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参数MR生境成像预测胶质母细胞瘤预后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刘嘉晨 丛超 +5 位作者 郭虹 吴昊 冉启胜 康厚艺 方靖琴 张伟国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01-1310,共10页
目的通过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nhanced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DSC-PWI)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构建肿瘤生境,探讨各生境中的相对脑血容量中值(median relat... 目的通过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nhanced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DSC-PWI)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构建肿瘤生境,探讨各生境中的相对脑血容量中值(median 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median)预测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收集陆军特色医学中心2016-2021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8例GBM患者的相关资料,所有患者术前1周内行常规MRI、DSC-PWI及DWI检查。采用深度学习模型nnU-Net和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构建传统肿瘤生境(traditional habitat,TH)、血流灌注相关生境(vascular habitat 1~4,VH1~4)及联合生境(combined habitat 1~6,CH1~6)。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判断各个生境的rCBVmedian值与GBM患者OS的相关性,根据各个生境的rCBVmedian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低rCBVmedian组,采用Kaplan-Merier法绘制高rCBVmedian组与低rCBVmedian组的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GBM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CH1及VH1生境中,rCBVmedian值与GBM患者OS的相关性相对于其他生境而言较强(r=-0.404、-0.398,P=0.002);在Whole ET、VH1及CH1生境中,根据rCBVmedian值转换为二分类变量显示,患者两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H1及CH1生境的rCBVmedian值是影响GB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代表新生血管高度增殖的VH1生境与代表肿瘤细胞增殖活跃的CH1生境中获取的rCBVmedian值可能是预测GBM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有意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肿瘤异质性 生境成像
下载PDF
双能CT非线性融合参数优化在腹部血管成像中的价值研究
2
作者 田红斌 李晓光 +2 位作者 刘衡 杨孟于 张伟国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84-1189,共6页
目的:通过对双源双能CT非线性融合参数的优化,寻找腹部血管图像质量最佳时融合中心、融合宽度参数值,以提高图像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全腹部双能CT增强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以线性融合(LB)为对照组,非线性融合(NLB)为实验组,将... 目的:通过对双源双能CT非线性融合参数的优化,寻找腹部血管图像质量最佳时融合中心、融合宽度参数值,以提高图像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全腹部双能CT增强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以线性融合(LB)为对照组,非线性融合(NLB)为实验组,将融合宽度ω固定为0 HU,通过调整融合中心λ的值,将NLB分为4组(NLB1:λ=0 HU,NLB2:λ=150 HU,NLB3:λ=250 HU,NLB4:λ=350 HU)。选取腹部非成对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作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比较5组图像中3支血管分叉处感兴趣区(ROI)的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并对NLB1~4组中SNR、CNR最高和最低的两组(NLB1、NLB4组)及LB组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NLB1~4组的血管CT值、SNR、CNR均高于LB组(P<0.001)。在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NLB1~4组中,NLB1~3组的血管CT值、SNR、CNR均高于NLB4组(P<0.001),NLB1>NLB2>NLB3,但NLB1、NLB2、NLB3三组间的血管CT值、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系膜下动脉中,NLB1和NLB2组的血管CT值、SNR、CNR高于NLB3和NLB4组(P<0.05),NLB1>NLB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LB3组的血管CT值高于NLB4组(P<0.05),NLB3组的SNR、CNR高于NLB4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LB1~4组的图像噪声均低于L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LB1~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LB1、NLB4、LB三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优良率均大于80%,NLB1>NLB4>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位医师间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ICC值均>0.75)。