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中物理导学案模式教学探讨
1
作者 黄良 《师资建设》 2013年第4期67-68,共2页
一.改变观念,突破教材束缚,以全新的教学设计为导向 “基于导学案模式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倡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做后讨论,再回归知识点的实验教学方案。当然,运行这个方案的关键之处是设计好一份实验导学案。如《探究平面镜成... 一.改变观念,突破教材束缚,以全新的教学设计为导向 “基于导学案模式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倡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做后讨论,再回归知识点的实验教学方案。当然,运行这个方案的关键之处是设计好一份实验导学案。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节课,如何确定像的位置以及如何来比较物像大小是这节课的抽象之处,学生很难自己想到。笔者在上这节课时就充分利用“学案导学”模式的优势,进行了如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案导学 初中物理 教学探讨 物理实验教学 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 改变观念 教学方案
下载PDF
对浓硫酸稀释实验的改进 被引量:1
2
作者 曾华 唐元会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5年第12X期63-63,共1页
一、实验改进的目的"浓硫酸的稀释"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中的实验10-4。按照教材所示操作进行浓硫酸的稀释,存在以下不足:若浓硫酸的量过多,水的量过少,会在稀释过程中迅速释放大量的热,导致液体沸腾而使酸液... 一、实验改进的目的"浓硫酸的稀释"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中的实验10-4。按照教材所示操作进行浓硫酸的稀释,存在以下不足:若浓硫酸的量过多,水的量过少,会在稀释过程中迅速释放大量的热,导致液体沸腾而使酸液飞溅;其次,该实验不便于精确控制浓硫酸的量,无法精确配制所需浓度的稀硫酸。为解决这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释过程 稀硫酸 酸液 人教版 了改 连接装置 集气瓶 教学效果 气密性 刻度值
原文传递
“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实验改进 被引量:1
3
作者 曾华 杨华平 唐元会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5年第3X期58-58,共1页
"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中的教学内容。按照教材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尚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需要较多的试管与药品,造成浪费,不便于大面积推广;二是进行学生小组实验... "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中的教学内容。按照教材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尚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需要较多的试管与药品,造成浪费,不便于大面积推广;二是进行学生小组实验需要很多套装置,完成实验后仪器的清洗工作繁琐(而通常化学教师的任教班级不止一个),不便于连续多班的实验教学;三是铁与盐酸、稀硫酸反应速率过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硫酸 清洗工作 化学教师 反应速率 金属片 人教版 滴瓶 点滴板 教学内容 溶液颜色
原文传递
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改进
4
作者 曾华 唐元会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5年第9X期63-63,共1页
一、实验改进目的"酸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中的教学内容。通常,教师为了探究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发生反应,会补充一个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反应。完成这个实验常温下需要的时间过长,不符合中学化学演示实... 一、实验改进目的"酸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中的教学内容。通常,教师为了探究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发生反应,会补充一个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反应。完成这个实验常温下需要的时间过长,不符合中学化学演示实验的时效性。但若在加热的条件让氧化铜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会加快,学生会印象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硫酸 中学化学 金属氧化物 反应速率 人教版 教学内容 螺旋状 上加热 教学效果 酸反应
原文传递
例谈初中化学中的优先反应顺序 被引量:3
5
作者 曾华 唐元会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5年第11X期48-48,共1页
混合反应的优先反应顺序涉及的原理很复杂,高中化学中共涉及七类,即多种化合物之间反应的先后顺序、实验操作引起的先后顺序、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先后顺序、电解池中电极上放电的先后顺序、碱金属化合物中常见反应的先后顺序。要求学生... 混合反应的优先反应顺序涉及的原理很复杂,高中化学中共涉及七类,即多种化合物之间反应的先后顺序、实验操作引起的先后顺序、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先后顺序、电解池中电极上放电的先后顺序、碱金属化合物中常见反应的先后顺序。要求学生既要从生成物的稳定性考虑,从溶解度角度考虑,还要考虑生成物的电离程度。而初中学生首次接触化学,教师不宜介绍得过于复杂。那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化学 碱金属化合物 混合反应 高中化学 电解池 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操作 稀硫酸 反应能 氢元素
原文传递
例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应注意的思辨教学 被引量:1
6
