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遗文化在学校课程中的整体构建 ——以重庆市合川区巴蜀小学的实践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吴倩 李明静 《基础教育课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9-34,共6页
重庆市合川区巴蜀小学活用本土资源,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构建了六年一贯的小学非遗课程体系框架,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遗文化素养,并带动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班级小课堂""学校中课堂"... 重庆市合川区巴蜀小学活用本土资源,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构建了六年一贯的小学非遗课程体系框架,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遗文化素养,并带动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班级小课堂""学校中课堂""社会大课堂"的"三个课堂"建设与"非遗进校园""非遗进家庭""非遗进社区"的"三进"联动,以评价为引领,使课程扎实有效地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非遗课程 学校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实施
下载PDF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2
作者 何春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16年第11期5-5,共1页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合情推理是产生数学猜想的主要源泉,它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合情推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运用广泛,教师应正确看待其在数学课程中的作用,制定科学有效的教育教...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合情推理是产生数学猜想的主要源泉,它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合情推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运用广泛,教师应正确看待其在数学课程中的作用,制定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情推理能力 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
下载PDF
非遗课程促进学生“常能”发展
3
作者 黄海琴 彭燕 《生活教育》 2019年第10期15-17,共3页
文章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结合重庆合川区"新二十三常能"课程体系,论述以非遗课程为依托,将陶行生活教育理论与当下教育改革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与成效;以合川桃片的制作过程为例,探寻学生在源于真实生活的教学场景中,如何促... 文章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结合重庆合川区"新二十三常能"课程体系,论述以非遗课程为依托,将陶行生活教育理论与当下教育改革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与成效;以合川桃片的制作过程为例,探寻学生在源于真实生活的教学场景中,如何促进"新二十三常能"中"善制作、善探究"的发展,探寻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生活决定教育,而教育可以改造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教育 非遗课程 二十三常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