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语文”及“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认识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良品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5,共2页
语文天天伴随在我们左右,“语文”、“语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字眼。可是,要讲清它们的概念,理解它们的内涵,对大多数语文同人来说,却是一件难事。由此,我们可以引出这样一个话题:作为从事语文教育的工作者却... 语文天天伴随在我们左右,“语文”、“语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字眼。可是,要讲清它们的概念,理解它们的内涵,对大多数语文同人来说,却是一件难事。由此,我们可以引出这样一个话题:作为从事语文教育的工作者却不大明白“语文”是什么,作为语文课程的实施者也不清楚“语文课程标准”的定义和内涵,这岂不是怪事!所以,引导大家认真理解这些词语的本义和内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我们认为:语文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应从认识“语文”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标准 中学 语文教学 课程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原则
下载PDF
“阴”“阳”解 被引量:3
2
作者 朱安义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47-48,共2页
考其本义,“阳”为山南水北之谓,“阴”为水南山北之谓也。这种解释表明古人注意到了我国地势的特点。“阴”和“阳”由其本义,各产生了较多的引申义,这些意义几乎都能对举。“阴”“阳”组合而成双音词“阴阳”也有较多的含义。
关键词 阴阳
下载PDF
略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良品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1期30-31,共2页
语文素养是初中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初中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 语文素养 初中 中国 课程标准 语文素质 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
下载PDF
苏轼农村词创作的思想动因探赜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安义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67-69,共3页
农村词是苏轼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之所以写作农村词,自有其思想基础:这是他进步的文艺理论思想所决定的;是他忧国爱民思想所导致的;是其归隐、归耕思想所诱发的;也是他对前贤山水田园审美精神的踵武。
关键词 苏轼 农村词 创作 思想动因
下载PDF
苏轼诗词蕴含理趣的类型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安义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1期16-17,共2页
理趣诗又名哲理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类型。理趣诗的创作不乏高手,苏轼之作尤具特色。苏轼的一些诗词极富理趣,大致有在咏物中寄寓理趣,在说理中蕴含理趣,在写景中包孕理趣,在叙事中穿插理趣几种类型。
关键词 苏轼 诗词 理趣 类型
下载PDF
毛泽东对旧体诗词发展的贡献
6
作者 朱安义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4年第5期141-144,共4页
毛泽东同志对旧体诗词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是创造性地为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立了榜样,扩展了旧体诗词表现军事题材的新天地,丰富了旧体诗词的表现技巧,提升了旧体诗词言志抒情的高度。
关键词 毛泽东 旧体诗词 贡献
下载PDF
潜在主题论
7
作者 袁联波 《广西社会科学》 2001年第5期94-96,共3页
主题是一个与文学齐寿的重要概念。如果从“共时态”角度观察,某些作品的“文本主题”存在着显在主题与潜在主题两种形态。而潜在主题又有两种表现形态:即全潜在主题与半潜在主题。文章对文本的潜在主题作了一个简略论述。
关键词 潜在主题 全潜在主题 半潜在主题
下载PDF
“买”及其同义词
8
作者 朱安义 《克拉玛依学刊》 2005年第1期58-59,62,共3页
“买”的本意是购买,也即以钱换物。由此而引申出换取、贪求、租借、收买等等意思来。古代汉语中表示“购买”这一意义的词还有:“购”、“贾”、“酤”、“沽”、“贸”、“鬻”等。
关键词 购物 同义词
下载PDF
古代臣民下属自称的谦词
9
作者 朱安义 《语文天地》 2006年第17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孔雀东南飞》 太史公 东京赋 孔尚任 《报任安书》 牛马走 司马迁
下载PDF
古代汉语的敬谦副词有哪些?