结论:双源双能CT非线性融合技术在腹部血管成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当融合中心λ和融合宽度ω均取0 HU时,对于非大体重的患者,可以显著提高腹部血管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 腹部血管急症 非线性融合 线性融合 融合参数
下载PDF
成人正常闭膜管MSCT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静 周林艺 +3 位作者 张春来 冉启胜 唐伟 王毅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170-1174,共5页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定量观测成人正常闭膜管活体影像解剖,并探讨闭孔疝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240例健康成人行腹盆腔MSCT扫描,根据受试者年龄段分为18~29、30~39、40~49、50~59、60~69及70岁以上,共6组,分别标记为1~6组,每...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定量观测成人正常闭膜管活体影像解剖,并探讨闭孔疝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240例健康成人行腹盆腔MSCT扫描,根据受试者年龄段分为18~29、30~39、40~49、50~59、60~69及70岁以上,共6组,分别标记为1~6组,每组男、女性各20例。在后处理工作站重建闭膜管区域多平面重组影像,并观测闭膜管倾斜方向、倾斜角、内外口形态、闭膜管脂肪含量、闭膜管长度、内外口最大长径、与之垂直的最大宽径及面积。结果:闭膜管多向内下(77.71%)及前下(93.75%)方向倾斜走行,且左侧闭膜管矢状倾斜角大于右侧(P<0.05)。86.35%的闭膜管内外口呈椭圆形,且82.50%的受试者两侧闭膜管内口对称,77.50%的受试者两侧闭膜管外口对称。闭膜管脂肪含量可分为Ⅰ级(17侧,3.54%)、Ⅱ级(262侧,54.58%)、Ⅲ级(112侧,23.34%)和Ⅳ级(89侧,18.54%),脂肪含量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闭膜管长度、内口宽径、外口面积、长径及宽径均大于女性(P<0.05),闭膜管内口面积、长径及宽径、矢状倾斜角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年龄增大而增大。结论:闭膜管内口大小和面积随年龄增大而增大,可能是老年人发生闭孔疝的原因之一,闭膜管倾斜角和脂肪含量随年龄增大而增大可能对闭膜管结构稳定具有保护作用,左侧闭膜管脂肪含量更高且矢状倾斜角更大,可能也是闭孔疝少见于左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膜管 影像解剖学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基于常规MRI的定量影像学特征用于胶质瘤分级诊断 被引量:12
4
作者 贾颖 杜学松 +3 位作者 陈君辉 张园园 方靖琴 张伟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37-1142,共6页
目的探讨常规MRI提取的定量影像学特征在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胶质瘤术前常规MRI资料,采用伦勃朗视觉感受图像(VASARI)特征集提取30个定量影像学特征(F1~F30),以Kappa检验验证其稳定性,筛选不同胶质瘤级别间有... 目的探讨常规MRI提取的定量影像学特征在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胶质瘤术前常规MRI资料,采用伦勃朗视觉感受图像(VASARI)特征集提取30个定量影像学特征(F1~F30),以Kappa检验验证其稳定性,筛选不同胶质瘤级别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定量特征,并以Binary Logistic回归评价其用于胶质瘤分级诊断的价值。结果 153例中,WHOⅡ级胶质瘤68例,Ⅲ级34例,Ⅳ级51例。30个VASARI特征均有较高稳定性(Kappa值均>0.5),其中10个定量特征,包括脑功能区受累情况(F3)、强化程度(F4)、强化百分比(F5)、未强化百分比(F6)、坏死百分比(F7)、强化边缘厚度(F11)、强化边缘清晰度(F12)、扩散(F17)、室管膜侵犯(F19)及未强化区跨脑中线情况(F22)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F3有助于鉴别高级别与低级别[回归系数(β)=-0.467,优势比(OR)=0.627,P=0.005)]及WHOⅡ级与Ⅲ级胶质瘤(β=-0.683,OR=0.505,P=0.006);F22对鉴别WHOⅢ级与Ⅳ级胶质瘤有较高诊价值(β=2.161,OR=8.682,P=0.008)。结论依据VASARI特征集基于常规MRI提取的定量影像学特征稳定性较好,可用于术前分级诊断胶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特征 定量参数 神经胶质瘤 肿瘤分级
下载PDF
T2-FLAIR信号抑制率对较低级别胶质瘤1p/19q分子特征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王瀚苇 曾琳岚 +6 位作者 赵咪咪 李轩 冉启胜 田静 孙洁 陈立朝 王舒楠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121-2129,共9页
