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道内超声弹性技术对肺癌患者肺门纵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涂琳 《系统医学》 2017年第10期102-104,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气道内超声弹性技术对肺癌患者肺门纵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该院治疗的肺癌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均选自于2014年12月—2016年12期间,共计2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支气管镜、弹性成像、淋巴结支气管内... 目的观察分析气道内超声弹性技术对肺癌患者肺门纵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该院治疗的肺癌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均选自于2014年12月—2016年12期间,共计2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支气管镜、弹性成像、淋巴结支气管内超声检查,同时,所有患者均在支气管内超声的引导下进行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将所有患者检查后的良恶性淋巴结超声弹性成像特征、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影像学特征对恶性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将气道内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良恶性淋巴结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观察。结果在常规超声影像学特征中,其中低回声6例、回声不均3例、边界清楚5例、短径>1 cm 3例,在良恶性淋巴结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内超声弹性成像良恶性淋巴结弹性评分中同样具有差异,其中良性淋巴结1分占比46.15%、2分占比30.79%、3分占比15.38%、4分占比7.69%,均低于恶性淋巴结(P<0.05)。结论气道内超声弹性技术对肺癌患者肺门纵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较高,有助于鉴别肺门纵膈淋巴结的良恶性,准确率高,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内超声弹性技术 肺癌 肺门纵膈淋巴结 转移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超声诊断
2
作者 张秋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9年第4期338-339,共2页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超声诊断。方法:用我院一例典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超声表现的病例。结果:说明超声诊断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超声 诊断
下载PDF
胰腺癌的超声诊断
3
作者 张秋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9年第4期337-337,339,共2页
探讨胰腺癌的超声诊断。方法:用我院一例典型胰腺癌的超声表现的病例。结果:说明超声诊断对胰腺癌诊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胰腺癌 超声 诊断
下载PDF
瞬时弹性成像评估不同程度脂肪肝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贺国华 刘林 +2 位作者 赵强 李婷 张玉洁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FibroTouch)对不同程度脂肪肝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20例不同程度脂肪肝患者(轻、中、重度组分别为59、45、16例),均行FibroTouch检测获得受控衰减参数和肝脏硬度;收集各组体质量指数、脂肪变性程度、甘油三酯、...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FibroTouch)对不同程度脂肪肝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20例不同程度脂肪肝患者(轻、中、重度组分别为59、45、16例),均行FibroTouch检测获得受控衰减参数和肝脏硬度;收集各组体质量指数、脂肪变性程度、甘油三酯、气球样变等一般资料;比较各组上述参数的差异。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受控衰减参数的影响因素。结果轻、中、重度组受控衰减参数分别为(245.56±17.62)dB/m、(286.97±23.49)dB/m和(342.82±20.55)dB/m,肝脏硬度分别为(4.6±0.9)kPa、(5.2±0.9)kPa、(9.0±1.3)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中、重度组受控衰减参数及肝脏硬度均依次增大,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体质量指数、脂肪变性程度、甘油三酯、气球样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脂肪变性程度、甘油三酯、气球样变、肝脏硬度均为受控衰减参数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FibroTouch可以准确评估不同程度脂肪肝,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肝脏瞬时弹性成像 受控衰减参数 脂肪肝
下载PDF
S-Detect技术联合基于CDFI调整的BI-RADS分类对乳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贺国华 胡俊凯 向伦祥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9期714-717,共4页
目的探讨S-Detect技术联合基于CDFI调整的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在乳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BI-RADS 4A类结节患者270例(共318个结节),均行S-Detect技术和CDFI检查,根据CDFI检查结果调整... 目的探讨S-Detect技术联合基于CDFI调整的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在乳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BI-RADS 4A类结节患者270例(共318个结节),均行S-Detect技术和CDFI检查,根据CDFI检查结果调整BI-RADS分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Detect技术、调整后BI-RADS分类单独及联合应用对乳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318个乳腺结节病理诊断恶性170个,良性148个;S-Detect技术准确诊断恶性143个,良性124个,敏感性84.12%,特异性83.78%;调整后BI-RADS分类准确诊断恶性152个,良性130个,敏感性89.41%,特异性87.84%;S-Detect技术联合调整后BI-RADS分类准确诊断恶性161个,良性137个,敏感性94.71%,特异性92.57%。ROC曲线分析显示,S-Detect技术、调整后BI-RADS分类单独及联合应用鉴别诊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0.886、0.936。结论S-Detect技术联合基于CDFI调整的BI-RADS分类在乳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etect技术 CDFI 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 乳腺结节 良恶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