路感染复发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复发≥3次组患者尿路感染分离的ESBLs-UPEC毒力因子iucD携带率较高(P=0.008);相同性别、年龄阶段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患者尿路感染分离的ESBLs-UPEC毒力因子携带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女性患者,复发组ESBLs-UPEC毒力因子kps MT II携带率高于未复发组(61.7%VS 45.6%,P=0.037)。结论 ESBLs-UPEC菌株耐药较严重。ESBLs-UPEC携带最多的毒力因子为fimH,尿路感染复发≥3次患者分离的ESBLs-UPEC毒力因子iucD携带率较高,而绝经后女性复发尿路感染患者分离的ESBLs-UPEC毒力因子kps MT II携带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尿路感染 复发 毒力因子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特征及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杨均均 黄文祥 +2 位作者 史芳静 刘成伟 李崇智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43-347,391,共6页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2009年医院内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研究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克隆流行情况以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2009)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并用PFGE法对2009年的10...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2009年医院内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研究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克隆流行情况以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2009)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并用PFGE法对2009年的102株对碳青霉烯耐药菌进行同源性分析,多重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bla_(OXA-51like),bla_(OXA-24like),bla_(OXA-58like)。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耐药率较低,对碳青霉烯耐药高。PFGE结果显示我院存在A/B/C克隆株流行,主要分布于呼吸科以及ICU等病房,时间上呈散发流行。102株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率为71.6%,产OXA-51型碳青霉烯酶率为84.3%,另外仅2株检出OXA-24型碳青霉烯酶,3株检出()XA-58型碳青霉烯酶。结论我院在呼吸科以及ICU等病房存在A/B/C克隆株流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以OXA-23、OXA-51型为主,由于对多种抗菌药物尤其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强和克隆株的流行,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克隆流行 碳青霉烯酶 医院感染
下载PDF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振 黄文祥 +4 位作者 辛小娟 杨均均 史方静 刘成伟 李崇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244-2248,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院内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流行特征及耐药性变迁,分析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爆发流行的原因和规律。方法对我院2006-2009年4年间591例医院内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谱变迁进行系统性研究。用脉冲物凝...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院内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流行特征及耐药性变迁,分析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爆发流行的原因和规律。方法对我院2006-2009年4年间591例医院内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谱变迁进行系统性研究。用脉冲物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法对2009年包括对碳青霉烯耐药的102株泛耐药菌进行同源性分析,并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2009)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结果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主要集中于呼吸科、ICU、神经内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逐年增加,其中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多粘菌素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3.7%、32.9%、2.5%。对碳青霉烯耐药上升较快,同时伴随该类药物用量明显上升。PFGE结果显示在ICU和呼吸科等病房存在A和B克隆株流行。结论碳青霉烯类不合理应用和克隆株流行,导致院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逐年增加;其应对措施应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抗生素 耐药性 医院感染
下载PDF
肠杆菌科细菌3年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0
7
作者 夏晓影 贾蓓 +4 位作者 王群 黄文祥 李崇智 刘成伟 尹乐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2-396,共5页