目的探讨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信号抑制率对较低级别胶质瘤(lower-grade gliomas,LGG)患者1号染色体短臂和19号染色体长臂(1p/19q)分子特征的预测价值,基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 目的探讨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信号抑制率对较低级别胶质瘤(lower-grade gliomas,LGG)患者1号染色体短臂和19号染色体长臂(1p/19q)分子特征的预测价值,基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肿瘤影像特征以及T2-FLAIR信号抑制率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特色医学中心2017-2021年术后病理证实为WHO 2~3级的幕上LGG患者临床以及影像资料。根据术后分子病理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1p/19q联合缺失(1p/19q-codeleted,1p/19q-Codel)组与1p/19q未联合缺失(1p/19q-noncodeleted,1p/19q-Noncodel)组。由2名神经影像医师分别在盲法情况下评价MRI肿瘤影像特征,并采用热点法在肿瘤区以及对侧正常半卵圆中心分别放置5个圆形感兴趣区域,计算T2-FLAIR信号抑制率。分析2组患者临床、MRI肿瘤影像特征及T2-FLAIR信号抑制率的差异。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预测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图以及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效能,并通过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共纳入146例幕上LGG患者,其中1p/19q-Codel组68例,1p/19q-Noncodel组78例。1p/19q-Noncodel组T2-FLAIR信号抑制率为0.43(0.28,0.62),高于1p/19q-Codel组[0.29(0.24,0.3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FLAIR信号抑制率>0.374(P<0.001)、皮质浸润(P=0.001)、钙化(P=0.004)为预测1p/19q状态的独立因素。其中,T2-FLAIR信号抑制率>0.374预测1p/19q-Noncodel的AUC值为0.720,敏感性为60.26%,特异性为83.82%。DeLong检验结果表明,T2-FLAIR信号抑制率>0.374在预测1p/19q分子分型的效能比T2-FLAIR错配征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T2-FLAIR信号抑制率>0.374联合皮质浸润和钙化建立的预测模型效能良好,AUC值为0.808,经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的AUC值为0.807。同时,该模型的校准度以及拟合度均良好。结论T2-FLAIR信号抑制率能够作为术前预测1p/19q-Noncodel型LGG的定量影像标志物。T2-FLAIR信号抑制率>0.374联合皮质浸润、钙化建立的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1p/19q分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T2-FLAIR错配征 较低级别胶质瘤 1p/19q 预测
下载PDF
情景模拟+快速读片培训模式在放射科技术员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倩 龚水根 +1 位作者 冉启胜 张靖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10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快速读片培训模式在放射科技术员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分别调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2月新入科技术员X线照片患者200例(新培训模式前,A组)和2018年5月至2018年6月新入科技术员X线照片患者200例(新培训模...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快速读片培训模式在放射科技术员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分别调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2月新入科技术员X线照片患者200例(新培训模式前,A组)和2018年5月至2018年6月新入科技术员X线照片患者200例(新培训模式后,B组)进行分析研究;从核对患者失误率、重复投照率、图像质量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核对患者失误率:B组(0.54%)<A组(1.71%);重复投照率:B组(2.50%)<A组(6.50%);图像质量:B组(8.78±1.62)>A组(7.35±3.48),对比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培训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放射技术传统带教模式导致的标准不统一、图像一致性差等问题,有助于技术员规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降低了核对患者失误率和重复投照率,减少了因核对失误可能导致的各种安全事故,降低了重复投照给患者带来的辐射风险,提高了图像质量,为科学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在规范化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 快速读片 放射科技术员 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双下腔静脉的MSCT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程诚 赵明泽 +2 位作者 江岷芮 张春来 王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探讨双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腹部MSCT多期增强扫描发现的18例双IVC患者,采用MPR、MIP和VR等血管成像技术显示IVC解剖,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及影像学... 