作者 曾华 唐元会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5年第6X期24-25,73,共3页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的启蒙阶段,某些基础知识不能讲解得过于绝对,因为知识本身就需要持续更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模糊处理某些知识点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应该细化分析过程,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一、关于CO2的收集方法初中阶段,有关...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的启蒙阶段,某些基础知识不能讲解得过于绝对,因为知识本身就需要持续更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模糊处理某些知识点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应该细化分析过程,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一、关于CO2的收集方法初中阶段,有关CO2的收集方法的试题的几乎都源自于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的"练习与应用"中的习题,即认为"收集CO2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因为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思辨能力 排空气法 启蒙阶段 收集方法 密度比 细化分析 人教版 参考答案 降温结晶法
原文传递
利用“五步法”正确书写初中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被引量:1
7
作者 曾华 秦泽龙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5年第5X期70-70,共1页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中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必备技能。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总结整理出"五步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随堂练习与阶段测试的统计结果表明:学生采用"五步法"书写化学方程式,不仅速度快,而且...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中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必备技能。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总结整理出"五步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随堂练习与阶段测试的统计结果表明:学生采用"五步法"书写化学方程式,不仅速度快,而且正确率高。笔者就以初中阶段较难书写的Fe2O3与C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例讲解,具体步骤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步法 化学反应方程式 必备技能 化学计量数 化学计算 书写习惯 气体物质 不溶性固体 计明 氧化反
原文传递
通过四个问题分析中考热点——NaOH的变质
8
作者 曾华 唐元会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5年第8X期66-66,共1页
NaOH是初中化学学习中需要掌握的一种重要的碱。Na0H变质问题常出现在实验探究题、填空题或计算题中,是全国各省市的中考命题热点。笔者发现,几乎所有关于NaOH变质的问题都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 NaOH是初中化学学习中需要掌握的一种重要的碱。Na0H变质问题常出现在实验探究题、填空题或计算题中,是全国各省市的中考命题热点。笔者发现,几乎所有关于NaOH变质的问题都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的课后习题2为蓝本。讲透关于NaOH变质的系列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思辨能力。结合一线教学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辨能力 初中化学 中考命题 填空题 课后习题 问题分析 人教版 反应环境 计算题 除尽
原文传递
减少中考化学过失性丢分的策略
9
作者 曾华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5年第4X期47-47,共1页
中考是初中教育的检测手段之一,如何在中考中减少过失性丢分,一直是教师和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通常,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具有同步性。但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在批改后的试卷上呈现了许多学生会做但又丢分的题,如心手不一(如... 中考是初中教育的检测手段之一,如何在中考中减少过失性丢分,一直是教师和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通常,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具有同步性。但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在批改后的试卷上呈现了许多学生会做但又丢分的题,如心手不一(如原打算选A却写上B)、试卷与答卷跳行等。学生在完成试卷的作答时,若能掌握一些应试技巧,将会事半功倍。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研究了众多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总结出一套高效化学应试策略。总体而言,应保持适中的做题速度,依照顺序和先易后难的原则答题,保持卷面(一般正规考试设有答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试策略 初中教育 如原 应试技巧 题干 命题者 填空题 错误选项 专业术语 第一感
原文传递
巧解有关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图像问题
10
作者 曾华 唐元会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5年第7X期28-28,共1页
初中化学的教学中,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结合溶解度的图像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若对此类问题讲解模糊,会导致学生凭直觉答题,不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发现,教师若能将数学因式分解法运用在此类问题上,便... 初中化学的教学中,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结合溶解度的图像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若对此类问题讲解模糊,会导致学生凭直觉答题,不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发现,教师若能将数学因式分解法运用在此类问题上,便能顺利解决这个问题。饱和溶液(溶质仅为一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式分解法 初中化学 能将 计算公式 士一 推导结果 能溶解 推理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