目的了解我院2008年—2010年间临床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情况及研究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8-2010年间临床分离的常见肠杆菌科细菌,药敏试验使用纸片扩散法,数据分... 目的了解我院2008年—2010年间临床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情况及研究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8-2010年间临床分离的常见肠杆菌科细菌,药敏试验使用纸片扩散法,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筛选出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进行碳青霉烯酶基因的PCR检测及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3年分离病原株共4916株,肠杆菌科共1980株,其中列前三位的是大肠埃希菌(873/1980),克雷伯菌属(605/1980)及肠杆菌属(268/1980),其次为变形菌属和沙雷菌属。主要来源于痰液、尿液及分泌物、血液、脓液等。重要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均小于1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者<30%,对广谱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者为40.9%~98.7%。变形菌属除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75%外,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低于40%,。3年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为33.97%及肺炎克雷伯菌57.50%,对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ELSBs菌株,且呈多重耐药。3年耐碳青霉烯类的大肠埃希菌共23株,其中产碳青霉烯酶者2株,PCR检测基因型阴性。结论本院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较高,碳青霉烯类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活性最高,产ESBLs肠杆菌的耐药严重,实验室应加强对产ESBLs细菌的监测与报告。未检测出我院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可选择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 耐药率 抗菌药物 碳青霉烯酶
下载PDF
美洛西林-三唑巴坦的体内外抗菌活性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小青 黄文祥 +3 位作者 郑行萍 李崇智 余登高 刘成伟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配比美洛西林-三唑巴坦(MLN/TAZ)的体外抗菌作用及体内抗菌活性。方法: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杀菌曲线评价不同配比MLN/TAZ(1:0,2:1,4:1)的体外抗菌作用。测试pH值和细菌接种量改变对MIC的影响。用... 目的:评价不同配比美洛西林-三唑巴坦(MLN/TAZ)的体外抗菌作用及体内抗菌活性。方法: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杀菌曲线评价不同配比MLN/TAZ(1:0,2:1,4:1)的体外抗菌作用。测试pH值和细菌接种量改变对MIC的影响。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1200建立感染动物模型,然后用不同配比的MLN/TAZ治疗感染小鼠,评价MLN/TAZ的最佳配比。结果:MLN/ TAZ以2:1,4:1配比时,有效地增强了MLN对产酶菌株的抗菌活性,其抗菌活性比对照药MLN强,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在pH值中性时抗菌活性最低;接种细菌量增加时,其MIC明显增加。MLN/TAZ (2:1,4:1)对感染动物的ED50分别是MLN的29.1%和27.3%。结论:MLN/TAZ(4:1)为最佳抗菌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类 复合 美洛西林 三唑巴坦 动物 实验 体外研究
下载PDF
金葡菌主动外排蛋白QacAα-螺旋13氨基酸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贾蓓 魏晓宇 +2 位作者 常李军 黄文祥 黄爱龙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29-433,共5页
目的评价金葡菌多药耐药主动外排蛋白QacAα-螺旋13位于细胞膜侧的氨基酸对于底物转运的重要性。方法用半胱氨酸定点诱变的方法突变E407,S408,M409,Y410,D411和L412,测序确定突变后,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进行运输试验比较突变前后细... 目的评价金葡菌多药耐药主动外排蛋白QacAα-螺旋13位于细胞膜侧的氨基酸对于底物转运的重要性。方法用半胱氨酸定点诱变的方法突变E407,S408,M409,Y410,D411和L412,测序确定突变后,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进行运输试验比较突变前后细菌转运功能的变化。结果MIC分析表明突变株E407,Y410和D411耐药性显著降低,运输实验结果与MIC结果一致,提示这3株突变株失去对底物的转运能力。结论QacA蛋白α-螺旋13上的3个氨基酸可能与底物的结合和转运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葡菌 多药外排蛋白QacA α-螺旋13
下载PDF
细菌多药外排系统及其研究方法的进展(英文) 被引量:4
10
作者 贾蓓 黄文祥 黄爱龙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3-210,共8页
位于细菌细胞膜上的多药外排泵可将多种结构无关药物排出,本文综述了细菌主要外排泵包括初级和次级转运系统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外排蛋白结构与药物识别和转运上的关系;同时总结了对外排蛋白进行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的主要的方法,包括定... 位于细菌细胞膜上的多药外排泵可将多种结构无关药物排出,本文综述了细菌主要外排泵包括初级和次级转运系统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外排蛋白结构与药物识别和转运上的关系;同时总结了对外排蛋白进行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的主要的方法,包括定点诱变、螺旋空间排列和结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外排泵 多药耐药 研究方法
下载PDF
注射用盐酸多西环素随机对照治疗细菌性感染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贾蓓 卓超 +5 位作者 黄文祥 李崇智 周向东 张唯力 吴国明 张艮甫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9期963-968,973,共7页
目的:评价注射用盐酸多西环素国产品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观察,以阿奇霉素为对照药,共246例患呼吸道或泌尿道感染的病人入组,纳入疗效分析240例,安全性分析246例。结果:注射用多西环素和阿奇... 目的:评价注射用盐酸多西环素国产品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观察,以阿奇霉素为对照药,共246例患呼吸道或泌尿道感染的病人入组,纳入疗效分析240例,安全性分析246例。结果:注射用多西环素和阿奇霉素的痊愈率分别为63.33%(76/120)、75%(90/120),有效率分别为94.17%(113/120)、96.67%(116/120),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1.70%(67/82)和84.10%(69/82),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58%(29/123)和25.20%(31/123)。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国产注射用盐酸多西环素治疗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与注射用阿奇霉素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环素 阿奇霉素 细菌感染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下载PDF