目的探讨双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腹部MSCT多期增强扫描发现的18例双IVC患者,采用MPR、MIP和VR等血管成像技术显示IVC解剖,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讨论双IVC影像学特征、胚胎学机制及临床意义。结果18例双IVC的MSCT表现为3种类型。Ⅰ型83.33%(15例)表现为左侧IVC上行至左肾静脉汇入,再以左肾静脉正常方式经主动脉前方右行,汇入正常的右侧IVC。Ⅱ型11.11%(2例)表现为右侧IVC上行达腰2椎体平面,经腹主动脉后方左行汇入左侧IVC,后者再上行延续为半奇静脉,然后经奇静脉和上腔静脉汇入右心房;右肾静脉主要汇入右侧肾上段IVC,但存在侧支与右侧肾下段IVC相连。Ⅲ型5.56%(1例)表现为右侧IVC全程行径正常,左侧IVC垂直上行接收左肾静脉汇入后,于主动脉后方向右上走行与奇静脉连接。结论双IVC有多种复杂的变异类型,对于腹膜后手术及下半身静脉血栓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血管畸形 分型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左位下腔静脉的MSCT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龙益 陈仁贵 +1 位作者 赵明泽 王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2期259-263,共5页
目的探讨左位下腔静脉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腹部MSCT多期增强扫描发现的11例左位下腔静脉患者,结合文献讨论其影像学表现。结果11例左位下腔静脉MSCT表现为3种类型。Ⅰ型1例(9.09%),表现... 目的探讨左位下腔静脉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腹部MSCT多期增强扫描发现的11例左位下腔静脉患者,结合文献讨论其影像学表现。结果11例左位下腔静脉MSCT表现为3种类型。Ⅰ型1例(9.09%),表现为右侧下腔静脉缺失,左右髂总静脉于第5腰椎左前方汇合成下腔静脉主干后,沿腹主动脉左侧垂直上行,沿途先后有右肾静脉和左肾静脉汇入,然后与半奇静脉连接,经上腔静脉汇入右心房。Ⅱ型6例(54.55%),表现为肾下右侧下腔静脉残余,肾下左位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左侧,于左肾静脉汇入后从前方跨越腹主动脉向右上走行,与右肾静脉汇合后移行为正常的下腔静脉。Ⅲ型4例(36.36%),表现为肾下右侧下腔静脉缺失,而左位下腔静脉的起止、位置、走行及属支汇入与Ⅱ型完全相同。结论左位下腔静脉MSCT表现为3种类型,左位下腔静脉的存在对临床及介入治疗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血管畸形 分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MRI生境成像对胶质母细胞瘤评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嘉晨 吴昊 +1 位作者 方靖琴 张伟国(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0-424,共5页
胶质母细胞瘤(GB)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显著的肿瘤异质性是导致肿瘤进展、治疗抵抗和复发的主要原因。生境成像是基于肿瘤病理、血流灌注、分子特征等差异,对MR影像进行肿瘤亚区域目的性划分的分割技术,可用于揭... 胶质母细胞瘤(GB)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显著的肿瘤异质性是导致肿瘤进展、治疗抵抗和复发的主要原因。生境成像是基于肿瘤病理、血流灌注、分子特征等差异,对MR影像进行肿瘤亚区域目的性划分的分割技术,可用于揭示肿瘤内部异质性,反映肿瘤内病理生理、分子特征等方面的生物学差异,在GB术前分级诊断、分子特征评估、治疗反应评估、指导立体定向病理活检及预测预后等方面均取得了进展。就目前基于多参数MRI的生境成像技术在GB中的最新应用和临床价值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生境成像 异质性 影像组学
下载PDF
脑胶质瘤超极化^(13)C-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谯金果 吴昊 张伟国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3-297,共5页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肿瘤细胞内的^(13)C代谢广泛改变,可发生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超极化^(13)C-MRI能够在分子层面监测组织中^(13)C的代谢,具有快速、非电离、实时成像的特点,可以对病变代谢通路特异性变化进行...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肿瘤细胞内的^(13)C代谢广泛改变,可发生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超极化^(13)C-MRI能够在分子层面监测组织中^(13)C的代谢,具有快速、非电离、实时成像的特点,可以对病变代谢通路特异性变化进行评估。结合超极化^(13)C-MRI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血脑屏障对于超极化^(13)C-MRI在胶质瘤诊断中的影响,重点介绍多种超极化生物探针分子在实验和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及其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极化^(13)C 磁共振成像 胶质瘤 代谢通路 血脑屏障 超极化生物探针
下载PDF
瘤周2cm水肿带ADC灰度直方图对胶质母细胞瘤空间复发模式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曾琳岚 王瀚苇 +4 位作者 田静 冉启胜 张乐天 易良 王舒楠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8-325,共8页
