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升检察机关党员干部政治能力
1
作者 林佳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18年第5期102-103,共2页
政治能力是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的体现,是党员干部的第一重要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政治能力问题,指出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并在十九大报告中指... 政治能力是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的体现,是党员干部的第一重要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政治能力问题,指出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并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关党员干部 政治能力 检察 政治素养 领导干部 政治局面 政治风险 党性锻炼
下载PDF
新形势下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
2
作者 沈奎 邓德兵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39-43,共5页
依法治国的前进步伐,离不开信访工作的保驾护航。当前检察机关的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存在工作思想落后、工作措施单一、释法说理不足等诸多问题。信访矛盾化解困难的根源在于民众的意识理念脱节、信访标准不规范严谨、民众需求与检察职能... 依法治国的前进步伐,离不开信访工作的保驾护航。当前检察机关的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存在工作思想落后、工作措施单一、释法说理不足等诸多问题。信访矛盾化解困难的根源在于民众的意识理念脱节、信访标准不规范严谨、民众需求与检察职能间的矛盾等。为破解信访终结和矛盾化解这一难题,检察机关要从改造意识形态、提升案件质量、强化法律监督等思路着手,完善信访工作机制,探寻问题化解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涉法涉诉信访 信访终结 矛盾化解
下载PDF
“认罚”视角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内在逻辑和矛盾解决
3
作者 邓德兵 《重庆行政》 2020年第6期69-71,共3页
2018年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正式将“认罪认罚从宽”确立为一项刑事诉讼的重要原则。2019年10月“两高三部”发布的《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刑事诉讼法未规定的制度... 2018年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正式将“认罪认罚从宽”确立为一项刑事诉讼的重要原则。2019年10月“两高三部”发布的《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刑事诉讼法未规定的制度内容,系统地解决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基本问题。作为一项新制度,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离其自身成熟仍有一段探究和实践的完善过程。本文以“认罚”为单一视角切入认罪认罚制度,加以探讨,为其完善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认罚 刑事诉讼法 《指导意见》 认罪认罚制度 内在逻辑 单一视角
下载PDF
入户盗窃中“非法入户”认定的三重标准
4
作者 邓德兵 《中国检察官》 2023年第22期35-39,共5页
入户盗窃中的“非法入户”是否必须以盗窃为目的在实践中存有争议。入户抢劫中“入户目的”的认定本身存在不合理之处,且入户盗窃与入户抢劫中“入户”的内涵并不一致,认定标准也不相同,因而参照入户抢劫中“入户”的认定规定去理解入... 入户盗窃中的“非法入户”是否必须以盗窃为目的在实践中存有争议。入户抢劫中“入户目的”的认定本身存在不合理之处,且入户盗窃与入户抢劫中“入户”的内涵并不一致,认定标准也不相同,因而参照入户抢劫中“入户”的认定规定去理解入户盗窃中的“入户”有失妥当。在入户盗窃中,围绕“入户目的”而展开的“非法入户”认定应满足逻辑上的三重标准,即“入户行为的非法性”“入户目的的非法性”和“入户与盗窃的紧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户盗窃 入户抢劫 非法入户 入户目的
原文传递
从业禁止制度的内涵与适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彭佳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5-76,共2页
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三十七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七条之一:因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者实施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的犯罪被判处刑罚的,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 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三十七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七条之一:因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者实施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的犯罪被判处刑罚的,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从事相关职业,期限为三年至五年。就此,从业禁止制度被刑法明确。从业禁止制度是一项预防特殊领域再犯罪的有益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从业 刑法修正案 内涵 职业要求 刑罚执行 特定义务 犯罪
原文传递
如何正确适用变更和撤回起诉
6
作者 宋兴辉 《中国检察官》 2015年第16期59-61,共3页
刑事追诉活动一般情况下是从立案侦查开始到提起公诉,最后以法院判决作为终点,体现出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追诉过程中,特别是在法庭审判阶段因对抗性的增强,案件的证据或者事实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打乱原先的诉讼进程,可能会出现指... 刑事追诉活动一般情况下是从立案侦查开始到提起公诉,最后以法院判决作为终点,体现出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追诉过程中,特别是在法庭审判阶段因对抗性的增强,案件的证据或者事实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打乱原先的诉讼进程,可能会出现指控的罪名部分或者全部不成立,或者发现新的犯罪事实等。基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责、客观公正的义务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以下简称《高检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回起诉 犯罪事实 高检规则 刑事追诉 提起公诉 立案侦查 检察机关 法律监督 滥用职权罪 法庭审判
原文传递
一般累犯中刑罚执行完毕时间点的界定——以前罪为故意和过失犯罪并罚时为视角
7
作者 宋兴辉 《中国检察官》 2017年第24期58-61,共4页
尽管《刑法》第65条规定了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但是面对实践中变化多样的案件,比如前罪为故意与过失犯罪并罚时,如何计算刑罚完毕之日这一时间点,是否需剔除过失犯罪的刑期;由此延伸出在执行并罚决定刑期期间存在减刑的情况又如何去计... 尽管《刑法》第65条规定了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但是面对实践中变化多样的案件,比如前罪为故意与过失犯罪并罚时,如何计算刑罚完毕之日这一时间点,是否需剔除过失犯罪的刑期;由此延伸出在执行并罚决定刑期期间存在减刑的情况又如何去计算。因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也没有相关司法解释,导致实践中存在争议,处理结果不一。对此,本文从累犯、数罪并罚制度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应在累犯条文的框架内,剔除过失犯罪,只对故意犯罪进行评价,以单个故意犯罪的刑期作为长度,认定故意与过失犯罪一并进行执行,从而计算故意犯罪刑罚执行完毕的时间点,期间如遇减刑对应减少未执行的刑期,如减刑时已经执行完毕,就不存在减刑了,然后再考虑犯后罪的时间是否在五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累犯 数罪并罚 减刑 刑罚执行完毕
原文传递
前罪余刑合并执行时的刑期起算点如何确定
8
作者 张奎升 邓圣明 刘亮灵 《人民检察》 2019年第18期49-50,共2页
案情简介向某因犯盗窃罪于2008年5月8日被昆明铁路运输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具体执行时间为2007年12月11日至2016年1月10日(减刑11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向某因患严重疾病于2012年8月3日被重庆市监狱管理局决定暂予监外执行一年。
关键词 起算点 刑期 铁路运输法院 暂予监外执行 监狱管理局 有期徒刑 案情简介 执行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