LPS联合z-VAD-FMK介导IFN-γ预处理巨噬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 被引量:3
12
作者 章述军 肖晴 黄文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53-1659,共7页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联合z-VAD-FMK介导M1亚型巨噬细胞程序性坏死的机制。方法:使用佛波酯(PMA)和干扰素γ(IFN-γ)诱导THP-1细胞系分化得到M0和M1亚型巨噬细胞。以LPS(100μg/L)分别处理M0和M1巨噬细胞,检测不同时点的乳酸脱氢酶释放...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联合z-VAD-FMK介导M1亚型巨噬细胞程序性坏死的机制。方法:使用佛波酯(PMA)和干扰素γ(IFN-γ)诱导THP-1细胞系分化得到M0和M1亚型巨噬细胞。以LPS(100μg/L)分别处理M0和M1巨噬细胞,检测不同时点的乳酸脱氢酶释放和DNA断裂情况,并观察不同抑制剂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1、RIP3、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和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的蛋白水平。结果:LPS能够诱导M1亚型巨噬细胞发生死亡,联合z-VAD-FMK可特异性介导M1亚型巨噬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而对M0亚型巨噬细胞无此作用。IFN-γ能够上调RIP3表达,并增强LPS介导的JNK磷酸化,RIP3和JNK抑制剂可部分阻断LPS联合z-VAD-FMK介导的M1亚型巨噬细胞程序性坏死。结论:IFN-γ上调RIP3和增强LPS介导的JNK磷酸化,使得LPS联合z-VAD-FMK能特异性诱导经过IFN-γ预处理的巨噬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坏死 干扰素Γ 巨噬细胞 脂多糖 Z-VAD-FMK
下载PDF
低毒力菌株小鼠细菌性腹膜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涛 黄文祥 吴利先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 将无菌鼠粪提取物(sterile rat fecal extracts,SRFE)应用于低毒力菌株小鼠急性细菌性腹膜炎模型的构建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用SRFE和/或5%高活性干酵母液将菌液稀释至感染动物所需终浓度,每只小鼠腹腔注射0.5ml菌液,比... 目的 将无菌鼠粪提取物(sterile rat fecal extracts,SRFE)应用于低毒力菌株小鼠急性细菌性腹膜炎模型的构建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用SRFE和/或5%高活性干酵母液将菌液稀释至感染动物所需终浓度,每只小鼠腹腔注射0.5ml菌液,比较添加前后最低致死剂量的变化;比较SRFE浓度改变及与5%高活性干酵母液配伍体积比改变时小鼠死亡率的变化。结果添加20%SRFE后,细菌的最低致死剂量降低了78%-90%。增加SRFE的浓度,可提高小鼠死亡率。单用SRFE的效果并不理想,仍需与5%高活性干酵母液配伍使用。SRFE和5%高活性干酵母液不同体积比(2:1或3:1)时的小鼠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建立低毒力菌株小鼠急性细菌性腹膜炎模型时SRFE的添加可有效降低细菌的最低致死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鼠粪提取物 小鼠急性细菌性腹膜炎
下载PDF
细菌来源透明质酸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勇 黄文祥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10年第2期54-57,共4页
透明质酸酶是致病性酿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的毒力因子之一,也是肠球菌潜在的毒力因子之一。现对细菌来源透明质酸酶的基本结构、不同细菌来源透明质酸酶与其致病性的关系等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革兰阳性球菌 透明质酸酶 致病性
下载PDF
注射用法罗培南钠对金葡菌的体内外抗菌活性研究
15
作者 罗涛 黄文祥 吴利先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89-292,共4页
目的研究注射用法罗培南钠对临床分离的金葡菌的体内外抗菌活性。方法用头孢西丁纸片法在近年来本室保存的临床分离金葡菌中筛选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法罗培南... 目的研究注射用法罗培南钠对临床分离的金葡菌的体内外抗菌活性。方法用头孢西丁纸片法在近年来本室保存的临床分离金葡菌中筛选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法罗培南和万古霉素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菌(methicillin 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和MRSA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根据MIC选择对法罗培南敏感、中度和高度耐药的MRSA菌株及1株MSSA建立小鼠腹膜炎模型,以注射用法罗培南钠及万古霉素通过静脉注射进行感染动物的治疗,评价对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151株金葡菌中共分离出65株MRSA,阳性率为43%;体外试验法罗培南和万古霉素对86株MSSA均敏感。65株MRSA对法罗培南敏感者10株,其余均耐药;对万古霉素均敏感。注射用法罗培南钠对4株菌的ED_(50)分别为38.3、38.6、71.9和7.07mg/kg;万古霉素则为2.25、10.18、20.85和1.77mg/kg。结论注射用法罗培南钠对MSSA有良好的体内和体外抗菌活性;注射用法罗培南钠对MRSA无效,即使体外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罗培南钠 金葡菌 体外抗菌活性 体内抗菌活性
下载PDF
注射用法罗培南的体内抗菌活性
16
作者 罗涛 黄文祥 吴利先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评价注射用法罗培南的体内抗菌活性。方法建立小鼠腹膜炎模型,比较注射用法罗培南及厄他培南对产酶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感染小鼠的体内抗菌活性。结果注射用法罗培... 目的评价注射用法罗培南的体内抗菌活性。方法建立小鼠腹膜炎模型,比较注射用法罗培南及厄他培南对产酶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感染小鼠的体内抗菌活性。结果注射用法罗培南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体内和体外抗菌活性,其ED_(50)分别为10.96、9.12和7.07 mg·kg^(-1),厄他培南则为14.84、12.58和10.16 mg·kg^(-1)。法罗培南对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体外敏感,而厄他培南显示耐药。法罗培南对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的ED_(50)比厄他培南低66.77%,分别为10.75和32.35 mg·kg^(-1)。结论注射用法罗培南和厄他培南对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体内和体外抗菌活性,两者作用相似。法罗培南对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感染可能有治疗作用,效果优于厄他培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罗培南 抗生素类 动物 实验