目的探讨术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瘤周2 cm水肿带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灰度直方图对分析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术后空间复发模式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 目的探讨术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瘤周2 cm水肿带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灰度直方图对分析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术后空间复发模式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分析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标准方案治疗且术后定期MRI随访的50例复发性IDH野生型GB患者的影像资料。以复发灶距术腔边缘距离是否>2 cm为标准,根据术后空间复发模式分为原位复发组(n=28)和非原位复发组(n=22)。选取术前轴位MRI增强图像上肿瘤强化最大层面对应的ADC图像层面,采用Mazda软件沿瘤周水肿2 cm范围边缘勾画提取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进行灰度直方图分析,对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原位复发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均长于非原位复发组(中位PFS:6.6 vs 4.6个月;中位OS:15.4 vs 12.4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FS:log-rank χ^(2)=4.325,P=0.038;OS:log-rank χ^(2)=4.022,P=0.045)。在ADC灰度直方图提取的9个特征参数中,两组间方差、峰度、第90百分位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方差鉴别不同空间复发模式的诊断效能最佳(AUC:0.804,敏感度:75.00%,特异度:81.82%)。在基于方差、峰度、第90百分位数两两或3个参数联合构建的4种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以3个参数联合构建的模型诊断效能最佳(AUC:0.878,敏感度:78.57%,特异度:86.36%)。结论术前MRI瘤周2 cm水肿带的ADC灰度直方图特征参数可作为预测IDH野生型GB患者术后不同空间复发模式的影像学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肿瘤复发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直方图分析
下载PDF
基于MRI增强的体素减影技术对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12
作者 桑紫钒 康厚艺 +3 位作者 郭虹 冉启胜 刘嘉晨 张伟国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244-2251,共8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recurrent glioblastoma,rGBM)二线治疗前的肿瘤增强体积(V)、总体积(Vn)以及相对非增强体积比(relative non-enhancing tumor ratio,rNTR)对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以及复发后生存期(post-recurre... 目的探讨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recurrent glioblastoma,rGBM)二线治疗前的肿瘤增强体积(V)、总体积(Vn)以及相对非增强体积比(relative non-enhancing tumor ratio,rNTR)对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以及复发后生存期(post-recurrence survival,PR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2年12月确诊和治疗的85例rGBM患者。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减影模式下定量测量V、Vn(含肿瘤强化、肿瘤坏死和囊变体积)以及rNTR(FLAIR高信号体积/增强体积)。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各指标的高、低水平组间预后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患者中位PRS为238 d(95%CI:197.472~278.528),中位OS为449 d(95%CI:348.755~549.245)。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显示V、Vn和rNTR高、低水平组间PRS和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中,V、Vn及rNTR均是PRS、OS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中,V、Vn是PR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19,P<0.001),Vn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08,P=0.042),Vn-PRS模型在所有模型中-2倍对数似然值(-2 log likelihood,-2LL)最小。结论体素减影技术能准确地评估rGBM患者复发肿瘤大小,V、Vn及rNTR可用于预测预后,其中Vn对于PRS的预测效能最佳,能为临床对病变范围和患者生存时间的评估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减影技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右侧侧脑室三角区软组织肌上皮瘤1例
13
