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岩精神融入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研究
1
作者 吴乐乐 《华夏教师》 2024年第10期13-15,共3页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和发展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为了传承红岩精神,用好红色资源,重庆市探索形成了具有地区特色的实践路径,包括...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和发展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为了传承红岩精神,用好红色资源,重庆市探索形成了具有地区特色的实践路径,包括研创红岩思政育人体系、拓展红岩研学育人实践、打造红岩文化育人品牌等。聚焦新时代发展带来的新挑战新需求,要从细化目标、创新方法、丰富内容、健全制度等维度入手,推动红岩精神融入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岩精神 爱国主义 价值意蕴 实践路径 发展思考
下载PDF
理解性学习:对学校学习理论的概念重建 被引量:4
2
作者 郭晓娜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20,共6页
纵观已有的学习理论研究,基于学习者认知过程和知识获得的假设,使学习研究失去了学习主体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当代学习论力图对不同学科的理论研究局限性和学习实践问题进行突围。他们也找到了学习中需要关注的一些要点,即学习总是处于... 纵观已有的学习理论研究,基于学习者认知过程和知识获得的假设,使学习研究失去了学习主体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当代学习论力图对不同学科的理论研究局限性和学习实践问题进行突围。他们也找到了学习中需要关注的一些要点,即学习总是处于一定的关系之中;学习是认识和存在的统一;学习是智德体统一的活动;学习是对意义的探寻。而关系、存在、意义、经验都是理解理论中的核心思想。理解能够使学习关系得以和谐,进而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的确证,必须要靠理解使得学习者的存在得以彰显;所有的理解都关涉意义的转化,不论是文本意义还是生命意义;经验是理解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学习的经验特性表明了"理解"的适切性,表现出较强的理解意蕴。本文基于对学校学习实践的概念重建,提出了理解性学习的概念,是指理解理论指导下的作为理解主体的学生在与学习文本的对话中生成学习意义,在认知、感情和行为上筹划并实现生命可能性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 理解性学习
下载PDF
中学生自我概念与行为困扰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晓娜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3-75,共3页
青少年健全人格发展的核心是自我概念的不断完善。在中学生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中,生理自我逐渐成熟,能力自我不断提升,情绪自我不断调适,道德自我不断修正,学业自我自主调控。当中学生面对环境带来的变化,无法采取有效的应对行为,以满... 青少年健全人格发展的核心是自我概念的不断完善。在中学生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中,生理自我逐渐成熟,能力自我不断提升,情绪自我不断调适,道德自我不断修正,学业自我自主调控。当中学生面对环境带来的变化,无法采取有效的应对行为,以满足内在需求和克服外在压力时,就会出现行为困扰。梳理自我概念的表现特征,并进行中学生行为困扰和偏差的分析,意在通过提升自我概念进行心理和行为纠偏,可以有效指导中学生顺利度过自我统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概念 行为困扰 自我发展
下载PDF
教师专业发展的五项修炼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晓娜 《师资建设》 2019年第9期14-15,共2页
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决定教育质量的高低。如何破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这需要新思维引领、新常态展现、新系统构建。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从知识取向走向素养取向。知识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其根本假设在于教师拥有知识就可以熟练应用... 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决定教育质量的高低。如何破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这需要新思维引领、新常态展现、新系统构建。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从知识取向走向素养取向。知识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其根本假设在于教师拥有知识就可以熟练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知识的多寡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素养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教育情怀和志向,决心为教育事业而奉献的专业态度和专业情感,并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基于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诉求,教师专业化发展要做好五项修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五项修炼 教师专业化发展 知识取向 教育教学实践 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质量 系统构建
下载PDF
从单向嵌入到耦合共生:社会参与学校评价的现实困境与纾困路径
5
作者 宋乃庆 吴乐乐 曹士勇 《民族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1,共8页
新时代,深化社会参与学校评价改革,既是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我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教育评价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积极回应。本研究选取“耦合共生”理论作为分析视角,分别从耦合共生单元、耦合共... 新时代,深化社会参与学校评价改革,既是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我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教育评价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积极回应。本研究选取“耦合共生”理论作为分析视角,分别从耦合共生单元、耦合共生模式、耦合共生环境、耦合共生界面四个维度对社会参与学校评价的应然逻辑、现实困境、实践策略等进行分析、审视和建构。研究发现,社会参与学校评价的耦合共生单元动力不强、耦合共生模式单向嵌入、耦合共生环境赋能乏力、耦合共生界面传导受阻,制约社会参与学校评价的效能产出。深化社会参与学校评价改革需要凝聚学校评价单元共识,增强耦合共生内动力;创新学校评价模式形态,增强系统共生耦合度;营造社会参与环境氛围,增强耦合共生外驱力;理顺学校评价介质界面,增强耦合共生效能度,努力实现社会参与学校评价耦合共生系统的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共生 学校评价 社会参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