10
作者 朱安义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2006年第2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古代汉语 文言文教学 敬谦副词 中学 语文
下载PDF
语文教师听说读写能力浅说
11
作者 朱安义 《师资培训研究》 2004年第3期51-53,共3页
中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项工作做得如何,取决于中学语文教师本身的听说读写能力的状况。因此要明确听说读写能力的内涵,大力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听说读写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师 听说读写能力 中学 素质教育 教学语言
下载PDF
端午节异名小考
12
作者 朱安义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4年第14期30-31,共2页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唐代诗人殷尧藩《端午日》一诗写道:“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动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关键词 天中节 龙舟节 五月五日 端午节
下载PDF
说“九”
13
作者 朱安义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0年第3期19-20,共2页
《说文》:“九,刚之变也。象其屈曲究尽之形。”《易》以阳卦为九。《易·乾》:“初九,潜龙勿用。”孔颖达疏:“以其阳爻,故称九。”古人又以“九”指南方。乃因《易》卦的“离”配南方,其数配“九”。《素问·五常政大... 《说文》:“九,刚之变也。象其屈曲究尽之形。”《易》以阳卦为九。《易·乾》:“初九,潜龙勿用。”孔颖达疏:“以其阳爻,故称九。”古人又以“九”指南方。乃因《易》卦的“离”配南方,其数配“九”。《素问·五常政大论》:“眚于九。”王冰注:“九,南方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 《说文》 《易》 孔颖达 南方
下载PDF
妙用虚词文生辉
14
作者 朱安义 《语文天地》 2005年第23期24-25,共2页
所谓虚词,又称虚字。清人马建忠《马氏文通》卷一云:“无解而唯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从词义的角度看,虚词不表示词汇意义,只表概念之间的各种语法关系和句子的语气。由于“不表示词汇意义”,所以有人认为虚词在句中是可有可无的... 所谓虚词,又称虚字。清人马建忠《马氏文通》卷一云:“无解而唯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从词义的角度看,虚词不表示词汇意义,只表概念之间的各种语法关系和句子的语气。由于“不表示词汇意义”,所以有人认为虚词在句中是可有可无的。此言差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音节词 朱雀门 恩深似海
下载PDF
古人笔下的春节
15
作者 朱安义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7年第2期26-27,共2页
古人将正月初一称为元日。隋代杜台卿《玉烛宝典》云:“正月一日为元日,亦云三元: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后世民间以正月初一为春节。春节又叫阴历新年,是我国最隆重的民间节日。过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 新年 初一 春节
下载PDF
民间符号语的历史记录——长江白鹤梁题刻管见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晏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67-70,共4页
长江白鹤梁题刻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 ,表现了唐代来自民间的、关于长江枯水位与农业收成之间复杂关系的科学认识。其认知过程带有中华民族在探求事物本源时 ,长于了悟 ,不重实证的特点。其表达上的模糊性 ,在今天看来 ,又具有显示事物本... 长江白鹤梁题刻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 ,表现了唐代来自民间的、关于长江枯水位与农业收成之间复杂关系的科学认识。其认知过程带有中华民族在探求事物本源时 ,长于了悟 ,不重实证的特点。其表达上的模糊性 ,在今天看来 ,又具有显示事物本质属性的意义。由此产生的长江千余年来枯水位的记录、官宦题词以及文人雅士、迁客骚人的感叹和相关传说故事 ,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符号语 长江白鹤梁 题刻 历史价值 美学价值 表达方式
下载PDF
后现代场景中的诗歌理想
17
作者 梁平 《中外诗歌研究》 2004年第3期99-101,共3页
技术的扩张加快了社会的图像化进程,压缩了文学特别是诗歌的活动空间,从而改变了一些人的文学观念和写作取向,”文学终结论”再度泛起。但诗歌内视审美的优越性是人类成长的动力和方向,它将穿越物象直达心灵,撑起一片精神空间。在... 技术的扩张加快了社会的图像化进程,压缩了文学特别是诗歌的活动空间,从而改变了一些人的文学观念和写作取向,”文学终结论”再度泛起。但诗歌内视审美的优越性是人类成长的动力和方向,它将穿越物象直达心灵,撑起一片精神空间。在后现代场景中坚持着这种理想诉求的诗歌写作,正是诗歌天然的人文本性与人文价值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理想 人的文学 精神空间 后现代 物象 场景 心灵 诗歌写作 人文价值 扩张
下载PDF
增强高校思想工作实效性略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安义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4年第12X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工作实效性 高校思政工作 非正式群体 青年学生 道德教育 思政教育 集体主义观念 爱护公物 专业思想教育 公共意识
原文传递
近代小学语文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启示
19
作者 李良品 《小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7,共3页
小学语文是小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整体。我国的小学语文(当时有“国文”、“国语”等名称,本文为了与现在的“语文”课程名称吻合,故称“语文”——笔者注)课程是伴随着《钦定学堂章程》的颁布而产生的,迄今已走过... 小学语文是小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整体。我国的小学语文(当时有“国文”、“国语”等名称,本文为了与现在的“语文”课程名称吻合,故称“语文”——笔者注)课程是伴随着《钦定学堂章程》的颁布而产生的,迄今已走过百年历程。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之时,回顾中国近代小学语文课程设置的状况、特点,能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语文 课程设置 特点 近代教育史 中国 课程改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