作者 刘嘉晨 陈诚 +1 位作者 康厚艺 张伟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8-958,共1页
患者女,50岁,1周前睡眠时突发肢体抽搐,呼之不应,2min后自行缓解,之后不能回忆该过程;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颅脑MRI:右侧侧脑室三角区2.3cm×2.2cm病灶,形态规则,边界清晰,T1WI以低信号为主(图1A)、内... 患者女,50岁,1周前睡眠时突发肢体抽搐,呼之不应,2min后自行缓解,之后不能回忆该过程;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颅脑MRI:右侧侧脑室三角区2.3cm×2.2cm病灶,形态规则,边界清晰,T1WI以低信号为主(图1A)、内见结节状更低信号及少许高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内见结节状低信号(图1B),边缘见环形低信号;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上皮瘤 侧脑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胃十二指肠异位胰腺与小于3 cm胃肠道间质瘤的多排螺旋CT特征比较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春来 张静 +2 位作者 董秋杰 李晓光 王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08-914,共7页
目的比较胃十二指肠异位胰腺(HP)与直径<3 cm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及多排螺旋CT(MDCT)影像特征。方法收集大坪医院2012年5月-2021年5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胃十二指肠HP 28例和直径<3 cm GIST 33例,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临床与M... 目的比较胃十二指肠异位胰腺(HP)与直径<3 cm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及多排螺旋CT(MDCT)影像特征。方法收集大坪医院2012年5月-2021年5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胃十二指肠HP 28例和直径<3 cm GIST 33例,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临床与MDCT特征,包括病变位置、生长方式、形态、轮廓、大小及MDCT多期增强表现等;寻找两者间差异显著的特征作为鉴别诊断的指标,采用ROC曲线评价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胃十二指肠HP与GIST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BMI)、临床症状及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变MDCT形态学特征(位置、生长方式、分叶征)及CT值(平扫CT值、门静脉期CT值及强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年龄、位置、门静脉期CT值鉴别效能较好,ROC曲线下面积(AUC)均>0.7。当3个MDCT形态学特征(位置、生长方式、分叶征)联合使用时,AUC可提高至0.954(95%CI 0.867~0.991)。平扫CT值、门静脉期CT值及强化值均可用于鉴别HP与GIST,以门静脉期CT值效能最好。年龄、平扫CT值、门静脉期CT值及强化值的最佳阈值分别为50岁、40.33 HU、72.53 HU及37.33 HU,可作为鉴别HP及GIST的参考值。结论通过综合分析患者年龄、MDCT病变形态学特征及多期增强定量指标,可对胃十二指肠HP与<3 cm GIST作出初步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 异位胰腺 胃肠道间质瘤 多排螺旋CT 鉴别诊断
下载PDF
MRI在腘绳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春华 谢宜 +1 位作者 毛锐利 毛怡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23-1027,共5页
目的:探讨MRI在腘绳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例腘绳肌损伤患者行MRI检查,分析损伤部位和累及范围、肌腱形态改变、肌束是否中断、出血、羽毛样水肿及肌间积液等征象,并根据肌肉和肌腱的连续性对损伤程度进行分级。结果:本组中发生... 目的:探讨MRI在腘绳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例腘绳肌损伤患者行MRI检查,分析损伤部位和累及范围、肌腱形态改变、肌束是否中断、出血、羽毛样水肿及肌间积液等征象,并根据肌肉和肌腱的连续性对损伤程度进行分级。结果:本组中发生肌腱损伤者3例(3/14),肌肉损伤者11例(11/14)。肌腱损伤均位于腘绳肌近端肌腱,其中1例为完全断裂。肌肉损伤全部位于肌肉-肌腱连接处,其中6例发生于股二头肌,3例发生于半膜肌,2例发生于半腱肌。14例腘绳肌损伤中,肌间积液(11/14)和羽毛样水肿(11/14)为较常见的影像表现,3例可见肌肉内出血。14例中Ⅰ级损伤3例,Ⅱ级损伤10例,Ⅲ级损伤1例。结论:腘绳肌最严重的损伤是近端肌腱的完全断裂,肌肉拉伤均发生于肌腱-肌肉连接处且好发于股二头肌;羽毛状水肿、肌间积液、波浪状肌腱和肌束中断是其特征性的影像表现。MRI能准确评估腘绳肌损伤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绳肌 肌肉损伤 肌腱撕裂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四通道相控阵表面线圈与十二通道头颅正交线圈在踝关节MRI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地友 冉启胜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第7期77-80,共4页