下载PDF
β-内酰胺酶抑制肽的活性研究
17
作者 李勇湧 黄文祥 +2 位作者 朱卫民 李崇智 张德梅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0-304,共5页
目的通过合成和筛选具有一定抑酶作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肽,考察其抑制活性及抑制动力学生化特征,以用于产β-内酰胺酶耐药菌所致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固相合成法在计算机上三维模拟设计合成β-内酰胺酶抑制肽。选取我院08年临床分离鉴... 目的通过合成和筛选具有一定抑酶作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肽,考察其抑制活性及抑制动力学生化特征,以用于产β-内酰胺酶耐药菌所致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固相合成法在计算机上三维模拟设计合成β-内酰胺酶抑制肽。选取我院08年临床分离鉴定的产酶菌8株,测定临床常用抗生素对8株细菌的MIC值,采用试管稀释法进行β-内酰胺酶抑制肽活性初步筛选。分光光度法研究抑制肽对8株产酶菌所产β-内酰胺酶的抑酶效力,Dixon作图法求取抑制常数K_i,计算相关抑制动力学参数。结果合成了6段系列短肽分子,筛选得到3段具有抑制活性的抑制肽,抑制底物动力学研究验证3段β-内酰胺酶抑制肽具有一定抑制活性,但抑制常数均较大,其抑制方式均为竞争性抑制。结论3段具有抑制活性的β-内酰胺酶抑制肽的抑制活性均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 酶动力学 β-内酰胺酶抑制肽
下载PDF
疱疹病毒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
18
作者 贾蓓 黄爱龙 +1 位作者 陈压西 阮雄中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7年第6期937-940,共4页
现从血清流行病学、病理学、体外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药物干预试验等方面综述疱疹病毒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关系。
关键词 疱疹病毒感染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临床分离肠外致病大肠杆菌及其与肠内致病大肠杆菌相关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唐志君 黄文祥 +3 位作者 董一山 郑行萍 刘成伟 余登高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52-1255,共4页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肠外致病大肠杆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xPEC)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及其与肠内致病大肠杆菌的同源性,探讨ExPEC与肠内致病大肠杆菌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2006~2009年临床分离的227株ExPEC为...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肠外致病大肠杆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xPEC)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及其与肠内致病大肠杆菌的同源性,探讨ExPEC与肠内致病大肠杆菌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2006~2009年临床分离的227株ExPEC为研究对象。用常见肠内30种致病大肠杆菌"OK"诊断血清,对上述227株临床分离ExPEC做血清分型,并用PCR分析相关毒力基因,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析部分患者ExPEC与该患者肠内大肠杆菌的同源性。结果:在227株ExPEC中,分离出19株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15株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ETEC不耐热肠毒素基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A)表达率31.57%、耐热肠毒素基因(Heat-stable enterotoxin,stI)表达率47.36%、stI/ltA21.05%;EPEC紧密粘附素毒力基因(E.coli attachment A,eac A)表达率60.0%,束状菌毛毒力基因(Bundle-forming pilus,bfpA)66.66%,eaeA/bfpA26.66%。PFGE分型:2例患者血培养大肠杆菌与该患者粪便中分离出的大肠杆菌PFGE分型一致。结论:肠内致病大肠杆菌血清型能引起临床肠外感染,但所占比例相对较少,且主要为ETEC和EPEC血清型。ExPEC感染的败血症患者,其来源可能是其肠道致病大肠杆菌的移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感染大肠杆菌 血清型 毒力基因 脉冲场凝胶电泳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诱导小鼠脾脏T细胞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唐君 李文桂 +1 位作者 王鸿 朱佑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75-577,580,共4页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和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混合重组BCG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周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和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混合重组BCG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周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杀鼠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同时设有空载体、BCG和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脾CD4+T细胞亚群显著增加,CD8+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CD4+/CD8+亚群比值明显升高;皮下注射组的CD4+和CD4+/CD8+亚群比值显著高于鼻腔内接种组。结论:CD4+T细胞亚群在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诱导的小鼠抗Em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BCG-EmⅡ/3疫苗 BCG-Em14-3-3疫苗 脾细胞亚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