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治疗方法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肖富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7期964-965,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在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儿184例,随机分成4组,A组单独应用蓝光照射进行治疗,B组应用蓝光疗法与肝酶诱导剂联合治疗,C组应...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在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儿184例,随机分成4组,A组单独应用蓝光照射进行治疗,B组应用蓝光疗法与肝酶诱导剂联合治疗,C组应用蓝光疗法及茵栀黄注射液联合治疗,D组应用蓝光治疗、茵栀黄注射液以及肝酶诱导剂联合治疗,对4组患儿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4.78%、B组总有效率93.48%、C组总有效率95.65%、D组总有效率100.00%,D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照射疗法、茵栀黄注射液静脉滴注以及口服肝酶诱导剂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治疗方法
下载PDF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153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肖富明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第6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新生入黄疸患儿15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2 (?)治疗组81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治疗组除药物外加用蓝光治疗。结果:经过治疗...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新生入黄疸患儿15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2 (?)治疗组81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治疗组除药物外加用蓝光治疗。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简单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蓝光治疗 临床分析 疗效
下载PDF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23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安玲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35例MPP患儿临床资料,分析MPP流行病学特点、症状、体征及临床诊断治疗。结果儿童MPP发病呈逐年增高趋势,男女之间发病...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35例MPP患儿临床资料,分析MPP流行病学特点、症状、体征及临床诊断治疗。结果儿童MPP发病呈逐年增高趋势,男女之间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发年龄为5~9岁;MPP主要高发月份为冬春季(12月一次年5月);发热主要为高热,肺部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和干湿哕音,肺外表现主要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症状,临床表现在性别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5例均治愈,无后遗症和死亡病例,住院时间8~20d,平均(14.5±2.8)d。结论儿童MPP发病呈逐年增高趋势,好发于5~10岁,高发季节为冬春季,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咳痰和干湿哕音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蛋白的检测在判断新生儿脑损伤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肖富明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7期5336-5337,共2页
近年来随着产科和新生儿监护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生儿的死亡率已明显下降,而新生儿脑损伤问题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新生儿脑损伤是指在围生期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1],因其可以导致新生儿永久性的伤残,
关键词 新生儿出生体重 新生儿脑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颅脑损伤 预后良好 监护技术 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 相关性分析 统计学意义 检测
原文传递
早期微量喂养和常规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安玲 《医药论坛杂志》 2011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微量喂养和常规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胃肠耐受和血清胃泌素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本科收治的80例早产儿随机接受微量喂养和常规喂养,比较两者在生长发育、胃肠不耐受、生化指标和血清胃泌素方面的差异。结果微量... 目的探讨微量喂养和常规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胃肠耐受和血清胃泌素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本科收治的80例早产儿随机接受微量喂养和常规喂养,比较两者在生长发育、胃肠不耐受、生化指标和血清胃泌素方面的差异。结果微量喂养组和常规喂养组早产儿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早产儿喂养相关并发症主要为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和窒息,前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喂养组的早产儿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喂养组(P<0.05),拔胃管时间、达足量胃肠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显著降低(P<0.05),而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早产儿胃泌素分泌随着出生后时间增加而增加,喂养前胃泌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微量喂养组早产儿胃泌素水平增加速度及浓度均显著高于常规喂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能减少喂养相关并发症,促进生长发育,增加胃泌素分泌,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喂养 常规喂养 早产儿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