目的比较四通道相控阵表面线圈与十二通道头颅正交线圈对踝关节MRI的显示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5月期间在我科行踝关节MRI检查的89例患者,46例自愿选择四通道相控阵表面线圈(实验组);43例自愿选择十二通道头颅正交线圈(常规... 目的比较四通道相控阵表面线圈与十二通道头颅正交线圈对踝关节MRI的显示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5月期间在我科行踝关节MRI检查的89例患者,46例自愿选择四通道相控阵表面线圈(实验组);43例自愿选择十二通道头颅正交线圈(常规组),测量并比较相同参数的扫描序列(PD FSE T2 fs)影像上距骨、滑液、跟腱、肌肉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及对比信噪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两名具有独立诊断经验的放射诊断医师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距骨、滑液、跟腱、肌肉的SNR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均<0.05)。实验组滑液/距骨、滑液/肌肉CNR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均<0.05),实验组跟腱/肌肉CNR与常规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影像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四通道相控阵表面线圈相较于十二通道头颅正交线圈具有更高的组织SNR及相邻组织的CNR,是踝关节MRI的优势线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相控阵表面线圈 正交线圈 踝关节
下载PDF
COVID-19流行时期实行MRI检查的防控措施
17
作者 付坤 郭广阔 冉启胜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9期797-799,共3页
目的制定一种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流行易感时期防止病人进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时交叉感染的流程与具体措施。材料与方法对医护人员实行二级防护,对未感染病人和疑似... 目的制定一种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流行易感时期防止病人进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时交叉感染的流程与具体措施。材料与方法对医护人员实行二级防护,对未感染病人和疑似、确诊病人实行分类检查,并通过采用固定流程和使用特制口罩、面屏等使患者在幽闭狭小空间中实行MRI检查时的感染风险降到最低,并且不影响检查效果。结果在为期44 d的防控实践中:共计对2710例普通病人进行MRI检查,感染0人;共计对8位疑似患者进行MRI检查,感染0人;参与检查医护人员共22人,感染0人。成功实现零感染的目标。结论该流程及其细节措施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操作简单、措施方便,适用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在本次COVID-19疫情防控中起到很好的作用,并且可在将来不断地对其进行改善以防控类似疫情爆发时的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磁共振成像 感染防控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学龄前儿童大脑网络的动态功能连接变化
18
作者 余韩 瞿航 +2 位作者 赵义 潘钰 王苇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87-992,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学龄前儿童(autism spectrum disorder-preschoolers,ASD-p)静息状态下功能连接的动态变化,表征ASD-p灵活社会认知的大脑网络动态性,并为了解其社会交往障碍的潜在神经机制提供全新视角。方法选取2018年10—1... 目的通过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学龄前儿童(autism spectrum disorder-preschoolers,ASD-p)静息状态下功能连接的动态变化,表征ASD-p灵活社会认知的大脑网络动态性,并为了解其社会交往障碍的潜在神经机制提供全新视角。方法选取2018年10—12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60例ASD-p(ASD-p组)和与之匹配的60名典型发育儿童(typical development,TD组),基于MATLAB 2013b平台使用组独立成分分析、滑动窗口分析方法研究动态功能连接。基于每种功能连接模式的空间相似性,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以识别不同的连接状态,从而分析功能连接的时间动态性。使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动态功能连接分析最终确立了3种不同的连接状态:不频繁和强连接的状态Ⅰ、更频繁和弱连接的状态Ⅱ以及相对频繁和较强连接的状态Ⅲ。ASD-p组处于弱连接的状态Ⅱ的窗口分数较TD组降低了48.04%,状态Ⅰ和状态Ⅲ的出现比例分别增加22.01%、32.39%;ASD-p组状态Ⅱ平均停留时间降低了74.89个窗口,状态Ⅰ和Ⅲ的平均停留时间分别增加了22.55个窗口和14.84个窗口(Z=-6.080,6.991,-6.107,均P<0.001,Mann-WhitneyU test)。ASD-p组各网络状态之间的转换次数显著多于TD组[(6.63±3.25)次,(2.65±2.56)次,Z=-6.296,P<0.001,Mann-WhitneyU test]。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ASD-p社交障碍的严重程度与状态Ⅱ的平均停留时间呈负相关(r=-0.263,P<0.05),并与网络状态转换次数呈正相关(r=0.272,P<0.05)。结论 ASD-p强连接状态Ⅰ和较强连接状态Ⅲ的窗口分数、平均停留时间成比例的增加,转换次数增多。ASD-p核心症状相关的动态功能连接特征可能成为一种可靠的神经影像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学龄前儿童 社交障碍 动态功能连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